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805章

大明1617-第805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女真游兵的任务,必须完成,没有商量,在几万人的大战场上,游兵的数量也会大幅度的增加,因为任务相当可怕,死伤率极高,这些游兵也被称为锐兵,死兵。

    在女真人那边,近年来游兵越来越多的叫捕获归化的林中各族和生女真来担当了,在他们统一全辽,进入关内的这十来年时间里,索伦和鄂伦春和生女真们真是付出了相当惨重的死伤,索伦人的怨气一直到百年之后都未消尽,在女真人的统一大潮中他们所得有限,牺牲却是最高,没有怨气才是活见鬼。

    但在此时冲上来的女真游兵多半是建州部的,以正蓝旗和镶白旗的马甲为主,两个领催,三个分得拔什库,五六个壮达,剩下的也全部是马甲,这个阵容堪称豪华,在怒吼声中,他们在拼力向前扑来。

    在十二团的游兵眼前,也是地势稍低的地方,一群无比凶恶的敌人向他们扑了过来。

    其中有两个明盔暗甲,头盔上饰有黑缨,背后有认旗,手中持虎牙枪的是领催,也就是佐领的副手,又称拔什库,其余的游兵也有穿铁甲的,背后并无认旗,是分得拔什库或壮达,也就是什长,其余穿着泡钉对襟绵甲,皮盔上有避雷针高高竖起的,那是普通的马甲。

    数年之后,马甲多半都是明盔铁甲,步甲穿对襟绵甲,戴皮盔。

    领队的副指挥扫了一眼,便是立刻将所有的部下集中为三个鸳鸯小队,但小队不全,一共二十九人上前迎敌,女真人则是二十人,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到五十人,但在同一时刻,彼此呼啸着冲向前方,全部是身披铁甲的人形巨兽,在这一刻,火花迸射,山崩海啸!

    女真人的武器多半是虎牙枪,精铁镰刀,顺刀盾牌,长柄挑刀,铁枪,所有武器均用精铁打制,每常闲时都会坚持打磨自己的武器,所以当他们挥刀而上时,寒光闪闪,武器的光彩无比锐利,令人感觉无比震慑。

    这也是八旗铁规,上阵时,铠甲不明,兵器不亮,斩首!

    十二团的游兵们感觉到了相当的压力,和他们以往的敌人不同,这些人不是一团散沙,只会引马射箭的蒙古人,也不是普通的旗丁和守兵,也就是步甲,这是女真人中最精锐的战士之一,距离白甲和护兵只有一线之隔,稍微立些拿的出手的战功就可能被改为白甲,穿上那银光灿然的铁鳞甲。

    两军很快就要碰撞到一起了!

    和前扑时的声势不同,真正到了要白刃战的时候,相隔只有数步距离时,女真人和十二团的游兵都是不约而同的停住了脚步。

    十二团是三个纵队结成了小小的横阵,九个刀牌手在前排成盾阵,原本的弓手则持腰刀或手斧狼牙棒骨朵一类的短重兵器于其后。

    事实上这时候如果弓手能变成镗把手或长枪手,这一仗已经赢定了,然而世事没有办法这样完美,要保证弓手数量和远程输出,势必就没有办法携带长兵器,只能在腰间革带上悬挂着短兵器出战,携带长兵器的话多有不便,凡事就是这样,有失有得。

    双方都是喘着粗气,瞪着血红的眼睛对视着,十二团人多,而且阵列瞬间排好,几乎没有任何空档,这是优势,而女真人手中则是各种长兵,他们的格斗能力更强,在携弓带箭突进时,并没有影响他们携带长短兵器,这是一群体能如牲口般的野兽,他们拧身而射,飞速行进,同时还能携带长兵,这是了不起的成就,相比起来,十二团的人还是嫩了很多。

    在对视时,女真人的刀牌手不停的变换脚步,喘着粗气来回的晃悠,试图找到阵脚的破绽,手持长兵器,拿着虎牙枪和精铁挑刀的马甲们则是死死盯着十二团的刀牌之后,盯视着那些弓手的脸,试图找到胆怯和犹疑,但毫无例外都是叫他们失望了。

    终于有人递出了第一刀,然后面临盾牌的格挡,十二团的人也出刀,却被一柄铁枪格开。

    然后就是更多的人出刀或出枪,兵器的锵锵碰撞击打声连续不停的传来,游兵们怒吼着出刀,格档,再出刀,再格档。

    终于出现了第一个破绽,一个女真马甲被刀劈中了,锋锐的和记制式腰刀与汉的环首刀,唐的直刀一脉相承,就是刀背更厚实沉重一些,刀锋处略有一些变化,更弯曲一些,更易于挥斩,刀身平滑,锻打的十分出色,每柄和记直刀的造价超过八两,用铁和工艺都无比考究,价格上和闽铁打制的明军腰刀差不多,但质量明显要更胜一筹。

    在锋锐的直刀劈斩之下,那个马甲的皮盔被一斩两半,在额头到下巴整张脸都被劈开了,这是看起来很可怕的死法,差不多从正面把人劈斩成两半,那柄刀毫无疑问是废了,瞬间崩裂了好多个米粒大的缺口和波浪般的细纹,但拿一柄刀换一个建奴马甲的性命,毫无疑问是赚大了。

    一刀得手,那个十二团的弓手无比得意,但四周传来同伴的惊呼声,一个穿着铁甲戴明盔的壮达怒吼着将手中的精铁挑刀挥过来,由于这个弓手的大意,未能及时后撤,盾牌对他保护不及,所有人就看着挑刀斩中了这个弓手,首级和脖子一段都被斩下,碎肉和鲜血在半空与头颅飞在一处,顿项并无用处,沉重的挑刀猛挥之下,顿项的保护毫无用处。

    更多的惨烈厮杀开始了,十二团的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打击,这种经历对蒙古人没有,对台湾的土人没有,对各处的土匪也没有,任何势力和敌人,在坚固的盾阵和变化了的鸳鸯阵前都只能弑羽而返,而在此时,他们经历了暴风雨般的攻击。

    建虏似乎没有痛觉,些微的伤口在狂喷鲜血,但他们丝毫不放在心上,只有一些必须要处理的伤口,这些马甲才会偶然退后一下,立刻处理之后就继续上来攻击,他们的攻击花巧百出,战技娴熟无比,任何一个动作都相当的精准和凶猛,虽然攻的又急又快,但每一招一式都势大力沉,他们没有丝毫的浪费力气,每一个招式都用的恰到好处,他们的每一次攻击都极具威胁,使得十二团的人必须得费尽力气才能挡住。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地利

    不停的有人被砍中,戳中,扫中,不停的有人痛呼,惨叫,呻吟。

    短短片刻之间,双方都有五六人倒地,十几个战士躺在了血泊之中。

    叫女真人感觉意外,甚至是相当意外的就是没有人后退!

    有明军被砍中了,鲜血狂喷,对方却怒吼着还刀,并没有后撤。

    有人被刺中了,身上露出血洞,却是咬着牙齿站在阵位之上,仍然继续持盾格挡着。

    有人被砍中了腿部,倒在地上,却是爬过来向着女真人挥刀,有个马甲猝不及防之上也被砍中了腿部,惨叫着倒了下去。

    两个腿部受伤的人先是趴着互相挥刀,然后互相丢掷石块,最后滚打在了一起,嘶咬,嚎叫,翻滚,象两只野兽一般用尽了种种致对方于死地的手段,身边的人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个十二团的将士连指甲都翻了过来,但他始终没有退让一步!

    这种打法,这种绝不退避的打法,丝毫看不到明军崩溃的迹象,女真人反而有些顶不住劲了。

    十二团的阵列始终未大乱,只有小规模的调整,女真人其实是拿娴熟的战技和体能在拼,一接触时他们的经验和做战的技巧打了十二团的将士们一个措手不及,五分钟的时间,双方都躺了一地的人,而超过五分钟后,哪怕有回气和调整呼吸,保持体力的办法,这些女真将士都毫无例外的气沮了,一般人打架都是第一回合能迸发出最强力量,高手会保持住自己的体能,用更快的步法和闪躲消耗对方的体力,伺机反击,或是抓住破绽,一击伤敌。十二团采取的是防守消耗的打法,女真人的体力更好,手更快,脚步也快,一个没打过架的人,或是没有和高手打过架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两人刚刚展露出要动手的迹象时,高手已经可以将一个经验不足的对手击倒,或是抱摔,或是拳击要害,总之在普通人反应过来之前,高手已经获得了胜利。

    在冷兵器的激战中锻炼出来的高手,更不是拳击台上能比的,他们的体能分配合理,挥舞或戳刺的动作都是无比的迅捷和准确,但在高频率的搏杀中,再高的高手也有耗光体能的一刻,在连续五分钟以上的拼力搏杀后,不管是戳刺还是劈斩,所有人的频率都是放慢了下来。

    在这个时候,十二团的游兵们听到了鼓声。

    这是相当明确的指令。

    除了盾手在前外,所有的弓手也持刀展开了队形,他们稍稍落后一个,九个盾手还是站在前端,但两翼也展开了,这是半月阵,也是用来攻击的阵式,如果敌人冒进,很容易被兜起来消灭掉。

    明军不曾有半点后退的意思和打算,反而拖后阵形,摆出更加具有野心的阵形来,皇太极也不觉眯起了眼。

    很多正白旗和镶白旗的老人都有些紧张起来。

    一个佐领喃喃道:“这支明军,感觉不比浑河岸边的那川兵差。”

    “还好他们没有车阵。”

    “没车阵也没白腊杆长枪,不过他们有地形之利啊。”

    “今日这一仗难打了。”

    所有的佐领,领催,拔什库,分得拔什库,壮达,马甲,少量的步甲和旗丁,还有护兵,白甲,人人均是神色凛然。

    普通的旗丁还有些跃跃欲试,长久以来对明军的屡战屡胜使得他们信心十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感觉到厉害,而那些老兵就不同了,特别是久经战阵的护兵和白甲们,他们淡漠的表情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眼神也变得冷峻起来。

    眼前这一支明军明显的不好啃,很可能会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才能破阵,到时候不知道要战死多少人,女真人中的勇士是悍不畏死,但并不是一心要找死的疯子,能不死就打赢当然最好。

    前方的游兵又倒下五六个,这一下女真方的游兵只剩下十余人,而这一次十二团方面只倒下两个,人数的距离被更近一步的拉大了。

    “着游兵退下。”

    皇太极已经看足了要看的东西,再看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从始至终,对面的明军将领也没有调动军队,真的是不动如山,皇太极向来以智计和武勇并存而为人称道,但在此时他也有一些无力感。

    这一仗,看来只能拿人命硬堆。

    对方有地利,有牢固的阵法和坚固的铠甲,又以逸待劳多时,这一仗女真人虽然有过倍人数的优势,从现在这一场游兵激斗的场面来看,战斗未容乐观。

    就连皇太极也不得不承认,对面的明军不光是装备好,意志也是十分坚定,另外指挥和战法也相当的纯熟老练。

    战士的个体战技可能比女真马甲们稍逊一筹,但装备和意志,还有指挥都弥补了这一点。

    皇太极也忍不住对身边的索尼道:“自随父汗起兵破抚顺关至今,明军有悍勇的,但多半是怯懦无比,悍勇的也多半只是匹夫的血气之勇,易破之,而悍勇的又有阵战之力的,唯有浑河一役的川浙二兵。然而悍勇,阵战,具甲装备皆备的,似乎只有眼前的这支东江明军。奇哉,文龙现在这么有钱了,能训练出这般兵马出来?”

    索尼是巴克什之子,也是满蒙汉三者文字通晓的通才,但现在还不是巴克什,两年后皇太极组建文馆,索尼就进入文馆,在此之前他也是上阵搏杀的武夫,只是皇太极知道索尼文更胜武,所以每常带在身边栽培他,现在提起这番话,也是有叫索尼把这事记下来的用意。

    索尼听闻之后,立刻道:“主子,这一仗还要不要打下去?”

    “你说呢?”皇太极眯眼看了这个年轻的亲信一眼,把球又抛了回去。

    “奴才以为一定要打。”索尼先用肯定的口吻答了一句,接着看向皇太极,说道:“狭路相逢,敌少而精,若我军不战,势必给将士心中带来阴影。强敌则不战,日后再遇强敌,诸申畏惧,谁敢策马冲锋?况且,若老汗知道,必定大怒,于主子不利。”

    索尼是皇太极可供机密的心腹,虽然年轻,但拉住了索尼就是拉住着一堆和索尼家族亲密的哈达部的巴克什和将领,对皇太极来说,任何一支力量都弥足珍贵,大汗之位他势在必得,皇太极也坚信自己才是大金国未来最好的大汗,没有他,不管是代善还是阿敏,莽古尔泰,甚至阿巴泰或是多尔衮三兄弟,没有任何一个眼光能看的长远,能够在关键时刻带着八旗走出去,困守辽东,一旦明国有中兴之势,腾出手来,转瞬就能把只有六万丁口的小国灭族。

    “说的很好!”皇太极眼看游兵退下,眼中反有睥睨之色,他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