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413章

天下豪商-第413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不会翻,而且船上的人,还在商量怎么和苏东坡、武好古过不去!

    “用国子监的生员名额换府兵……亏得苏东坡和武好古想得出!他们这是不把天下读书人放在眼里了!”

    正恨恨而言的是武好古对头吕嘉问,他现在的生意越做越大了,不仅做石炭,而且还从徐州利国监的冶主那里购入生铁锅卖给海州的盐户煮海盐——一年十几万缗稳稳的可以赚啊!这做生意的本事,真是直追武好古。

    不过吕嘉问并不是这条船赚钱最多的人,纪忆才是!纪忆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赚到了三十万缗!不过他在过去一年中什么生意都没做……什么都没做就赚了三十万,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啊!

    让纪忆转到那么多钱的当然是海州地价的上升了,纪忆在元符三年的时候,就让家里人到海州大肆购买土地。不仅在朐山县城以南购买,而且还在天涯镇上和天涯镇附近购买。前前后后投下了五十余万!

    这些地皮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幅上涨,涨出了至少三十万……不过纪忆对于这样的资产回报率似乎并不满意,因为他的眉头越皱越紧了。

    章惇看见他的脸色,于是发问:“忆之,你有何见解?”

    “未必是天下读书人,”纪忆说,“陕西六路、河东路、河北两路的读书人未必不满啊!

    譬如陕西六路一科才出多少个进士?现在500个府兵就能换一个国子监生,两个国子监生至少可以出一个进士……陕西六路民风彪悍,一年拉出几万府兵问题不大吧?将来的右榜进士中,恐怕少不了陕西人了。”

    “拉拢西军?”章惇挑了下眉毛。

    纪忆点点头:“不仅是西军,凡是军府遍设之地的读书人都可以受惠。而军府遍设之地,除了陕西六路,还有河东、河北和河南府,都是旧党势力盘根错节之地。

    对那些世家大族而言,五百个壮丁干上五年换取一个国子监生的名额实在太划算了。

    而且那些充当府兵的壮丁还可以得到免徭役终身的利益,官家多少会给点赏赐,也是有利可图的。”

    其实纪忆完全想多了,武好古和苏东坡根本没往这方面想,他们只是没有办法拉壮丁……蓝田县的办法也就在蓝田管用,别的地方还是得给出更加吸引人的条件。

    所以绞尽脑汁之后,武好古就在离开开封府之前,给苏东坡支了这么一个招——陕西六路,还有河东、河北和河南府的贫下中农被地主老财威逼利诱去当兵,地主老财的子弟拿了国子监生的名额学军事将来去做军官,看上去蛮靠谱的。

    曾布摸着胡子,“怪不得旧党的那些人都不怎么发声……”

    章惇却笑了笑:“官家也肯定会支持的……顺着苏东坡、武好古的路子走下去,兵有了,将也有了,还不花多少钱,多好啊?”

    “难道咱们就这么看着苏东坡、武好古二贼得意?”吕嘉问恨恨地说。

    “当然不行了,”章惇笑道,“苏东坡此举虽然讨好了陕西六路、河东路、河北两路和河南府的读书人,不过其他地方的读书人一定是不满意的。

    而且讨好巨室,压制寒门的罪名的跑不了的!便是旧党中人,肯定也有不少对他不满。而且《天理说》和《实证论》终究是会引起儒门大争的。所以苏东坡和武好古将来一定没有好日子过!”

    “可是现在呢?”吕嘉问还是一副压根痒痒的模样,“难道就这样看着他们得意?”

    章惇笑起来:“眼下就要靠望之兄你了!”

    “靠我?”吕嘉问道,“我能做甚?”

    “你能做买卖啊!”章惇又瞧着纪忆,“忆之,你家也是巨商,总不能看着武好古把钱都赚完了吧?”

    “岳丈的意思是……”

    “老夫看望之也是能经营的,你们不如合起来做点大买卖,抢一抢武好古的财路?”

    “做买卖?”纪忆皱起眉头,他就是为了不做买卖才苛刻读书考进士的。现在怎么又绕回到买卖上去了?

    章惇笑道:“老夫这些日子冷眼旁观,发现武好古之所以能助苏东坡上位,之所以能讨官家的欢心,其诀窍就在政商联手!这商……不仅能来钱,而且能办事儿啊。

    而我们想要扳回局面,就不能一味清高,就得向武好古学!”

    “可是……岳丈,咱们该做何买卖?”纪忆有些迟疑地问。

    “向武好古学!”吕嘉问说,“他做怎样的买卖,咱们也做怎样的买卖。”

    “那他现在在做……”

    纪忆心想:武好古的佳士得行、花魁行、酒中仙这些买卖,别家好像也做不好啊!至于开封府的地产倒是大买卖,可是人家有官家帮衬,自己这边怎么做?

    “做商市啊!”章惇笑着,“武好古最大的凭借并不是共和行,而是界河商市啊!他能有界河商市,咱们就不能照葫芦画瓢也搞一个?

    忆之,你觉得怎么样?如果能行,咱们几个老头子就帮你运动一个提举市舶司。”

    提举市舶司?纪忆问:“岳祖丈想让小婿去提举哪个市舶司?”

    “京东市舶司。”章惇道,“虽然泉州、明州的钱更多,但是京东市舶司却能和界河商市争抢辽国和高丽国的买卖……那里才是将来十数年的大热啊!”

 第593章 友商京东 下

    (全本小说网,HTTPS://。)

    “京东市舶司?”

    纪忆第一次听到日后名震商场的“京东”之名,却是有些发愣,“岳祖丈,京东市舶司在哪儿?”

    “京东路的市舶司啊,”吕嘉问插话道,“设在密州板桥镇那个。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密州板桥镇就是后世青岛市的地方,那里是历史上宋朝在北方开设的唯一一个市舶司。不过这个市舶司管辖的板桥港发展的并不好,不仅比不了海州这个淮河以北第一大港,而且现在还被刚开张没几年的界河商市抢了风头。

    “不是的……”章惇挥挥手,将正在歌舞助兴的女伎们全都打发了出去,诺大的船舱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他接着说:“板桥镇哪有海州好?板桥镇有港无河,连接不了大运河就是个孤立的港,所以争不过界河商市。吾观北地诸港,能和界河商市相比的唯有海州商港了。所以京东市舶司不应该设在密州而应该设在海州。”

    “有道理!”吕嘉问点点头,“陆运可比不了水运啊!徐州的石炭如果用大车拉到海州,要走上四百多里,而且一车最多拉上几百斤,根本不行啊。”

    “这才四百多里,”章惇笑着,“从密州板桥镇出来要入运河起码走上一千里,而且沿途还有不少是山路。这密州板桥镇怎么和海州还有界河争啊?

    所以这京东路的市舶司得搬到海州来才能做好!”

    纪忆摇摇头,“岳祖丈,海州不属于京东东路啊,海州是淮南东路的地盘。”

    章惇一笑:“这太好办了,只要一旨诏书不就行了?海州划入京东东路,同时循界河例在海州设立商市和市舶司,称为京东市舶司,除海州商市之外,还管辖密州板桥镇,登州蓬莱镇等两处市舶务。包括海州商市、板桥镇商市、蓬莱镇商市在内的各处商市,都可以如界河商市一般买扑给商人或商会运营。”

    “官家能答应?”吕嘉问有些怀疑地问。

    “怎么不能?”章惇笑道,“朝廷的官员通常只派到县,市镇向由地方把持。况且之前不搞大商市买扑,全国的海贸商税拢共不过几十万。现在界河商市一家明着就能交上十几万,暗中给官家花用的还不知有多少!而且还卖兵器运粮食采买木料、马匹,不知给朝廷办了多少事儿。这样的市舶司和商市要多来几个,王荆公当年也不用那么得罪人了。”

    纪忆点点头:“当今官家心大,敢于放权,应该会答应设立京东市舶司的……若是咱们能把这个市舶司和市舶司下最肥的海州商市拿在手里,将来就不怕没有钱花了。”

    章惇看着曾布。现在章惇和吕嘉问都是隐退之身,不方便上疏言事了。在场的三位还在台上的官人之中,曾布是地位最高的,自然要他来拿最后的主意了。

    曾布眉头皱着,仿佛在苦苦思索,看见章惇投来的眼神,才沉吟道:“别的都好说,只怕商人借着买扑三处商市进一步做大啊!”

    船舱中的几位听了曾布的话都是一愣,接着全都沉默不语了。

    曾布接着又道:“本朝不抑兼并,而且又宽待工商,只是王荆公在位的那些年搞《青苗法》、《市易法》抑了工商。可现在早就是工商大兴了,界河商市能起来与其说是武好古有本事,还不如归功于本朝工商大兴。而工商末业又借着界河商市大发了一笔……界河商市的人口现在怕是不下五万了吧?再过几年十万二十万都是有可能的,这可是一个州的规模了!

    现在咱们又要搞京东市舶司,一下开出三个新的商市……这商人的势力,会不会太大了?”

    “不会的,”吕嘉问接过问题,“如果这三个新的商市叫武好古来搞,的确会让商人势力膨胀的。让咱们来搞怎么会壮大商人的力量呢?咱们的海州商市要在天涯镇的基础上发展,依旧要实行三级会议,士农工商的等级可不能乱了。”

    曾布眉头还是皱着,不过却轻轻点头:“若是如此,倒也不妨一试……不过登州蓬莱商市和密州板桥商市那边怎么搞,还是要从长计议的。”

    ……

    就在章惇、纪忆、曾布、吕嘉问等人商量着要开办京东市舶司的时候,武好古也已经回到秋高气爽的海州了。

    他这次回海州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陪伴刚刚生了女儿的潘巧莲散心。因而没有住在日益繁华的天涯镇上,而是搬去了云台山上的别墅居住。除了陪伴妻儿,也会去云台学宫讲课,传授《天理说》和《实证论》,如果还有时间,则用在著书立说上。

    最近他正在撰写几本绘画方面的著作,分别是《绘画透视》、《绘画素描》、《绘画色彩》、《人体写生》、《油画技法》等等……和哲学相比,美术才是武好古是老本行,当然要趁着还没有因为诸事繁忙而把老本行丢光的时候,给全人类多留下一点文化遗产了。

    他现在就穿着一身宽松的袍服,坐在树荫下的一张玫瑰椅上,悠然自得的拿着毛笔在纸上书写着什么。罗汉婢在旁边为他磨墨和收拾稿件。这个黄毛丫头现在已经完全发育起来了,身材婀娜,凹凸有致。

    潘巧莲从院子外面进来,看到她,罗汉婢连忙行了个福礼。

    “罗汉婢你忙你的,”潘巧莲吩咐了一句,就走到了武好古身边,“官人,大姐儿的信寄到了,一切都好,胎位也很正,算算日子就是这几日了。你可真是有福气,转眼就是五个孩子的爹爹了。”

    “大姐儿那边只能让她自己应付了,我还要在海州多住段时间……日本那边的事情,怎么都得安排妥当了。”

    武好古留在海州的目的是为了给苏适拼凑访日使团。花满山的书信几乎和武好古前后脚到达了海州,花满山在信上高速武好古,他在日本国的博多港真的联络上一个愿意派人到大宋来的日本“国主”,名叫阿比留亲忠的……反正武好古是从来没听说过什么日本有个阿比留氏的。

    不过也没关系,只要有个名头,能让苏适带着一个“访日使团”从高丽国南下就行。反正武好古也没真的打算一步到位,现阶段能在济州岛上布一个点儿,那就是极大的成功了。

    而要完成布点,靠只会开嘴炮的苏适是不行的,必须得安排几个剑不离身的博士跟随。

    当然了,也不能都是博士。一来云台学宫才开张没多久,真正能用的博士也没几个——海州云台学宫的这一届博士素质是不行的。大部分人在入学前根本不会武艺,现在才练了多久?怎么可能就和子路一样善于以德服人了?武好古自己就练过,当然知道练武的难度不在习文之下,而且最好是要从小打基础的。

    武好古这样半路出家的“武士”,现在别说和周云清、赵钟哥这种壮士打了,就连奥丽加,哦,不是奥丽加了,就连罗汉婢武好古也打不过啊!给武好古陪练剑术的就是罗汉婢,这丫头壮得很,不仅力气大,而且耐力也足……

    所以武好古就想着从云台学宫里面挑几个比较能打的……呃,就让罗汉婢去考他们!只要能和罗汉婢较量几十个回合的,就能凑合着当个“指挥员”了,真正打架的,还得从界河商市购买。

    对,就是购买!

    界河商市是光明正大买卖奴隶的!在界河北市那边还有一个萧保先投资的大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