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51章

天下豪商-第151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和西门青之间的关系很不对头……其实不仅是小瓶儿,就是潘巧莲自己也发现武好古和西门青之间总有点什么了?

    虽然养**,养男宠这种事情,在北宋并不罕见。但是之前的武好古的确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啊。

    现在怎么就突然好上这一口了呢?

    这样下去,他那个小身板受得了吗?

    武好古看着潘巧莲一副吞吞吐吐的样子,也有点奇怪,“怎么了?十八姐,你想说甚?”

    “哦,”潘巧莲笑了笑,“这一次你要和西门小乙一起北上?”

    “是啊。”武好古心虚地笑了笑,“他要去燕云进货,跟着使团方便一些。”

    潘巧莲点了点头,还是有些不放心。说实在的,她宁愿让墨娘子或潘影儿陪着武好古,也不想让西门青……两个大男人怎么可以那样?

    不过她也没证据,就是小瓶儿也只是发现两人眉来眼去,并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十八,”武好古顿了顿,压低了声音,“有些事情不方便和你说,西门此人不简单,马植更不简单……我此番北去,也是有重任的。”

    听着更叫人担心了!

    武好古接着说:“不过此番北去,我一定可以立下大功,回来后就可以风风光光把你娶过门了。”

    “嗯。”潘巧莲点点头,虽然武好古变了,变得有点让人担心,但是潘巧莲还是喜欢武好古的。

    她现在想到的,只是早点和武好古成家,然后管着点这个心越来越野的男人。

    至于他想纳妾蓄家伎的事情,也不是不可以商量的。只要武好古别老干些让人看不透,摸不清的大事儿就好。

    看到潘巧莲乖巧的点头,武好古也开心的笑了起来。潘巧莲是第一个,然后是西门青,再是墨娘子,再下面潘影儿和杜文玉,真是好大一家子人呢!

 第232章 一路有你相伴

    (全本小说网,HTTPS://。)

    枢密院的衙门,就位于宫城内,和政事堂相对而立,所以才有东府和西府之称。(全本小说网,https://。)武好古是翰林图画院的待诏直长,对于宫城外朝部分,自然是熟门熟路的。从右掖门查验了身份后进入宫城。再从右长庆门进去,左边就是存放御书御画的殿阁。就是宝文阁、天章阁、龙图阁什么的。宋朝的每一任皇帝都有这么一处殿阁,用来存放自己的御书御画、皇家重要文献及宝瑞等物,还会配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人员。不过这些大多都是一个名分,以表明地位尊贵和恩宠,称为“馆职”或“贴职”。

    因为武好古是翰林图画院待诏直,是负责宫廷绘画的伎术官,所以他也是可以进入这些殿阁去观看或临摹御画的。

    顺便提一下,武好古还专门去了一次收藏赵光义御画的龙图阁,查阅了藏画名录,确定没有发现那幅著名的****图《熙陵幸小周后图》……不管这事儿有没有,那幅画肯定是不存在于北宋宫廷中的。

    不过今天武好古不是去那些殿阁看画的,所以进了右长庆门后,他就向右拐弯,从举行大朝会的文德殿前通过,然后再往西走就是大宋的政治军事中枢——就是别称为政事堂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它们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因此又被称为东西二府。

    枢密院之下设了十二个房,分别是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教阅房、广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杂房、支马房和小吏房,另外还有一个负责编写兵书、战册、阵图和地图的编修司。

    这样一个衙门,如果要和后世的机构相比,大约就是总参谋部或是国防部之类的机关了。而且还不是一般国家的总参或国防部,因为枢密院是和中书门下分掌军政之事的。所以北宋的枢密院大约相当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大总参谋部这样的强势总参谋部,就制度而言,其实还是蛮先进的。

    只是在枢密院这个“大总参谋部”里面任职的官员,清一色的都是文官!不仅枢密使、枢密副使、枢密都承旨、枢密副都承旨这些大员是文官,下面办事的枢密检详官、枢密计议官、枢密编修官和各房主事,统统都是文官。而且大部分都是东华门外唱名的好汉……

    而宋朝的文进士都是什么人呢?考诗赋出身的当然都是诗人了,考经义的姑且算是哲人,虽然也有个把文武双全的,但是也够不上总参精英啊!

    如章惇他侄子章援这样善射箭的状元,最多也就是诗人和运动员,够不上军事家啊。

    后世的总参参谋人员一般都经过军校、基层部队、参谋学院这一套实践加上理论培养的程序训练出来的职业军官。要不然即便熟读兵书还会骑马射箭,没有部队的实际经验,制定出来的作战计划一样会错误百出的。

    而大宋的总参谋部——枢密院,就是一堆从来没有当过兵下过部队的诗人、哲人在瞎参谋。难得有一个前线将领出身的枢密副使狄青进来,也给排挤的惶惶不可终日。

    有这样的“总参谋部”,宋朝的军队不大能打也是很正常的。别说是宋军了,就后世称霸世界的美国,如果把五角大楼里面穿军装的都换成诗人和艺术家,肯定也要出洋相的。

    至于大宋的兵部,大约相当于国防部吧,情况也是一样的。里面做官的也都是诗人和哲人,基本上是没有军人的。

    武好古现在已经注了官身,官告虽然没有拿到,但是官服已经做好了。所以今天就穿了九品官人的绿袍,头上戴了幞头,腰间束了革带,脚上登了官靴,大摇大摆的就来到了枢密院门外。

    守门的小吏早就得到了通知,在验看了武好古的黄牒后,就将他领进了衙门。不过武好古没有被带进主厅,而是转了几转,到了一间偏厅中。

    厅内已经有三个人在那里了,其中两个是大貂珰,分别是童贯和李忠,另外一个是文官,正是枢密院编修官纪忆。

    “李大官,童大官,纪编修。”

    武好古向三人行了礼,三人也起身还礼。

    “好啊,已经是官了。”翰林图画院的勾当官李忠笑道,“崇道,在我们翰林图院,比你得官更快的待诏过去没有,将来大概也不会有了吧。”

    “还不是各位上官提携照应。”武好古满脸堆笑着道。

    童贯笑着冲武好古招了招手:“崇道坐下说话吧。”

    武好古看见童贯身旁的一把玫瑰椅子空着,于是就走过去坐下。童贯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取出了一份官告递给了武好古。

    “崇道,这是给你的。”

    武好古接过官告,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右班殿直,閤门袛候潘孝义。

    “崇道,这是使辽用的身份。”

    武好古是特务嘛!特务当然经常会用到化名假身份了。而这个右班殿直、閤门袛候潘孝义就是武好古前往辽国时的公开身份——当然不能告诉辽人自己是翰林图画院待诏直长了,要不人家马上就知道你是来画谍画的,可就寸步难行了。

    “你和潘家是世交,”童贯说,“想来辽人问起,你也能应答自如吧?”

    “能的,”武好古回答道。“这潘义安下官是认得的。”

    潘孝义是确有其人的,义安是他的表字,武好古还认得他,是潘孝庵的族弟,年纪比武好古大几岁,娶了赵家的闺女,荫补的武官,目前在閤门司当差。

    “认得就好。”童贯笑道。“那后日就以这位潘右殿的名义出发,在使团的身份就是随员。”

    “好的。”

    童贯接着又言道:“使团出京的日期已经定下了,就在二月十八,也就是后天。后天巳时之前,必须到东北水门内集合。”

    东北水门位于开封府城东厢,是五丈河进出开封府的通道。

    李忠补充道:“根据出使的惯例,是可以带上仆童姬妾的,一个随员最多带上两人。”

    两人的名额够用了,武好古心想:张择端就充仆童,西门青嘛,当然是姬妾了……

    ……

    武好古在枢密院的偏厅内呆了不到两个时辰才离开,最后也没见着什么大官,只有一个枢密副承旨过来,向李忠、童贯、纪忆和武好古四人发放了枢密院的信札。

    信札就是一种下行公文,一般用于向下级传递命令。武好古领到的信札也是一份任官通知,就是告知他已经获得了一个临时的差遣——使辽随员。理论上还会有正式的敕令下达,不过有了枢密的信札,没有敕令也可以先行公职。

    得到了信札,又拿到了假身份,武好古就算正式领受了出使辽国的命令。

    出了枢密院后,李忠和童贯还要去往来国信所办事儿——因为童贯要负有秘密使命,因此他也化名使辽,身份同样是随员,使团副使则落到了勾当画院的李忠身上了。

    而武好古则和纪忆一起出了宫城各自回府。因为武诚之和冯二娘都去洛阳省亲了,武好文又在太学苦读,所武家这两天比较“冷清”。进了宅子后,他也没马上去和管家的王婆说话,而是直奔自己居住的宅院而去。

    “郎君,您回来了?”

    “老师。”

    迎接他的是金瓶儿和张择端。

    “西门小乙在吗?”武好古一边往里走一边问。

    “在的。”金瓶儿回答。

    “对了,小瓶儿,去和十八姐说,我后天就要离开开封府了。”武好古然后又对徒弟张择端说,“你也去和佳士得行的苏大郎说,明日还要召集一次股东会……快去吧。”

    把两人都打发了以后,武好古就直接去拍了西门青的房门。

    “小乙,是我。”

    “进来吧,门没锁。”

    一进门,武好古看见西门青已经在整理行装了。

    “大姐,”关上门,武好古笑吟吟问,“你可是知道了我要使辽,所以整理行装好陪我上路?”

    西门青被他一问,下意识的应了一声,突然又觉得不对,脸孔一下涨得通红。

    武好古看着西门害羞的样子,自是欢喜,又调笑道:“上面说可以带上两名仆童姬妾,仆童就是张正道了,至于姬妾……”

    “大郎!”西门青红着脸儿打断了武好古,“怎没个正经?”

    正经?

    武好古连忙一本正经道:“大姐,后天便要出门远行,还需准备甚底?”

    “自是要准备的。”西门青说着,就将一份手写的清单递给了武好古,“上面的东西都要带上。”

    武好古接过一看,上面还写了不少东西,大多是出门在外需要用到的,此外还有一千两黄金和一百纸佛像图。

    “黄金和佛像图?”武好古一愣,“需要恁般多么?”

    西门青看了他一眼,笑道:“当然需要,快去准备吧……你既然要和我一起,今后花钱的时候还多呢,可不要不舍得。”

    “舍得舍得,”武好古不知道西门的话是什么意思,但还是笑了笑,“不就是钱吗,明日就去准备。”

 第233章 买一个节度使

    (全本小说网,HTTPS://。)

    一百张佛像图没什么,又不需要武好古来画,只需写张纸条给杜文玉,她就能让她爷爷杜用德在几个时辰内搞定——开封府有的是不出名的小画家靠这个混饭吃,画得好一点的也就十缗八缗的事儿。全本小说网,HTTPS://。m;

    不过这些开封府出品的佛像画拿到辽国以后,倒是送人的好东西。见官就送一份,总不会错的。

    而一千两黄金可就不是小数目了,宋朝的黄金不是流通货币,其价值一直在每两十缗到三十缗间浮动。在元符年间,金价则在十五缗上下。也就是说,西门青要武好古带上价值一万五千缗的黄金和她一起出发。

    武好古知道,这笔巨款当然不是给西门青个人挥霍的——如果西门青想要挥霍,武大郎也没二话。要搞小三还能怕花钱吗?

    不过这个时代也没什么人带着钱去辽国挥霍,开封府才是挥霍的好地方,辽国那边按照马植的说法,也没啥好吃好玩,有钱也很难花出去。

    所以武好古还是问了一句:“大姐,这一千两黄金是……”

    西门青已经收拾好了行装,然后笑吟吟在武好古对面坐了下来,反问道:“大郎,奴见你这些日子机灵了不少,那就猜一个吧。奴要你准备这些金子,到底是做甚用处的?”

    金子……就是钱,钱可以花,也可以投资。

    去辽国花钱是找罪受,去投资?辽国有什么好项目?

    武好古思索了一番,看着西门青问:“去辽国做买卖?”

    西门青笑了笑:“有点儿对了,也可以说是一桩买卖吧。”

    那就不完全是买卖了?

    武好古心想:既是买卖,又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