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056章

天下豪商-第1056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线膛枪现在还是秘密!邛州魏家和高家并没有把线膛枪的秘密公开。

    这可是两家子弟日后科场得意的本钱,怎么能让别人知道?

    所以魏了翁指挥的一队举人、秀才使用的还是老式的滑膛枪,只有他带着几支线膛枪上了前线。

    那几支线膛枪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碰的,只有魏文翁从老家带出来的两个亲随(西宋允许进士出身的武官带亲随)可以帮着料理它们。

    今天魏文翁正带着半个队的举人、秀才和半个队的骑士,沿着碎叶山的边缘骑马行进,搜索蒙古骑兵的踪迹。

    所谓的碎叶山是汉人起的名字,在碎叶府的北面,是天山的余脉。这一带的降雨偏少,所以山坡上都是光秃秃的一片,没有什么植被覆盖。同时,由于天山融雪所汇成的水流的滋润,山谷和峡谷中往往绿树成荫,水草丰美。

    在西凉统治碎叶的几十年间,这一带的山谷、盆地,都是西凉骑士们的乐土,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庄园,富庶安逸,自给自足,到处都是一派田园乐土的景象。

    但是现在,这里只剩下一片荒芜,偶尔可以看见骑士壁坞的残垣断壁和自然生长的和野草差不多的野麦。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西宋的进士、举人、秀才太凶残,这段时间蒙古骑兵的活动范围明显收缩了。不仅不再袭扰伊犁河谷的宋军屯田区,连碎叶山一带都不大见到蒙古人出没了,只是在碎叶河谷地带和碎叶山北面的草原上还有蒙古游骑的频繁活动。不过他们在白天时也不敢过于靠近宋军的斥候队,只有当夜幕降临时,才会发起攻击。

    所以每当黄昏将至时,在草原或碎叶河谷地带(也是大片平地)活动的宋军骑兵队,都会收缩到山区。有可能的话,还会寻找一个被遗弃的骑士壁坞过夜。

    有几十支可以远射的精品火枪把手的壁坞,不动用大炮,没有两三百条性命根本打不进去。

    就算打进去了,也还得肉搏!

    虽然科举不靠肉搏,但是端着上了刺刀的滑膛枪的举人、秀才也不是很好对付。而且他们也不会单独行动,往往会和同样数量的骑士组队而行。

    而西宋骑士的肉搏能力可不弱!

    和大周那边一样,西宋骑士军户阶层的地位也随着热兵器的普及而下降了。而且他们的出路又比较少,除了考入华山讲武堂外,就只能充当骑兵。

    而骑兵之中,又以直属于西宋皇帝的御前骑士团最为高贵。而要加入御前骑士团,就必须通过御前比武——也就是让想要加入骑士团的骑士们在皇帝面前进行马上、马下比武。因为比武的地点通常摆在华山讲武堂内,而马下持剑比武又是重头戏。所以这种比武又被称为华山论剑。

    能够通过华山论剑成为御前骑士的虽然是少数,可是这种比武决定御前骑士名额的办法,也极大的提升了西宋骑兵的肉搏能力。

    也许他们的武艺比大石近卫军和蒙古的怯薛军战士还差一点,但是寻常的蒙古勇士却很难打败他们。

    而且西宋的骑兵往往配有坚固而且轻薄的板甲,在近战肉搏中很难被杀死。

    所以据守壁坞的小队西宋战士,也是蒙古骑兵不愿意去攻击的,除非有大炮。

    “队长,那边有个壁坞,我们今晚上就在那里过夜吧。”

    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了,一名西宋的“战斗举人”指着不远处一所早就被人遗弃的壁坞道。

    “李校尉,你先带两个人去查看。”

    魏文翁已经在战场上呆了一年多,养成了小心谨慎的习惯。他可不会贸然带人靠近一座壁坞。

    谁知道里面有没有蒙古人埋伏?

    一名骑士领了命令,带着两个骑兵策马而去,把壁坞来来往往都搜了个遍,这才奔回来汇报。

    魏文翁又让自己的一个副手——是个考了几次礼部试都落榜的“战斗措大”带着大队人马去壁坞中驻扎。而自己则带着那位李姓的校尉和两个骑兵,策马到了一处山坡底下,然后下马步行登山。

    登山是为了远眺。

    站得高,望得远!

    而且现在天色将暗,如果方圆数十里内有蒙古大军驻扎,那么登高之后,就能看见星星点点的篝火了。

    魏文翁选择的山头看着不高,攀爬起来却非常费劲儿,三个人(还有一个在山脚下看着马)爬上山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夜幕下的碎叶河谷地带一片漆黑,偶尔有星星点点的火光在黑暗中流动,应该是夜间出动的蒙古游骑。

    “怎么有那么多……”李姓校尉嘀咕了一声,他手里握着一支望远筒,正打量着远处的谷地。

    “是多了一点!”魏文翁也发现不对劲儿了。

    蒙古人的游骑的确会在夜间活动,有时候也会打出火把。

    但是绝不会有那么多的游骑打着火把,在夜间大摇大摆的活动。

    他们不怕挨黑枪?

    “队长,要不要派人去打个埋伏?”李姓校尉问道。

    “太远了吧?”魏文翁皱着眉,“看上去有三四十里,如果不纵马奔驰,得走两三个时辰。

    而且,打出那么多火把,该不会是个圈套吧?”

    “也对……那就再看看。”李姓校尉回头一个骑兵下山去取吃食来——去那个壁坞中过夜的骑兵们会准备热乎的食物,弄好后就会送到山脚下。而李姓校尉知道自己和魏进士要在山头上观察很久,所以就让人去取了。

    之所以会观察很久,是因为他们需要确定那些打着火把的蒙古骑兵是不是在向东方前进。

    如果是的话,那他们很有可能在掩护一支趁着夜色前进的大军!

    大军在夜间前行是最怕被伏击的,而且如今又是大炮火枪称雄的时代。要是被十几门大炮用霰弹喷个几波,上万人的军队都得垮了。

    所以夜间行军的时候,通常会让骑兵打着火把在队伍前方活动,吸引伏击的敌人开火。

    当食物被送到山顶上的时候,李姓校尉放下了望远筒,对身边的魏文翁道:“他们在向东开进……看来是在掩护一支大军啊!”

    魏文翁拿着一只还有一点余温的烤羊腿,咬了一口,咀嚼几下,就囫囵吞了下去。

    “看了蒙古人终于沉不住气了!”魏文翁道,“咱们得出查明情况。”

    “白天去吧。”李姓校尉道,“只要今晚上弄清他们的大致位置,明早就扑过去。如果真有大军,是不可能藏得严严实实的。”

    “好!”魏文翁点点头,“听你的。”

    战斗进士并不是真正的职业军官,而那位李姓校尉则是华山讲武堂毕业,俗称华山派军官的职业军人。

    所以在战术布置上,魏文翁必须听从这个官衔比他小的军官。

    ……

    “大汗,咱们现在应该已经被宋人的斥候骑兵发现了!”

    当枪声从远处传来的时候,之前担任术赤副手的哲别,已经知道大汗亲率的大军暴露了。

    “宋人的斥候骑兵那么厉害?”正在帐篷里面吃早饭的铁木真感到有点讶异。

    “大汗,不是他们的骑兵厉害,而是他们的火枪厉害!”哲别咬牙切齿地道,“他们的火枪打得又远又准,而且还特别喜欢打黑枪!真是太狡猾了!”

    铁木真哼了一声,猛地站了起来。把哲别吓了一跳,挺大一汗,可不能随随便便出去瞎逛,万一个术赤一样给人打了黑枪,他哲别可就万死莫赎了。

    “大汗,您……”

    “开拔!”铁木真只是吐出两个字儿。

    他才没兴趣去查看宋人火枪的射程和准确度呢!

    让人一枪崩了冤不冤啊!

    “开拔?去哪儿?”哲别脑子笨,一下子没转过弯儿。

    “当然是去亦列堡!”铁木真道。

    亦列堡位于伊犁河的中游和天山北坡之间,周围都是水草肥美的平原。在铁木真占领碎叶府之前,这里不过是人迹罕至的牧场。而现在,从碎叶府逃出来的西凉汉人和西进的宋军,在此开辟出了大片的屯田区。还有一个师的兵力驻守,是西宋在伊犁河——碎叶河谷战场的前沿大据点。

    蒙古人如果要打破宋军的步步逼近,就必须攻破这处据点。

    而铁木真则有一个更大的计划,他想通过包围亦列堡,以引诱西宋远征军的主力前来解围,通过围点打援,彻底击败西进的宋军。然后再缔结一个对蒙古有利的条约——他的心理价位是西宋割让西凉,并且缴纳30万两白银的岁币给蒙古。

    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亲率10万蒙古精锐和同样数量的波斯新附军,总共20万大军,以隐秘的方式行军,现在已经开到了距离亦列堡仅200余里的碎叶河谷的东部。

    “现在发现朕的大军也晚了!”铁木真得意地说,“传令全军急行,三日之内,朕要将亦列堡团团围住!”

 第1479章 贼来啦,开恩科啦!

    (全本小说网,HTTPS://。)

    贼兵大至!要开恩科了,开恩科啊!可以做官了……

    骑在马上往亦列堡飞奔而去的魏文翁脑海当中,现在都是“开恩科”和“做官”这两件事儿。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作为一个中世纪西宋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魏文翁的人生三件大事当然就是科举,立功和做官了。

    现在的西宋在大周、东宋两个“人民币玩家”一样的世界帝国的挤压下,也越来越“利出一孔”了。原本在军功路子以外的科举晋升路线,也从“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变成了“天子重英豪,火枪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打靶高”。

    在如今的西宋,当武官的正途是华山讲武堂和华山论剑。而当文官的正途则是科举打靶!!

    但光是打靶,只能打出一个官身,打不出真正的好差遣。哪怕是打靶状元,也就是给个正九品的儒林郎。至于差遣,也和其他进士一样,都是火枪队的队长或队副!如果不想干,那就是守选……一直守下去,守到跷辫子都不会有补缺的时候。

    好不容易考上了进士,谁心甘情愿守一辈子选?再说了,现在西宋财政紧张,守选官员是没有俸禄的。

    因此考上进士只说是人生三件大事中的第一件。

    而第二件大事就是立功,又称开恩科。

    为什么叫开恩科呢?那是因为西宋火枪队中不仅有进士,还有举人和秀才。而举人、秀才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功劳,都可以晋升。秀才可以升举人,举人可以升进士。这就好比是开了恩科,让大家额外得到了高中的机会。

    至于进士再有功劳,那就可以放肥缺了。这个县尉要多少“毙杀”,主簿要多少“毙杀”,知县要多少“毙杀”,全都明码标价。杀人越多,晋升越快。不过上面是封顶的,最多到知县这一级。再往上,还得看做官的本事。

    除了个人功劳外,还有集体功,也就是“小胜”、“中胜”、“大胜”三级,这个集体功不能兑换肥缺,但可以为队长和队副换取更高的阶官和贴职。

    而有“贴职”和没“贴职”,对于日后的官场前途的影响是很大的——“贴职”当然不会直接给到学士、待制这种级别。通常就是个修撰,但是有了这个修撰,以后才能继续往上升。如果没有这个修撰,就不能获得其他贴职。没有贴职,就不能担任高级官职。

    所以现在西宋大一点文官,都是枪林弹雨中过来的,和武官实在也没太大不同……

    在这种打靶科举,杀敌做官的官场规则之下,想做官就得苦练枪法,然后上阵杀敌。

    而且西宋不像东宋、大周,工商业发达,发财的路子很多,不一定非当官。西宋受制于交通不便,私人工商业根本没法大发展。工匠和商人的地位自然也起不来,就算有几个钱,也是受压迫的命。

    想要出人头地,只有当官一条路。

    而要当官,无论文官武官,都得靠军功,没有别的路子。

    所以西宋的读书人也没办法,只好一边读书(科举笔试还是有的),一边打靶。得中(进士、举人、秀才)后,还得用实际行动去忠君爱国——忠君爱国现在也不是嘴巴上说说和写几篇锦绣文章的事情了,得在枪林弹雨中杀敌!

    如果不愿意打靶杀敌,那么就没得官做,老老实实在家种地,交租交税去养活老爷们就是了。

    顺便提一下,打靶杀敌出身的老爷,可比科举文章出身的老爷凶残多了!对劳动人民而言,西宋搞得这套,还真不如原来大宋的路子好……

    而想要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秀才、举人、进士们,现在得知蒙古大军将至,自然是一片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