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52章

天下豪商-第25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章惇只需要在赵煦死后拥立赵佶,就可以进退自如,便是罢相也是舒舒服服的,多半还能再次复起出任宰相。

    可要是他听赵煦的话去立简王,成功了当然很好,简王和朱太后(现在是太妃)一定非常感激他,多半会让他继续独相。

    可问题是万一不成功呢?

    朱太妃在宫中没有什么支持者,根本比不了向太后啊——朱太妃是平民出身,而且“三易其父”(她本姓崔,父亲早死,因而带着她改嫁给一个朱姓男子,所以也改姓朱,后来又被托付给一位任姓的亲戚抚养),根本不能和向敏中的孙女向太后比。

    向家现在也变成了将门了,所以一旦赵煦驾崩,皇位空悬,她老人家可就是开封府将门的领袖了……

    “怎么?”赵煦目光灼灼地看着章惇,“章卿,你认为朕的安排不妥?”

    “臣不敢。”章惇咬咬牙,赵煦对他是有大恩的!独相多年,大宋历史上还有第二人吗?他的平身之志,不是这位少年天子的支持,然后可以得逞?

    想到这里,章惇就是躬身一礼:“陛下所托,臣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赵煦松了口气,“朕会留下手诏给圣端宫太妃,若有万一,就向太妃取手诏立简王为帝。”

    向太后权威再大,皇帝也是赵煦在当!只要赵煦留下遗诏,并且当众宣读出来,向太后也就无计可施了。她毕竟是宋朝的向太后,不是唐朝的武太后。

    不过要赵煦马上立简王赵似为皇太弟,他又有些不甘心。因为他现在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如果能再活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等端王妃生个儿子出来,他不就可以把皇位传给养子了吗?到时候就是刘皇后做太后了……

    章惇当然能猜透赵煦的用心,赵煦还是希望能有个儿子(哪怕不是亲生)可以继承香火的(在宋朝,香火可是大事儿)。所以不到最后时刻,他是不会宣布弟弟即位的。

    可是真的到了最后,这变数可就大了……

    “去把纪忆之和吾儿都叫来!”

    从赵煦那里出来,章惇也没心思再去处理公务了,而是吩咐自己的心腹章毅去找还未正式迎娶自己孙女的纪忆。

    今天赵煦和他说的事情太大了,一定得找几个心腹人商量一下。可是找谁好呢?

    章惇虽然是个权**臣,但是他性格不大好,说句难听点的,就是刻薄寡恩,还特别喜欢训斥人,所以真正的心腹不多。能够商量大事的人就更少了……而且这次的事情实在太大了!如张商英、蹇序辰这种还算是章惇一党的大员会怎么站队,章惇自己都心里没底。

    这种事情,可不是商量的人越多越好的,万一有人泄密,让向太后有了准备,那可就什么都完了。

    想来想去,也只有自己这个未来孙女婿和在秘书省担任校书郎的四子章援(章惇有四个儿子中了进士,不过只要章援一人在开封府任职)可以商量这种大事了。

    “相公,您要纪编修和四哥儿到政事堂来?”

    “不,”章惇道,“叫他们去相府……你就和他们说,老夫身体不适,让他们来瞧瞧。”

    “喏。”

    ……

    “甚底?相公……您,您说……”

    “父亲,您,您……”

    纪忆和章援在相府的书房里面听完章惇所说的事情,两人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这是咋整的?官家怎么就不行了呢?

    还有……端王怎么就轻佻不可君天下了?呃,端王是比较轻佻,这个大家都知道。

    但是大宋的王爷自污一下也是正常的,不说明什么问题啊!

    纪忆的额头上都是冷汗了,现在端王可是众望所归之人,自己也花了不少钱去巴结。若是自己的岳祖丈可以拥立端王,将来自己还不是平步青云?一二十年间就应该可以荐跻两府的。

    如果立简王,成功当然好了。章相公说不定可以再独相十年,而自己也算为拥立出过力气,将来一定也可以做到宰相。

    可如果不成功呢?

    在拥立的问题上压错宝是最可怕的……搞不好性命都会赔进去啊!

    章惇的儿子章援倒是没有纪忆那么多的算计,想了一会儿就问:“父亲,若是官家不予,您能从朱太妃那里拿到手诏吗?”

    章惇摇了摇头,脸色沉重地说:“为父也不知道。”

    皇帝一旦倒下,皇宫就有可能落入向太后手中,到时候章惇很可能连朱太妃的面也见不到。

    章援想了想,又问:“父亲的意思是……”

    章惇道:“吾家受天子大恩,自当粉身碎骨以报之!”

    一旁的纪忆心说:你家受官家大恩,可我只是个九品芝麻官啊!

    心里这样想,面子上可不敢显示出来。要不然章惇明天就能让御史台发现自己是摩尼教反贼……到时候就得去陪苏东坡了!

    “相公,”想到这里,纪忆斟酌着用词说道,“此事决不能让向太后知道……否则,我等都是扑火之飞蛾。”

    他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大宋的权力构架就是高度集中——宰执、将门、宦官互相牵制,大权集中于宫廷。虽然宋朝的皇帝都比较开明,也挺有契约精神的,但是权还是在宫廷的!

    现在皇帝赵煦还在,大权自然是他的。若是他不在了,又没有在生前定下接班人,向太后就是天下第一人了。只要向太后向知閤门司和三衙管军下了懿旨,再迎端王入宫黄袍加身,那可就大局已定了。

    到时候就算章惇拿到了赵煦的手诏,也改变不了什么了。

    “你说的对,这事儿不能让向太后知道。”章惇点点头。

    “另外……”纪忆思索着说,“最好能让向太后和端王知道,您是倾向端王殿下的!”

    章惇摸着胡子思索了一会儿,“这怕是不太好吧?老夫是宰相,不方便见亲王的……”

    “相公,”纪忆说,“可以由我去和端王分说。”他顿了顿,“若是官家不肯在生前颁布遗诏,那就只有先稳住向太后和端王了。”

    章惇的儿子章援也附和道:“是啊,父亲,若让太后有所察觉,恐怕陛下龙驭宾天之后,简王连宫都进不去。”

    “也只有如此……”章惇想了想,“到时还得想办法让简王入宫啊。”

    赵煦如果有什么万一,谁能入宫,谁入不了宫,也是有决定意义的。如果简王赵似被挡在宫外,而端王赵佶入了宫。那么向太后也有可能以太后懿旨推翻赵煦的遗诏,强行拥立赵佶即位。

    “父亲,閤门司得有我们的人啊,”章援说,“还是要请陛下安排可靠之人去閤门司。”

    “可靠之人?”章惇皱着眉头,“閤门司向来都是将门勋贵子弟充任的,想要全部替换根本不可能。若只是安排一二人去,又有可能打草惊蛇,最好能够拉拢几人。”

    拉拢人这种事情,章惇是不大拿手的,所以他说着话就把目光投向了纪忆。

    纪忆心里也叫苦,别看他在开封府酒肉朋友一大堆,但他毕竟不是将门勋贵圈子里的人物,而且他也不是汴梁子。在一群将门子眼中,他不过是个外来的暴发户。

    “晚辈去想办法。”纪忆还是应了下来,顿了顿又说,“不过简王能否入宫还不是关键,关键是……能不能阻止端王入宫!”

    章惇父子都看着纪忆,似乎在等着下文。

    纪忆眼珠子转了转,“若是官家不予之际,端王离开王府在外游玩,一时难以寻获,閤门司的人还敢阻止简王入宫吗?”

    閤门司的人奉太后懿旨阻止简王入宫的前提是端王能顺利进入皇宫并且继承皇位。如果端王一时找不到人……甚至生死都不明了,简王可就是继承皇位的大热了。毕竟简王是当今官家的同母弟,又得到了宰相章惇的支持。

    到那时,即便有太后懿旨,閤门司的那些将门子也得好好掂量一下了!

    “好!”章惇拍了下巴掌,欣赏地看着纪忆,“忆之,你有办法让端王在变故发生之时外出吗?”

    纪忆点点头道:“只要我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此事,就能把端王从府中骗走。”

    “你要如何骗?”章惇问。

    纪忆道:“吾家密藏有卫夫人的《笔阵图》帖,可以用来诱惑端王殿下。”

 第373章 死路一条

    (全本小说网,HTTPS://。)

    转眼又到了除夕之日,开封府刚下了一场豪雪,本来就差的路况变得更糟糕了。(全本小说网,https://。)积雪虽然很快就会被清理干净,但是不少原本坑坑洼洼的路面现在都结了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不过即便如此糟糕的路况,也阻挡不了人们在新年将要到来之际上街游玩采购的心情。

    开封府城内的大街小巷上,全都是人山人海的场面,叫卖之声,更是此起彼伏。还有各种小吃摊子,今天的生意都是特别兴隆,街面上到处都飘荡着诱人的香气。

    纪忆一个人走在繁华的不成样子的潘楼街上,却感受不到哪怕一丝的除夕之日的喜庆气息。反而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他的脚下所踩的仿佛不是坚实的地面,而是黄河上面薄薄的冰层。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踩碎薄冰,整个儿掉进冰冷的河水,而且再也爬不上来了。

    不,他现在不是仿佛走在随时可能破裂的冰面上,而是根本就走在这样一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碎掉的冰面上。

    而且,已经不能回头了!而且,已经听见了冰面碎裂时发出的声响……

    说起来,今天这样的困境,都是纪忆自找的。谁让他那么要做官,谁让他削尖了脑袋往上爬,谁让他费尽心机巴结上了宰相章惇?

    呃,做官能够巴结上宰相应该是好事儿……全大宋不知道有多少官都是想巴结而不得啊。如果不是纪忆真的是即会做事又会拍马屁,而且道德文章也是一流,章惇根本不看不上他,更别说把自己的亲孙女许配给他了。

    这可是高官的孙女婿啊!谁要一步入官场就有这样的机遇,那简直就是开了主角光环了。

    可是谁知道这又能想到如日中天的章惇和带着主角光环的纪忆,忽然间就会被官家赵煦放到了随时会裂开来的结了冰的河面上呢?

    这是储位之争啊!

    政坛上最最凶险残酷的事情,莫过于此了!

    虽然大宋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可是被贬去天涯海角一辈子和杀头又有多大区别?

    更让纪忆欲哭无泪的是,他完完全全是被迫卷入这场纷争的,而且还要站在非常看重自己的端王赵佶的对立面。

    自己为了巴结赵佶,花掉的钱都能堆成山了。让赵佶当皇帝多好啊!章惇只要说句话,一个定策功臣就有了。虽然向太后不喜欢章惇,但是有个定策之功保着,章惇最难看就是“请郡”——这可是随时能回来再当宰相的“请郡”,官场上的人气党羽都不会散去,照样可以提携自己,再加上新皇帝赵佶的看重,将来多半也能做宰相的。

    可现在……拍马屁还拍出身败名裂的风险了!

    章惇显然铁了心要完成官家赵煦的“遗愿”,而向太后力挺端王也是肯定的。如果没有朱太妃还好说,可现在朱太妃还好好的在圣端宫呢!她的两个儿子要是先后做了皇帝,那太妃还不换成太后?到时候向太后连先帝正室的地位都要和人分享,那还不炸了毛?

    那是太后啊!皇帝没了就数她最大,整个开封府都会拥护她老人家,章惇的宰相表面上看在威风,但实际上是皇帝借权给他,他才能威风。他在开封府是没有一兵一卒的……

    太后要是撕破脸硬上,就算自己骗了端王出府,那不还有申王、燕王、睦王他们哥仨吗?太后随便从中挑一个做皇帝不行吗?

    到时候向太后也许不会对章惇太严苛,但是自己这个走狗一准倒霉……追夺出身以来文字,编管儋州(海南岛),永不叙用的处分是跑不了的。

    这一辈子,就得在鸟不拉屎的天涯海角过了。

    那么卖了章惇投靠端王行不行呢?

    纪忆想到这个事儿,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现在皇帝还没死呢!

    只要皇帝这口气没断,开封府的一切就都在掌握之中。如果让他知道自己背叛了章惇,还想考科举中进士吗?只怕立即就被逮去乌台大狱(御史台狱)了,过不了正月就得“追夺出身以来文字,编管儋州(海南岛),永不叙用”了……这都是轻的,说不定就在乌台大狱里面直接弄点鹤顶红给品鉴一下了!

    不杀士大夫那是不能明正典刑公开杀,暗杀的事情……谁知道呢?

    而且,纪忆只要背叛,就一定会泄汤。

    因为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