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315章

天下豪商-第315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去大相国寺找个和尚念经吧。”曾布说。

    “找了,”王诜道,“找了智深大师和烧猪院惠明大师去念经,可是昨晚还是闹鬼……还惊到了辽使萧保先。”

    听了王诜的汇报,在场的宰执们都摇头苦笑,这个王驸马也是,找也得找道高僧啊,怎么能找烧猪院和尚和鲁智深那个酒肉和尚呢?

    就他们俩,能把鬼魂超度了才是真见鬼了!

    “要不就先给安排到别处去?”韩忠彦皱着眉头说。

    “下官在城西有个园子,可以让辽使先在那里住几日,带清理了都亭驿后再让他们搬回去如何?”

    王诜接着提出了建议。

    曾布点点头,对韩忠彦说:“就照王都尉所言上奏吧。”

    都亭驿闹鬼的事儿,在宰执们看来连小事儿都算不上,纯粹就是个趣闻。所以也就没认真讨论,甚至没派人去调查,就做出了决定。不过他们谁都没有想到,都亭驿闹鬼事件,根本就是一个近幸小人的拆迁阴谋……

    ……

    驸马王诜当然也是“拆迁阴谋”的参与者之一了!

    从皇城出来,王诜也没再回“闹鬼”的都亭驿,直接就去了城外武好古的梨花别院。

    这个时候,武好古、高俅,还有从延州赶回来过年的潘孝庵人都在梨花别院里,一边等着王诜的消息,一边在商量“殿前武士”的后续。

    日前的崇政殿问对只是定了大计,还没有到落实呢!

    500…1000个殿前武士可是一支相当精锐的武装力量啊!背后还牵扯到最多150万亩的土地和上百万缗的安置费用。

    这个差遣可一定得拿下了!

    “我朝有殿前二十四班,原本都是诸军精锐,如今却成了仪仗,不能征战了,否则也不需要殿前骑士了。”

    潘孝庵首先提起了殿前诸班直的情况,在太祖、太宗朝,殿前诸班的战斗力还是很强大的。可如今却成了样子货,只能充仪仗,不能作战了。

    武好古笑道:“国初时天下尚武,自然可以募集到诸班勇士。可如今文风太盛,富庶之家大都重文轻武,武士没有了来源,诸班自然也没有勇士可以募集了。所以只能走养士的路线,看看能不能替国家养出一些壮士了。

    其实枢密院兵学司的路子也是不错的,住进城里面,富贵了一百多年的勋贵子弟是不可能自己养成战士的,只有从小送进兵学司那样的军学调教,有个十年八年的,肯定可以教出来。”

    在古代中国,“进城”和丧失战斗力几乎可以划等号。无论什么样的精锐,一旦住进了繁华富庶的天下首善之都,再安逸上个几十年,差不多就能养成废物了。

    大宋开国的那般将门,当然也是这样的!即便没有赵匡胤的富贵释兵权,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其实北宋的将门资本家和将门艺术家们还是不错的,至少能给后世留下不少价值连城的艺术瑰宝。

    而想要扭转这样的趋势,也只有开办军校一途了。事实上,全世界在古代和近代维持军队战斗力办法,也就是“封建采邑”制和军事学校制两个路线……当然不能办北宋武学那样的军校。武学的毛病是把战士和将军“对立分割”了,只想培养将才,而不想培养基层的军官。

    当然了,本身没有战斗力的“将”,是不会对北宋朝廷构成威胁的。而战斗力爆棚的愤青军官,有的时候是很难控制的……反正历史上没有什么封建王朝能牢牢控制那伙愤青。

    所以对北宋王朝而言,最有利的军事组合就是花钱雇佣来的壮士和本身没有武力的“将”。

    只可惜,武学里面培养出的“将”根本不会掌兵。而没有了尚武的风气后,壮士也很难花钱雇佣到了。

    高俅笑着摇头道:“大郎,你真是想多了,现在武官多是荫补,根本不需要会武功就可以做。如果要入军学学个十年八年才能做,满开封府的将门还不得跳起来?”

    “说的也是。”武好古苦笑起来,“那我们还是先议一议怎么把那1000家殿前武士安排好吧。十一哥,我看你也别再回延州了,在那儿能学到甚底?还不如把殿前武士接过手,安排妥帖了比啥都强。”

 第460章 地产兴邦 三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郎,你想怎么安排?”

    潘孝庵话入正题了。全本小说网,HTTPS://。m;

    怎么安排的意思是“捞不捞”和“捞多少”……不捞应该是不可能的,潘孝庵、武好古和高俅又不什么青天,都是爱财的武官和幸近的小人。

    三四百万到了他们手里,怎么都要贪墨一些吧?贪墨个几十万缗的,真不算什么。

    “还是把钱花到实处吧。”武好古的回答却是让潘孝庵和高俅非常意外,“十一哥,高大哥,要捞钱就在开封府,拆房子盖房子修园子……几百万还不是随便能捞到的?那些殿前武士是用来升官立功的凭借,可不能杀鸡取卵啊。”

    “你说甚底?几百万缗?”潘孝庵闻言就是一惊,“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我们还得给陛下修琼林宫呢!”

    “不是琼林宫,而是琼林城!”

    武好古说着话,就从自家书房的书架上取过了一幅图纸,展开在了书案上。

    这是拟建中的琼林新城和开封府旧城合并在一块儿的平面图——武好古的灵魂可是从后世的地产强国穿越来的,虽然本人不是地产业的人员,但是怎么用地产兴邦的套路还是非常熟悉的。

    对于开封府城这样一个老城土地有限,而地价又特别高昂的首善之都而言,老城拆迁和新城建设,无疑是来钱最快的办法。后世大天朝的兴旺发达,不就靠得房地产支柱吗?

    当然了,拆平民的房子在大宋很不容易……宋朝开封府的刁民比后世的天朝百姓更不讲道理。毕竟现在还是可以站着看皇上的时代,没有元明清三朝的调教,老百姓的思路和后世不大一样。特别是开封府这里的老百姓又被大宋历代官家给惯坏了,个个都特刁钻。

    如果武好古这个幸近敢在开封府城内强拆,百分之百被老百姓敲登闻鼓告御状,还有一帮不讲道理的御史言官还会跟着弹劾,到时候宋徽宗也保不住他。

    所以武好古的拆迁目标一开始就瞄准了官产。都亭驿、同文馆、礼宾院、怀远驿、国子学、太学、武学、小学、开封府学等等的,统统都在拆迁计划里面!

    有拆当然就有建了,都亭驿、同文馆、礼宾院、怀远驿、国子学、太学、武学、小学、开封府学的地盘在后世来说都是黄金地段!

    黄金地段要怎么变成黄金,特别是装在自己口袋里面的黄金,那可就是大学问了。

    “这些都是要拆掉卖钱的!”武好古伸出手指,在图上开封府旧城部分指指点点,上面不少地盘上划了叉,旁边还写了个“拆”字。

    “那么多啊。”潘孝庵粗略地看了看,“差不多能卖2000万吧?不过琼林宫也得花不少钱吧?我看没1500万根本不够,剩下的钱中间还得拿出一部分盖新的使馆和国子监诸学,根本剩不了多少……”

    一旁的高俅说:“琼林新城还有宅地和商馆用地,这可都是能卖钱的。另外,琼林新城和开封府西城之间还有点地盘,只要琼林新城建造起来,那可就值钱了。”

    “那得猴年马月?”潘孝庵连连摇头,“琼林新城没有五年到十年是起不来的,我们就算拿下了新城里面的宅地、商地和两城之间的土地,要赚到钱起码得十五年。

    大郎,你不会真的在看十五年后的钱吧?”

    “哪儿能呢?”武好古笑着,“十一哥,我看的其实是开封府内的那九块地皮,我们可以联手把它们买下来。”

    “买下来?”潘孝庵吸了口气,“那得2000万吧?我们几个哪儿有那么多钱?”

    “当然不能一次性买了,得一块块买,”武好古说,“先从都亭驿开始。”

    都亭驿的地段好啊,就在汴河大街附近,属于开封府内城最黄金的地方,距离州桥夜市和大相国寺都不远。

    “你要怎么买?”潘孝庵看着图上的都亭驿,眉头深皱。

    “当然是招唱挂了。”

    “甚?”

    “就是通过公开招标、唱卖和挂牌的办法把都亭驿的地皮买下来。”武好古说,“只有这样才不落人口实。”

    “这还能赚到钱吗?”潘孝庵看着武好古,满脸都是疑惑。

    “怎么会赚不到钱?”武好古笑了起来,“十一哥以为到时候会有很多人来和我们争吗?那可是200万缗的大买卖!背后没有人敢来接盘?背后有人的,手头就预备好了200万缗?即便是有人又有钱的,就敢下那么大的注还得罪我们仨?”

    地产生意,怎么能不讲背景?早就熟知其中关键的武好古,当然不会落人口实了。

    “可也得拿出200万缗啊!”潘孝庵还是摇头,“大郎,你知道这200万缗拿去放债,一年能赚多少吗?”

    宋朝的利息是很高的!在王安石的《青苗法》中,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都属优惠了。

    潘孝庵家的“银行”是放高利贷的,肯定不止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当然了,宋朝的“银行”也是有坏账的!比如借钱给海商,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一百都能开得出来,如果海船顺利回来了,借出去的钱也就赚翻,如果没回来,那就有可能出现重大坏账了。

    不过有赚有赔之后,潘家金银交引绢帛铺的放债平均年收益率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这大概就是王安石的《青苗法》搞砸的主要原因,王大宰相是君子,大概不知道世界上有欠债不还这档子事儿,更不知道有些坏账就是让官府去拿人也是收不回来的。

    所以放高利贷也是有风险,是需要谨慎从事的……一般没人放款给穷人救急,都是放给工商业者做大买卖的。

    世界上哪有不管三七二十一往外放债,还要压下指标不放完还不行的?而且放款放多了就是在大松银根,怎么可能不造成物价上扬?这位被后世捧上天的改革家其实根本不懂……

    不过不懂经济,也不懂工商的文官多着呢!武好古和潘孝庵这俩奸商和官府做生意是不可能赔本的。

    “怎么需要拿出200万缗呢?”武好古说,“十一哥,你还真打算把钱送进户部?进了户部要拿出来可就难了!”

    “不把钱送进户部?”潘孝庵不大明白,“难道送进太府寺(封桩库或叫内藏库)?”

    “送进太府寺一样很难拿出来,”武好古说,“这笔钱得专款专用,直接送进负责修建琼林城的衙门啊……这衙门,当然也掌握在我们手里。到时候钱就继续存在潘家金银绢帛交引铺,只需要周转得开就行了。”

    “能周转开吗?”潘孝庵拧着眉头问。

    “能啊!”武好古很肯定地说,“只要在都亭驿地面上盖起来的新房子能预售出去就行。”

    “预售?”

    “就是房子还没盖好,先卖出去,把钱收回来。”

    “房子都没盖,你就想收钱?”高俅瞪大了眼珠子看着武好古,感觉到非常不可思议。

    武好古笑了笑:“别的地方是不可能的,但是开封府城之内就是可能的!

    开封府可是寸土寸金,一房难求啊!州桥夜市附近,只要是个房子就不会低于两万缗,而且有钱都很难买到手。”

    开封府的房产行情武好古是知道的,他的佳士得行是有房产业务的,今年已经卖出去三十多处住宅,价值好几百万缗呢。

    才三十多处?仿佛很少啊!

    没错,是很少!不过不是买家少,而是放出来的房产太少了。需求可是一点都不少啊!

    且不说一般的普通人家,就是潘家将门这样的豪门,现在子弟早就过了1000,但是在开封府拥有的宅邸数量却只有几十处……几代同堂甚至几房同堂的都大有人在。

    住得像潘孝庵、潘巧莲这样宽敞的,那是个别的特例——他们家是开银行的!

    另外,开封府还有两三万个堂堂的官人,其中的大部分也都是无房户。就连武好古的恩师苏东坡,在开封府也没有房产——他曾经有过一套房,后来因为嫁女儿和老是被贬官,不够开销不得不卖掉了。

    总之,在开封府城内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甚至用不着打什么折,有房就不错了!

    而且武好古还准备针对开封府寸土寸金,一房难求的局面,专门设计了两种“紧凑型住宅”。一种类似于后世上海滩的石库门房子,独门独户,砖木结构,两层楼加上阁楼,还带一个小小的天井。

    这种房子可以造得非常密集,而且每一栋虽然有封闭的空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