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32章

天下豪商-第23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文士饮宴上玩的是“填词”,讲究“以词从乐”,就是依据曲调填上字句,“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填词”就是这么玩的。

    要玩填词,文学诗歌的造诣只是其一,你还得有极高的古乐修养。据武好古所知,在如今的北宋末年,可以用来玩填词的“词牌”(又称“曲牌”)有一千六百多个……靠“抄诗”装逼还是可能的,靠“抄词”来装逼就是胡说八道了,一千六百多个曲牌能分清楚?曲牌都搞不清还填什么词?人家出一个“钗头凤”的曲牌,你能拿《沁园春。雪》去顶账吗?

    不过武好古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应付,他是“画中第一人”嘛,“以诗作画”或“以词作画”,也是文士饮宴活动中的一个节目。具体的玩法就是张商英这些大文人填个词牌,比如“念奴娇”、“雨霖铃”什么的,然后由阎婆儿等人来弹唱。

    要记住那么多曲谱也不可能,所以阎婆儿和跟着她的乐工都带着谱子。而武好古等她们弹唱的时候,就能退出去构图作画了(根据词牌的内容来画),通常不是亲笔,而是让杜文玉来代笔,这样他就可以溜出去忙自己的事儿了。

    而武好古自己的事情,主要是完成他的名画《名伎阎惜惜(阎婆儿的艺名和她女儿一样)》,这是一幅油画,画起来可费时间了。

    不过今天他从清州知州为张商英举行的接风宴会上偷偷溜走,却不是为了画画,而是要和林万成一块儿去见个人。

    “老林教头,”换上了便服的武好古对跟着他悄悄溜出馆驿的林万成道,“你可亲自见到马人望了?”

    “见了,”林万成道,“和您画得的一模一样。”

    “迎宾馆内的辽人没有起疑吧?”

    林万成摇摇头道:“当然没有起疑了,小老儿是装成饭馆伙计进去的。”

    老林教头是装成送外卖的老伙计提着酒菜进去的……还别说,他装得还挺像,也不知道是不是年轻的时候在开封府的酒楼里面打过工?

    “那就好。”武好古点点头。

    两人说话的时候,已经到了清州城内最大的酒楼小樊楼外面。这座小樊楼大约是模仿开封府的丰乐楼(丰乐楼原名樊楼)建造的,主打的也是开封菜,不过也有改良的辽菜——就是那种一桶桶吃肉的辽国菜。

    两人走进楼中的时候,一个小二迎面而来,与两人唱了个肥喏之后,笑嘻嘻道:“两位官人来的正好,今日有开封府来的花魁俏金娘献艺,那可是上过《花魁》画册的娘子,二位可要找个好位子?”

    “不必,安静一些便好了。”

    武好古是认得俏金娘的,她是花了三千缗才上了《花魁》画册(买了个花招儿位)的,是武好古亲自给她画的像。

    而且,武好古还和她立了一个写真合同——就是将来俏金娘若是红了,还得给武好古或武好古指定的弟子免费做一次模特。这是用来捧红张择端和杜文玉的办法,给名伎画写真工笔或是油画,再拿去佳士得拍卖,没准就火了。

    至于进一步的潜规则,只是武好古想不想的问题……

    所以别人稀罕这个“假花魁”,武好古却不当回事儿,就是大部分真花魁的手,他也是想牵就牵的。

    林万成这时递给那迎客的小二几个铜板,说道:“给个包间,等会儿还会有个姓马的员外来寻我们,你告诉他我们在哪里。”

    “喏。”小二应了一声,就递给了林万成一支红底黑字的小旗,上面写着二楼天三四个字。这也是丰乐楼的做法,因为丰乐楼有五座楼,所以需要用小旗子给顾客指明方向,各楼各层的小二看到旗子也知道该把客人往什么地方领。

    武好古和林万成上了楼,林万成将小旗交给了另一个小二,然后就给领进了一间窗外可以看见民宅的包间。

    “这个清州城池虽破,百姓的宅子却挺好的。”

    在包间里面坐下后,林万成看着窗外的宅子评论道。

    “这位客官有所不知,”带着武好古和林万成进来的小二说,“我们这座清州小城这二三十年可是发达了,在河北东路上算是一等一的好地方了。外头这些宅子,都是这些年新建的,主人大多是清州六寨和州城里面的军将。”

    “军将也恁般有钱?”林万成问。

    “那是啊,”小二道,“现在黄河就打我们清州过,顺着黄河一年总有上万万的货物来去,怎能不发?”

    武好古和林万成对视了一眼,看看现在的清州城就能想象将来的界河商市了!

    钱途大好啊!

    “我们等个人,”林万成又摸出两个铜板打赏了这个小二,“先上一壶茶汤。”

    “喏。”

    小二拱了拱手,然后就转身出去了。

    “东翁,”林万成低声道,“看来您的界河商市真的大有可为啊,怪不得辽人要狮子大开口呢。”

    武好古一笑:“商市还没开就想要恁般多的钱,真以为本官的钱都是大风吹来的?”

    “可是您不给钱,这商市如何能开得出来?”

    “谁说我不给钱了?”武好古冷笑,“我只是不给大辽朝廷钱而已。”

    林万成微微皱眉,刚想说话,门外就想起来小二的声音:“二位客官,有两位姓马的客官到访。”

    应该是马人望来了。

    武好古说:“有请。”

    然后就看见包间的大门被人推开了,先是端着茶壶茶碗的小二进来,然后就是马人望领着一个高大的青年走了进来。

    武好古打量了一番那位青年,发现他身穿一件蓝色长衫,腰间系着香囊,鬓角插着一支牡丹,皮肤也很白皙,蓄着五绺须髯,五官显得儒雅温和,似乎是个宋朝的文士。

    “马员外,”武好古站起身冲马人望拱拱手,然后又看着那青年道,“在下开封武好古,不知足下高姓大名?”

    那青年露出灿烂笑容,上前两步拱手道:“在下平州张觉,是马良嗣的同窗。”

    张觉?

    武好古当然知道这个名字!

    历史上因为想要拯救被金人掠走的燕京百姓而起兵归宋的燕云汉人将领,后来被宋朝的燕山宣抚王安中出卖,斩了头颅献给金人。

    而在这个时空,武好古又从西门青那里得知了张觉所属的平州义丰张家的情况。平州张家和西门家、慕容家一样,祖上都是幽州镇将。不过在辽国这边张家混得很不错,因为渤海王族大延琳举兵起义的时候,就在沈州遇上平州义丰张家出身的节度副使张杰,还被张杰的诈降欺骗,最后在沈州兵败,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由于这次的功劳,张杰被提升为节度使,平州义丰张家也成为了可以和燕四家相比的燕云一等汉人豪族。

 第345章 商人的手段

    (全本小说网,HTTPS://。)

    在辽国的时候,武好古就曾经想一会平州张觉,不过却没有得到机会。(全本小说网,https://。)因为张觉当时去上京考辽国进士去了……最后当然是考上了,在辽国这里,世家子弟考进士很少会考一次以上的,都是一次中奖。

    “原来是觉之兄,久仰久仰。”

    虽然张觉在后来宋使上被列为奸臣,但是武好古自己也是奸商,奸商和歼臣应该是歼味相投的,于是就客气的招呼起来。

    不过张觉却微微皱眉,他听马人望说过武好古,知道武好古是个画师吏商,一介商人而已……

    招呼完了之后,武好古又对正准备倒茶的小二道:“小二,你且去吧,多安排些好酒好菜便是了。”

    “喏。”小二领了命就去了。

    看到小二走了,马人望就笑着对武好古道:“这位张觉之和赵钟哥也是至交好友,都是慕容先生的学生,志向也是相同的,年初中了进士后就在南京转运使司做了录事。这次老夫就带着他一起来大宋这里见见世面。”

    慕容忘忧奔宋这事儿,在辽国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毕竟这老头办了个香山书院,不少燕云豪强子弟都是他的学生。

    不过慕容老头的学生却没有受什么牵连,该做官的还在继续做官,毕竟他们都是投胎高手!

    “马良嗣如今还在燕京做官吗?”武好古这时问了一句。

    “还在做警巡副使,”马人望笑道,“崇道你若到了界河商市的任上,应该能经常和他打交道的。”

    在辽国这边,商市、榷场的治安都是警巡院负责,缉私也是警巡院的差事。而商市、榷场、市舶司等等,又都归转运使司管辖。所以武好古在今后一段时间主要的交涉对象,就是马人望和马植,这倒是很不错的。

    武好古和马人望、张觉已经分宾主落座了。林万成则客串起了倒茶的小厮,给武好古等人倒上了茶汤,然后就出门守着了。

    武好古笑道,“马漕司这话是不是说界河商市的设立已成定局?”

    “定局?”

    马人望不置可否,只笑了笑道:“有你武崇道在,想必不是定局,也能变成定局吧?”

    马人望的话一出口,他身旁的张觉立即就露出了诧异的表情。张觉是知道武好古是宋朝这边的“近幸吏商”,还有从七品的横行官官位,着实不低了。可是他却不认为武好古在这一次辽宋会谈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毕竟武好古只是一个吏商,而且年纪又那么轻……

    武好古淡淡一笑,“你们要多少钱?”

    “至少十万缗,”马人望笑道,“不难办吧?”

    武好古摇摇头:“难办!”

    “怎么?你手头的钱不够?”

    武好古笑道:“钱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能给你们!”

    张觉有点被惊呆了,十万缗啊!不是十万钱,而是一亿钱(按照1000钱兑1缗),怎么听着这武好古的口气仿佛是笔小数目?

    “不能给?”马人望愣了愣,“为何?”

    “不为何,”武好古摇摇头,“十万缗钱有,但是不能这样没个名目就给出去……要不然朝廷那边不能交代。”

    “这……”马人望看着武好古,“你们要甚底名目?”

    武好古笑了笑:“木料,燕山上郁郁葱葱的都是树,砍点木头给我不难吧?一料木头我出300文。砍个五十万料木头就有十五万缗了……你们大辽总有七八万缗的赚头吧?当然了,这些钱都不能给铜的,只能给绢。”

    所谓的“料”是木工名词,就是一根木料的意思,至于规格是武好古也不清楚。哦,这个时代船的大小也是讲“多少料”的,也就是这条船用了多少木料的意思。

    武好古准备在界河商市发展造船业,同时还要大规模的营建商市,自然需要很多的木料。

    而这些木料是很难从河北东、西两路取得的。倒不是没有树,而是不许砍伐。因为树据说可以防骑兵——也不知道大宋的那些文官的脑洞是怎么开的?他们难道认为契丹会骑着马撞到树上去吗?人家是游牧民族啊,马术那么糟糕还游个屁牧?

    而且……树木被砍伐后是可以用来打造攻城器械的!攻城器械都是很大个的,运输不变,一般都是就近砍伐树木打造的。

    总之,宋朝河北的树木是不大好砍的,砍上几十万棵搞不好都够得上叛国的大罪了,所以要砍只能去砍辽国的树了。这是好事啊,多砍一点辽国的树,以后大宋北伐的时候,禁军的骑兵就不容易撞上去了。

    而在辽国的燕山地区砍树的成本也不高。也不说用徭役民伕去砍,把任务分派给大族,再一根木料给个200文的,就要多少都有了。所以大辽朝廷是可以从这笔交易中赚到钱的。

    当然了,这买卖普通的商人可做不了!

    另外,大宋是禁止铜钱外流的。不过宋朝的绢对辽国而言也相当于钱,因为钱对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辽国意义也不大。而且辽国现在还控制着陆上丝路,拿到的绢帛也可以出口给回鹘(回鹘也是个中间商)。

    “50万料木头不是问题……”马人望从来就没想过树木防骑兵的问题,不过他还是摇摇头,“可是这和你们提前支付10万缗钱是两回事啊。”

    武好古笑道:“50万料木头怎么够用?以后界河商市还要开设船厂、炭厂、木器厂,木料可是大买卖!将来一年50万料都有可能,漕司可有意经营则个?”

    说着话,武好古又伸出一根手指,“多了不敢保证,只要漕司愿意和下官合股做木料生意,一年一千万钱总是能分到的。而且,下官可以先预支一年的分红给漕司。萧留守那边,也可以预支一年的分红。不知可否?”

    两千万钱,按照宋朝这里七百多钱折一缗计算,就是两万七八千缗的贿赂,哦,应该是“预支分红”就这样出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