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369章

天下豪商-第369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毫籼鹾舐钒伞

    所以他就奏道:“陛下,老臣以为任正言的弹章有些过了……怎能以辽使所言来给我朝的大臣定罪?老臣觉得,章惇虽有过失,但是功劳也是有的,不如就让他在海州安度晚年吧。”

    韩忠彦替章惇开脱的言语也大大出乎了曾布的预料,韩忠彦居然装起了烂好人!真是太奸诈了,果真是元佑奸党!

    “陛下,”曾布眉头紧紧拧着,“臣以为任正言之言虽有不妥,但是章惇的确有欲拥立简王,且违逆太后的错失……若陛下不忍其以年迈之躯蹿贬岭南,不如令其亲子孙专任外郡,不许到京长住及在朝任官吧。”

    虽然章惇肯定是起不来的,可是章惇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女婿,全都是进士!其中的章择、章持官职已经不低了,而章援和纪忆又眼看是狠角色。

    如果不限制一下,再过几年说不定就是章择、章持宣麻拜相了!

    到时候新党的领袖,说不定就会变成章惇的儿子们了……

    曾布居然加罪章惇的子孙?赵佶有点糊涂了,心想:韩忠彦和曾布是不是说反了话啦?

    不过这个追加的处分倒也不坏……且不说别人,就说现在染上瘟疫的章援和纪忆,他们知道的事情好像有点多了!还是老老实实在外郡呆着,少来开封府找不自在吧。

    两位宰相说完,副相范纯礼表态了:“陛下,臣以为任正言所言甚是,陛下和辽主乃是异姓之兄弟,我朝和辽国亦是万世之友邦。章惇之恶,令友邦兄弟之国都惊诧莫名,如何能不加以严惩?”

    韩忠彦听了范纯礼的发言,心下就知道不好了。范纯礼为人刚直沉毅,不善作伪,而且和他的两位兄长一样,非常反感对外用兵。这回被官家套出底牌,看来过不了太久就要外任了!

    赵佶因为刚才被武好古一番劝说,现在也不动声色——图辽是个阴谋,不能天天挂在嘴边的。不过他还是想摸清朝中重臣们的真实想法。

    “陛下,”接着曾布发言的是知枢密院事安焘,“臣以为任正言所上之书却有不妥,先是以辽主之言行给我朝之臣定功过,后又将辽国视为蛮貊之邦。前者过分重视辽国,后者又过分轻视辽国,都是不可取的。”

    赵佶点点头,安焘所言倒是中肯。

    安焘接着又道:“臣以为,如今辽强宋弱之势并没有改变,因此我朝不宜对辽国恶语相向,应当待之以礼。同时也需要加快积累力量,全力试行府兵制。”

    他和章惇的矛盾也很大,不过恶人已经由曾布做了,他也就不多说了,直接把话题转去府兵制上了。

    副相李清臣紧接着表态:“陛下,臣以为任伯雨所奏言乃是一派胡言,辽使之言岂能采信?且任伯雨、陈瓘之前所参奏之状,言之凿凿,说有铁证,如今铁证在哪里?虽然言官可以风闻言事,但是也不能胡言乱语啊!”

    赵佶轻轻点头,还是不置可否,接着又将目光投向还没有发言表态的许将、温益、蒋之奇、赵挺之等人……

    ……

    “娘娘,已经画好了。”

    延福宫中,在赵佶离开后,武好古仍然在给刘太后绘制“太后标准像”。为了讨好这位正得宠的太后,武好古可是拿出了自己“超写实主义”的真功夫了。

    所以当一副用铅笔绘制的素描展现在枯坐了大半天的刘太后(在武好古的心目中,她就是太后了)眼前的时候,饶是跟着宋徽宗见多了绘画精品的刘太后,也忍不住“咦”了一声。

    刘太后从杌子上起身,轻移莲步,到了自己的画像跟前,凝视了良久,这才喃喃地说:“真美啊!比哀家在镜子里面看到的还要美,只可惜……”

    只可惜美人还是美人,英雄却已经身死了!

    武好古也在心里面和刘太后一块儿叹息,虽然他是宋徽宗的宠臣,在徽宗朝一定可以如鱼得水。但是他也知道,宋徽宗这个君,终究是昏的!

    “武大郎,”刘太后眄视着武好古,语气已经放沉,“你可知道先帝是怎么评价你和纪忆的吗?”

    这是要拉拢加敲打了么?

    武好古和这些居于上位的人混久了,早就知道他们的套路了,敲打拉拢,封官许愿,敬酒罚酒……不过能让他们用上这些招数那是好事,总算还有利用价值不是?

    刘太后接着说:“先帝说你和纪忆都有成为名臣的潜力,要哀家在垂帘听政后提拔重用你二人。只可惜先帝福寿太浅,没有熬到侄儿出生的时候便去了,哀家也被奸人欺负了一阵,说不上话儿。

    不过现在好了……官家到底是明君,要拨乱反正了,孟氏眼见被废,哀家也很快就能当上太后。到时候自可请官家好好提拔你和纪忆二人了,你可得好好做事,切莫辜负了先帝和哀家!”

    武好古听了刘太后的话有些糊涂——您提拔臣一个人就够了,怎么还有纪忆?他可是奸佞小人啊!不对!刘太后不会无缘无故提拔纪忆这个小人的,他又没自家那么大的能量,又不是官家心腹,不过就是个九品文官,根本不值得刘太后去拉拢。

    除非……这厮为刘太后立了大功!

    而这大功是什么呢?难道和御史台的“瘟疫事件”有关?难道是章援和纪忆还有眼前这位刘太后联手策划了针对旧党在台谏中的力量的“瘟疫事件”?

    这可真是太奸诈了!

    ……

    此时此刻,崇政殿内,高高在上的官家赵佶正拧眉沉思。

    新旧二党的重臣们已经就任伯雨的上书,一一表态完毕了。支持的少,反对的多。看来大宋朝堂上主要还是正直忠良之辈,真是龙心甚慰啊!

    不过那些刚刚暴露出来的奸臣,比如曾布、范纯礼、任伯雨、陈瓘也不能马上就严加惩治了。

    一来朝堂上的平衡要考虑;二来眼下还有几项重要的强兵之政在推行——人亡政息的事情太多了,必须得考虑周全了。要不然韩忠彦、范纯礼一滚蛋,沧州的御前骑士,明年十月将要举行的御前比武,可就都要给人搞黄了。

    当然了,任伯雨和陈瓘不能再呆在台谏的位子上了,还有那两个染上疫病的御史也得让他们守选养病……不把他们都撸了,孟皇后废不掉,刘皇后也当不上太后!

    赵佶在心里面盘算好了,点点头道:“既然众卿大多以为任伯雨上呈的弹章言语不妥,所奏之事又毫无根据,那么朕就免除其正言官职,外放知州吧。

    至于陈瓘,也和任卿一样,外任州郡。殿中侍御史陈师锡,侍御史陈次升感染瘟疫,须得好生将养,就先准他们几个月的病假,待完全康复后再放外任。”

    四个旧党的台谏大将全都外放!虽然台谏系统中还有不少倾向旧党的御史谏官,但是旧党的火力已经大损,如果这四个职位都安排新党的人上去,那新党就会在台谏中占据优势了。

    宋徽宗说完了话,目光平和的从殿中诸臣身上一一扫过,想看看有没有谁要挺身而出替任伯雨、陈瓘等人说话。

    韩忠彦和范纯礼互相对视了一眼,正犹豫要不要说话的时候,任伯雨自己却先开了口:“陛下,臣知错了,臣请郡外调。”

    陈瓘也马上上奏道:“陛下,臣亦知错,也请郡外任。”

    啊?这是怎么回事?

    这两人的表态可大出了殿中新旧两党大臣的预料,这两位怎么那么软啊?韩忠彦和范纯礼还没说话,他们自己就先“跪”了……这也不符合台谏要员的风骨啊!

    居然还知错!赵佶闻听却是暗自点头,看来这两人的圣贤书也没白读,是可以挽救的奸臣,回头让人给他们安排富庶些的州郡,若是做得好了,将来也许还可以大用。

    “如此也好,那你二人到了外郡一定要好生做官。”赵佶顿了顿,“既然任伯雨、陈瓘所参不实,那么就让章惇在海州养老吧。章援和纪忆……且让他们在京安心养病,待痊愈后再赴仍地方。至于章惇的亲子孙和纪忆,以后就专任地方,卿等可有异议?”

    “陛下圣明,臣等并无异议。”

    殿中诸臣自然没有什么异议了,任伯雨、陈瓘自己认栽了,别人还能说什么?而且眼前这档子事儿,怎么看着都蹊跷啊!

    而蹊跷的事情,必然是有不可见光的内幕,谁吃饱了去深究?

 第533章 奸党的崛起 一

    (全本小说网,HTTPS://。)

    建中靖国元年的七月是个离别的日子。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先是七月初九,旧党在台谏系统的“四大君子”,任伯雨、陈瓘、陈师锡、陈次升同一日离京南下。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思路,大宋圣君赵佶没有把他们四个奸臣一棍子打死,而是一人给他们发了一个知州。

    其中任伯雨知雷州事,陈瓘知钦州事,陈师锡知邕州事,陈次升知廉州事。全都去了山高皇帝远的岭南……远是远了一些,但安全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七月十五,同样属于旧党阵营的右司谏陈祐,左司谏江公望也离开开封府南下,其中陈祐通判滁州,江公望知淮阳军。

    至此,旧党在台谏系统中的重要人物已经基本上被一扫而空!在党派斗争中,已经处于全面的劣势了。

    在旧党方面多人出京之后,到了七月十七,终于战胜了“可怕的瘟疫”,恢复了健康的章援和纪忆,也收拾行装,出京西去了。

    纪忆的的职官还是勾当京兆府保甲府兵司公事——看上去是个相当清冷的差遣,不过考虑到眼下正在试行府兵制,这可就是个很容易出政绩的官职了。

    章援也是西去,当了延安府下辖的知肤施县事,要去和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作伴了。不过延安府首县的知县在北宋可不是个冷门,那是很容易建立军功的文职。章援居然可以知肤施县事,也让朝中不看好章家一门的众臣们有点吃惊。

    七月十七日的中午,连自己也不知道同章援、纪忆二人算不算政敌的武好古,在开封府城西的共和楼四楼观景台设宴,为西去的二人践行。

    和武好文西去时候的轻车简从不同,章援、纪忆二人则是带着大队人马上路的。就在离开共和楼不远的官道之上,停着一长串车马,还有不少带着直刀弓箭的护卫。这些护卫和车夫、马夫乃至跟着的仆役,共和楼当中也有酒肉招待,一个个都在路边临时搭起来的棚子里面汁水淋漓的吃喝。

    看来章援和纪忆在“养病”的这些日子里面,还是做了不少赴任的准备工作了。至少不是孤身上任,而是带足了门客打手……

    共和楼上,一身绿色武官官服的武好古瞧着两位戴着软帽幞头,一身便装,显得潇洒风流的大宋文官,满脸堆笑着说:“敦本兄,忆之兄,原来二位都是替刘娘娘做事儿的,在下之前若有得罪之处,还望二位莫要见怪。”

    武好古的话说得客气,可却是夹着棒带刺儿的。武好古是个武官,又是幸近,替娘娘做点事儿那没什么。可章援和纪忆是高贵的文官啊,东华门外唱名,怎么能说是替娘娘做事儿的呢?这岂不是说他们和武好古已经是肩碰肩的奸佞了么?

    章援和纪忆二人闻言,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不过却不能当着武好古的面否认。

    因为武好古今天就是得了刘娘娘的言语,才在共和楼上设宴给章援、纪忆践行的。

    武好古当然不是刘娘娘的人了,他始终是赵佶的心腹,和刘皇后的接触,也都是官家赵佶的意思。

    章援、纪忆和刘娘娘有所往来的事情,武好古也早就向赵佶报告过了——当然了,刘皇后是要做太后的,并不是赵佶的皇后,所以和某些臣子有所往来,也没什么不可以,只要别过分就是了。

    而对章援、纪忆来说,能让赵佶知道他们傍上了刘皇后也没什么不好……现在赵佶正宠他这个如母的嫂子,自然也会对他们有所照应了。

    纪忆笑了起来:“之前各为其主,有甚好说的?现在我们是一家子了,自该齐心协力替官家做事。说起来我这次西去,还不是替你兄弟打下手?才十九岁就权知一县事,还受命试行府兵,官家可真是看重你家兄弟啊!”

    章援眯着眼睛,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却是笑而不语,看上去很有一点笑看天下风云的意思。

    他其实很清楚自家的处境,因为遗诏的存在,赵佶对章家一族都不会特别待见的。在赵佶这一朝,章家的子弟无非就求个按部就班的升迁,能够安安稳稳,保住埔城章氏的门楣就不错了。

    想要再现辉煌,恐怕得等到将来新君上台之后了。考虑到官家的年纪,章援是不指望能熬到那一天了。

    不过自家的侄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