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62章

天下豪商-第26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好古和潘孝庵互相瞧了对方一眼,潘孝庵道:“他来做甚?”

    “多半是有求于我们吧?”武好古道,“不如一起见一见吧?”

    “好,就一块儿见吧。”

    纪忆很快就被罗汉婢带进了书房,看见武好古和潘孝庵在一块儿,就笑了起来:“二位都在就好了,也省得在下去小潘园一遭了。”

    潘孝庵问:“眼看就要礼部大比了,忆之兄不去苦读,却来潘家园,是有要事吗?”

    “自然有要事了。”纪忆笑着摸出了两份合同凭由,摆在了武好古和潘孝庵面前。

    武好古和潘孝庵拿去合同一看,原来是股份转让的合同,纪忆要把自己名下的共和行股份,分别转给武好古和潘孝庵,价钱很便宜,就是当时入股佳士得行的那点本金。

    现在共和行的价值翻了几倍都不止了!纪忆显然是用这个方法在行贿。

    “忆之兄,”潘孝庵问,“你想要甚底?”

    纪忆一笑:“一桩大买卖。”

    “买卖?”武好古一愣,“有甚底买卖?”

    “海州的买卖!”纪忆说,“大郎你可一直挺看好海州的,不是吗?现在就有个机会,可以让海州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起来,也能让我们捞上一大笔。大郎,十一哥,有兴趣做吗?”

 第386章 贬官和GDP

    (全本小说网,HTTPS://。)

    武好古之前和纪忆的关系不错,所以和他说过发展大海州的一些想法。全本小说网;HTTPS://。m;

    在武好古看来,大宋的经济应该以海州为中心,而不是以开封府为中心。因为海州地处中原和江淮的结合部,又紧挨着大海,还有运河水路可以沟通南北大运河体系。

    可以说是十一世纪中国交通最为方便的地区。而且,紧挨着海州的徐州又是此时中国的“工业中心”。徐州有煤矿,有铁山,周边又分布瓷窑。此时世界上最大的“煤铁工业”中心,应该就是徐州。而徐州周边出产的瓷器和中原其他地方出产的瓷器,又多半通过海州港和扬州港外运。

    而和海州相比,扬州又距离中原太远,不利于吸收中原的资金和技术。如果对大宋的经济进行一番科学合理的规划,经济中心肯定应该摆在海州,而不是吃饭都是个问题的开封府。

    武好古甚至认为可以把大宋的首都也从开封府迁到海州!

    那些迁都洛阳或是迁都京兆府(长安)的说法,在武好古这个开封人看来都是疯话。都城摆在开封,一百多万开封人的吃饭问题已经让运河系统难以负重了。要真去了洛阳、长安,那大家伙都饿死算了。

    由于北方的关中和中原地区土地日益贫瘠,因此建都之地必须要有成本较低的水运可以沟通巴蜀、江南和荆湖之地。所以在武好古看来,未来如果发生靖康之变,可以替代开封成为天下首善之都的中原城市,只要东临沧海的海州和汉水边上的襄阳(襄阳勉强也算中原吧)。而襄阳因为不是滨海城市,发展的潜力远远不如海州。

    当然了,在和平安逸的情况下迁都去徐海之地或是襄阳都是不可能的。武好古现在能做的,就是默默布局。

    可问题是,海州要怎么发展呢?武好古也不可能去海州当知州啊,朐山县令倒是可以去做一任。可他又离不开界河商市……

    “忆之兄打算怎么做?”武好古问。

    纪忆笑道:“大郎该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吧?”

    什么意思?武好古一愣。

    纪忆道:“想来再过几个月,又该有不少新党的官员黯然出京了吧?

    大郎觉得,官家和太后有没有可能想缓和两党的矛盾?有没有可能给党争被贬的官员设一个贬官的底线?”

    宋朝的贬官其实分成两种,一种是有实职可贬,一般是知州、知军,还会加个学士的头衔。在朝争中失败的大臣有时候会自请外放,称为“请郡”。这是不失体面的“贬官”。还有一种就是给个什么司马,什么团练副使的空头,然后再来个某地安置。最后一种就是某地编管,那可就是流放了,只是比普通的犯人多个官身。

    至于追夺出身以来文字,某地编管,这个可就是不是贬官了,而是没得官做了。

    不过“追夺出身以来文字,某地编管”的处罚用在当过七年宰相的章惇身上是不合适的,他最难看也就是按个空头差遣,儋州编管。

    “贬官的底线?”武好古有点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贬官止于海州?”

    纪忆点点头,道:“新旧二党相争至今,最恶劣的手法无疑就是把官往远恶之地追贬了。这儋州路上,不知多少新仇旧恨啊。若是想要缓和,最好的办法就是贬官贬得近一些。”

    贬官其实是北宋对文官的一种处罚手段,这帮士大夫的脑袋是不能砍的,家好像也不能抄——新旧两党咬了咬去,也没听说谁家被抄了,妻妾闺女成官妓什么的。

    所以大家就只能在贬官上做文章了,贬得远远的,送去亚龙湾看海!亚龙湾在21世纪当然是很好的地方,可是宋朝那时就是个蛮荒瘴疠之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没有,要命的传染病倒是有不少,有去无回是常有的事情。

    而当贬官变成了要命的事儿,新旧两党的仇恨就越积越深,在朝堂上的斗争也渐渐恶劣化。就事论事的少了,报仇雪恨的多了。

    纪忆接着又道:“如今新旧二党的大员都渐渐年老,真要再走一趟岭南,一把把老骨头,恐怕都得丢在蛮荒之地了。

    不如就贬去海州,那里风光不错,路也不远,吃的用的都好。我知道大郎在那边有不少土地,就在海边上,还靠着朐山县城对着云台山。可以在那里多盖些房舍,或租或卖给贬去海州的官员。还可以在那边建些酒楼茶肆青楼还有港口码头,让那些官员有地方可以消遣。

    盖房子修码头的钱用不着大郎和十一哥讨,都由下官来出,也由下官找人去操办,相信一定可以赚到不少钱的。”

    好嘛,贬官还贬出gdp了……这纪忆为了不去海南岛还真是拼了!不过他的想法还是不错的。

    “大郎,我看可以啊。”潘孝庵道,“现在还有不少旧党的大员在瘴疠之地受苦呢。若是能有个贬官止于海州的底线,他们不是马上可以北返了?”

    纪忆也说:“也是啊,现在做官的没有不怕被贬往远恶军州的……去了那种地方,就算有万贯家财也是个空啊!若是陛下能免了官员们的远窜之苦,一定会被称颂为明君的。”

    纪忆说得不错啊!那些被贬的官大多都有万贯家财,而且大宋又不流行抄家。武好古心想:他们辛辛苦苦贪污来的钱,多半也会一起带去海州。这样一来,海州市面上的资金就会充沛,再结合海州在大宋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就很容易演变成一个金融中心了——金融中心不可能放在界河市的,放在那里是真招贼的!万一天祚帝穷疯了来抢一把算谁的?

    至于大宋现在的金融中心开封府也不靠谱,一旦城市被围,城里面好几千万两白银,好几百万两黄金,还有不计其数的铜钱可就都归了女真人了!

    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副中心”,而这个“副中心”最合适开在海州。这样一旦靖康之耻无法避免,武好古就能用利差(就是在海州开高息融资)的办法,把开封府的大部分现金抽走。这样开封府就算被攻破了,女真人也抢不到什么钱。

    想到这里,武好古对纪忆笑道:“好啊,这事儿应该可以试试看,回头我就进宫去和官家说说。”

    把章惇贬到海州去武好古是没有意见的,不过纪忆这个小人,以后还是得想办法往远恶之地送……

    将满心欢喜的纪忆送出潘家园的时候,武好古心里又盘算起整人的事儿了,除了纪忆,还有一个陈佑文也得好好修理,可不能让他在开封府逍遥!

    ……

    “十一哥,”把纪忆送走之后,武好古又和潘孝庵开始商量怎么帮赵佶弄私房钱了,“要不我们给官家的私房投在海州吧?”

    “投在海州?做甚底?”潘孝庵问。

    “先做云雾茶吧。”武好古说。他当然不会马上提出开银行或是开房地产公司了。

    武好古的生意经那是很厉害的,先入手的必是投资少,收益多,而且见效快的项目。见了效益,才好进一步扩大嘛。

    而名茶在宋朝就是这么一桩好赚的买卖!唔,不是一般的茶,而是名茶。

    一斤什么龙凤团饼卖个几百缗钱随随便便的事儿!这就是名茶的价值……北宋末年,奢侈成风,奢侈品自然好赚了。

    而普普通通的茶叶要怎么变成奢侈品呢?东西好是肯定的,几百缗一斤的茶叶能不好?可是光好还不行,还得有皇家认证。

    就是让宋徽宗自己来打广告,把海州云台山上的云雾茶捧为“御茶”,那就是身价百倍了。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云雾茶都能做奢侈品。奢侈品的市场能有多大?武好古可打算把云台山的云雾茶当成一个名牌产品好生经营的。可以在云台山上多种茶树,安置茶农,渐渐形成一个大的产业。

    武好古想了想,又道:“我们可以搞个商行……就叫云台行,怎么样?”

    “还要搞个商行?”

    “对。”武好古点点头,“肯定得设商行啊,要不然怎么办?总不能叫应奉局吧?这是官家的私房啊。”

    潘孝庵想了想,笑道:“也对!还是大郎你想得周到,若是搞个应奉局,那就是衙门了,各方面都要来管,官家用钱就不方便了。”

    “是啊,就是这个说法啊。”武好古道,“云台行就是官家的私房,对外是要打商行招牌的。”

    再打商行招牌,那大股东也是赵佶啊!真的在官场上混熟的老狐狸们将来一定会知道的!

    这样一来,云台行就能打点擦边球了。比如在徐州弄个铁矿、煤矿玩玩,打造些犯忌的铠甲——当然是给官家赵佶去赏赐武官了,还可以挖点什么织造局、刺绣院和官窑的工匠,去徐州和海州发展纺织业以及瓷器业。

    总之,有了官家私房这个背景,云台行可以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第387章 开封赵半城

    (全本小说网,HTTPS://。)

    武好古再见到已经成为大宋官家的赵佶时,已经是正月二十了。//全本小说网,HTTPS://。)//之前的几天,他都忙着替赵佶搬家、理财和安排女人。

    到了正月十九才忙完,然后才入宫去向赵佶报告。他现在是“心腹”了,见官家当然不用閤门司排班了,就和高俅、潘孝庵一起由东华门进去,走原来武好古在翰林图画院当班时走的路线,直接去了崇政殿。

    在崇政殿外面等了一会儿,三人就被原先伺候赵煦的那个杨戬领了去见赵佶了。换上了一身孝服的官家赵佶看上去不大开心,似乎正在哀悼自己刚刚去世的哥哥。

    “请陛下节哀。”行了礼之后,武好古就好言安慰。

    “大郎,朕……”赵佶挥了挥手,“都出去,都出去吧,朕就和他们说点私事,不需要记录。”

    崇政殿里面的起居郎和黄门内侍都遵旨而退。看到人都走了,赵佶却是一声长叹道:“这几日真是闷得发慌了,宫里面死气沉沉的,而且又破旧,睡觉的地方都能闻到霉味儿了。怪不得六哥那么年轻就驾崩了,一定是这宫中有瘴疠气。”

    开封府的皇宫的确很旧,始建于五代时的后梁,到现在200年都不止了。虽然不时翻修,但是底子这样,还能有什么招?

    所以面积固然不小,可住起来还真没有赵佶原来的端王府舒服。

    另外,皇宫里面可玩的地方也少啊。就一个延福宫御花园,也是200年的老园子了。又属于后宫,外人进去也不方便。赵佶只能几个没有共同语言的大小老婆在里面转转,都快闷死了。

    “陛下,皇宫的确有些旧了,”潘孝庵笑道,“过一阵子叫人翻修一番,住起来就舒服了。”

    “是啊,”高俅也道,“今日还带来十几个美姬进来,她们都是身家清白,可以伺候陛下的。有了他们的陪伴,陛下就不闷了。”

    赵佶还是叹气,显然不大满意。

    “不如建个新宫吧。”武好古一开口就提了个让人吃惊的建议。

    “甚?”潘孝庵看了眼自己的妹夫,“大郎,你在说甚?”

    “建个新宫啊。”武好古道,“这老皇宫都200年了,再翻新也是太旧了,莫不如就先将就着。再用翻修的钱去造个新的,岂不妙哉?”

    “这,这……这得花多少钱?”潘孝庵完全没想到武好古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且不说现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