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439章

天下豪商-第439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保甲也不能藏有五领以上的纸甲,更不用说百领铁甲了!要认真论起来,武好古的脑袋都是可以搬家的。

    吕嘉问皱眉问:“你亲眼见到了?”

    “见到了!”刘逵道。

    “那些披甲的私兵呢?”

    “大概在耽罗国吧。”

    吕嘉问笑了起来:“那不就是没有吗?你这个是口说无凭啊!耽罗国不是大宋的土地了,咱们也管不着啊。也不可能派人去耽罗国调查啊。”

    这个……不对啊!

    刘逵突然感到不对了,自己岳父怎么啦?怎么在替武好古说话啊?武好古不是和他有杀子之仇吗?现在有武好古造反的证据,虽然武好古和官家要好,不一定能要了他的性命,但总归能让他栽个大跟头吧?

    可自家岳父为什么好像不大乐意?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岳父……”刘逵斟酌了一下,“小婿在国子监的一个门生现在做了监察御史里行,可以风闻言是,不如让他上个弹章……”

    “不可!万万不可!”

    不可?刘逵用力眨了眨眼睛,眼前这位是吕嘉问还是吕好问啊?

    在确定没有认错之后,刘逵才问:“岳父,您这是……您这是怎么啦?”

    “公路,”吕嘉问摇摇头道,“你怎就不明白呢?界河商市不是武好古一个人的,三十三家股东中有二十五家是大宋这边的,除了武好古和他的几个心腹之外,都是开封府的亲贵!更不用说在界河商市开买卖发大财的那些人背后的主子了。你要是告他一个谋反大罪,那界河商市能脱得了干系?他要养私兵也就在界河商市吧?那是他的地盘,商市还要开吗?到时候那些人还不把你当成仇寇?

    而且……现在是京东商市和京东市舶司开设的关键时刻!如果界河商市和界河市舶司出了问题,还会有京东商市和京东市舶司吗?”

    原来如此!刘逵已经明白是怎么闹的了,原来他的老岳父现在全部身家都压在京东市舶司和京东商市上了,说不定还借了高利贷。要是最后泡了汤,开不成了,老头子还不得破产跑路去躲债?

    死一个儿子算什么?吕嘉问有很多儿子呢!财路被挡才是大事儿,要是破了产,那么多儿子孙子将来怎么办?

    唉!刘逵在心里面一声长叹!金钱果然是万恶之源,连自己这位从来最鄙视商人的岳父老泰山,现在也被金钱腐蚀成了商人……只是他自己还不知道!

    “岳丈,”刘逵顿时没有什么心情再去和武好古这个贼子斗争了,他自己也想小小的发一笔呢,“小婿为官清廉,宦囊不丰,只有三万缗的私蓄,存在大相国寺解库。等小婿回了开封府,就让人把这笔钱汇到海州,请岳丈帮着买地如何?”

    “好好,”吕嘉问点了点头,“咱们和武好古那厮的过节,自然是要清算的,不过不是现在……你可记住了,别再和人说武好古私蓄精兵的事情了。要不然武好古死不了,你的前途说不定就完了。”

    “小婿记住了。”刘逵心说:岳丈啊,你都快变成武好古第二了!还清算个屁啊!

    “你也别以为老夫就这样放过那厮了!”吕嘉问放沉了语气,“那厮的日子可不好过!”

    “不好过?”

    吕嘉问冷笑着说:“一个左右榜进士,一个国子监改革……这是在和天下士子为敌!现在武好古和界河商市已经成了靶子。虽然一时批不倒,但是绝不会有好日子过。等到京东商市搞起来了,官家说不定就用不着他了!”

    刘逵心想:只可惜一个武好古倒下了,千千万万个武好古起来了。。。。。。这千千万万个武好古,将来就不和天下士子为难了?

 第629章 新的商市

    (全本小说网,HTTPS://。)

    开封府,崇政殿。全本小说网https://。

    章惇的孙女婿纪忆又一次得到了入对的机会,他现在似乎走出了之前因为站队错误而形成的巨大阴影,又成为了官家赵佶比较看得上的官员了。

    让赵佶对纪忆改观的原因,当然是京东商市和京东市舶司了。请开设京东商市和京东市舶司是奏章虽然是曾布、蹇序辰上的,但是上京说明情况的却是纪忆。

    “……京东商市和界河商市只是形似而神不同。在臣看来,界河商市虽然繁荣,但是却有唯利是图,目光短浅之误。商市只求近利而忘却远忧,虽然可以为国家牟利,将来也可以为燕云之战做转运中心,却终究不可长久为用,否则必生祸患。”

    “怎么会生祸患呢?”赵佶似乎没有听懂纪忆的话,“界河商市有何不妥?”

    “商人治市就是最大的不妥。”纪忆说,“商人之所以成为四民之末,是因为其所作所为,长期来看对国家对朝廷是不利的。

    臣本商家出生,对商人做大之害是再清楚不过了。历朝历代重农而抑商,并不是毫无道理的。而界河商市非但不抑商,反而将一镇之权,尽付商贾,任凭商家唯利是图,长久以往必为国家所害。”

    赵佶还是没听明白,于是又问:“究竟如何为害?”

    纪忆道:“商人为害大者,便是不守尊卑上下,不遵国家法度,以财犯禁,恃富违法,投机居奇,扰乱民生。

    国家定立尊卑秩序,乃是为了使天下安稳,士农工商,各得其所。然而商人往往以为钱能通神,财可买法。因此常常欺压士农,变贱为贵。而在界河商市,商贵士贱,上下颠倒之风尤为突出!商市之中,以所谓元老院为尊,掌立法人事税赋之大权。而元老院之三十三老,俱是豪商,并无一个士大夫!

    而界河商市中却颇多学宫书院,也是有许多士大夫的,甚至还有进士出身的官人……他们在界河,却要遵守商人所立之法!

    这就是商贵士贱,上下颠倒了!”

    纪家其实也是界河商市的三十三家股东之一!商市元老院中也有姓纪的元老。所以纪忆对于界河商市存在的问题认识是非常透彻的。蓄养私兵什么的,在纪忆看来反而是小事,真正的大错,则是商市对封建等级的颠覆。

    封建社会是要讲等级的!而商人又是四民之末,属于被统治之阶级。可是在如今的界河商市,商人俨然翻身做主了。三十三家豪商执掌元老院,完全执政。而堂堂士大夫是四民之首,在界河商市中,却处于被统治的地位,需要遵守商人制定的法度!

    赵佶虽然有点没大没小,但是也觉得让商人来统治士人是不对的!

    “你说的有点道理……”赵佶顿了顿,“不过界河商市的法度是宋辽两国共同拟定的,当时说好了就是商人治市。而且现在真正掌握界河商市的,还是武好古,他可不是商人。”

    纪忆闻言一愣。武好古不是商人?他是全大宋,不,应该是全天下最大最奸的商人啊!

    赵佶笑道:“武好古是朝廷的官员,而且他出身洛阳名门武氏,是堂堂士族,不是商人。”

    纪忆心想:这个标准放在唐朝是对的。武好古是士族,士族经商做买卖的多了,但是士族的身份不会因为做了买卖就变成商人的。可本朝不是这个规矩啊,武好古家里面就是潘楼街卖书画古董的,自己也一直在做买卖,又没考过科举,怎么不是商人?而且皇上不是还赐了一枚“天下豪商”的押印给他?现在怎么就变成士族了?

    赵佶笑着:“不过界河商市的办法的确不适合在别处施行。纪忆,说说你们的办法吧。”

    纪忆当然不会和赵佶去争论商人的认定标准问题,于是就奏道:“臣提议,在京东商市采取官督民办之法。”

    “官督民办?”赵佶问,“如何官督?又如何民办?”

    “现在朐山县天涯镇所采用的‘士约’和‘三级会议’之法就可以用于官督。”纪忆说,“将来京东商市之约可以参考‘士约’,京东商市的市老会也分成三级。其中三分之一的市老由京东市舶司派遣,三分之一由居住在商市内的官员、士子推选,三分之一由各行会推选。官、士、商三级共和,方为治市之根本。”

    还别说,章惇、曾布、吕嘉问、纪忆这伙人还是很有办法的!果然在“天涯镇民主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一个怎么看都算是靠谱的办法。

    这个所谓的“官督”,其实比起后来清朝的那种衙门办产业要好多了。就相当于在地方议会里面派了中央的代表,对地方自治有影响,但是并没有改变自治的性质——三分之二的议会席位还在地方手里呢。

    赵佶有些不解地问:“纪忆,你之前不是说了商人一堆不是,为何还要给他们三分之一的市老位子?”

    纪忆笑着说:“因为京东商市也需要商人投钱的,如果三分之一的位子都不给,只怕京东商会的股份就卖不出去了。

    而且,让商人参与商市经营,也有利于京东市舶司日后征税和买。”

    虽然京东商市不是在“一张白纸”上进行建设,但是投资还是不能少的。而且这个商市给投资人的回报,也不可能和界河商市一样。所以就必须出让一定的权力,以换取商人的投资了。

    “倒是挺周到的……”赵佶轻轻点头,“不过京东市舶司下辖的商市不止京东商市一家吧?还有登州蓬莱市和密州板桥市准备如何经营?也搞这个三级会商吗?”

    京东市舶司是京东东路的市舶司,而京东东路海岸线很长,商港也不止一个,除了新划入的海州之外,还有登州、密州两处拥有大型商港。这两处商港的条件虽然比不了海州,但多少还是有些价值的。

    “臣的建议是将这两个商市买扑出去。”

    “买扑?”赵佶一愣,“难道就不怕商人治市和尊卑颠倒了?”

    “不怕,”纪忆解释道,“此二市不比界河、京东,因为没有内河水道可以联络天下,所以不可能做大,只是两个小商市,想来也不会有多少士人居住其中的。”

    “那么应该如何买扑呢?”

    “臣建议由佳士得行和保利行各负责一座商市的唱卖,一次性买扑商市十年运营之权,价高者得。”

    “两处的抽解税和和买呢?”

    纪忆道:“一并买扑出去便是了。”

    赵佶点点头,笑道:“你倒也会省事儿。”

    “臣也是头一回做市舶司,能搞好一个商市就不错了,再来两个怕是顾不过来。”

    “也好,”赵佶道,“且容朕想想吧。”

    ……

    崇政殿内,赵佶和纪忆召对的时候,武好古早就已经回到了一片热火朝天的界河商市了。

    现在已经是大宋建中靖国三年的春天了,这座始建于元符三年的商市,到现在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根据最初由宋辽双方达成的协议,五年的“免税期”很快就要届满,如果不改元的话,从建中靖国五年开始,就要向宋辽两个交钱了。

    当然了,现在商市发展的火热,当年定下的每年向宋辽两国各缴纳五万匹绢帛的税率,也要水涨船高了。

    就在武好古抵达界河的第二天,代表辽国的马植就亲自过河,到了武好古的府中,同他商量加税和增开新市的可能。

    加税的要求完全在武好古的意料之中的,辽国方面提出的要求也不高,只是增加一倍,从五万缗一年增加到十万匹一年,如果可以预支建中靖国五年的税赋,那么只需要给七万匹绢就可以了。

    很显然,现在的大辽朝廷相当缺钱!

    不过增开商市的要求,却有点出乎武好古的预料了。

    “马二哥,”武好古轻轻转动着手中的茶碗,“现在大辽是不是很缺钱?”

    “怎不缺钱?”马植苦笑着说,“这事儿其实也有一些是拜你所赐!”

    “拜我所赐?”

    马植道:“你的界河商市现在愈发兴旺,却是吸走了析津府的财路……不少析津府的商人,现在都把买卖转到界河商市了。

    “竟有此事?”武好古装糊涂。

    这事儿早在他预料当中……界河商市的地理位置比析津府优越不少,临海靠河,水路交通便利。而且这里毕竟是“商人之市”,再怎么也比析津府这个世选大族统治下的城市讲道理啊!

    看到武好古似乎流露出了担忧的神情,马植一挥手笑着:“不必担心,大辽那边在界河商市发财的人可不少,没有人会想关掉商市的。况且析津府一年的商税才多少?都加给界河商市都没甚底。而且现在南京道转运司还在界河商市和析津府之间设了税卡,一年收到的商税也有两万匹绢呢!”

    “还是不够大辽的官家花用?”武好古笑着问。

    “怎么会够?”马植苦笑,“阻卜那边又闹起来了,东京道又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