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834章

大明1617-第834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善被逼不过,躬了下身,说道:“儿子认为应该继续征伐蒙古。”

    努儿哈赤道:“为什么呢?”

    代善道:“我们这两年来一直在征讨蒙古各部,前前后后我们攻打的部落有十几个了,在辽阳和沈阳的蒙古人已经有二十多个台吉和三四千部民了,他们也为我们执矛射箭,攻打我们的敌人,编入左右翼的蒙古人也有近五千人,现在归于我们麾下的蒙古骑兵有近万人,如果我们持续攻击他们,在未来这些部落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将士。虽然,蒙古人打仗并不行,但那是因为缺乏军法约束和好的兵器和战甲,只要我们能解决这些问题,蒙古人的战力要比明军强的多,足可为臂助。两年的功夫不能浪费,唯今之计只能继续伐蒙古,最少将那些降而复叛的部落再次征服,使沿江和下游的部落们为我们所用,到那时再言征明不迟。”

    努儿哈赤微微点头,看向自己成长诸子中最重视的皇太极,说道:“四贝勒以为如何呢?”

    皇太极心中略觉酸楚,现在父子在一起已经是君臣奏对的格局了,老汗对自己有较多的疑忌,主要还是担心自己会针对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兄弟三人吧。回想自己少年时,老汗也是对自己宠爱有加,后金这边取名也是以蒙古风格为准,很多阿哥的名字就是蒙古意思,皇太极的名字其实就是黄台吉,和俺答汗的长子同名,也说明了当时努儿哈赤对这个儿子的宠爱和寄予的厚望,皇太极也从未辜负过父汗的宠爱,十几岁就挟弓上了战场,屡次立下战功,对征伐叶赫部的战事中更是功劳显著。

    这两年来,由于老汗对多铎三兄弟的宠爱,对这些成年的儿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警觉和防范,这令皇太极感觉伤心。

    另一层则是努儿哈赤现在也后悔引入商道了,虽然粮道还是没有断绝……去年冬到今春的粮荒特别严重,和记的粮食大约是一个月进来三万石左右,这些粮努儿哈赤已经全部由公中分发到各牛录,当然只能给各牛录的披甲兵,女真全族有近二十万口人,加上几万蒙古人和归附的生女直,林中百姓,要供养的人数相当的多,努儿哈赤也只能免费发放一部份给女真披甲的家庭,然后放一部份到市面上,尽量平抑一下粮价,更多的人只能任由其生死不论。并非努儿哈赤不想买更多的粮食,但和记的粮价也是随着粮荒的加重而提价,杂项贸易停止之后,和记的粮价也就不再那么脉脉温情,而是到了叫努儿哈赤心惊肉跳和相当愤怒的程度了。这种受制于人的感觉,令努儿哈赤相当的愤怒和不安,对和记掐断大量的粮食供给也是颇感无奈,对自己掌握的白银大量涌出更是心惊肉跳,无奈之下,后金方只能把掌握的人参东珠一类的资源再次放开,拿出来与和记贸易换粮,虽然知道和记能再多赚一倍,也是无可奈何之下的权宜之举。

    为了维持粮道,当然也是为了威慑蒙古和防范锦州一线的明军,在十三山不得不长期有几千兵马驻守,这又是额外的开销,已经成了沉重的负担。

    在这个时候,后金的国力是相当孱弱的,派几千人维持粮食和包围十三山,在原本孱弱的国力上又等于插了一把刀,是一把叫后金不停流血的利刃。如果说大明是虚弱的巨人,后金原本该是一个狡黠而凶残的矮子,身体结实而充满干劲,结果在有源源不断的粮道输血之后,这个小矮子反而变得虚弱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忧虑

    努儿哈赤不能完全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他完全明白自己的虚弱。屠杀汉人,削减贸易额度,都是尽可能的在自救。

    虽然老奴心中明白眼下这一切和皇太极无关,但心中也不可能完全没有芥蒂,就象一个人吃了亏,总喜欢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一样,强者也不能免俗。

    皇太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躬身道:“汗阿玛,儿子也觉得应该先击蒙古。”

    “理由呢?”

    “根据抚顺额附的回报,明国朝廷弹劾孙承宗的奏折并不多,也没有引发大的波澜,孙承宗并没有不安于位,在前一阵严令辽西诸将守河口,总兵巴都里,穆哈连都有回报,我大金军在此前奉有汗阿玛的严令,不得随意过河邀战,以防失败挫了我八旗威名,明军近来大举增兵巡河,我军哨骑压力也是倍增,这都说明明军上下都有严防死守的战意,新兵虽然不堪战,柳河明军也是惨败,但如果明军有战意,十几万战兵与丁壮死守各城和屯堡,我大军深入之后仓促间不得破堡,粮道绵延千里而转运困难,到时候怕进退失措,进则不能破关城,退则失我大军威风啊。如果继续打击蒙古各部,使其真心臣服,我大金等若多出一翼,将来若辽西难破,可从蓟镇,宣大入口,明军九边防线数千里,就算防守蒙古人也是漏洞百出,我大金只要收服蒙古,破口入明是必然之事,无需太过急迫。”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服。

    皇太极的论述事关后金伐明的整体战略,论述起来也是层次分明,观点相当的详细得当,令人一听之下不仅觉得说的很是,而且还指明了未来的方向,比起代善刚刚的发言,真是强到不知哪里去了。

    多铎等小阿哥却是听不太懂,他们哪知道什么是蓟镇,什么是宣大,只是眨巴着眼听天书般的听着,多铎眨了眨眼,不服的撇了一下嘴,他觉得要是自己大一些,未必比八哥差什么。

    多尔衮则是摆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他也确实听进去了,多尔衮天生对大战略有兴趣,他感觉八哥的话有理,而且比二哥的话容易听进去。

    阿济格和德格类等人都是一脸无动于衷的表情,他们是典型的马上猛将,对布阵,冲锋,厮杀,战场形势的判断都有天生的才干,特别是阿济格,他很擅长在战场上用兵,总能抓到敌人最脆弱的地方,李自成在一片石败后集结了几十万的主力,虽然士气低落实力受损,但实力仍然相当的强悍,可是被阿济格穷追猛打,顺军屡次惨败,根本毫无机会,阿济格把握战场机会,判断局势的能力确实是天生的。

    不过这种人只能是猛将,不是掌握全局的统帅,政治上相当的低能,就如现在这样,阿济格听不懂,也完全没有兴趣……

    阿巴泰和岳托等人都相当沉稳,显然是把皇太极的话听了进去,这些亲贵要么是封了小贝勒,要么是贝子,或是阿哥,他们在八旗中拥有相对超然的地位,努儿哈赤也要尊重这些亲贵们的集团意见,而何和礼在内的大臣们,见到亲贵们微微点头,于是也都是低声交谈起来,言下之意,也是赞同皇太极的判断。

    努儿哈赤面露笑容,他赞道:“我已经老了,须眉皆白,精力衰颓,死,谁都害怕,但我更害怕的是开创的事业没有人来继承,现在看我的儿子们都这么优秀,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何和礼勉强躬身道:“大汗身体康健,远不象近七旬的老人,请不要妄言生死,叫贝勒阿哥还有群臣们担忧害怕。”

    皇太极也赶紧道:“父汗虽近七旬,骑得烈马,开得硬弓,每餐犹能食肉,一般的老人哪有这般精力?以儿子看,父汗到百岁时,恐怕身体还能康健呢。”

    诸多贝勒,台吉,阿哥们也是一样的说法,大堂内外响起一片嗡嗡声响。

    努儿哈赤爽朗一笑,点头道:“四贝勒还有何和礼说的是,我近来有些考虑过多了,其实虽然我精力有些衰颓,有时睡觉起来感觉精力不足,腰膝酸痛,但我的精力还算不错,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亲自完成我的事业,而不是半道交给儿子们去完成。如果顺利的话,今年内多派兵马慑服蒙古各部,降而复叛的翁牛特等部要出兵,巴林和敖汉等部,以兵威胁,对科尔沁诸部,派使臣去切责,不要接受他的道歉,要奥巴台吉拿出牛马羊群来赔罪,要叫所有人知道,叛离大金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们就会老实很多。明春,如果有机会就攻辽西,如果没有机会就攻林丹汗,混一蒙古诸部!”

    努儿哈赤显然是对皇太极的表现相当满意,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几分。

    不管怎样,只要能看到儿子们的关心和效忠,这个蛮夷部落的当家人就会感觉到几分欣慰和放心,儿子们大了,如猛虎野兽般窥视在旁,不能不叫老父亲感觉芒刺在背,只能经常用各种办法来试探,一次次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用此来宽慰自己。

    “赐给所有来参会的亲贵每人两匹金青布,大臣们每人两匹绢,伺候酒宴的每人两匹毛青布,府中所有的下人赐两匹粗布。”

    酒宴正式开始了,由于解决了一件大事,在场的人都是喜气洋洋,努儿哈赤也放量畅饮,他确实是身体比起一般的老人要健康许多,很多汉人士大夫也能活到七十以上,但到了近七十年纪时就精力衰颓了,平时都是养移体,居移气的雍容模样,如努儿哈赤这样年纪还能骑马开弓,转战千里,并且能饮烈酒,骑烈马,大块吃肉的七旬老人,确实是相当罕见,努儿哈赤有理由自豪。

    皇太极的心思却比旁人要沉重的多,他只是在脸上勉强挤出笑容,接受阿敏和莽古尔泰等人的敬酒,同时自己也端着酒碗向其余人敬酒,女真人处于苦寒之地,嗜好饮酒几乎是必然之事,不仅众人大碗喝酒,还有相当多的亲贵和大臣们点燃了烟锅,一股浓烈的烟草味道弥漫开来。

    努儿哈赤自己不吸烟,不过也并不禁止别人,皇太极对这种行为相当反感,但他也知道这是禁止不了的。

    烟草也是后金方面十分渴求的稀少之物,会种烟草的辽民不多,女真人根本没种过这玩意,现在女真少量的烟草都是和记或是毛文龙那边弄过来的,贸易断绝之后,烟草的储量在急剧减少,已经有不少青年勋贵叫着要从和记继续进口了。

    皇太极最担心的就是这些,除了烟草,和记还提供过相当多的货物,其实都是相当好的好东西,连他府里现在还有不少,近来颇有些亲贵想要继续购买和记的杂货,当然这并非是主流,只是稍有议论而已。

    这还不是皇太极最担心的,亲贵讲究享受,和粮商勾结赚下人的银子,旗下人纷纷饿死逃亡……皇太极是把汉人一样当旗下人看的,所有人汉人应该为女真所用,这是他一直的想法。而亲贵们却锦衣华食,享受富贵,这才打下辽阳几年,八旗中就已经是这般模样,如果再过十几二十年,岂不就完全废了?

    为此皇太极还不至于过于忧虑,更叫他担心的还是和记在草原上的兵马。那天在太子河遭遇的明军很可能是和记的兵,但这一点皇太极未对任何人说起,包括和老汗在内,和记如果已经成长为这样的庞然巨、物,拥有这样的实力和强悍的兵马,未来绝对会是女真人的心腹大患,而且如果太子河的明军就是和记的兵马,那么十三山上可能还有几千人,如果是相当的战力,说明围困十三山的兵马早就挡不住了……和记真是国手布局,处处落子为先,又不急着兑子,真是搞不清楚张瀚想做什么啊。

    皇太极心里感受到隐隐的压力,这件事已经成了他心里的一根刺,扎在心底最深处,他很难想象,如果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和记的布局和真正的实力之后,对自己的观感又会是怎么样的,到时候他还有威信继承汗位吗?

    这时厅中突然一阵混乱,有人叫道:“何和礼总兵官摔倒了。”

    皇太极吃了一惊,赶紧走过去看看,见何和礼两眼紧闭,口中鼻下都有鲜血,皇太极知道这是肺痨之疾大发作,人恐怕没救了,当下却用袖袍角把鲜血擦了,口中道:“不碍事,大约是天热,总兵官中了暑气。”

    众人一听有理,都是散了开来,几个何和礼的包衣跑过来,一个健壮包衣躬着腰,另外两人把何和礼架起来搭在那个包衣后背,三人把何和礼背走了。

    努儿哈赤已经饮到六七分醉,见此情形愀然不乐,直接起身背手就走了。

    女真人此时对医生不太重视,也不怎么相信汉医,何和礼的儿子和硕图是正红旗的梅勒额真,他随父来参加会议,此时赶紧去找萨满去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自强

    “不知道这是不是天数呢。”皇太极隐隐有些不安感,刚刚他才在揣摩怎么在日后对付和记,结果就倒了一个位高权重的总兵官,何和礼虽然是总兵官,也受封于断事大臣,是赫赫有名的五大臣之一,当年率栋鄂部五万口人来投,丁口过万,整个八旗的实力一下子上了好几个台阶,难得的是和其余的小部落的首领一样,何和礼并是揽权,任由自己的部民被打散分在八旗之内,现在何和礼家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