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60章

天下豪商-第160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诳飧遣桓蚁胂蟮模习偻蚬ど袒Ф际墙诺募遗磕钦约一实刍顾米啪趼穑

    现在一个低贱的商人居然声称可以解决钟哥儿的“一字”,这可真在开国际玩笑了。

    武好古还是第一次被人恁般嘲笑,而且还是被一帮辽国穷鬼嘲笑,真是婶婶可忍,叔叔都不可忍。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嗯咳了一声,正在哄笑的小穷鬼们一下都都噤了声,都变得规规矩矩了。

    钟哥儿也不嘲讽武好古了,转过身,恭恭敬敬的向嗯咳声传出的地方行了一礼:“先生。”

    马植也恭恭敬敬的行了礼:“先生,学生马植带南西门的朋友来拜。”

    能被马植和赵钟哥称为老师的人,自然就是慕容香山了。

    武好古凝神望去,就看见一个穿着件褪了色的青色儒袍,头发花白,颌下留着一丛看着乱糟糟的山羊胡的清瘦老者缓步走来。老者又走近了些,武好古发现他的腰背有些佝偻,眼睛也有些浑浊,白多黑少,一看就像个老糊涂。

    “是南西门的人啊。”老者慢吞吞道,“那就跟老夫来吧。”

    说完老头就转过身,颤巍巍的向那座堡坞走去:“钟哥儿也来,其他人继续练弓。”

    “喏。”

    那群“小穷鬼”世家子们都恭恭敬敬的答应着。

    “走吧。”马植对武好古说,“你和我去见先生,让其他人留在这里。”

    武好古有些担心地看了眼钟哥儿,马植笑道:“莫担心他,你可是真有法子让他姓赵的。来吧……一起见见慕容先生。”

    武好古跟着马植一起走进了那座堡坞,高墙之内是一圈低矮的房舍,不是什么砖瓦房,大多是夯土的茅屋,都是依着城墙修建的,大概是想借用城墙作为房屋的一堵墙壁吧?

    顺便提一下,这座堡坞的城墙也是夯土的,外面也没有包砖,看上去非常简陋。

    靠东边城墙修建的茅屋是个牲口棚,养了许多马匹,散发出一股臭哄哄的味道。

    靠着西面城墙修建的似乎是几间教室,武好古进去的时候,从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慕容先生摇摇晃晃的走向了靠着北墙修建的一长排茅屋中的一间。走进了武好古才发现,这是一间用石块一层层堆砌起来,表面长满了爬墙虎,木质的房门半掩着,一名十二三岁的胖乎乎的书僮正靠在墙角打盹。

    “金刚奴,醒醒。”钟哥儿吼了一声。

    小胖墩睁开眼,他的嘴唇下还粘着些酱汁,伸出舌头舔了舔,才慢慢站了起来,冲着慕容老头施了一礼:“先生。”

    “有客,去弄些茶点。”慕容先生吩咐一声,就自己推开了房门,走了进去。

    武好古、马植和钟哥儿随后就跟了进去,西门青却守在了外头。

    屋子里面光线很暗,地上铺着厚厚的草席,还摆着几个蒲团和矮桌,看来是要席地而坐的。

    所以进屋的人都脱了鞋子,一个脚臭的气味儿就顿时蔓延了开来。武好古瞄了铁塔一般的钟哥儿一眼,心说:还世家大族呢,脚都不洗干净……

    “都坐吧。”

    慕容先生自己先在一个蒲团上跪坐下来,然后又指着两边的几个蒲团,叫武好古、马植、钟哥儿都坐好了。

    “老夫慕容忘忧,”慕容老头儿笑着冲武好古拱拱手,“不知贵客高姓大名,在南朝所居何职?”

    “忘忧”应该是老头子的“号”,也可能是道号,那就是忘忧子了。

    “在下西门……”

    武好古一开口,慕容先生就大笑起来,“这位小哥,老夫虽然糊涂,却也知道你不是西门庆。”

    武好古瞄了马植一眼,看见对方摇摇头,于是又说:“不瞒老先生,在下潘孝义,官拜右班殿直,閤门袛侯。”

    “原来你姓潘?可是南朝潘郑王之后?”钟哥儿嚷嚷起来了,语气中居然多了几分恭敬。

    潘郑王是王爵,赵卫公只是公爵……在开封府,潘家将门可比赵家将门要尊贵。

    而且人家的“潘”是真才实料的,他的“赵”可有点儿虚。

    “正是。”武好古冲着钟哥儿拱了拱手,“下官是化名入辽的,方才多有得罪,万望见谅。”

    “呵呵。”慕容香山笑了笑,不知可否。

    “先生,”马植补充说,“潘殿直已经知道我们的谋划了。”

    看来这老头子本来就是马植背后的谋主!武好古心想:说不定马植这厮的主见都来自慕容老头,可惜这老头太老了,估计等到辽国大乱的时候已经不在人世了。

    这可真是“天下未乱身先死”啊!

    更可悲的是,在他身强力壮的时代,被世家大族和契丹国族垄断的大辽政坛上,根本就没有这个“赵氏家臣”慕容先生的立足之地。

    一个“忘忧”的号,背后该是说不出的无奈吧?

    “而且,”马植接着说,“潘殿直还有个建议。”

    “哦?”

    “他希望我们可以拿下苏州安复军节度使这个职位,”马植说,“他还愿意出资助我们去运动官职。”

    “苏州安复军节度使?”慕容老头眯着浑浊的眼眸,看着武好古。“章相公想要从海路伐辽?”

    “伐辽?”武好古一笑,“先生认为辽还需要伐吗?”

    他自设一问,然后又自己回答道:“先生,我看是不需要的……大辽如今已有了分崩离析之势,我朝与其北伐,还不如和大辽的豪强世家联手。”

    在抵达燕京之前,武好古以为辽国灭亡的原因只有佛教大兴使得契丹国族武力衰弱。

    可现在他已经知晓,被少数国族和世家垄断的辽国,实际上已经处于土地、人民、财富都被瓜分完毕的状态了。即使没有佛教大兴,现在被寺院掌握的资源,也很快会变成国族贵人和世家的囊中之物。

    现在的辽国很像许多中原汉人王朝的末世,社会财富被瓜分完毕,人民生活极其困苦,而朝廷手中又没几个大子儿可用。

    这样的国家,其实就是在等待有人点燃大乱的导火索。

    女真部落的崛起,就是点燃辽国大乱的那根导火索。而这根导火索一旦点燃,辽国必然会内外皆乱,分崩离析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由于辽国的力量是被瓜分,而不是消失了,所以一旦这种力量被新崛起的强势政权挖掘出来,大宋就要倒霉了。

    所以武好古现在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阻止或延缓女真人“统一”辽国故地。

    宣和北伐和联金伐辽,实际上都是在帮助女真加快统一“辽国”的步伐,看起来都是不可取的。

    不过坐视女真统一“辽国”的鸵鸟路线,同样是在等死。唯一的办法,就是积极的参与到辽国的分裂战争中去。

    就像后来的民国乱世中,各种外部势力积极支持中国的地方军阀反抗中央政府一样……

 第245章 辽东路

    (全本小说网,HTTPS://。)

    茶香混合着某人脚臭的气味,在慕容先生的斗室中浮动着。(全本小说网,https://。)

    室内的谈话还在继续,武好古还在兜售着他的“苏州项目”,滔滔不绝说着割据辽代半岛这个牛尖角的好处。

    除了占据这个海贸要冲不会缺钱之外,武好古还提出了另一个好处——辽东可是单独的“一路”啊!

    若是从海陆伐辽,必然要新设立一个“辽东路”。不可能让“燕山路”去管“辽东路”的事儿,而且这个“辽东路”是隔着大海和宋朝本土相望的,自由度肯定很高,下面可以有一大堆的州军节度使。

    也就是说,只要把“辽东路”拿在手里,就能封出去一堆像府州折家一样的将门。

    而且辽东也算富庶,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又是海贸重镇,只要好好经营,钱是不会太缺的。

    有了钱,又有土地和物产,如府州这样的“私有军州”自然可以多安排一些,而且也养得起。

    到时候马家一个,慕容家一个,西门家一个……还有别的什么家也可以安排。总之,各家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占据辽东目标小啊,不似拿着燕云十六州恁般扎眼。

    若是要动燕云,那契丹人肯定会拼命的。而且燕四家的情况也忒复杂,现在就是马家和大宋有了一点接触,赵家、刘家的心意还猜不到。至于大辽第三的玉田韩家……即便能拉过来,恐怕付出的代价也是让人乍舌的。

    最重要的是,慕容家、西门家,乃至医巫闾山马家的实力和韩家、赵家相比,都是很不济的。即便在燕云能封节度使,也是韩、赵还有刘家的,马家也许能分润一些,但是慕容、西门这样的家臣级豪族是不可能染指的。

    而且大宋朝廷也不大可能容忍燕云十六州出现藩镇——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故事,赵家皇帝会忘记?

    “忘忧先生,”武好古说得来了劲儿,摇头晃脑,就差摇羽毛扇子了,“在下看来辽国大乱之势将起于女真和渤海!因为辽国的汉人大族其实是受益于契丹的,玉田韩家类比皇族,镇州赵家累世公侯,便是马、刘二族,也是堂堂世卿之门,起兵反辽,所图为何?

    至于阻卜之族,固然骁勇,但是太过封闭,只要铁禁不坏,阻卜之民就很难真正雄起于草原。况且阻卜之乱已经有六七年了,草原之上死人无数,磨古斯之部元气大伤,不可能有席卷大辽的实力。

    在某想来,也只有女真完颜部渤海右姓可能揭竿而起。而他们一旦起兵,东京道必然大乱,辽阳都有可能易主。而辽阳一失,苏州、复州、宁州、保州、宣州、穆州、定州等地就会和辽国腹地隔绝,我大宋跨海安抚,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未必会造成辽宋决裂……”

    北伐燕云这件事儿,对武好古而言,其实是很难有把握的。

    若是由哲宗皇帝和章惇来干,伐辽成功的可能应该是蛮大的。哲宗根本不可能搞什么花石纲,章惇也不会玩“丰亨豫大”把好不容易搜刮来的钱都花完。若是一心整顿河北,积蓄力量,坐待辽国大乱再出兵,如何不能成功?

    可这事儿的决定权不在武好古,而在阎王爷!

    哲宗皇帝没几天好活了,章惇就算到时候不倒霉,也绝不可能活到宣和北伐。

    所以宣和北伐多半还是会由宋徽宗、童贯、蔡京这些人去玩……武好古自己也不想插一杠子,因为这水实在太深太深了。

    因此武好古现在就想在辽东开辟一番局面……他隐约记得历史上好像还有个“渤海复国”事件,一个姓高的渤海大贵人占据了辽阳自立,后来好像被完颜阿骨打给灭了。

    如果能以辽东半岛为据点,支援渤海国,让这个渤海国多存在几年,大宋辽东路兴许就能存在下去了……

    而有了辽东路,女真还能那么容易破关南下,扫荡开封吗?

    女真要南下,总该先攻拔下辽东诸城吧?要不然女真直捣开封府,辽东路就要直捣黄龙府了。

    听着武好古滔滔不绝的分析,马植已经有些发愣了。武好古的话,听上去仿佛很有道理啊!

    这家伙一开始看着傻傻的,现在怎么本事越来越大了?照这个趋势下去,武好古该不会在南朝混成个大官吧?

    慕容忘忧浑浊的目光中也射出了精芒,看着武好古说完了自己的设想,才淡淡地问:“潘殿直,这是你的想法,还是章相公的想法?”

    这么一个明显经过深思熟虑的办法,显然不可能是“潘孝义”这嘴上的毛都没长齐的小子想出来的。

    一定是大宋奸相章惇的诡计——因为这个设想,真的很奸啊!

    “是章相公的想法。”武好古自然不敢居功。

    而且这功也居不得,他要居了,慕容老头和马植不一定会听从。

    若是出自章惇,那可就不一样了。

    “原来如此。”慕容老头拈着胡须,轻轻点头。

    他并没有想到自己被人忽悠了,不过他也没马上松口。“不如这样吧,老夫和你回一趟开封府,去见见章相公。”

    要去见章惇?

    这岂不是要穿帮了!

    武好古一怔,正不知是应该答应还是应该拒绝的时候,马植在旁插话了:“家师壮年时曾任中进士,官至太常少卿、乾文阁待制、太子伴读。其后虽遭昭怀太子牵连而失了职官,但一直都是大辽名儒,还赵家老太师的心腹,对辽国内情,多有掌握。”

    原来这个看着快要老糊涂的慕容先生也是阔过的!

    若是能把他带回开封府,那可就是大功一件啊!

    至于那番谎言,应该有办法说圆的……

    武好古盘算已定,点点头道:“那真是求之不得了。”说着他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