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30章

天下豪商-第130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折可大的府州兵马钤辖可是真有实权的,因为府州的兵马都是折家的私兵。

    而皇城使则是武官阶(之前用了政和改制后的武官阶,现在修改过来了),是诸司使中的一个,属于大使臣级别。带御器械则是一个“职名”,就是荣誉头衔。真正的带御器械是御前亲侍,带着武器贴身保卫官家的“高手”。

    论起官位来,折可大可比纪忆大多了,本不该亲自出迎的。不过他是武官,又是那种最让人不放心的拥兵自重的武官,而纪忆则是枢密院的官……哪怕是从九品,折可大都不敢等闲视之。而且纪忆还带来了枢密使曾布签发的故牒——就是上司达于下级的文书,结尾有“特此下牒”四个字。实际上就是枢密院给折可大下达的一道命令。

    将纪忆等人迎入了客堂之后,折可大一面吩咐家人上茶待客,一面从纪忆手中接过了故牒,展开后细细看了起来。

    故牒上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枢密院编修司需要编修一本和西夏有关的书册,因此安排纪编修带令史和翰林图画局画师询问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二位“降人”,命令折可大全力配合,同时还要保守秘密。

    事情似乎不大,不过毕竟是枢密院的命令,折可大就不得不小心应付了。

    其实连纪忆和武好古都不知道章惇、蔡京的计谋,那可是崇政殿召对时定下的计策,肯定要保密的。

    “原来是要见两位降人?”折可大想了想,又问,“是一个个见,还是一起见?”

    “这还有甚说法么?”纪忆不大明白,不过武好古却是知道折可大的意思。

    “纪官人,得一个个见他们,免得串供相欺。”

    上面的命令是要画出西夏小梁太后的写真图,而且要尽可能真实。那就不能让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给欺骗了。

    所以两个人得分开见,而且还不能让他们有串供的机会。

    “原来如此,那便分开见。”纪忆又问折可大道,“皇城,不知二位西夏降人能说汉话吗?”

    纪忆会说汉语、契丹语、高丽语和波斯语,不过不会党项语言。

    折可大笑了笑,回答道:“这二人会一点汉话,不过他们汉话你们恐怕是听不懂,不如由洒家来做个通事吧。”

    “如此也好。”

    折可大是汉化的党项人,又一直在和党项族统治的西夏打仗,党项语言肯定是好的。而且章楶会派他来开封府,那他一定能镇住两个党项降人。

    “不知纪编修想先见哪一位?”折可大问。

    纪忆想了想,回头看着武好古,“崇道,先见嵬名阿埋如何?他和小梁太后比较亲近,应该能牢记她的长相。”

    “也好。”武好古道,“等画好了,再叫妹勒都逋验看,若能一眼认出,那就差不离了。”

    武好古今天要画的只是铅笔素描,也不必画全身,画个头像就行了——身材什么的,问个高矮胖瘦,然后再向问清楚西夏太后的服饰就行了。回去以后再画一幅工笔设色的写真,就能应付差事了。

    ……

    枢密院,编修司。

    临近年关的十二月二十八日,纪忆终于带着武好古刚刚画好的一幅《小梁太后写真图》送到了蔡京跟前。

    “她是小梁太后?”蔡京看着图上的女人,约莫三十五六岁,鹅蛋脸,大眼睛,弯眉毛,高鼻梁,樱桃般的小嘴儿,皮肤白皙,是个难得的美人儿。眉宇之中,藏不住的是浓浓的忧色和杀气,还有一种久居人上的显贵气质。

    “学士,她就是小梁太后……已经叫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分别验看了,有七八分相似。”

    “七八分?”蔡京问,“能一眼看出来吗?”

    “据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说是能看出来的。”

    “服饰对吗?”蔡京问得非常仔细。

    “对。”纪忆说,“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都看过了,折皇城也说画对了。”

    “没叫甚闲杂人等知晓吧?”蔡京又问。

    “并无闲杂人等知晓。”纪忆回答。“只有下官、武大郎、米元晖、折城皇和二位西夏降人知道。”

    蔡京笑了笑:“忆之,你知道本官为何有此一问?”

    纪忆可不傻,蔡京这么反复询问,他当然知道这幅《小梁太后写真图》的用处不简单了。

    “下官猜想学士是要用计吧?”

    蔡京点点头,“知道是对谁用计么?”

    “对……契丹人?”

    蔡京哈哈大笑起来:“好!果然聪明!既然你能看破,那就听老夫的安排,给两位辽使下个套吧。”

 第203章 过年

    (全本小说网,HTTPS://。)

    宋朝的元旦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过年、过春节。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因为宋朝没有公历、农历之分,所以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就是春节。

    对宋人而言,一年中有三个最重要的节日,分别是元旦(元日)、寒食、冬至,凡是官员,除了事关军国要务之外,在这三个节日各有七日的假期。此外还有天庆节、上元节、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降圣节等等节假,一年合计有七十六天。

    此外,凡是父母远居(3000里外),每三年还有30日的探亲假。

    不过武好古现在还是吏人,不能享受官人的假期。另外,翰林图画院也是个一年到头都要有画师值守的地方。所以只有轮值,没有休假。

    好在武好古有充分的理由不参加轮值,他要准备使辽大任啊!而且还经常有官家吩咐下来的特别任务。比如之前给未谋面的西夏小梁太后写真,元日后的初八还要入宫去给向太后画油画……

    那么多事情缠身,梁师成也就不好意思再叫武好古轮值了。

    因而他才能忙里偷闲,好好过个“年”。

    早在十二月初,武好古的父亲武诚之和小妈冯二娘,就开始筹划元日的吃喝玩乐了。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武家可真是有惊无险,低开走高,最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应该要好好铺张浪费一番了。

    而且,现在的武好古可牛逼了!不再是潘楼街上不起眼的一个画斋少东家。而是御口亲封的画中第一人,翰林图画院的待诏直长,还是眼下牛气冲天,财源滚滚的佳士得行大东家。

    另外,更值得庆祝的是,武好古还成功的巴结上了大宋官家的亲弟弟和最有可能的皇位继承人端王殿下——端王赵佶出面替武好古做媒迎娶潘巧莲的消息,现在可传遍了开封府书画行了。

    自打大宋开国以来,还没有那一位书画行的同仁前辈有过这般际遇呢!

    不过武好古也不能因为攀上了端王的金大腿就不认得书画行的老伙计了,这太不近人情了,也不符合宋朝的文化传统。

    他怎么都得在元符二年的元日给大家伙一个好好拍一拍马屁的机会吧?

    书画行里面的各家掌柜们早就准备好厚礼了,就等着寻个机会往武大待诏手里送呢!

    武好古那么好的人,怎么忍心把大家的一番心意(价值十好几万吧)往外推呢?

    这是不对的!

    而且武好古现在连书画行首都没当上,也没指定谁来替他当呢!这怎么能行?

    开封府的书画行怎么能没有武好古武大待诏的英明领导?

    没有武好古,大家伙心里都没底啊!

    除了开封府书画行的朋友们之外,洛阳白波武家的亲戚也得请一些——武家三父子和洛阳白波的武家义门之间并没有什么过节,双方的矛盾是在武诚之父亲那一辈产生的……无非是金钱上的纠纷,对于眼下的武家而言,一万两万根本不算甚大钱。

    所以武诚之早在十二月初就托人给白波武家庄去信,表示愿意给白坡家塾捐学田五千亩,并且邀请白波武家派人到开封府共庆元日。

    此外,武好古的佳士得行的股东和伙计也得好好聚一聚。这份买卖虽然才开张,不过却打出了一个开门红!怎么都得庆祝一番吧?而且,因为佳士得行的买卖红火了起来,伙计的人数也增加了不少,机构设置也日趋完善。包括大书房(武好古的办公室)、大掌柜房、大账房、人事房、唱卖房、商馆房、伎术房、画册房、护卫房、杂务房等十个房。

    除了苏大郎、张熙载和米友仁照旧管着掌柜房、账房、人事房之外,花满山掌管了商馆房;墨娘子管着唱卖房;米友仁从国子监挖来的魏四海和谢尚宾分别负责画册、伎术二房。前者的主要业务是发行《花魁》画册和印刷花招儿,后者则是配合整理编修《营造法式》、《梦溪笔谈》等伎术书籍。

    林冲他爹林万成也做了一房管事,掌管了在丰乐楼唱卖后成立的护卫房。现在佳士得行的书画文玩买卖已经打开了局面,这些日子有不少卖家带着宝贝上门,想要在下一场“花魁写真唱卖”时出手。那么好东西存在佳士得总店里面,没有好手看护着可不成。

    于是林万成就“升了官”,然后又亲自去禁军挖人,挖来了几个上了年纪的老教头,还雇了十几个开封府城外乡间的壮汉,都是有家有口,清清白白的,也能轮几下枪棒,能开七八斗的强弓。

    杂务房的管事儿姓周名高,是郭京推荐给武好古的,此外也是禁军子弟,和郭京打小就认得,也和郭京一般不善武艺,不过却读过几年书。后来在几家将门当过差,很不得意,知道郭京出人头地了便去投靠,又给推荐给武好古了。

    武好古亲自考验了一番,发现这人什么都会,见识也很广,但是没一样算是精通的。一时也不知道怎么用,就给安排了个杂务房管事儿,又让他自己去招募了十几个打杂的伙计。

    除了护卫房和杂务房扩充了人手,其余的八个房也都开始招募人手。

    米友仁继续挖大宋封建主义的墙角,不仅从国子监书库里面又挖了一个上了年纪的都料,以及几个和雇的匠人充实伎术房和画册房,还通过李诫的介绍,从将作监那边挖了来个名叫黄植生的年轻都料匠和十三名经验老道的“作匠”(只精通一个工种)。这十四人现在都归在商馆房名下,负责筹备画仙观和佳士得会馆两项工程。

    另外,米友仁还给自己寻了个“接班人”——他的身份明摆着,肯定是要做官的,元日过了就得全力备战元符三年的科举考试了。

    虽然他凭本事投了个好胎,还拍得一手的好马屁,但是在宋朝想要成为真正的重臣高官,光靠投胎和马屁还是不行的,道德文章这一关总是要过的。所以米友仁就给武好古推荐了自家“咏茶”茶楼的掌柜,名叫屈华杰的不第秀才做了人事房的副管事儿。

    这屈秀才本是个读书人,三十许岁,生得白白胖胖,开封县人,家里面世代都是吏人。不过他却因为少时醉心科举,误了进入官衙的机会,被人荐到米芾府上做了书吏,后来又被派去管理“咏茶”茶楼,和小米官人的关系不错。

    墨娘子的唱卖房也在扩充人手,不过她不是直接招人,而是收了七八个徒弟,真个做起了唱卖师的祖师爷。

    佳士得行的这些个新人旧人,加在一块儿都有上百号了,元日的酒席,他们都是要分批出席的——武家是洛阳人,当然照着洛阳的风俗摆流水席了,而且佳士得行也需要人留守,不可能一股脑的都来。

    武好古自己“大书房”当然也要扩充人手了,总不能一直让米友仁这样的角色打下手吧?而大书房也不是个人人都能进的……进大书房可不是扫地擦桌子,那是杂务房管的。大书房里给武好古打下手的,得精通书画,还有读过书,能看懂各种伎术书籍。这样的人可不好寻。

    好在米友仁有主意,他让武好古打出收徒弟的招牌。画中第一人兼翰林图画院待诏直长的徒弟对绘画圈内的人,毫无疑问是有吸引力的,不怕没有人来,人来了,武好古就能从中选出合意的了。

    不过武好古也没太多的功夫去考徒弟,于是就把收徒的要求告知了开封府的各大书画斋,叫它们推荐人选,在元日这一天一并带到武府来。

    武家的人手这些日子也在扩充,之前武家虽然有点儿钱,但毕竟是小门小户,只有个小院子,人多了也挤不下啊。

    现在可厉害了,开封府西城厢有了五进五出的大宅子不算,在城外还在到处看房子看地(不算画仙观和会馆,那是佳士得的产业),预备要再弄一处庄园,在海州云台山也有了别墅和土地。这样的家境,可不能只有王婆一个下人伺候。

    所以在搬入了开封府城西厢的新宅之后,冯二娘和王婆就雇了十几个奴婢。所谓的奴婢,并不是“私婢”(宋朝也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