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65章

天下豪商-第165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哥儿之前还教了武好古一点驾驭死士的小窍门,辽国的镇州赵家当然是有死士的!

    契丹人恁般纵然燕四家这样的汉人豪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些汉人豪门手中有杀人的刀!族兵、门客、死士、谋士,一样都不少。

    契丹人真要欺人太甚,他们就能夺了燕京城投宋!

    而钟哥儿之前是姓过赵的,又因为从小就特别大只,所以是作为族中战将培养的,自然知道怎么调教和驾驭死士——燕云各家的死士最早都可以追述到幽州镇时期。当时因为牙兵军乱频繁,镇将们都会在牙兵之外再养一支私兵。

    对待死士,也是要恩威并施的。而施恩和加威的,最好是两种人。一般来说是主公施恩,战将加威。通俗一点,就是家主和少主装好人,负责驱使死士上战场的战将做恶人。从小就这样调教,等到死士调教出来了,就会对家主忠心耿耿,同时又会惧怕战将。

    武好古当然是家主了,而且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好人。所以刚才就亲切地宣布了赐给衣食鞋袜的好消息……大家以后跟着自己,就能过上吃饱穿暖的幸福生活了。

    另外,武好古还亲自给四个小奴隶起名。不管他们过去姓什么?是什么族的?现在都跟武好古姓了,武好古按照《千字文》给他们起了名。

    四个男孩,分别被善良仁慈的奴隶主武好古取名为:武天、武地、武玄、武黄。

    “正道,带他们下去用餐吧,”武好古受完了四个小奴隶的跪拜,就吩咐张择端说,“给他们吃饱……”

    “不能吃饱!”钟哥儿已经很自觉的扮演恶人了,他沉着声说,“如今还没开始操练,怎么可以吃饱?养一身膘有甚用?喂个七分饱就可以了。”

    只有七分饱?

    虽然吃饭七分饱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可这四个还是孩子,都在长身体,还不给吃饱……这个钟哥儿真是太坏了!

    “好吧!”武好古点点头,对张择端说,“正道,就七分饱,知道了吗?”

    “喏!”

    张择端领了武好古命令,带着四个欢天喜地的小可怜去了——他们都是燕云一带的贫苦农民的儿子,长那么大就没穿过新衣服新鞋子,也没吃过七分饱……

    “钟哥儿,七分饱够吗?”

    小可怜们走了,武好古又有些良心发现……他的良心最近有点少了,需要好好发现一点。

    “不能放开了吃,会吃坏肚子的。”钟哥儿摇摇头道,“等回了开封府给他们开始练了,再慢慢放开……他们这个年纪,只要训练和饮食能跟上,是练得出来的。”

    原来钟哥儿也不是替武好古心疼饭钱,而是怕那几个小子吃出胃病。

    “那就要辛苦钟哥儿了。”

    武好古站起身,笑着冲钟哥儿一拱手。

    原来他也不是要白帮忙的,而是要钟哥儿跟自己几年,作为姓赵的代价。

    “辛苦甚底,”钟哥儿笑道,“一字的事情最大,要真能入了卫公家谱,你就是赵某的大恩人。”

    “只是入谱而已,”武好古笑道,“没有多难的……不过荫补的官职你是轮不上的。要在南面做官,还得走科举的路子。明年的大比肯定赶不上,得要再过三年才能高中武进士,到时候我们就是同朝为臣了。”

    其实做官也是赵佶一句话而已……不过武好古想用他几年,所以不会替他求官。

    不过入了《赵卫公家谱》后,钟哥儿就可以去参加科举了。文举他是中不了的,但是武举问题不大,说不定还能整个武状元出来。

    到时候,他可就是广大燕云名门庶孽之子们的好榜样了!

    “便是同朝为臣了,某也是出自殿直门下。”钟哥儿的回答也让武好古十分满意。

    宋朝还是有一点士族时代的传统,门生、门客还是类比家臣的。钟哥儿现在自认出自武好古门下(他还不知道武好古的真名),那么以后就可以结成忠党,一起为国效力了……

    “殿直,”钟哥儿这时又道,“今日在人市子上,有贩子和某说,过几日会有一批阻卜少年运到析津府,大约有二三十个。”

    “阻卜少年?是何来路?都是磨古斯的人吗?”

    武好古知道北阻卜汗王磨古斯正在和契丹人打仗,也许会有一些俘虏被卖到燕云来。

    “被抓到燕京来卖的阻卜人都说是磨古斯的人。”钟哥儿一笑,“若有三分之一真是磨古斯部落的人,北阻卜之战早结束了。”

    “也对。”武好古一笑,“我也不管他们从哪儿来的,只要你看着不错,都买下来吧。”

    武好古既然用《千字文》给自己的“马木鲁克”命名,自然想要建成一支1000人的“马木鲁克”私兵。不过这事儿不能操之过急,死士千人可不是小数目,要是被人发现了,武好古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养几十个护卫的问题并不大,就是说出去也没关系——武好古现在不是特务吗?理论上要经常深入辽国办事,连护卫都不给养,要是遇上危险咋办?难道要挺着死吗?

    所以武好古的第一步“马木鲁克计划”就打算养100个以内的死士。然后再视情况和需要增加死士的数量,最终达到1000之数。

    另外,六艺书院也可以在白波武家分家启动后开始建设。具体怎么办可以请教慕容先生,反正他也要跟着去开封府的。

    至于六艺书院的学生,可以从武家和西门家的少年郎中挑选,他们都是自己人,应该比较靠得住……

    而这六艺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一定会跟着武好古去“勤王”,没准在武好古的一番运作之下,女真根本打不到开封府呢?

    所以武好古还是会将考取武进士作为“六艺书生”们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

    武好古正想和钟哥儿说说六艺书院的事情,他和钟哥儿居住的禅院大门就被人推开了,就看见西门青脚步匆匆走进来,见到武好古就行了个福礼:“官人,马世伯刚刚遣人来报,说大宋使团今日就可到达析津府城,会入住城南的永平馆。”

    永平馆位于析津府的城南,属于宫城范围,哪怕有马人望和马植的配合,武好古也很难进入。不过马植却可以入内,他是辽国的官员,有是接伴使马人望的侄子,自然可以入使馆办事。

    所以武好古可以通过马植,向永平馆内的大宋使团传递消息。如果有可能的话,再约出一两个不大重要的随员。这样武好古就能把在析津府进行特务活动的成果,一一告知使团了。

    说实在的,成果还是非常丰厚的!

    另外,武好古还要和使团说一下自己不打算去给辽国皇帝和燕王耶律延禧写真的决定——他在析津府城可有不少更要紧的事情要做呢!

    最后,马植和纪忆的去向也要交代则个。这二位现在应该到了医巫闾山的马家私城参观访问了,不过他们是能赶上去鸭子河春捺钵地的行程的。

    只要使团能在析津府稍微多呆几天。

    “马二哥现在还在玉河县城?”武好古问西门青。

    “对。”西门青笑道,“他如今才做了县令,可有一大堆事情要办呢,不过现在官人的事情可比甚底都重要。”

    武好古点点头:“那就去告诉马家的来人,明日下午我和他在北市坊的韩家丰乐楼见面。”

    “好的,奴这就去。”

 第252章 星星之火

    (全本小说网,HTTPS://。)

    析津府城,玉华门外。(全本小说网,https://。)

    大旗招展,虎贲如林。

    数千名汉奸侍卫亲军,顶盔贯甲,手持兵刃,腰挎弓箭,一声不吭的肃立成了两列,从桑干河码头,一直延伸到了玉华门。

    玉华门是析津府城的两座西门之一,在靠西南的位置上,进入玉华门后就是辽南京的宫城了。

    辽南京析津府的宫城布局也有点奇怪,不是在城市的北部或是中心,而是缩在城市的西南角,距离桑干河并不远。

    除了没有什么人居住的宫殿——析津府理论上是辽南京,不过辽国的皇帝整年在四个捺钵间和上京间转悠,根本不会来南京。所以析津府的宫殿其实是空的,宫殿之外的一大堆官署,除了南京留守司、南京三司使司和南京转运使司之外,也是虚置的。

    除了以上这些,析津府的宫城内还有两个巨大的兵营,分别属于驻扎析津府的契丹宫帐兵和汉奸侍卫亲军。

    接待宋使的永平馆也在析津府宫城内,就挨着侍卫亲军的大营。这个时候,大辽国的南京留守韩资国和留守同知萧保先,已经领着一大群辽国的官员,袍褂整齐,在永平馆前等候了。

    韩资国的年纪和马人望仿佛,因为投胎水平过硬,所以官运好了很多,现在已经做到了和辽国的宰执重臣肩碰肩的南京留守。

    虽然官做得不小,不过韩资国现在的心情却是一点也不好。因为如今大辽国的国势正在走下坡,而走得很厉害。

    燕四家中的赵、马、刘三家对于辽国的衰弱,兴许还存在什么小算盘。可是玉田韩家却是真正与国同休的!

    韩家并不是单纯的汉人了……实际上,韩家嫡流的汉人血统已经非常稀薄了,因为他们都赐了耶律姓氏,入了横帐季父房,和萧氏后族婚配。而且他们家族理论上的族长(韩德让没有子孙,这一支其实是皇族耶律家过继给韩德让的)还世袭着文忠王府,是契丹十一宫一府宫帐之一。

    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契丹贵人,而不是汉人了!一旦大辽有难,玉田韩家恐怕是要和契丹人共存亡的!

    前一阵子宋辽关系紧张的时候,留守在析津府的韩资国就没睡过一个踏实觉,生怕哪天一睁开眼睛,宋军就杀到析津府城下来了。

    还好,现在来到的只是大宋的使团……

    就在韩资国稍稍松了口气儿的时候,南京道统军司统军刘洪突然凑了上来:“留守,刚刚得到快马急报,龙烟铁山的渤海奴正在闹事。”

    龙烟铁山是辽国的冶铁重镇,同时也是辽国兵器的主要产地。地点并不在南京道内,而是在西京道的可汗州境内,就是后世张家口的位置。

    此处虽然不属于南京道管辖,但是距离南京道非常近,所以可汗州的官员发现龙烟铁山有变后,就立即向南京道求援了。

    “闹得很大吗?”韩资国眉头一皱,属于西京道管辖的龙烟铁山出了乱子,居然向南京道求救——这个乱子恐怕小不了啊!

    “说是有几千矿徒和锻奴起事,好像还打出了‘宝剑王’的旗号。”

    “甚底?起事……”韩资国一怔,“在可汗州?这些渤海奴疯了吗?”

    这事儿的确不可思议!

    可汗州的全称是可汗州清平军,州治是怀来县,龙烟铁山就在怀来县境内。因为属于燕云之地,周围大都是汉人的地盘。他们渤海人在那里起什么事啊?难不成还想占领析津府统治汉人?这些渤海奴疯了吧?

    “搞错了吧?”韩资国不大确定地问了一句,“会不会是一闹?”

    矿徒和工匠闹事儿在辽国非常多见,通常是为了生活在闹,因为辽国朝廷给这些“官奴婢”的待遇很低。

    “有可能,”刘洪说,“要不先派一队骑兵去查明情况?”

    “就这样!”韩国资点点头,“宋使就要入城了,可别闹得鸡飞狗跳的,让人家看了笑话。

    另外,析津府内也有不少渤海奴……派人去盯着,千万别让他们闹起来。”

    “喏!”

    辽国的南京留守韩资国和南京道统军使刘洪两人做出了一个很官僚决定。

    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渤海奴不会在龙烟铁山和析津府这样的地方起义,因为这里是汉人的地盘,要起义也是汉人起义啊,他们渤海人要起义也该去辽东起义。

    既然不大可能起义,那多半就是闹事。现在又是宋使入城的时候,兴师动众调兵镇压,是会让宋人误以为辽国的江山岌岌可危了……

    所以韩国资和刘洪就这样错过了镇压起义的最佳时机。不过,这并不是他们俩在最近这段时间会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

    “宋军北来,渤海将兴!”

    “大宋渤海,共伐契丹!”

    从三月二十七日深夜开始,龙烟铁山突然乱起!铁山的渤海奴打起来“宝剑王”的旗号,夺取了铁山库房内储存的刀枪弓箭(龙烟铁山本身就是打造兵器的所在),四下并起。看守铁山的少量契丹兵丁因为疏于防范,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渤海奴消灭。

    到了中午的时候,也就是韩资国、刘洪接到快马急报的时候,龙烟铁山和周遭地方,已经完全在起义的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