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217章

天下豪商-第217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容先生,你的‘兵书’快编好了吧?”武好古看完了文稿,笑着问慕容老头,“看来要不了太久,兵学司就能开张了吧?”

    “早着呢!”慕容忘忧摇摇头,“这才到哪儿啊?后面还有行军、扎营、布阵、辎重、筑城、攻城,哦,还有骑兵呢!说实在的,老夫虽然也从过军,还算熟读兵书,可真正精通的也只有骑兵,别的东西还得摸索着来。不过等到陕西六路选拔的兵学司生员到了,就能和他们一起练练手,总能找到门道的。”

    “练兵育将的门道可不容易寻啊,”武好古将文稿放回到了老慕容的书案上,笑着说,“本朝从立国以来就琢磨这事儿,都一百多年了,还不是束手无策?”

    这话其实是武好古在夸自己,培养基层军官,再由基层军官去募兵练兵的“小包干法”,不就是他“想”出来的吗?

    就凭着这套办法,武好古在后世也能落一个“伟大的资产阶级军事家”的封号吧?

    说不定,大宋未来的“天劫”就能靠着几千名枢密院兵学司出来的军官安然渡过了——理论上是没问题的,现在还是元符二年,就是公元1099年,距离宣和北伐还有二十余年呢!兵学司如果不中断,至少能办到二十期……调教出五六千个军官都不是什么问题,在战时他们至少可以支撑起一千个部。

    那可就是五十万战兵啊!到时候整个大宋的禁军,将能焕然一新了!有了那么多的精锐战兵,辽国、金国、夏国,还不都轻轻松松推平了?

    想到自己很可能已经改变了历史,武好古的心情大好,就把吴延恩的上书从招文袋里面摸出来,双手递给慕容老头了。

    “先生,您看看这个。”

    “这是……”慕容忘忧接过“上书”,展开以后细细看了起来,“呵呵,有点意思。”

    “可行吗?”武好古问。

    慕容忘忧反问:“可行?你指哪方面?”

    “高丽国能赢吗?”武好古想考一考慕容老头。

    “赢?”慕容忘忧摇摇头,“有点悬……虽然高丽国在圣宗朝代时候和契丹打得不错,可那是八十年前的事情了。八十年来高丽国未有一战,又重文轻武,恐怕国中上下早就忘了打仗的事儿了。”

    高丽王国在军事上是表现的确比大宋强多了!他们在辽圣宗和萧太后时代还同辽国打过三场大战,战争从公元992年一直持续到公元1019年,陆陆续续打了二十多年,两败一胜。前两次大败,但是在第三次大战中取得了大捷,最后不仅没有亡国,还得到了鸭绿江以南的大片“赐地”。

    不过在第三辽丽战争之后,高丽王国就没有再和谁打过仗,太太平平的过了八十年。而且还学大宋朝玩以文御武,虽然高丽国是勋贵进士掌权,在武力方面比大宋的寒门进士为主的局面稍微好点,但想来也强不太多。

    “若是高丽赢了呢?”武好古问。

    “赢?”慕容忘忧想了想,“若真如此,辽丽之间必有一场生死大战了。”

    “会吗?”

    “当然了!”慕容忘忧道,“就许我朝想恢复燕云十六州,就不兴人家高丽人恢复高句丽故地?”

    高丽人和高句丽的关系是历史学家研究的,不是政治家们考虑的。一旦高丽人能打败完颜女真——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又怎么会安居鸭绿江以南?到时候恢复高句丽故地,就会成为高丽大军北伐的目标了。

    “好啊!”武好古一笑,“有慕容先生这番话就行了……对了,渤海人会帮谁?”

    “渤海人?”慕容忘忧想了想道,“应该会两不相帮吧。”

    “好,这样就行了。”武好古笑了笑,“回头就把这封上书交给蔡学士,让官家和宰执们论吧……这些日子,他们可有不少好事儿在商量吧?”

    “好事儿?”慕容忘忧苦苦一笑,“恐怕未必啊!”

    “怎么了?”武好古一愣。

    这些日子,武好古都在忙着家里面的事儿,没有太留意朝堂上的情况。

    慕容忘忧摇摇头,“老夫也是半个局外人,说不大清楚,只知道有不少大臣上疏反对开兵学司和界河商市。”

    “无妨,”武好古道,“只要官家还在,这些事情总能推进的。”

    有人反对早在他的预料之中,毕竟这两件大事儿都是重大改革,而且推进的步子很快,超过了许多人的接受能力——这其实也是不得已,因为官家赵煦的身体越来越差,恐怕维持不了几年了。

    一旦赵煦亡故,不论是向太后临朝还是刘太后临朝,女主幼君的局面下是不宜搞重大改革的。所以章惇和赵煦都想趁着如今的时间窗口,把该办的事情都给办了。

    而武好古也有同样的想法,从现在开始到明年春天,就是界河商市成立的关键时期!

    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把这商市给办起来。

    所以武好古离开慕容家的时候,满脑子就都是成立商市的事儿了……这事儿一定得加快才行啊!现在已经是七月份了,距离年底不过五个月,若是今年不能和辽人签订契约,明年可就不好说了。

    正琢磨这事儿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了一个熟悉而且非常欢快的声音:“大郎,大郎,是你吗?”

 第324章 宋钦宗的胚胎

    (全本小说网,HTTPS://。)

    这是高俅的声音!

    武好古回头一望,就看见高俅一手牵着一匹黑色的高头大马的缰绳,一手正在向自己这边招呼。(全本小说网,https://。)再看马背之上,正是端王赵佶,穿着紫色的公服,仿佛有什么喜事儿,嘴巴咧着,得意的笑容都快没地儿摆了。

    他怎么那么高兴?难道是他哥哥死了他要做皇帝了?武好古心里一惊,然后又想到时间仿佛不对。不大可能是赵煦死了,时间没到呢。哦,应该是……宋钦宗赵恒要来了!

    “端王殿下,恭喜了!”

    武好古当即就在马背上向赵佶道喜。

    “哈哈哈,你原来也知道了?”赵佶仰着脸儿大笑,“一准是郭半仙和刘半仙给你泄露了天机了吧?”

    郭京和刘无忌这两个神棍现在混得不错,已经成了赵佶身边的红人了,在端王府里面还有了自己的房间,隔三差五就给赵佶看相打卦,兴许“算”出了赵佶马上要当爸爸了。

    武好古思量了一番,笑着说:“还真是瞒不住殿下啊!殿下这是进宫去向官家和太后报喜的吗?”

    赵佶笑道:“报喜还谈不上,生了儿子才是喜啊!”

    武好古非常肯定地说:“一定是儿子,一定是儿子!”

    算一下时间,现在存在于王王妃子宫里面的胚胎多半就是北宋最后一代皇帝钦宗赵恒了。

    武好古算了下时间,现在是八月份了,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四月就该生出来了?也不知道赵煦能不能多熬一段时间?若是能熬过四月,那赵佶和自己没准就都能吃喝玩乐逍遥一辈子了。

    若是熬不过去……可就麻烦了!

    “哈哈哈!”赵佶听到武好古的话,又大笑了起来。他之前一直担心自己生不出娃——这事儿在大宋皇室里是不稀奇的!现在终于放心了,不是自己不行,而是自己之前睡的女人不行。

    “借你的吉言。”赵佶道,“若真是儿子,到时候请你喝酒!”

    “可说好了,到时候一起喝酒。”

    赵佶这个时候突然注意到了骑马跟在武好古背后的西门青也挺着大肚子,于是指着她问:“咦,这是谁啊?”

    “她是陪着十八姐一起嫁给我的青儿,”武好古笑道。“她是我的媵妾。”

    “媵妾?”赵佶奇怪地问,“怎么那么大肚子?大郎,你不是半个月前才和十八姐成婚吗?”

    媵妾理论上应该和大老婆一起进门啊!半个月怎么可能那么大肚子?

    “呃……”武好古尴尬地一笑,“一言难尽,一言难尽,这个,哈哈……看来我要先请殿下喝孩子的弥月酒了。”

    “好好好,一定到。”

    端王赵佶说着又看了眼羞的面孔通红,低着脑袋的西门青,心说:潘巧莲还真是大方,自己没过门就让媵妾先去陪睡了……自己的王妃就差了些,连个媵妾都没有,真是亏了!

    “那就先告辞了?”赵佶收回目光,笑嘻嘻又招呼了一声,就在高俅和另外几个侍卫的陪同下向宫中去了。

    “恭送殿下。”

    武好古目视赵佶离开,然后才吩咐西门青先回城外的梨花别院,自己则驱马往蔡京的府上而去了。

    到了蔡府,递上了名敕,又对守门的蔡府家人说了句“有要事相告”,便很快被领进了蔡大忠良的书房。

    “崇道啊,”蔡京正低着头在练大字儿,听见家人的通报和脚步声,就问武好古道,“是甚要紧事情?”

    是那个把你贬到亚龙湾去看海(蔡京没到地方就死了),还把你俩儿子蔡攸和蔡袺杀掉的宋钦宗的胚胎已经出现了!你怕不怕?

    武好古心里这么想,嘴上当然不能说了,而且还要装出高兴的样子——历史上的钦宗皇帝把大忠良蔡京一家整得那么惨,想来对武好古这个蔡氏忠党的党员也不会太喜欢的!如果这个时空真的有靖康之耻,那武好古最好离开封府远一点……对了,不仅要理赵恒那厮远点,别人他牵连了去北国看雪,也别让他一脚踢去亚龙湾看海。还得离他那个好弟弟赵构远点,那厮比他还恨,别到时候给自己整个什么风波亭!

    想到这里,武好古还是一脸喜色地说:“端王的王妃有了。”

    “是吗?”蔡京闻言放下毛笔,抬头看着武好古,猛地笑道:“哈哈,太好了!”

    真没想到蔡大忠良听到钦宗皇帝的胚胎出现的时候是那么高兴的!

    “这消息……你听谁说的?”蔡京这时又问。

    “下官来此地的路上巧遇了端王,”武好古说,“他正赶着去宫里面报喜。”

    蔡京点点头,“要是个儿子就好了!”

    赵佶有了儿子,你蔡京的两个儿子可就要没有了……

    武好古不动声色地道:“一定是个儿子。”

    是个让你家破人亡的儿子!

    “对!”蔡京一脸正色地说,“大宋的列祖列宗保佑,一定会让端王妃生个儿子的。”

    现在新旧两党斗争的关键点,就是还没有出生的赵恒了!

    不,应该是赵佶的生育能力!

    只要赵佶有足够的强大的生育能力,儿子总能憋出来的……想保险一点就马上送几个看上去能生养的美女给赵佶牵手,怎么都能牵出一个儿子。

    只要有了儿子,大宋的未来就还是新党的天下!

    这个时候蔡京并没有想到官家赵煦的命短成那样,更没想到自己会因为赵佶还没有出生的儿子而家破人亡。

    所以当下就心情大好的对武好古道:“崇道,老夫要去拜访章相公,你若有甚底要说的,就在路上讲吧。”

    赵佶能生这事儿,现在可是大宋朝头等要紧的大事儿!而且还对新党大大有利,蔡京当然想第一时间报告给章惇知道了。

    “喏。”武好古应了一声,心想:若是能跟着去见章惇也好,就直接把吴延恩的上书给章惇看吧。

    ……

    “哈哈哈……”

    崇政殿内,此时也想起了官家赵煦爽朗的笑声。他现在已经知道自己没指望再当父亲了。

    可是弟弟若能及时生个儿子也是好事儿……因为他在很需要有个接班人啊!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同时又有几个关键的改革马上要启动,如果没有个接班人,万一没几年后就龙驭宾天了,皇位传给弟弟的话,就该支持旧党的向太后来执政了。

    到时候新政改革就又得半途而废了!

    想到这里,赵煦收住了笑声,对满脸喜色的弟弟说:“十一哥儿,若你这次能得个儿子,就抱到宫里来养如何?”

    抱到宫里?

    不会是做太子吧?

    赵佶愣了愣,又借着崇政殿内昏暗的光线看了看哥哥灰败的脸色,心说:若不是个儿子,那官家哥哥要是不予了,皇帝给谁……不会是给我吧?怪不得那两个半仙都说自己得儿子不能太早,要不会“妨”到自己的,原来是指这事儿啊!

    “怎么?舍不得了?”赵煦没想到自己的艺术家弟弟的心思,还以为对方舍不得孩子呢。

    “不,不,不……”赵佶连忙摇头。

    能当上皇帝当然最好。赵佶一向认为自己很厉害的,做什么事儿都能做到极好,若是去做皇帝,应该可以和李世民比!不过做皇帝太麻烦了,整天处理朝政,没有时间玩了,如果像李世民这样御驾亲征也有点危险。似乎也不是很好,如果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