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42章

天下豪商-第4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白面书生只是摇了摇头,没再理会那个自称“铁牛”的黑厮,而是继续压低声音对领头的黑汉子道:“哥哥,若不在开封府做事,何故带着兄弟们千里迢迢赶来?”

    领头的黑汉子一扬马鞭,遥指前方不远处一座三四层高,修得气派豪华的楼阁道:“那便是开封府有名的销金窟撷芳楼了,我就是带兄弟们到撷芳楼开开眼的。”

    “说甚?千里迢迢从郓州过来,便是为了逛窑子?”刚才说要缝嘴的黑厮又嚷嚷起来了。

    “你这黑厮又开口了?”白面长须的书生摇摇头说,“真想要缝了嘴吗?”

    “别别,不说了,再不说了。”

    这一行人已经到了撷芳楼前,领头的黑汉子从马上一跃而下,把缰绳丢给了满脸堆笑着迎上来的小厮,又扔过去几个铜板,接着便对白面长须的书生说:“秀才,你带黑厮和其他兄弟先去吃酒,好酒好菜只管叫,自有人请我们吃用。

    我且去会个客,完事再来寻你们一同快活。”

    撷芳楼的三楼,一间紧靠着汴河大街的房间里面,赵铁牛已经在一扇打开的窗口旁立了一个下午。直到看见策马而来的那两个黑汉子和一个白面长须的书生,才大松了口气,对着坐在张方桌旁喝闷酒的陈佑文道:“将仕,他们来了!”

    陈佑文听到这话,放下酒杯就问:“来了几个?”

    “三个头领,十余个喽罗。”赵铁牛压低声音道。

    “就十几人?”陈佑文眉头一皱,“武好古那厮也在寻护卫吧?”

    “将仕放心,”赵铁牛笑道,“某家请来的可是横行郓、济、濮三州的好汉头领,孝义黑三郎宋江,他和梁山大头领晁盖手底下有三十余个头领,个个都是武艺高强,岂是禁军里面那些能吃不能打的赤佬可比的?”

    原来《水浒传》里面的宋江在历史上也是真有其人的!

    不过他也和买不起房子娶不到老婆的林冲一样,混得也比《水浒传》里面要差一些,从来就没当过甚么郓城县的押司,也不是富豪出身。若是做了押司又是富豪,还落草作甚?

    在宋朝,这押司可不是人人当得的。所谓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如押司这样的肥缺,几乎都是代代世袭的,身后都是有大族支撑的。

    这样的人落草为寇,岂不是要牵连了整个一族?若是宋江累了一族,还能称为“孝义黑三郎”吗?

    “那此人可靠吗?”陈佑文吸了口气,又问。

    他虽然在潘楼街上横行多年,但是欺负的都是没甚背景的书画文玩商人,靠得也是手中的权力,从没干过勾结江洋大盗的事儿。

    这次叫赵铁牛去请“好汉”对方武好古也有一时冲动的因素,现在事到临头,总还有些忐忑。

    赵铁牛闻言却是一笑:“若不可靠,怎会称‘孝义黑三郎’呢?

    将仕尽可放心,孝义三郎只要收了钱,一定会把事情办妥,决不会累到将仕的。”

 第六十五章 奴是潘金莲

    (全本小说网,HTTPS://。)

    又一个朝阳,自东方的地平线升起。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武好古睁开眼时,天已经亮了。

    屋外传来了骡马打鸣的声响,想来是武诚之从骡马行雇的骡子走马到了。

    昨日从上方寺回家后,武好古便把行囊收拾妥当,又细细检查了一番准备贩去海州的书画,将它们一一装箱,又放上吸水的石灰包,再把箱子封了。

    另外,他还备了一些衣物、干粮,还带了不少“私交子”——官交子是最早的纸币,不过只在四川流通,而私交子则是金银绢帛交引铺和寺庙的长生库发行的,是一存款和汇款凭证。

    武诚之还为儿子准备了一把日本刀,给他在路上防身之用。不过在武好古看来,他老爹给的日本刀太过华美,简直就是“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拿去大相国寺市集上至少能卖两百缗,带着它出门简直就是露富。

    不过父亲的好意,武好古也不好拒绝。

    昨天晚上,武家父子二人,便坐在书房里,一直聊到了很晚。

    从小时候的点点滴滴,一直说到了最近这些日子,似乎总有说不完,聊不尽的话题。

    对于今生这个父亲的种种记忆,也如潮水一般,在武好古的脑海中涌出。

    心中,更是升起了一股股暖意。

    武好古起身下床,走出房间来洗漱时,武诚之已经在厅堂里等着他了。

    “大郎,早食已经备好了,快些吃吧,吃完就走。”武诚之道,“若是出门太晚,县衙那边就要排队,只怕到下午才能轮上了。”

    武好古去县衙是为了办理文引——文引就是通行证、路条之类的东西。宋朝对人口和货物流动还是有管理的,在各个交通要道都设了税卡,行人须凭文引才能通过。

    而文引则有户籍所在的县衙开具,武好古今日便要带着户册去开封县衙开具文引了。

    和后世的衙门一样,平民百姓去开封县衙办事,也免不了要排队的。

    “知道了,孩儿出门就雇条驴,总要早些到。”

    “户册带着了?”

    “嗯!”

    “再带几个银铤,若是人太多便给王押司一个。另外,回来的时候再去买些粗布衣服,出门在外,切忌露富,知道了吗?

    对了,还有这把日本刀太花哨,须得用麻布包了刀鞘……可惜你和爹爹一样,都是手无缚鸡之力,使不得刀。不过也可以吓唬歹人……”

    将要和儿子分别,武诚之变得有些絮絮叨叨的,话说起来没完没了,却让武好古想到了前世的父母,也不他们怎么样了?

    心里面正不是滋味的时候,冯二娘突然推门进来,对武好古道:“大郎,潘娘子到了。”

    “潘娘子?”武诚之愣了愣,“那一个潘娘子?”

    “潘十八姐啊,”冯二娘瞥了眼有点后知后觉的“前夫”,笑着说,“官人难道不知十八姐对大郎有意思么?”

    “大郎和潘十八……”武诚之皱了皱眉,喃喃道,“怕是有些配不上啊。”

    武诚之还在喃喃自语的时候,洗漱完毕的武好古已经迎了出去。到了院子里面,便瞧见一位窈窕少女,身着一袭月白色的衣裙,亭亭玉立在大门内,手中握着书卷,笑靥如花,十分动人。

    “大郎,快些过来。”

    武好古连忙上前,“十八姐,你怎来了?”

    潘巧莲挥了挥手中的书册,“你看这是什么?”

    武好古定睛一瞧,原是一本户册。

    “是户册?”

    “便是户册,”潘巧莲笑问,“大郎,你的文引可办了?”

    “文引?”武好古说,“还没,今日便去办。”

    “那便一起去吧。”

    武好古愕然道:“你也要出开封府?去哪儿?”

    潘巧莲嗔道:“自是大武哥哥去哪儿,奴便去哪儿了。”

    “那便是和我一起出京?”武好古闻言大喜。这一路去海州,可能还要顺道下一趟扬州,来来回回总要数月。若是恁般长久见不到潘巧莲,如何不叫人想念?

    若是能叫潘巧莲陪着,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只是潘孝庵能答应?

    想到这里,武好古便问:“十一哥答应我们俩……”

    “答应甚底呀!”潘巧莲红着脸打断武好古道,“奴家只是要去青州省亲。”

    去青州省亲?潘家将门在青州也有亲?

    武好古也不去点破潘巧莲,能有美人相伴,还有甚不满意的?他当下便和家里招呼了一声,陪着潘巧莲就出了门。

    开封府城内有两个县,开封和祥符,开封县在东,祥符县在西。潘巧莲的户籍是落在潘家园的,属于祥符县管辖,如要办理文引也自然该去祥符县,可是她却和武好古直奔开封县衙而去了。

    到了开封县衙门外,武好古才想起来,“十八姐,等这里办完了再去祥符县衙就有点完了,怕是要排队等候上许久了。”

    潘巧莲反问:“去祥符县衙作甚?”

    武好古一呆,“给你办文引啊。”

    潘巧莲淡淡一笑:“便在这里了。”

    可以在开封县办祥符县的文引?难不成“联网”了?

    武好古真糊涂的时候,一个开封县衙里负责合同凭由的押司已经迎了出来,见到潘巧莲便拱手道:“这不是潘娘子吗?可是要办合同凭由?”

    潘十八姐一直帮他哥哥潘孝庵经营金银绢帛交引铺,自然常与人订立合同,和开封县衙里面管合同的押司也就混熟了。

    “并不是合同,是文引。”潘巧莲摸出个银铤塞了过去,“顾押司,能通融则个么?”

    “行啊。”收了银子的顾押司笑着言道,“可是潘娘子要办文引吗?”

    潘巧莲笑了笑:“顾押司难道不知奴的户籍在潘家园么?”

    “对对对,潘娘子是将门女。”顾押司满脸堆笑,“那今日是……”

    “是替奴的一个堂姐来办理的。”潘巧莲一指身旁的武好古,“他也是我家的朋友,也要办理文引。”

    “那边一起来吧。”

    武好古听得糊涂,不过还是跟着潘巧莲还有那顾押司一起进了间厅堂。

    这里是办合同凭由的,自是空空荡荡的。会到县衙来办合同的都是大买卖,一般都是晌午饭过后,酒足饭饱才来衙门的,现在时候还早。

    顾押司对潘巧莲非常恭敬(人家是财神姐姐),请她和武好古落座后,便亲自去取了文引回来。

    “大武哥哥先来吧。”

    潘巧莲叫武好古先办,武好古也不客气,便取出了户册,小心翼翼地翻开。

    所谓的户册和这个时代的书有点类似,是蝴蝶装的——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朝里面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页码对其,用浆糊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

    顺便提一下,这个时代线装书还没有发明,不大牢靠的蝴蝶装书是主流,还有一种被称为“旋风装”的书卷则处于被淘汰的过程中。

    武好古将户册翻好,然后便说道:“开封县,武好古,士子,去淮南东路省亲。”

    他这么说是为了少加点税,若是以书画商人的名义出去,那他携带的书画可就逃不了重税了。若是省亲的士子,那就能少缴一些过路税了。

    “好了。”顾押司很快就在一张空白文引上填写完毕,又用了印。

    现在轮到潘巧莲了,她也取出一本户册,翻看后递给了顾押司,“开封县,潘氏,小字金莲,客户金瓶儿(小瓶儿),去淮南东路省亲。”

    “甚?”

    潘巧莲并不是用自己的名字办的文引,不过顾押司并没说话,可武好古却突然叫了起来。

    “十八,你说的小字是甚么?”

    潘巧莲笑了笑:“金莲,潘金莲……等出了开封府,奴便是潘金莲了!”

    什么?潘金莲,武大郎……这仿佛是个不祥之兆啊!

 第六十六章 离京远去

    (全本小说网,HTTPS://。)

    夏风徐徐,百花盛开,田园苍翠,车马在路。全本小说网;HTTPS://。m;

    一个白衫如雪的清秀少年和一个身着青色襴衫的青年,正策马缓缓东行。在他们身后,便是四五辆马车,七八匹从骑,第次而行。

    白衣少年便是化名潘金莲的潘巧莲了,原来她这一辈潘家将门的女子,都在小字中带个“莲”,什么“金莲”、“银莲”、“白莲”、“花莲”、“巧莲”的一大堆,居然还有个叫“黄莲”的。

    不知怎么就恁么巧,潘巧莲借了本家一个早就出嫁多年,都快当上奶奶的“金莲”的户册去开了文引,将自己变成了让武好古很感变扭的潘金莲。

    虽然拿来潘金莲的文引,潘巧莲还是穿上了男装。虽然北宋的风气比较开放,但是女性出门还是不方便的,特别潘巧莲又是贵族女性,所以便一路都穿男装,扮作了翩翩美少年。

    另外,她也不是“一个人”上路,女使小瓶儿和四个潘家护卫,还有一辆潘家的马车,也都跟着潘巧莲。她可不是和武好古一起出门,只是顺路同行罢了。

    而且包括武好古在内,同行之人也不叫她“潘娘子”,而是呼为“十八郎”。

    而与“潘十八郎”并辔而行的,不必说,自是武大郎了。

    虽然潘巧莲“变成”了潘金莲,不过武大郎却一点不担心。

    他和“金莲”之间是有真爱的!

    别的不说,潘巧莲和武大郎都到了私定终身的地步,就压根没提过房子……这可是个林冲没房连娘子都讨不到的时代啊!

    人家潘金莲,哦,是潘巧莲就一点都不在乎武大郎有没有房子,问都不问,这不是真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