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1042章

天下豪商-第104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化的过程,无疑还要继续下去,因为日本行省对目前的大周共和国而言,实在太重要了。现在的大周是“两个大陆的帝国”了,西面是旧大陆,东面是新大陆,日本则处于两个大陆之间。

    毫不夸张的说,大周的世界帝国是以日本行省为中心的!

    这不是媚日,是现实!

    在风帆时代,华夏的版图中如果没有日本,是不可能向东占有新大陆的。从日本东北出发,帆船走上4000里就能抵达殷州的梁山镇。而如果从海州京东市出发,距离将会拉长到9000里!

    而且,盛产稻米的日本关东平原还可以作为新大陆的后方补给基地存在。

    新大陆虽然富饶,但也有一个开发的过程。别的不说,就说武家湾周围这一片(后世的温哥华、西雅图一带),的确有富饶肥沃的土地。但是都被茂密的森林覆盖着!

    没有几年时间砍伐树木,兴修水利,开辟耕地,根本不可能把茂密的树林变成丰产的肥沃农田。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周在新大陆上的殖民地就必须要从日本行省购入粮食。如果没有日本这个基地,运粮船也得在海上多走5000里。运输的效率就会下降40%以上!如果运送牲畜的话,运输效率下降的可就更多了。

    所以没有日本行省,大周在风帆时代殖民美洲的成本将会几倍增长,效率也会大幅降低,从而使得征服美洲不具有任何经济上的可能性了。

    因此彻底掌握日本,将之永久的变为大周共和国的一部分,就成了征服新大陆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大周的国策!

    而武义勇则成了这个国策的执行者,为日本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终身……

    武好古伸出布满了老人斑的手掌,轻轻推动地球仪,将东半球(另一个时空的西半球)部分转到了自己的面前。

    辽阔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已经画了上去,不过依旧不太准确,只是能看一看了。

    环绕美洲的航行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将会在未来的几年内实现。

    而提出这个计划的,则是大周共和国的北美总督武义信。未来的北美合众国之父!

    不过现在还没有北美合众国,只有一个北美总督区,四个海外省(分别是雪乡省、山西省、海东省、新乡省)和十三个自治领、十五个自治商市以及七十七个军事据点。

    其中最东面的据点,已经摆到了北美大陆的东海岸……摆在了后世纽约的所在,现在称为新岳镇,是一个相当遥远,没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海军陆战队驻防的荒凉之地。

    根据最新的统计,如今居住在北美洲大周公民和平民总数,已经超过了150万,而且每年还能增长差不多10万人!

    在北美洲的周人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当地的殷人却在不断减少之中。根据北美总督府的报告,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总督区内的殷人部落每年都会发生大疫,一死就是八成九成的,非常可怕!

    而且从周国本土赶去的良医,也束手无策!

    北美总督的辖区,则止于后世墨西哥以南的热带雨林地区。在这片雨林的南方,则是南美总督的地盘。

    因为距离太远,洋流和海上的风向也不大有利,因此南美总督区的开发程度远远比不过北美总督区。

    整个总督区的周人(公民加平民)不到10万,主要集中在银山省,就是以银山城和新银山城为中心的一片盛产白银的区域。

    至于南美洲的其他地方,则实行了羁縻统治,封了一大堆“殷家王公”——所谓的“殷家”其实就是一个尊号,大约是国王和皇帝的意思。也不知道和殷商有没有关系?

    不过大周共和国方面也不管这些,直接就拿“殷家”这个称号当成了“自古以来”的证据,还封了一大堆殷家王公,都说是纣王和苏妲己的后代……

    武好古的耳边这时想起了脚步声音,他将目光转向了自己大书房的门口。进来的是已经年过五十的次奥野。潘巧莲和西门青都已经在几年前相继离世了!现在伺候在武好古身边的女人,就是耶律延禧的小女儿次奥野了。

    “官人,”次奥野快步走到武好古身边,行了个福礼,然后低声道,“刚刚得到消息,西宋太上皇病重,快不行了!”

    “什么?”武好古回过头,脸上露出了难过伤心的表情,“怎么就不行了?他比我还小呢!”

    赵佶比武好古小四岁,今年已经74岁了。比历史上多活了19年,现在终于快走到尽头了。

    在辉煌富丽的成都琼林宫中,荒淫无道了一辈子的大宋太上皇,这个时候正躺在寝殿的榻上,寝殿内到处都弥漫着中药的味道。

    赵佶刚刚喝下了一盅苦得出奇的人参汤(吊命的),这会儿稍微来了点精神,睁开眼睛,只是定定地看着屋顶,脑海中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这一生。

    到了这个马上就要见祖宗的时候,赵佶的确应该好好想想,等他见到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他们,应该怎么汇报?

    大宋的江山,在他手中是不是败坏了?

    呃,好像是坏了!有点对不起祖宗了……开封府都丢了,好端端的一个大宋也碎成了两个。

    咦,也不对啊!开封府丢了不假,中原的地盘也丢了很多,大宋也搞得分裂了。

    可是……得到的也不少啊!现在两个大宋拥有的土地,比过去大宋统一的时候大了十倍都有啊!

 第1464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从今天起一更)

    (全本小说网,HTTPS://。)

    如果赵佶知道原本的历史是什么样子,他一定会感激武好古的。全本小说网,HTTPS://。m;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五十多岁时就在冰天雪地的五国部悲惨的死去了。而大宋也变成了南宋,还一度向金国称臣。南宋的皇帝赵构也变成了“臣构”和“完颜构”,为了苟延残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而如今的赵佶,依旧是富贵尊荣的太上皇!

    而一分为二的两宋,则各自成长为了真正的世界帝国!

    这个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后三国”的时代,绝对不是一个让人痛心疾首的时代,而是一个令无数后来者心驰神往的时代。

    因为三个并立的华夏大国,为了自身能够成为将来“三分归一”的胜利者,全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想在同时出现的地理大发现和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大时代中攫取足够的利益。

    只有做大做强了,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如果不能做大做强,未来就只有死路一条!

    甚至不用等待太久,就会被迅速发展的另外两个世界帝国摧毁,成为第一个出局的悲剧国家。

    而赵佶所在的西宋,这二十多来可真是一刻也不敢放松。西宋的第一任皇帝赵桓,更是殚精竭虑,做梦都在想强国强军的事儿——不想不行啊!东宋、新周都是“开挂的人民币玩家”,一家一个新大陆不算,还拥有财源广进的贸易线,而且本土还特别容易发展工商业,财政收入一个劲儿的上涨,黄金白银水一样的流入,西宋和人家一比,整个就是穷光蛋啊!

    但是赵桓不甘心灭亡,他立志当一个努力奋斗的穷光蛋,一直努力了二十多年,虽然没有改变西宋贫穷落后的面貌,但还是将国土面积扩张了不少。向西扩张到了钦察草原和里海(通过附属国西凉),向南已经吞掉了大半个蒲甘国,连首都蒲甘城也被西宋第一悍将岳飞攻破了。

    在西南方向,整个雪域高原,也依旧在西宋朝廷的统治之下!高原上的部落、寺庙领地被分为了十三个万户所,所有的万户,都必须由西宋朝廷册封。另外,西宋朝廷还会在逻些城、匹播城这样的紧要之处屯兵驻守。

    而在北方,西宋牢牢掌控着黑山和阴山,庇护着河套灌区的安全。而河套灌区,则成了数万西宋军户的家园。

    以田庄支持军户的军事体系,到目前为止,仍然维持的不错——虽然代价是不断对外扩张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极度遏制……

    而赵桓的殚精竭虑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代价就是积劳成疾,现在也已经重病缠身,躺在长安的华清宫中动弹不得。所以现在只能派皇三子凉王赵训,代表自己到成都府的琼林宫来照顾病危的父皇。

    现在赵训就守在赵佶的寝殿之中,一副孝子贤孙的乖巧模样儿。

    赵佶哼哼了一声,赵训马上问道:“皇爷爷,您有什么吩咐?”

    “老三和老八的使臣到了吗?”赵佶有气无力地问,“来的应该都是朕的孙儿吧?唉,好好的一家人,现在天各一方,见不着了……”

    老三是东宋的皇帝赵楷,现在还在江宁府呆着。老八则是交趾王赵棫,目前在升龙府。两人都不可能去成都给赵佶送终。

    现在赵佶还在世的,没有当上一国之君的儿子,都已经到了成都府,准备给他们的老子送终了。

    而三个当了君王的儿子,却都来不了成都,只能派儿子代表。

    “禀皇爷爷,”赵训回答道,“从江宁府来的是赵珏,从升龙府来的是赵玒,都是孙儿的堂弟。”

    赵训不提赵珏和赵玒的封号,因为赵楷是“伪帝”,而赵棫虽然一度向长安称臣,可是并没有维持多久,就在得到了东宋的援兵后就断绝了和长安的关系,所以也变成了“伪王”。

    伪帝和伪王的儿子,当然都是“伪的”,赵训也就不提他们的封号了。

    赵佶只轻轻吐了口气,“这是何苦呢?分明是一家人,为什么就不能齐心协力……”

    “皇爷爷……”

    赵佶吃力的抬起手摇了摇,“好了,不说了,让他们来见一面吧!朕看着就不行了,这怕是最后一面了!”

    赵训含泪道:“皇爷爷您别这么说,您只是偶染风寒,好好歇息就能痊愈的……”

    说着话,赵训还是出了大殿,将守候在外的赵珏、赵玒都带到了赵佶的跟前。

    赵佶瞅了瞅自己的这两个孙子,不认识他们,都是头一回见面呢,估计也没第二回了!

    想到这里,老赵佶心中就是一阵绞痛,眼泪都下来了,好好的皇帝,当到这个地步,自古以来也没谁了。看来自己身后,必然是个昏君了,见了太祖、太宗也没啥好说,请罪就是了……

    大宋靖康二十八年,十月十一日,大宋第八位皇帝赵佶,在成都琼林宫驾崩,庙号宋道宗,谥号圣文仁德显孝皇帝。

    ……

    “道宗,宋道宗……也不错了!”

    武好古这个时候已经得到了赵佶驾崩的消息,整个人都显得有点忧郁。

    赵佶并不是他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在宋周开战的时候,他已经把元首位置让给儿子了。

    他的让位,未尝就没有想避免和赵佶兵戎相见的因素。

    “父亲,道宗的确合适。”武义久对武好古说。

    武义久现在还是元老,虽然没有在执政府任职,但是谁都知道他几乎就是幕后元首。

    和武好古不同,他对赵佶的死,其实是乐见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赵佶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中,一直在充当东西宋之间的和事佬和沟通桥梁,勉强维持着两宋之间的和平。

    所以赵佶的死去,也意味着二十多年的中原和平局面即将结束。

    “比徽宗合适多了,”武好古喃喃自语,“徽者,善而美也。道者,万物之源也。他的皇帝虽然当得不怎么样,但是求道问道之心甚坚!我华夏新时代的源头,的确有他一份,道宗庙号,名至实归。”

    徽宗?武义久有点莫名其妙,不过也没追问。和一个78岁的老糊涂有啥好多说的?

    “大人,华夏如今的局面,源头是您啊!”武义久道,“实证派、理性派、理学、天理教等等,不都是出自您的《实证论》、《天理说》吗?而且我大周行天下为公之政,不为一家一姓之国,也是两宋家天下所不能比的。

    所以放眼未来,能够让三国合一的,必然是我大周!”

    “是吗?”武好古只是笑了笑,却未置可否。

    “那是当然的!”武义久道,“大宋太上一死,东西两宋便再无缓冲,两宋交兵怕就在眼前了。两宋相斗,得利的难道不是我大周吗?”

    “也许吧。”武好古笑了笑,还是不置可否。

    在他看来,三国归一可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现在的生产力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的时代!而新大陆的开发也刚刚起步,流入旧大陆的金银虽然不少,但是也不足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而军事上的技术进步则变得缓慢起来了。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海军技术还有些进步,陆军几乎原地踏步。在东方这边,三国的陆军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