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47章

天下豪商-第147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没有宋辽大战,那么年迈的辽国皇帝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宋将横山之役的全部胜利果实都吞下去了。

    这样自己就得暂时放下刚刚进入正轨的事业和这繁华的开封府城,以及未婚妻潘巧莲,还有墨娘子、杜文玉、潘影儿等一干红颜,踏上北去的旅程了。

    幸好,还有西门相伴。而且金瓶儿也不会跟着北去……话说这小丫头跟在身边,还真是不方便啊!不仅不能和西门青进一步联络感情,连女徒弟杜文玉也不能叫到宅子里来伺候,师徒二人,只能在佳士得行里面相见,而且还在潘巧莲和金瓶儿的眼皮底下!

    真是连眉目传情,都不大方便啊……

    ……

    回到家,已经过了戌时。

    他突然发现诺大的武家宅门前张灯结彩,住在武家的老林教头正和武好古的徒弟张择端一块儿在点鞭炮,看见武好古骑马而来,老林教头连忙踩灭了火线,免得鞭炮炸响惊了武大郎的坐骑。

    “老林教头,”武好古翻身下马,“怎么回事儿?宅子里有喜事儿吗?”

    老林教头闻言一愣,随即就哈哈一笑道:“东翁真是贵人多忘事啊,今日可是太学试放榜的日子啊!”

    哦,还真是贵人多忘事儿了!

    武好古这些日子忙得团团转,全然忘了家里面还有一个书呆子兄弟呢。

    “中了?”

    武好古问。

    这不废话嘛!

    要落榜了还张灯结彩不成缺心眼了?

    “中了,中了……榜上排行第二十八,是高中啊!”

    老林教头满脸羡慕的向武好古报喜,“二郎君真是大才子啊,东华门外唱名看来是早晚之事了。”

    “排到二十八名?”武好古微微有些吃惊。

    北宋的太学外舍是每年一月底二月初举行入学试的,因为招生额度高达两千人,因此入学试的难度并不太高,大约就是两三人取一人,以武好文的学识,考中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在两千人排到二十八名,却是很不容易的!

    武好古隐约记得纪忆当年入太学的太学试就考了个三十一名,现在武好文居然比他还高了三名。

    难道武家要来个一门两进士(还有一个是他自己)了?武好古恬不知耻地想着:真要是一门两进士了,武家可真的要大兴了!

    “老师,”张择端也是读过书的,同样羡慕地说,“太学内舍试是两千中取一百五十(太学内舍有三百人,学制是两年,因此一年招收一百五十人),而且一年后就要考了。以师叔的学问,十之七八年顺利过关的,到时候师叔要中进士就容易多了。”

    太学内舍生的学制是两年,两年期满考试合格,即便没有得到升入上舍的资格,也能免礼部试一次,直接参加廷试。虽然免礼部试的廷试和通过礼部试筛选的廷试享受的待遇不一样,是有可能黯落的,不过通过的比例可比参加礼部试高多了。所以入了太学上舍,就等于拿到了半个进士。不过太学出身的进士和礼部试—廷试考出来的进士,在含金量上还是不一样的,都是赐同进士出身,在官场上仍然被看成是太学出身。

    所以纪忆这样的太学生会选择升入上舍,在取得官职后走锁厅和礼部试、殿试的程序拿到进士身份。这样就是太学加进士出身,含金量是极高的,今后的仕途晋升也会非常顺利。

    武好文若是有志气,多半也会走这条路线,也有可能在明年二月间去参加礼部试——太学外舍生有免解资格,可以直接参加礼部试,如果高中了,就不必再去参加内舍试了。不过这条路线不是每个太学生都可以走的,必须是在礼部试的前一年入太学才行。要不然等不到礼部试就已经考入太学上舍或者被淘汰了。

    也就是说,最快到明年,武好文就有可能成为东华门外唱卖的好汉了!

    武好古把缰绳交给了林万成,就带着小瓶儿一块儿进了宅门。宅门里面张灯结彩,进进出出的仆人都是喜气洋洋。

    跟在武好古身边的小瓶儿也一个劲儿夸起了武好文,“还是二哥儿有本事,恁般年轻就是太学生了,将来一定可以中进士,光大武家门楣的。”

    武好古扭头看了小瓶儿一眼,这小丫头一脸的痴迷,该不是喜欢上武好文那个书呆子了吧?

    “唔,”武好古应了一声,对小瓶儿道,“瓶儿,那我把你送给二哥儿做妾如何?”

    “啊?”小丫头惊了一下,忙跑到武好古身前,仰着小脸儿看着武好古说,“主人,奴婢是十八姐的人,一生一世都要跟着十八姐的!”

    怎么还是潘巧莲的人?不是已经送给自己了吗?武好古皱着眉头又问:“那十八姐要嫁给我了,你怎么办?”

    “奴婢也跟着呀。”小丫头认真地说,“十八姐到哪儿奴婢都跟着!”

    真是忠心啊!只是你还嫁人吗?难道以后也做自己的小妾?

    武好古心想:自家养大的奴婢就是不一样啊……这次去辽国一定得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买小奴隶,买上几百个从小养育训练,将来才能把他们变成自己的马木鲁克!

    心里想着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马木鲁克”的时候,武好古已经带着小瓶儿到了正院的厅堂。堂上已经摆上了酒席,武诚之、武好文还有他那个远房兄弟武诚昌以及洛阳武家的那些好字辈兄弟都已经入了席。

    看见武好古进来,武好文便从椅子上起身,迎向武好古,脸上都是温和中带着一丝得意的笑容,“大哥,你可回来了。”

    今天,他是开封武家,不,应该是整个武氏宗族的骄子了!虽然他哥哥武好古赚钱好像流水一样快,但是真正能光耀武氏门楣的,还是他武好文——这事儿放在武家也挺奇怪的,武家祖上出过一个女皇和好多个王候将相,一个破进士能谈得上光宗耀祖?

    不过宋人唯有读书高思想已经入了骨髓,社会上的价值观就是这样的。

    另外,太学生已经勉强可以位列士大夫了!太学生可以伏阙上书,凡遇大典可以和官员一起参加觐见,还有少量的补贴可以拿。在开封府,可是连宰相都有点头疼的群体。

    从社会等级而言,太学生已经属于士农工商四民中的士了,比武好古这个工商末业的确高了一等。

    “恭喜二哥儿。”武好古的心里说实话,也有点羡慕自己这个书呆子弟弟了……太学生已经到手了,进士大约也不远了,而且不是后门开来的!

    只是不知道他将来做了官,会不会有机会名流青史了——可能性还是有的!那位端王殿下,至少知道有这么一个武家才子。

    以后当了官家,没准会好好提拔则个……

    “同喜,同喜。”武好文笑道,“若无大哥儿撑起家门,小弟也不能用心读书,自然不会有今日的太学生了。”说着话,武好文就是躬身一礼,“小弟谢过大哥儿了。”

    倒是兄友弟恭!也不知道以后同朝为官时能不能结成忠党?若是真能兄弟同心,一起为天下苍生尽力就好了。

    想到这里,武好古拉着自己兄弟的手,一边往厅堂走一边笑道:“太学是藏龙卧虎之地,你可不能只顾读圣贤书,必要的交际是不能省的,要用钱只管去找张廷扬拿。”

 第227章 武大郎当官

    (全本小说网,HTTPS://。)

    “章卿,泾原路、鄜延路、环庆路、熙河路等处可有新的奏报?”

    二月初六,崇政殿内,大宋官家赵煦问起了他最关心的西线局势。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虽然大宋朝廷已经决定接受辽国的调停,以梁氏入开封府为条件,停止对西夏的攻势。但是现在梁氏还未出奔,所以前线的战事便没有停止。

    非但没有停止,陕西前沿各路还加强了进攻,不断拔除西夏的前线据点,扩大横山战役的胜利成果。

    而赵煦则急于得知梁氏是否前来投奔的消息——梁氏的价值可不在横山和天都山之下!所以他不问枢密使曾布,而是直接向负责联络梁氏的泾原路安抚使章楶的弟弟章惇询问了。

    章惇出班回道:“西贼自横山惨败后,已不复成军,大漠东南,都是我军纵横之地。陕西四路和河东路,目前正在准备大举筑城,在东路,鄜延路、河东路和麟府二州正在发动民伕,将在春暖雪化之后,沿横山增筑十三座堡寨,从而形成绵延三百多里的防线,同时在葭芦寨增设晋宁军,将党项人逐入沙漠。

    此外,环庆路也将在横山修建三座堡寨,还将在距离西贼韦州监军司仅十里的地方增筑一寨。

    在泾原路方向,将由平夏城向北,一直扩展到西贼南牟会行宫之地,占据整个天都山,并且在天都山设立西安州。此西安州距离熙河路通会堡仅五十里,边面连接,一旦巩固,西夏天都山监军司将不复存在!而且天都山附近有盐州盐池,此地也已经被我军占据。据报,仅此盐池,每月所产青盐就价值十四万缗!此盐池归属我方,西贼财力将大大受损。”

    都是好消息啊!

    小梁太后这次真的是把内裤都输掉了,除了乖乖到开封府做人质,恐怕没有别的什么活路了。

    不过,小梁太后似乎还在坚持,并没有回应章楶的信函。

    “至于西贼梁氏,”章惇说,“若不出奔我朝,必会死于内乱,已不足为虑了。”

    梁氏兵败于宋,失信于辽,已经是走投无路了。投靠大宋,还有荣华富贵可享,若是留在西夏硬撑只有死路一条了。

    现在就看梁氏心意如何?是愿意作为太后而死,还是作为臣妾偷生了?

    赵煦想了想,又吩咐道:“叫章楶再给小梁太后去信,告诉她若肯来开封,必不会受辱。朕已经给她修建王府,供她居住,一切供应,都依亲王之例。”

    大宋的亲王供应,比起西夏的太后可好多了,不过小梁太后的确值这个价!

    所以在场的大臣也没什么异议。赵煦又开始和宰执们讨论下一个议题——论功行赏的问题。西线将士的功早就论过了,现在要论的此次对辽交涉之功。

    无论小梁太后最后是入朝还是被杀死,定计的章惇,献策的蔡京,直接布署骗局的纪忆,以及画了《小梁太后写真图》的武好古和米友仁,统统都是有功的。

    章惇、曾布和蔡京昨日就拟好了一个论功的奏章,呈给了官家赵煦。而赵煦现在心情大好,所以今天的崇政殿奏对上就和宰执们说起此事了。

    章惇其实没什么好赏的,他的官职没什么好升的了,无非就是升个爵位或增加点实封的食邑再给几个荫补做官的额度。

    蔡京则是晋升枢密副使,当了曾布的副手——曾布之前一直想堵蔡京的路,这次蔡京立了大功,自是堵不住了。

    纪忆原本是就是将仕郎,给他的奖赏是转两官,从将仕郎迁登仕郎。文资转官不易,而且纪忆去年才授了将仕郎,几个月就连升两级迁登仕郎,实在是厚赏了。

    至于他的差遣还是原来的枢密院编修司编修官,因为这个职司本是授予从八品文官的,纪忆正式的职官名称前其实还有个“权发遣”,是权发遣枢密院编修官。

    米友仁这次也沾了光,授了个将仕郎的文官,不过没有职司,也就是差遣。如今天下官多阙少,往往是三四个官争一个位子。新晋的选人,更是必须去吏部左选司缴三代家状,同时还有时间限制,必须在四季的第一个月的十五日以前去吏部左选司登记,才能排得上号。可见一个职司有多难得!

    以上这几人的论功,赵煦都没什么异议,不过在武好古的论功上却提出了异议。

    “武好古画中第一人,又是翰林图画局待诏直长,应该是风雅之人,怎么论功授了个武官?”

    原来蔡京给武好古定了个武资转三官的奖励,授正九品右班殿直,同样没有给职司,所以他还可以继续干翰林院待诏直长。

    这个奖励,可是蔡京收了武好古送的范仲淹的真笔字帖《师鲁帖》后定下的。当然是深思熟虑过的——蔡京虽然是奸臣,但是人家奸在路子上,收了好处,就会把事儿办妥。

    虽然宋朝是文贵武轻,但是真正的“贵”的文官必须是科举出身,如果武好古一辈子考不上进士,那么在文官路子上是走不远的。没有出身的文官,是很难晋升的。即便升上去,也会被士林视为异类,大加排挤,日子不会好过。

    而且蔡攸还把潘孝庵提出的“嫁妹条件”(这事儿在开封府亲贵圈子里不是秘密)告诉了蔡京。在蔡京看来,武好古若是没有一个出身,想要升到京官那得猴年马月了。还是走武官的路子容易升官。宋朝的武官是升官容易,降级也容易。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