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410章

天下豪商-第410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玫搅嗽郊渡ǎ宋牧掷桑苯由搅苏诺鞘死伞K淙换故歉鼍牌分ヂ楣伲匆丫茄∪怂慕字械牡谌祝偕患丁V灰倮匆淮巍俺省保ㄓ薪砍錾淼奈墓倏梢栽郊渡ǎ莆剩湍芸缛刖┕俚男蛄辛恕

    以他这样宰相女婿,天子垂青,科举第六的资历,二十五岁之前怎么也该位列京官了。有这等光明的前途,还需要为在洛阳买个园林接受商人兄长的馈赠吗?

    虽然还没有在洛阳购置宅邸,但是武好文依旧把洛阳当成了家乡,上次去蓝田上任的途中,就在洛阳白波的祖宅中小住。这一次奉命上京的途中,也在洛阳停留,他想在洛阳城南伊皋镇上的伊皋书院上住上几日。

    因为他得知自己的老师侯仲良和师公程颐,前些日子回到了洛阳的伊皋书院。

    这座书院本是文彦博赠送给程颐的旧园,周遭良田数千亩,也都属于书院所有。

    被书院的一位知客在前引着,武好文穿廊过户。他看着前面知客所穿的衣服,竟然不比他这个首富弟弟兼宰相弟弟身上的差多少。同时他又发现陈旧不堪的书院里面到处堆放着质地优良的建筑材料,还有一看就是有点身价的都料匠和大匠在绘制着什么图样。

    在廊道上左绕右转,最后武好文在知客的带领下,终于走进了一间门额上端端正正的写着“天理一”三个大字的小厅中。厅门内,迎面便是一张单扇屏的立式屏风,上面挂着一幅画有儒生舌战“剑客”的白描人物画。见到这图画,武好文就是一愣,呆呆的站住了。

    因为他认出这幅画是李公麟的手笔!

    “望道,这是李龙眠托人从龙眠山送来的《坐而论道图》,画得是‘国子监论道’的场景。”

    侯仲良的声音隔着屏风传了过来,武好文连忙绕过屏风,就看见侯仲良和程颐对面而坐,正在对弈。

    武好文连忙上前,躬身向两人行礼:“弟子拜见老师,师公。”

    程颐指了指旁边一张玫瑰椅子,“坐!”

    武好古看过去,发现椅子旁边有一张案几,几上放着两本崭新的线装书。

    他依言在椅子上坐好,拿起线装书看了看,封皮上分别写着《天理说》和《实证论》。

    “先看看。”程颐又说。

    武好文闻言就开始翻看,先看起《天理说》,然后再看《实证论》。就在他看书的时候,一个书院的仆役还端来了刚刚点好的云雾山茶。一股清香,顿时在不算太大的厅堂内漂浮起来。

    不过武好文并没有留意茶香,他完全被手中的两本线装书吸引了。虽然他早就了解程颐的“天理”和武好古的“实证”。但是他从没想到这两者可以如此和谐的融为一体,非常圆满,似乎毫无破绽,至少他看不出破绽在哪里?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武好文放下手中的《实证论》的时候,他发现程颐和侯仲良的对弈已经结束,两个大儒正捧着茶碗,笑吟吟看着武好古。

    “怎么样?”

    程颐开口了,说得话多了一点:“……圣人之问,终于在我辈手中得以圆满回答了。”他顿了顿,又加了一句,“从现在开始,关、洛之学,要变成显学了。”

    只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吧?武好文心里想着:《天理说》和《实证论》解决的只是“道”和“求道”的问题。其实是儒学对佛、道等神鬼之说的反击。但是并没有涉及儒家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伦理纲常和治国理政之说。

    现在的情况,不过是《天理说》、《实证论》和王安石注释的五经并驾齐驱。后者恐怕还占了多数……

    武好文想了想,又问:“是不是《天理说》和《实证论》要入科举了?”

    “没错,”侯仲良说,“日前官家已经批准了东坡先生上的奏章,要各地官学从明年开始教授《天理说》和《实证论》,再下一次的科举考试就要考了……儒门怕是要从此多事了!”

    “多事?”武好文皱着眉头,“难道是新学还要和咱们斗?”

    “岂止新学?”程颐道。

    “除了新学还有谁和咱们过不去?”武好文有些不明白了。虽然《天理说》和《实证论》有侵犯佛门、道门的嫌疑。可是道教本身就喜欢搞实证啊!炼丹求仙,算卦飞升,哪个不能验证?所以道教和《实证论》是可以相容的。剩下一个佛教,连国教都不是,还想挑战儒家的道统?

    “实证论可以证天理说,也可以证五经!”程颐一字一顿地说。

    武好文吃惊的猛摇头,五经怎么可以用实证论去检验?这怎么可以?

    程颐身子略略前倾,看着武好文道:“圣人所治之《诗》、《书》、《礼》、《易》、《春秋》,还有《礼记》、《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的经典,可以用《实证论》去检验吗?”

    “不能!”武好文斩钉截铁地回答。

    程颐点了点头,“望道,你这次上京一定可以见到官家,千万记得提醒官家《实证论》的错谬之处。”

    “……学生明白!”武好文略一思忖,便点头称是,程颐说得的确没错。《实证论》最大的错谬就是一切皆可验证,包括儒家经典!

    程颐脸上露出了微笑,“你在蓝田试点府兵已经成功,此次入京面君之后,必然会有新的职官。若是有可能,你要争取做上崇政殿说书。”

    崇政殿说书是宋仁宗时设立的职官,掌为皇帝讲书说史,解释经义,并备顾问。是个非常重要,而且几乎通天的职位!依着惯例,这个职位应该是正七品的朝官才能担任。不过宋朝有很多“权发遣”,可以让低级官员担任高级职务。

    对于武好文这样的宠臣,越级担任说书也没什么不行的,而且他还是程门弟子和武好古的弟弟,对于《天理说》和《实证论》的理解应该非常到位吧?

    “可是弟子的学问不足,怕是很难担当啊!”武好文心里还是有点打鼓。

    “老夫让师圣跟着你去就是了。”程颐笑道,“东坡先生已经推荐他做国子监教授了,你有不明白的,可以直接向他请教。”

    “弟子明白了!”武好文送了口气,有侯仲良这个老师跟着,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另外,等自己到了开封府,一定要先和哥哥武好古说一说这事儿……

    程颐和侯仲良则对视了一眼,两人都能从对方眼中,看到那么一点战意。道统之争,哪儿那么容易结束?这才刚刚开始呢!

    之前程颐答应和苏东坡联手做局坑新学的事儿已经过去了,程门理学已经拿到了显学的地位,但这是不够的!必须得把《实证论》从显学的位置上挤掉……这个《实证论》的危害太大了,它是一种辨证之法啊!万物皆可证!这是坏人心的邪说!虽然可以打击佛教,但同样也可以用来检验儒家经典啊!

    和佛教相比,儒家其实更害怕这一套。因为佛教说佛说,儒家是子曰,佛是万能之神,子不过是肉骨凡胎……神无错,人岂能无过?

 第589章 左右进士

    (全本小说网,HTTPS://。)

    “有喜事?”

    “刚刚收到海州送来的书信,十八姐生了,是个闺女。(全本小说网,HTTPS://。)”

    “怎又是个闺女?”

    “闺女挺好,再说我和十八都年轻,还怕没机会生儿子?而且我家也不重男轻女。”

    “对了,你家祖上有女官家。”

    武好古今天是笑着来到苏东坡的右丞府拜访的,因为他刚刚收到了海州寄来的书信。信上潘巧莲很遗憾地告诉武好古,她又生了个女儿……其实女儿也很好,而且武家可没重男轻女的习俗。

    不过武好古还是从潘巧莲的信中体会到了沮丧的心情。所以他就决定尽快结束自己在开封府的滞留,好早点去海州和妻子相会。

    另外,第一次“北粮南运”也很快就要开始,因此最晚到九月份他就要赶去界河商市,主持粮食运输了。

    喝了两口凉汤,武好古就对苏东坡道:“老师,学生在开封府的事情差不多都完了,准备过几日就启程去海州了。”

    武好古在开封府的事情主要是操办兵器交易,虽然他也不大懂兵器,但还是得亲力亲为。带着周云清替他请来的一批从殿前司骑胄案退休的老军,去军器监的库房里面挑选能卖给高丽人的兵器。

    第一批送去高丽的都是比较精良的器械,大约可以装备五万步骑兵。

    同时武好古还根据宋徽宗的旨意,带人去开封府西北牟驼岗的天驷监的马场挑了1000匹军马卖个高丽人组建骑兵——卖给高丽人的马,和天驷监挑出来的马,当然不完全一致的。其中60匹既高大又年轻的母马,被武好古扣下,用开封市面上购买的劣马替代。那些母马则让周云清亲自押送,和那三匹阿三马一起送去界河马场了。

    这样界河马场现在就有了5匹种马和100余匹母马,还有30多匹没有长成的小马驹。另外还有数十名武好古从各地搜罗来的马伕和兽医,以及五个各自分离的马场。

    作为一个种马培育基地,这样的规模已经足够了!接下去就是持久的投入和严格的血统管理以及反复的近亲交配了……其实没有什么难的,都是很早就已经掌握的技术。

    在办了两年的马场之后,武好古已经知道北宋时期养马的技术并不落后。他还知道北宋一朝的马种其实是在衰退的——太宗、真宗朝的好马远比现在要多!这说明中原地区养马的技术不差,差的是育种管理!

    育种管理和大规模的放养其实是两个相反的路线,一个是讲究精细的;一个则是粗放管理。前者需要的是私人的小型马场,譬如贵族庄园,进行小规模的,严格的配种育种。后者则是追求规模效应的大规模饲养。

    要养个10万匹20万匹的马,还要给每一匹马建立族谱,还要管理那么多马的“牵蹄子”,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比较科学的办法就是私人庄园马场提供种马,国家大型马场进行规模化放养。同时大型马场不自产种马,凡是公马驹一律阉割,以免种群退化。

    而宋朝由于中上层的士大夫们都去考科举了,不再从军打仗,也不养私兵部曲,自然不需要养战马了,而民间的养马户又不需要为了军事目的培养战马,养出来的都是生产所需的马,所以宋朝就没有了优质种马的来源。战马只能靠国营马政,而国营马政又不管育种,因此种群退化就成为必然了。

    顺便提一下,北宋管马政的士大夫官员很少有懂养马的。武好古甚至还听人说起过西北什么地方的马政官员让马场的母马去勾引山里面的野马杂交,还因此得到嘉奖的事情——难道马场种马的质量还不如野马?野马可是为了适应野外艰苦的生存条件而进化的,并不是为了方便人骑乘而进化的。

    ……

    听到武好古要走了,苏东坡点了点头,说道:“路上小心些,莫赶得太紧了……你小师娘还有礼物要送给十八姐母女的,等你离开的时候记得带上。”

    武好古起身,向苏东坡拜谢:“学生代内子谢过恩师,小师娘。”

    “这是做甚呢?师徒之间往来乃是应当。”

    命武好古坐下,苏东坡沉吟道:“今日在朝堂上议论国子监改革的时候,蔡京提出要一并改革科举……”

    国子监改革是苏东坡上台后主导的最重要的政务,苏东坡和武好古都想按照云台学宫的模式改革国子监——不用说了,改革后的国子监就是日后中国仅次于连云港淮海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的第四所千年大学开封大学了!

    这次国子监改革的步子迈得很小,只是将国子监下属的三学(不算小学)变成了国子学和太学等二学,取消了独立的武学,同时在国子学和太学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了《天理说》、《实证论》、击剑、乘马、射箭、算学和军学一共七门课程(比最初提出的时候加了门军学)。另外还改革了三舍法,减少了生员的数量和淘汰的比例。

    而在讨论到生员毕业前途的问题时,蔡京提出了改革科举制来为国子监和云台学宫的生员创造机会的建议。

    “蔡京说要怎么改革了吗?”

    提及科举改革,武好古就是眉头一皱。这个问题非常扎手啊!北宋历史上搞过一次,直接废了科举改学校取士,结果到宋徽宗执政的末年又改回来了。而满清末年倒是成功废除了科举制度,不过没多久满清自己也给废除了……那可是一反一个省啊!

    武好古道:“科举这事儿吧,考了那么多年,大家早就习惯了,要改也不容易。而且云台学宫的学生怎么样,现在也不知道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