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50章

天下豪商-第250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菁,”赵煦看了一眼自己所钟爱的皇后刘清菁,看着她那副惹人喜爱的天真貌美的模样,大宋官家就忍不住轻轻一叹,“且看他在界河商市做得如何?若真有本事,以后就赐个进士,让他转文,培养他做宰执。”

    “甚底?”皇后刘清菁愣了愣,看着丈夫不解道,“陛下,您莫不是在和奴说笑吧?他一个商人,怎么可以做宰执?”

    赵煦摇摇头道:“如今二十多岁的臣子中,朕看着有点宰执苗头的就是枢密院编修纪忆和他了……纪忆这一榜是必中的,他是官人应考,状元是不能给的,但是名列一甲没问题。等大比之后,就把他发去青唐做知县,若是能做出一番成就,将来便可大用了。你可记得了?”

    “奴……”刘清菁看着赵煦,马上明白了丈夫的意思。

    赵煦的身体最近越来越差,恐怕熬不了几年了。最多也就是熬到有个侄子可以接班,就能放心的去了。而到那时,就该是刘清菁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人垂帘听政了。

    孤儿寡母的,将来能依靠谁啊?

    章惇当然是可靠的托孤之臣,但是章惇死后呢?上了年纪的大叔当然有好多了,但是他们不是皇后能够驾驭的人!皇后得有自己人才能掌控朝政,而能被皇后所用的自己人,赵煦看来看去,章惇的孙女婿纪忆算是一个,还有居然就是武好古了……这两个人,都是能做事的人。国家不能都是唱高调的官儿,必须有能办事实的官啊。

    而武好古,确实是有能力有办法的。缺个进士出身其实更好,以后让当了太后的刘皇后赏他一个,他还不感恩戴德,为刘太后所用?其实帝王用人最怕的就是遇上完人、圣人,说不得,罢不得,多半也不帮你办事儿,只能当祖宗供着。

    反而是武好古这样有能力也有毛病的官儿好差遣!

    这是帝王权术啊,赵煦心想:皇后出身卑微,心思又太单纯,不知道这些个。

    “陛下,您的龙体……”刘清菁那双大眼眸中,泪珠儿顿时就在晃悠了。

    “莫哭,莫哭了。”赵煦摆摆手,笑道,“朕总还有些时日的,几年总是有的……你扶着朕起来,朕要去安歇了。”

    ……

    为了方便办事,武好古就带着潘巧莲、西门青等人,从十一月开始,就借住到了潘家园的西四院里面。也就是潘家兄妹在潘家园里的住处。这里的房子虽然旧,但是非常宽敞,而且地段也好,不像梨花别院那么偏僻。

    他这个时候正在和黄植生两个人一起观看刚刚做好的界河商市模型。

    模型当然是根据“想象图”做出来的,和将来真正建成的商市肯定不大一样。不过基础还是差不多的,半圆形的城市,高大的堤坝,环形或发散状的街道,处于界河岸边的港口广场(也是市政建筑所在区),还有楼阁重重的万大瓦子。

    哦,还有武好古自己市政官厅,以及城外的灯塔书院、灯塔大学堂和灯塔船政学堂,都一一展现在了武好古的眼前。

    这些东西如果真的建成,武好古心想:自己就拥有一座城市啦!

    “不错,做的不错!”武好古连连点头,“四郎,开封府这边的事情你能放得下吗?”

    开封府这里有几个房地产项目正在运营,一个是画仙观旁的佳士得会馆已经开始动工建设。一个则是位于城北,由一座仓库改建的“筒子楼”项目也已经开工。

    不过同万和地产在开封府的项目相比,界河商市那边将要开展的才是真正的大工程——筑城啊!作为一个营造业的都料匠,一辈子也难得遇上一回。

    “放得下,”黄植生说,“现在万和行的副总都料是我本家一个弟弟,跟过李将作的,由他接手就是了。”

    “那就好。”武好古点点头,“等明年春天就同我一块去吧,给你做商市营造所所长。”

    商市机构的名称也一直在改,一开始是“务”,现在变成了“所”,将来或许会变成更大的“局”或“司”了。

    武好古接着吩咐道:“营造所的工程目前就是堤坝、沟渠、水道、商会会馆、市政会馆和各衙署会馆,还有一个医馆,一个码头,城外的灯塔书院这些市政工程。”

    “都料匠和大匠可以在开封府寻,”黄植生问,“壮工怎么募集?可是官府发动民伕吗?”

    武好古在房地产方面的一番折腾,搞到现在虽然一文钱利润也没赚到。但是却让他的共和行拥有了营造行的人脉和施工的能力、经验。

    有了这个基础,武好古就能把界河商市的营建抓在手中了!

    “不用民伕,”武好古说,“用契约奴工……我们自建一个营造商行。”

    “自建个营造商行?”黄植生一愣,“那得雇佣多少壮工啊?这个商市营造工程,即便分个几年慢慢施工,最少也需要上万壮丁啊。”

    “上万就上万,”武好古道,“要做的工程可多着呢,养个上万壮工又不多。”

    武好古计划中的商市营造所其实就是一个“公营”的营造商行,专门承建各种公共工程,还会拥有自己的专业工程队。

    搞那么一支工程队,不用说,也是抗金备战的需要。工程队很可能是最接近野战部队的生产部门了。

    工程队可以聚集大量的壮丁,拥有良好的组织,掌握了构筑工事营地,打造大型装备和长途运输物资的能力。如果再将壮丁编成保甲,配发武器(合法可以拥有的武器),进行军事训练,那么将来一旦有事,这支“工程部队”就可以很容易升级成为野战部队了——大约只需要配置盔甲、军弩、长度超过规定的长枪和少量的轻重骑兵。对于一座拥有20万人口的工商业城市来说,把一支组织良好的工程队升级为军队的难度,仿佛也不是很大。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十年二十年后的长期计划,和商市营造所眼下要招募的工人没多少关系。到那时,他们早都变成大叔大爷了。

    武好古正和黄植生商量的时候,罗汉婢一阵风似的从外面跑了进来,行了个福礼便道:“老爷,花员外让奴来说,界河商会的几个股东来了。”

    “四郎,”武好古笑着对黄植生道,“走吧,我们去迎接则个。”

 第370章 开天辟地 二

    (全本小说网,HTTPS://。)

    界河商会的股东们这几日天天往潘家园跑,他们其实是在操办一件可以称得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全本小说网,https://。)

    武好古要和他们商量制定《共和商约》!

    这实际上是一部宪法,是界河(灯塔)商市的根本大法,也是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万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基础。

    什么?宋朝也能制订“宪法”这种邪恶的东西?而且制订出来应该也没用吧?据说中国人不是不讲契约精神的吗?

    在武好古魂穿之前,他也是这么认为的。宋朝虽然比较文明进步,但是肯定没有达到可以让民众参与修法和讲究契约精神的地步……就算再过个八百年到清末民初的时候,《临时约法》不也和废纸差不多吗?

    不过在宋朝待了快两年后,武好古发现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宋朝人大体上是有契约精神的,宋朝的商业活动中欺诈现象并不后世多——书画行当然是个例外了,假货和奸商比较多。而大宋朝的官家其实也是有契约精神的,“杯酒释兵权”和“不杀士大夫”其实就是宋朝契约精神的体现!

    一百六十多年前被释了兵权的将门,现在谁被满门抄斩了?他们不是还都享着祖宗传下的富贵(当然不是人人富贵,但是嫡系基本上是富贵的)?可见赵家皇帝遵守了契约。而开封府的将门虽然忘记怎么打仗了,但是他们对赵家天子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可见他们也遵守了祖先定下的契约。

    至于“不杀士大夫”的契约,直到北宋将亡的靖康年间的特殊时期才被钦宗皇帝打破——所以生活在仁宗朝的陈世美是很安全的,包公的铡刀是无论如何都铡不了他的。

    大体上说,宋朝的皇帝也履行了不杀士大夫的契约。而士大夫们虽然没有什么大用,但是保卫大宋封建主义江山的忠心还是足够多的。他们也履行了对大宋皇帝的契约。

    虽说宋朝的将门不会打仗,士大夫也不大会治国,皇帝更是胆小懦弱的出了名,而且还有一套各方面互相扯后腿的体制,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他们具有的契约精神。

    此外一个让武好古感到难以想象的就是宋人居然是可以上书陈言的!宋朝的“不杀士大夫”其实只是半句,后面还有“及上书言事者”。这个“上书言事者”可不是单指士大夫,而是所有人!而且大宋朝廷至少在表面上还鼓励百姓上书,每当有新法要颁布,都会公开寻求民间的意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让民间参与到立法工作中来。

    可别以为“上书陈言”是个没什么大不了的权力,在民族融合的惶惶大清朝就有这么一项法规: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

    生员就是秀才了。别说普通百姓,就是秀才老爷,只要一言上书,就要革黜问罪。那罪有多大呢?违制!在清朝是要处死的!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有因为书写内容被认为“大不敬”而被凌迟和灭族的。

    所以不守契约精神,不许民间上书言事的专制帽子,是扣不到大宋头上的。而且清末民初的建立共和法治条件,恐怕也远远比不上大宋元符年间。

    因为宋朝的老百姓是站在看皇上的,而大清的子民都是跪着见个芝麻大的奴才官儿的……

    可以站在看皇上,还可以向官府上书,也不可能被某个县令或知府破家灭门的界河商会的股东现在都围在了界河商市的模型周围,仔细地看着,每个人手中还都捏着一份张择端画得三十三坊想象图——看上去有点像后世的房地产广告。在制订《约法》的同时,武好古还在努力推销现在还是一片荒芜的商市优质地皮。在三十三个坊中,有大约十个坊被认为是“优质”的,武好古希望可以通过拍卖它们筹集到十万缗钱。这样商市的建设资金,就能从三十三万缗钱增加到四十三万缗钱了。

    “各位,共和商约的草案都瞧过了么?”武好古看到大家都已经在商市想象模型旁转了几圈,开始纷纷回到厅堂两旁摆放的椅子上坐下了,于是就开口征求意见了。

    包括武好古本人在内,今天到场的一共有25个商会股东,全部都是宋人,根据《清州之约》还有8个商会股东将从辽国的燕云豪族中产生。

    这25个商会股东之中,有几个是武好古的铁杆盟友,分别是西门家新任的少族长,西门青的堂弟西门安国,潘家将门的代表潘琦(是潘孝庵的侄子),慕容家的慕容鹉(是慕容忘忧的侄子),赵家将门(赵卫公家)的赵钟哥,高家将门的高廉(高俅的弟弟),苏家老醋的苏达安(苏大郎的弟弟),海州花家的花满山,虞城张家的张熙载,再加上武好古自己,一共有9个商会股东是武好古可以控制的。

    此外,代表平江纪家的纪磊和代表海州吴家的吴延昭基本上也是支持武好古的。也就是,今日与会的25家股东中的11家大致是武好古这边的人。

    而代表官家赵煦的界河应奉局勾当官李忠,代表大相国寺的鲁智深(大相国寺居然也是商市股东,而且大相国寺还奉命去界河商市开办分寺,鲁智深就是界河相国寺的方丈僧),万寿观的大道人任道兴,也都得到了旨意,支持武好古。

    这样,25家股东中的14家是肯定支持武好古的。

    而剩下的11家,除了张叔夜的张家将门之外,分别是曹家将门、撷芳楼、王楼、丰乐楼、万家铺子、大桶张家、任店、孙羊正店、保利德行、和乐楼——这11家股东,再加上潘家将门、高家将门、赵家将门和苏家老醋,虽然表面上不一定是将门,但是多多少少都有一家或几家将门拿着股份。

    也就是说,界河商会的25家大宋股东中的9家是武好古能控制的,15家有将门背景,1家直接代表宫廷,有2家是皇家道观和寺庙,还有2家则是开封府外的海商豪门。

    另外,作为将门背景的股东代表参加股东会的,并不都是将门子,绝大部分都是将门代理人。只有赵钟哥、高廉、潘琦、张叔夜四人是真正的将门子。不过赵钟哥和高廉都是非常偏的旁支,他们的投资也都是别人赞助的。其中赵钟哥是拿来武好古的钱,高廉则是拿了赵佶的钱。

    总之,这25家股东中没有一家是好惹的主儿,而且还存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情况是非常复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