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079章

天下豪商-第1079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们又怎是西宋天兵精锐的对手?无非就是成了陈友谅这样的西宋老兵刷经验的对象。而陈友仁则是头一回上战场的新兵蛋子,被周军的大炮轰的晕头转向的陈友仁现在完全蒙了,早就忘记了从小就苦练的拼刺和肉搏的本事。只是胡乱舞动上了刺刀的步枪乱扎,结果一个周国的手炮兵一刺刀捅穿了小腹。似乎没有扎穿什么要紧的内脏,这小子居然没什么感觉,还在嗷嗷叫着厮杀。

    陈友谅则杀得满头满脸的都是血,好像个凶神恶煞一样。虽然杀性大起,但他还是没忘记照看自己的兄弟,一直护在他身边。要不然陈友仁早就一命呜呼了。

    不过并不是每个西宋军的新兵都有老兵哥哥保护的,所以他们这些慌乱中跳进战壕的人,就成了共和军战士们刷经验的对象。现在已经死伤的差不多了!

    而陈友谅这样的老兵虽然难对付,但是从第一线战壕退下来的周军的散兵并没有走远,而是在附近的麦田草丛中隐蔽着,不时用精准的狙击杀死西宋的老兵。

    在子弹面前,老兵新兵可没有什么不一样!

    在榴弹、榴霰弹和霰弹面前,最蛮勇的战士,也不过是一摊烂肉!

    共和军的大炮在今天的交战中发挥出了工业化的威力!

    雨点般打出的榴弹、榴霰弹和霰弹,严重削弱了宋军冲锋的动能。几乎有三分之一的西宋军战士倒在了冲锋的途中——蒙受了那么大的损失,居然还能坚持冲击,已经说明西宋军的悍勇了。

    而在剩下的三分之二中,又有不少头一回上阵的新兵因为炮击而陷入了慌乱。

    所以西宋军冲锋的主要动力,其实就是陈友谅这样躲过了炮击的老兵。

    不过由老兵的生命支撑起来的冲锋,终究还是随着伤亡的不断扩大而到了力竭的时候。

    在一轮周军预备队的反扑后,陈友谅和弟弟陈友仁就失散了,他被几个同袍从战壕里面拖了出来,流着眼泪向己方阵地奔逃而去,在整个战争期间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亲弟弟。直到十一年后,当战争结束的时候,他才在自己的老家汉阳见到了失去了一条胳膊和一条大腿的陈友仁。后者是被共和军的战俘营释放的……

    “命令第10师上去,继续攻击!第13师做好准备!”

    从望远筒里面目睹了第7师攻击失败的场面,赵良将却没有一点动容,只是下达了由陆军第10师继续进攻的命令。

    第10师之后,则是第13师顶上去,然后再是重整过的第7师继续进攻。三个西宋步兵师就这样发动了车轮战,在9月19日的白天,接连发起了十一波潮水一样的扑击。

    而周军的阵地,却如磐石一般坚硬,任凭宋军一再拍打,就是岿然不动!

    但是西宋军这种不顾伤亡的冲击,还是让防御的周军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他们毕竟只有三个师的兵力,而且还防御着相当绵长的战线。面对十三四万敌军的轮番攻击,兵力还是有点不足的。

    武元镇和韩山童早就在指挥部里呆不住了,两个人就带着一群机宜和传令兵,跑到了正在遭受攻击的战线后方,找了个小山丘上去观察前线。

    他们所在的位置,都在东宋军的6斤长炮的有效射程内了!不过两人完全顾不了危险,只是和手下的一干机宜都举着单筒望远镜,看着前方正在鏖战的战场。

    为了顶住西宋军一轮又一轮的疯狂进攻,武元镇已经投入了所有的预备队打反击,而且还从相对比较平静的战线抽调了大量的炮兵,全都加强到了正在遭受攻击的方向上。

    而宋军,似乎也将他们的大部分炮兵都集中运用在主攻方向上了。

    超过300门火炮,就集中在不到10里宽的正面上互相开火。在炮轰的间隙,大队大队的宋军端着刺刀,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奋勇突击。

    炮弹飞舞,硝烟弥漫,人命仿佛不要钱似的被消耗着。

    当黄昏降临的时候,武元镇这个上了年纪的中将已经兴奋的不行了,笑着收起望远镜,拍了拍韩山童的肩膀:“赵良将以三倍的兵力打了咱们一整天,一寸都没有突破!看来他老人家也不过如此了。以后就该咱们俩的战例上教科书了。”

    韩山童比他的长官要冷静一些,看着被硝烟遮蔽的战场,和越来越昏暗的天色,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堂堂的西宋常胜将军,就这点本事?就只会像头蛮牛一样盯着一处猛冲?

    “军长,总有点不对劲儿啊!”韩山童摇摇头,“赵良将会不会在耍什么花招?”

    “花招?”武元镇笑问,“有什么花招好使的?无非就是绕过我们去扑击襄城。可襄城有一旅守军,他再能打,没有十天也打不下来的。

    而咱们有五万人……是他想绕过就绕过的?不打败咱们,他老人家哪儿都去不成的。可是想要打败咱们可不容易,照这样的打法,没有十天半个月的根本不可能。可到了那时,颍昌府方面就会有两个军到位了。两个军的防御,怎么都能抵挡上一个月吧?等到赵良将完成突破,咱们的第一期总动员都完毕了……到时候就有300万以上的陆军了!

    而且海军的那些家伙也该抓住东宋的舰队主力了……只要陆上能够守住,海上再取得胜利。咱们就能看到三分归一统了!

    对了,今天抓到不少俘虏吧?都送去襄城要塞好生看管,受伤的也要进行医治。再过几个月,大家就都是一国同胞了。”

    武元镇想得到是不错,不过他的对手赵良将盘算得更好。

    赵良将可不打算在姜山这么个小地方失了一世英名。

    他在9月19日白天的所有行动,都是吸引眼球的障眼法。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白天时处于第二阵,却一直被赵良将压在手中不曾使用的4个师中的2个,就开始在夜幕之下摸黑急行军了。

    他们行军的目标地域,则是姜山以西的姜山镇外。

    根据赵良将的计划,9月19日白天和之后的夜晚,西宋军将继续以5个师的兵力猛攻周军设在姜山东、北一带的防线。

    目的就是吸引周军的兵力,为19日夜到20日凌晨的突袭姜山镇创造条件。

    这场突袭,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场大胆的豪赌。因为周军在姜山镇修筑了工事,驻兵似乎也不少。

    而两宋联军的2个师为赶在夜色过去前完成运动并且投入进攻,连火炮都没有携带,是完全的轻装而进!

    如果周军没有把姜山镇上的大部分守军和火炮抽离,那么两宋联军的突袭,很可能会变成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而赵良将的武运和大宋的国运,也就止于姜山镇了。可惜,三分归一统的道路并没有武元镇想得那么平坦。

    整整八个营的西宋步兵,在9月20日凌晨的时候冲入了姜店镇!

    赵良将的“左勾拳”果然得了手,打了共和军一个“措手不及”。

    因为姜山东麓的战斗过于激烈,武元镇不得不从防线各处抽调兵力。其中也包括看起来风平浪静的姜店镇。

    原本驻守在那里的一个旅外加一个山炮连(周国的步兵旅下辖一个炮连,因此驻守姜店镇的部队有2个炮连),都被调上了前线,而用来填补缺口的则是从姜山东麓战场上撤下来休整的两个营外加姜店民兵队的一千余人。

    人数其实也不少了,如果姜店镇有道城墙,也不必是棱堡,普通的夯土城墙,也就能守住了。

    可偏偏姜店镇是个没有城墙的镇子!

    普通的夯土城墙作为一种防御设施,早200年就已经过时了。除非是棱堡,否则压根挡不住炮击,还不如没有城墙好呢。

    所以这200年来,大周共和国本土的城市集镇就一直在拆毁城墙。除了棱堡得到保留,其余的城墙大多被拆毁了。姜店镇的情况也不例外,并没有城墙保护。城镇唯一的屏障,就是18日晚上周军夜宿的营地而已。而这个营地占地颇大,靠区区两个营外加一千多民兵根本守不过来。

    因此守军不得不收缩进姜店镇布防,也就无力阻挡西宋军的突击了。

    8个营,7000多名西宋军的步兵,没费什么劲儿就突入了没有城墙保护的姜店镇。

    不过出乎进攻的西宋步兵和策划这场突袭的赵良将的预料。

    没有城墙保护的姜山镇并不容易攻占。因为镇子里面有太多使用了红砖和水泥修建的高大房屋。没有在镇子外的营地布防的周军和周国的民兵,就据守着这些高大坚固的建筑物。用滑膛枪、线膛枪和手炮(手榴弹)进行了顽强抵抗。

    这种巷战打法,在后来的“三国归一之战”中是极为常见的。但是在共和226年9月19日的姜山战场上,却是第一次出现。

    高大的砖石水泥建筑物,对于没有火炮支援的步兵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攻破险要。

    哪怕宋军的数量多了几倍,也没有办法将两千多不到三千的周军赶出小小的姜店镇。反而在接连不断的进攻受挫中,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而姜店镇的有效抵抗,也出乎了武元镇的预料——他虽然是大周共和军花了二三十年培养出来的精英将领,但却是个战场新手。

    对于战争方法的掌握,全都来自书本和外军战例。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不强,战场感觉也不好,而且还有点心虚。

    所以在姜店镇被宋军突入的消息传来后,压根就没想过自己的部队可以守住半个镇子,还能依托高大建筑物把敌人揍个损失惨重。因此在第一时间,就布置了撤退。

    几万人从战场上撤退,那可是非常困难的战术动作,有先走的,有殿后的,有打埋伏的,有负责销毁物资的。

    等到好一阵忙活后,才发现姜店镇那边还打得有声有色呢,可武元镇也来不及把已经跑路的部队再找回来了。

    所以这场姜山阻击战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打输了,赵良将的大军,也离开封府更近一步了!

 第1503章 打不死的工业化小强

    (全本小说网,HTTPS://。)

    发生在共和226年9月19日、20日的姜山战役,是以两宋联军的惨胜和周军的惜败而告终的。(全本小说网,https://。)

    根据后来解密的双方档案比较,获胜一方的损失其实比败逃的周军还要大得多。

    在不到18个时辰激战中,两宋联军的伤亡和失踪人数多达15000余人!而周军的损失不到10000人。这还是因为在慌里慌张的撤退被西宋的骑兵师追击了一把,否则周军的损失最多就7000人,连两宋联军的一半都不到。

    西宋最精锐的军队,居然被一群第一次上战场的周国军人打得损失惨重!

    这实在是出乎了当时所有的人预料。

    所以在姜山战后,双方指挥官提交的报告中,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情况。宋军这边,赵良将高估了自己所取得的战果,认为已经将阻挡自己的周军一个军约5万人完全击溃,毙伤和俘虏的人数超过2万。

    而周军这边,则低估了宋军的损失。他们报告的击毙、俘虏人数为一万左右,和自己的损失相当。

    因此姜山之战,在当时就被判定为两宋联军的胜利。

    赢得了姜山惨胜的赵良将顾不上部队的疲惫的损失,在9月21日就率领取胜的部队转向了东方——这在后来被认为是重大失误,因为给了武元镇所部恢复元气的时间。

    不过在当时,赵良将也不敢无视推进到北舞镇的周军第19步兵军的存在——这个军是从淮河防线上开来的,顺着汝水用蒸汽拖轮拖拽的木船拉运到郾城,然后再由陆路西进的。

    在赵良将集中主力打击武元镇的周军第18军的时候,派出了一个师去吓唬周军第19军。在19日、20日两天,这个师和周军第19军发生了频繁的前沿接触战,也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

    而在这一系列的前沿接触战中,西宋引以为傲的骑兵和枪大夫居然吃了不少亏。枪大夫再努力练打靶,也弥补不了装备上的劣势。

    共和军的散兵使用的线膛枪、火药和子弹可是机器工业的产品!

    而枪大夫们用的都是手工工场生产出来的装备,根本比不了。

    所以共和军的散兵手里的线膛枪,就是比枪大夫们的线膛枪打得更远也更精准。

    双方的骑兵同样存在差距!也是周强宋弱。周军骑兵的马匹和使用的骑兵线膛枪和手枪,都比西宋骑兵要好,连胸甲都更加坚固而且轻薄。

    在这种情况下,赵良将可不舍得用宝贵的骑兵和枪大夫去屏蔽战场,宁愿用一场堂堂之阵打败周军的第19军。

    可是这个周国的第19军在得知了第18军败北后,采取了保守的避战战术。一方面利用骑兵和散兵的优势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