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97章

天下豪商-第197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门青是个大夫!自然是会下毒的……赵钟哥的思维是燕云大族式的,族中为了嫡庶之争,是常常会死人的!在他看来,西门青迷住武好古,再毒杀潘巧莲,夺了正室的宝座,顺便让自己的儿子继承族长之位,那是很可能会发生的。

    西门鹤苦笑着摇头,“大宋这边没有必要……也许会姐妹情深也说不定。无非就是个名分,若是能姐妹情深,共事一夫,也是佳话,在江湖上也好说。”

    赵钟哥嗤的一笑,“那是你家的事情,我不多嘴了。对了,老师,你打算给我安排甚底官职?”

    “先做个兵学博士吧。”慕容忘忧道,“你是带过兵的,也知道契丹人是怎么打仗的……看看能不能搞出一套合适宋军的打法?”

    慕容老头对于大宋朝廷派给他的差遣,还是非常认真的。因为在他看来,再多再好的计谋,归根结底也需要一支能打的军队去执行!

    大宋若想要恢复燕云,五万精锐战兵是无论如何都要有的。而练兵也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有针对性,必须要知己知彼。所以赵钟哥最合适的位子,就是去枢密院兵学司当博士。

    “好,就这样吧。”赵钟哥笑嘻嘻点头。

    ……

    “你还有个媵妾?”

    “是啊,就是那个西门青……阿爹,你该早看出她是女扮男装的吧?”

    “呵呵,你还真是有办法……”

    武好古这个时候,已经回到了自家的宅院里面,得意洋洋的在和老爹武诚之说话。

    这回可真的是一手牵一个了!哦,还有几个候补的,墨娘子一个,杜文玉一个,金毛丫头罗汉婢也不错……这大宋的封建主义制度看来也有优越的方面啊!

    “西门青肚子里面已经有了孩儿,”武好古笑着向老爹报喜道,“等三日后喝完端王的喜酒,就起身去阳谷县把她接来,这样最晚七月份孩儿就能把她和十八姐一块儿娶了。”

    端王赵佶的喜酒是一定要喝的,这可是个进一步加深友谊的机会啊!

    而且武好古喝了赵佶的喜酒,七月份他结婚的时候,就能把赵佶请来了,这是多大的面子?

    武诚之笑了起来:“哈哈,那么说来,老夫到明年就能当爷爷了?”

    “没错,”武好古笑道,“当爷爷了……”

    武诚之道:“那我可得和你一块儿去趟阳谷县了,还得带上几个女使好伺候她。”

    “您和我一起去?开封府这边叫二哥照看?”

    “有你小娘呢。”武诚之道,“你二哥哪有空?他可天天都在用功,若是能高中了,那武家可就是三喜临门了。”

    武好古的弟弟武好文,这些日子都在太学里面埋头读书,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而且武好古还把从蔡京那里得来的“科举秘籍”给了他,说不定真的能中一个。

    “你不去碰碰运气?”武诚之笑着问。

    “不去了。”武好古摇摇头,“元符三年这一科来不及了……等忙完这一阵,就该建灯塔市了。那可是大买卖啊,而且还很急!开封府里面,还有另外一摊买卖也要料理,真是忙不过来。”

    不过灯塔市还是当务之急,必须尽快推动!

    因为支持灯塔市的皇帝赵煦可能只剩下几个月的命了!武好古是经常可以看见赵煦的活人,自然知道他患上了可怕的疾病,肯定逃脱不了历史上的宿命。而赵煦一死,虽然和自己关系很好的赵佶会成为官家。但是权力交替,旧党反攻,新党内斗,章惇下台等等事件,肯定会一一发生。

    到时候朝廷内外乱成锅粥,哪儿还有余力去推动灯塔市的建设?若是要拖到赵佶完全把持住了局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所以这几个月是关键,只要能和辽国达成协议,并且正式开始建了,那么未来的几年也就不会有什么变化了。毕竟谁也不愿意撕毁和辽国之间的协议……特别是在朝廷内斗的关键时期。

    而加速筹建灯塔市,也是武好古要亲自走一趟阳谷县的原因。西门家一手可牵着大辽国呢!得赶紧给马植去消息,叫他想办法推动,可能还要再送个几千两黄金的活动经费过去。

    总之,必须争分夺秒才行!

 第296章 铠甲大马商市

    (全本小说网,HTTPS://。)

    六月,夏花绚烂。(全本小说网,https://。)

    武好古又一次离开了天下第一繁华的开封府城,行在五丈河边的官道上,感受着丰收在望的繁华和喜悦。

    路边田野中,麦子成长得相当茁壮,绿油油的一片,铺满了大地。

    从五丈河中吹来的河风,稍稍驱散了笼罩大地的炎热,虽然谈不上凉爽宜人,但还是让武好古的这一路东行舒服了许多。

    他是三日前,喝完了端王赵佶的喜酒后才离了开封府东行的,准备沿着五丈河一路前进,到了梁山泊再转向北行,前往西门青所在的阳谷县城。

    因为要路过传说中好汉云集的水泊梁山,所以武好古这回带足了好手!随行的有刚刚授了从九品右班殿直但是还没有差遣的林冲、赵钟哥。还有从潘孝庵那里借来了几个潘家的家将门客。还有潘楼街上的泼皮头子刘二狗给武好古寻来的十来个五大三粗的闲汉,也不知能不能打?不过也可充个门面。最后,柴老员外和西门婆婆以及他们带来的十来个柴家、西门家的壮汉自也同行。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武好古、林冲和赵钟哥三人都带上了盔甲。

    武好古带了一副黑漆濒水山字甲,这是一幅皮甲,是用厚厚的牛皮经过“漂”、“煮”、“剪“、“晒”、“粘”等多道工序做成的甲胄。表面非常坚硬,涂出了黑底色,上面还手绘了花纹图案。这套皮甲是武好古上回离开开封府使辽前订做的。

    宋朝虽然禁止民间私藏盔甲,不过武好古可是保卫大宋封建主义专政的武官,是可以拥有几领盔甲的。毕竟盔甲这玩意也要讲个尺寸,穿着最合身的甲得订制。堂堂一武官,连一领合身的盔甲都没有也太寒酸了。

    林冲则带了一领份量十足的步人甲,这是他在禁军里面当教头时拥有的装备,应该是公物。现在他是“武选官”了,不当教头了,也不知通过什么手续,把这领心爱的铠甲拿回家了。

    而赵钟哥的甲是最牛逼的,是一领青塘瘊子甲!是他那个在辽国的侍卫汉奸军中干了一辈子的爸爸留给他的遗产,据说是军中宝器,也不知赵钟哥的老子是通过什么路子弄来的?这领瘊子甲原是存放在慕容忘忧那边,没有和赵钟哥一起南下,是慕容忘忧把它带到宋境转交给赵钟哥的。

    这种瘊子甲的甲片使用了冷锻工艺,甲片柔薄而坚韧,因为厚度只有热锻甲片的三分之一多,所以能用比较轻的重量获得最好的防护能力。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骑兵甲!

    除了一领瘊子甲,赵钟哥还带了一根马槊和一副皮质的马甲。武好古刚刚从端王赵佶那里得来的西域牝马赤云骓也借给了赵钟哥……不是让他骑着赶路,而是作为战马让一个马夫牵着走。

    这匹据说属于“西极天马”(就是伊犁马)的牝马肩高达到了四尺七(接近1。5米),比起武好古送给西门青的那匹河北牝马高了大约四寸,绝对算得上马中的女王了。

    而且这匹马不仅高大,还非常强壮,哪怕是赵钟哥这般壮汉,穿上瘊子甲骑在它背上,再加上一副马甲,也能飞奔疾驰。

    “大郎,只要某穿上瘊子甲,骑上赤云骓,便是梁山贼寇全伙到齐了,也照样能把他们打发了,所以你就尽管放心吧!”

    穿着身红色的武官服,骑着匹走马赶路的赵钟哥看见武好古眉头微皱,还以为他在害怕梁山好汉,便拍着胸脯说起了大话。

    且不说喽罗,梁山光是头目就有三十六人(赵铁牛现在也是了)呐!赵钟哥一个能打三十六个?

    林冲看见武好古一脸怀疑,笑道:“大官人,你莫不信,梁山草寇要遇上元义兄真是死路一条。铠甲大马长槊……唐太宗的玄甲骑都比不上啊!不过下官看来,那些梁山草寇是不会来寻晦气的,他们只要远远看见我们,就会自行闪避了。”

    武好古点点头,然后顿了顿又道:“钟哥儿这一身装备不就是西夏铁鹞子的东西吗?就是马好一点罢了,怎就无敌了?”

    “还有骑兵的武艺,还有马槊。”赵钟哥笑道,“而且这铁鹞子也得看年份的……铁鹞子是世兵,父子相传的本事和军器。想当年元昊活着的时候,铁鹞子那是连辽兴宗都打败了的!不过传到如今,却是大不如当年了。”

    武好古一笑:“大宋和辽国也是如此吧?兵将总是一代不如一代。”他顿了顿,“就不知道枢密院兵学司能不能走出一条养兵练兵的新路了?”

    “若真的能办好,该是能调教出强将精兵的。”赵钟哥思索着道,“不过兵学司育小将,再由小将自募自练兵丁的路子,用来练重甲步兵和弓箭手应该是可行的,不过却练不出好的骑兵。”

    武好古又扭头看看林冲,似乎是想听听他的意见。

    林冲苦笑道:“骑兵的确难练的紧。在认识元义兄之前,我还以为自家是天下第一等的骑将了,可是和元义兄一比,还是差了不少。”

    赵钟哥道:“其实也不是林大哥的本事差,而是林大哥家里没有田庄仆役,也没地方养马跑马……在汉地养骑兵,一兵没有几百上千亩的庄子是不行的。”

    骑兵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就是贵族兵种,其中具装甲骑(重骑兵)对于任何民族都是贵族兵种。而之所以称为贵族兵种,并不仅仅是昂贵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存在一个军事地主阶层,才有可能稳定持续地提供骑兵兵源。

    如果没有这个阶层,只是从没有财力养马的农民甚至市民中挑选骑兵,那这些骑兵的马术是很成问题的。

    林冲摇摇头,“要是有几百上千亩的庄子,为何不去读书上进?还当甚底骑兵?”

    赵钟哥也摇摇头,接着又指出:“若是骑兵骑将们家里都没有几百上千亩庄子,那骑兵的良马又要到何处去寻?”

    “良马难道真就不能出于马政吗?”武好古问,“辽国的马政难道也和我朝一样,养不出好马?”

    宋朝马政基本上是个吞钱的黑洞,养马的成本极高,还占用了大片土地,而且也养不出多少堪用的战马。于是在王安石搞新政的时候给废除了,代之以《保马法》,不过到了哲宗朝初期,又发现《保马法》不好,于是废了《保马法》重新建立群牧监。但是重建的群牧监规模大大缩小,刚开始时只养了13000匹马,而且不堪用者过半。

    赵钟哥接过问题解释道:“辽国的马政讲求的是数量,总有几十万匹随时可用,不过用来做战马就稍逊了。

    而辽国的世家部族宫帐都有养马场,专门养育良马精骑供各自的骑士所用。而且辽国的群牧监也常常向世家部族宫帐调用种马……群牧保量,世家部族宫帐则保质,如此相辅相成,才有足够的良马可用。

    不过那也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契丹人的部族日益羸弱,宫帐又多奢靡腐朽,无心军事,所以早就养不出甚底好马了。”

    武好古听着赵钟哥和林冲的议论,心里面却已经有了成算。他知道在中世纪,除了军事地主贵族骑兵之外,还有一种奴隶骑兵(马木鲁克和古拉姆)也是颇为精锐的!

    如果事情顺利,自家很快就会有一块小小的地盘了。

    到时候可以在界河边上搞一个定牧的养马场,搞些阿拉伯马和西域良马做种马,再多弄些大母马,用回交和近交的办法育种,总能养出几百上千匹良马的。至于寻常的走马,花点钱总能搞到手的。

    另外就是瘊子甲了,《梦溪笔谈》里面就讲了这个问题,宋朝打造不出瘊子甲,哪怕请来了青塘的工匠,用完全一样的方法,也打不出瘊子甲所需的冷锻甲片。武好古估计,问题应该出在利国监的“煤炼铁”上——这事儿后世有许多历史爱好者研究过,所以武好古也知道一些,应该是煤炭中的硫和磷在冶炼过程中和铁水结合,造成了宋朝的铁比较脆,打不出冷锻甲片。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就是用木炭炼铁,要么就试着炼焦炭……总之这个问题也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或许可以依靠“大学”的力量去搞技术攻关。

    未来的灯塔市可不能只有生意没有教育,“灯塔大学堂”在灯塔商市初成后就该上马了。

    而自家的“马木鲁克”也能在灯塔市调教,有个三五百人,将来就是一支堪用的重骑兵部队了……

    想到这里,武好古就对赵钟哥和林冲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