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794章

大明1617-第794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价和自由买卖,和记只会按比例来抽取贸易税额。

    在开市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和记的税额会保持相当低的比例,这是为了鼓励贸易,给商人更高的利润,当然就算抽重税也是高利润,只是减税的话会更加吸引人,因为这很容易叫人看到和记还有张瀚的诚意,这是千金难换的。

    当然有些货物,俄罗斯人只能到和记购买,比如铁器和布匹等重要的大批量的物资,棉花生丝和记也掌握了相当多的货源,另外俄罗斯人对杂项局产的一些器物也有相当大的兴趣,座钟,比他们自己造的要精良的多,这种技术在目前来说还是西欧的最好,俄罗斯人的也是仿制品,而且比和记造要粗陋的多,另外座钟小型化已经很见成效,杂项局很可能在短期内,可能三五个月内正式推出怀表,金制,银制,铜制三个等级,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群,财务局方面在这事上表示了相当的乐观,这可能也是今年的一个利益增长点。

    另外望远镜,六分仪,指南针,一些从林中很需要的好东西,俄罗斯人也是多多益善的态度,很多器物对这些家伙来说也是相当神奇的制物,由于这些早期工业化的出品,俄罗斯人对和记的态度是更加的谨慎和小心了。

    毫无疑问,在他们对面的是更加文明,富饶,和精于制器,拥有工业化制造能力和强大武力的先进文明,比起他们的俄罗斯祖国,这个皮肤微黄,个头矮一些,眯眯眼,塌鼻子的种族创造的文明似乎更先进一些,这在很多时候几乎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在这个时代正是白人殖民者的黄金时代,他们横行全球,以决大的意志和毅力加上勇气来殖民全球,除了白人之外所有的种族都是落后和野蛮的,皆成刀板上的鱼肉,然而在草原之上,他们碰了一鼻子灰,然后发现对方的军队更强大,火铳更精良,拥有俄罗斯人没有的精良火炮,他们连鬼主意也不敢打,向来强硬和喜欢占主导地位的俄罗斯人只能按着中国人的安排来贸易,简直是活见鬼,可是他们只能依从,因为这些中国人带来的货物实在是太吸引人,那不是一堆堆的货物,而是一堆堆的银卢布!

    “开市了!”

    “可算开市了,希望我的货物能在十天内全部出脱,我好跟着大车回去,下次再来就雇几十辆和记的车马,多带人手和货物来。”

    “说有什么用,还是吆喝吧。”

    “伙计们,给我使劲吆喝起来!”

    肯吆喝的都是中间档次的汉商,或是小汉商抱团组成的商队,一般来说,大商人们的货物基本上都谈妥了,甚至下趟车队的费用和出发时间都几乎谈妥了,所以相比于中小商人,大商人们的态度要笃定许多,他们很多就站在鼓楼上,微笑着观察着自己和他人的店面,毕竟对商人们来说观察货物买卖来确定下一轮货物的多少和具体的走向,这是一个相当必要的基本功。

    在鼓声敲响的时候,一个黑瘦的青年策马从军营区出来,堪堪走到贸易大街的东边。

    他在大片的拴马石停下来,有几个蒙古人迎了上来。

    他们找到了窍门,汉人在城中要么是军官官吏,要么是有职司在身的工作人员,要么是家属,要么就是汉商和伙计们,做各种杂事的人就少的多了……毕竟离核心区太远。

    很多蒙古妇人跑到城里来,她们守在城中的水井旁边,替人洗衣服,也有人到普通人家里去打扫浆洗,有一些穷困的牧民也跑到城里来打杂,在拴马石这里帮人牵马和看守。

    黑瘦军官领了对牌,这种小木牌可以帮着他过一会找到自己的战马,他很钟爱的摸了摸自己的坐骑,这是一匹大青马,个头很高,岁口还有些偏小,但也成年了。

    马儿喷了几下鼻子,前蹄划动了几下,蹄铁在青石板路上带起一溜火星。

    黑瘦青官个头中等,从军装袍服的式样来看,他是在近期明显瘦了一大圈,原本撑起来正好看的军袍趴了下去,被他用牛皮革带勒的紧了一些,虽然在休假期间出来逛市场,他还是把衣袍束的紧紧的,每个细节都做的很到位,从袖扣到胸章,再到军风纪扣,到闪亮的军靴和理的很舒服的衣袍下摆,还有擦的很亮的火铳弹药盒,插在腰间一侧的短火铳,装机要文件的皮制文件包等,每个细节都做的相当到位,仅从打扮来看,是一个相当严谨的参谋军官的形象。

    王鄣原本也就是参谋军官,虽然他已经做到了高层参谋,他的肩膀上扛着两颗银星,在安排好战马后,他涌入东西大街的人流之中,很多士兵和低级军官主动向他先敬礼,王鄣一一还礼,这个时候他有些后悔没听从建议,很应该换一身便服出来的。

    很多商团军的军官已经不适应穿便服了,他们更喜欢自己身上的这一身军袍,裁剪的得体合身,用料讲究,穿在身上有些紧束,正好时刻提醒自己的军人身份,那些宽袍大袖虽然看起来更飘逸华美,但已经不适合军人的身份了。

    街面上很热闹,充斥着各种人群,个子很高眼睛灰蓝头发颜色各异,身上味道很重的是俄罗斯人,个头矮罗圈腿身上味道更重的是蒙古人,个头矮披着鱼皮身上一股鱼腥味的是鄂温克或鄂伦春人,或是索伦人,或是野人女真,到处是这些异族的人。如果在边境,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异族聚集在一起,挟弓带箭的行走着,很可能会引起一场骚动,而在这个漠北草原的城市之中,一切都是这么的随性自然,所有人挤在一起,在各个商铺里来回穿梭,军人,牧民,俄罗斯冒险者,每人身上都带着武器,然而每人都是面带笑容……俄罗斯人在喝醉之前绝不会挑衅城里维持秩序的商团军镇抚兵,蒙古人时刻保持敬畏,那些河边来的鞑子则连话也说不周全,看到人就鞠躬,他们的武器是用来防狼的,对力量的敬畏这些人很敏感,虽然他们野性最足,但其实胆子最小。

    王鄣在路上走着,他对一切都饶有兴趣,他已经接到调令,很快就要离开这个漠北城市了。先到安固里淖,再到青城,然后从青城入口,从张家口一带到京师,再至天津,那边有船只等着,半个月左右他们就要上船,然后驶离港口飞速前往台湾。

    王鄣的等级能够看到很多密级通报,他知道台湾那边从三月开始就特别紧张,平安状的发放从年后开始减少,到了四月时已经减到不如去年峰值的五成,也就是说,百分之六十的海船不再领或是不能领平安状了。

    荷兰人不仅在澎湖到大员的海面上放了克鲁宁辛之屋号这一类的大船,还有另外五六艘主力舰陆续调过来,另外还有数十艘武装商船。他们的所谓武装商船都拥有二十五门以上的大口径火炮,相对于大明水师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大型战舰,虽然船只数量不多,但控制闽浙海面到南洋和日本的航线是足够了,很多船只在海面上遭遇荷兰战舰,被迫交纳相当数额的银两才能平安通过。

    荷兰人当然不会平安状,这会引起和福建官方的摩擦,他们用保护费用来取代这种实际上的收取税金的行为。

    商船被骚扰或勒索,当然不可能再向和记再次缴纳。

    不仅如此,很多闽浙江南的船主还满腹怨言,去年时和记发状时的承诺是他们不再受任何武装势力的骚扰,包括大明福建水师和海盗在内。

    言犹在耳,和记承诺的事情却是没有办到,也就不能怪这些海商满腹怨气,并且拒绝再购买平安状了。

    继续购买的有一些是对和记有信心,并且确实被和记保护过的海商,也有一些是迫不得已,他们知道不能陷在和记与荷兰人的争端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两边给钱,反正这两家大势力在海上,小股的海盗彻底绝迹了,只要小心规避陷峻的暗礁水面和台风,赚取利润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既然如此,等于是利润分薄了一些,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台湾那边的分析是这种情形不会太长久,时间久了,荷兰人的势力越来越强,对海面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迟早这些海商会转投向荷兰人。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珍珠

    一群畏畏缩缩的鱼皮鞑子聚集在一起,他们的货物太少太不起眼了,而他们所想贸易的就是粮食,粮食又不是贸易的主流。

    俄罗斯人也想要粮食,他们在新殖民的区域种植开垦,但种出来的粮食产量相当有限,他们也有粮食短缺的麻烦,很难吃饱,正常就是少量的黑面包加上蔬菜汤,这就算很不错的一顿饭了。

    这个年代的人都很能捱苦,包括这些殖民者在内,他们的平均寿命很短,但看到发财希望的人还是蜂拥而至,当然沙皇在内的俄罗斯高层也尽可能的多派人手到新的领土上来,开始是拿利润来吸引大家族,后来就采用流放的办法,相当有效,俄罗斯在远东的城市差不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可能在以后和记会开辟粮食运输专线,短期内不太可能,粮价利润是随着路线的延长而缩小的,俄罗斯人也不可能如东虏那样出高价,东虏是要维持一个政权的存在,而且他们的粮荒严重的多,所以才有天启五年的屠杀,如果众多的百姓不能提供利益反而使政权举步维艰,最好还是杀掉。

    这是奴隶主的思维方式,当然在某种角度上来看还是对的。

    “你们要换粮食?”

    王鄣拿起一颗珍珠来看,可能是因为对这些小部族不感兴趣的原因,他们的珍珠多半留着,而且品相相当完好,晶莹剔透,外层霜白,内里是一层晶莹的色彩,整个珠子散发着柔和的光泽,令人感觉陶醉。

    “是换粮食。”这些小部族的人连个铺面也没有,他们就直接在街上摆摊,好在也没有人来驱赶。摆摊的人和王鄣都用蒙语,对方有些紧张的答道:“我们不想要别的,就要粮食。”

    “你们蠢不蠢。”王鄣笑骂道:“我给你们银子,你们拿银子去买粮食不好?”

    “我们不要别的。”鄂伦春人还是坚持道:“就要粮食。”

    “一帮子蠢驴。”

    王鄣摇了摇头,站起身就走。

    对方看起来很失望,眨巴了几下眼睛,但是没有把王鄣叫住的意思。

    汉商们惯用的伎俩,这些鱼皮鞑子或是披着鹿皮的鞑子们毫无概念可言,他们也不知道或漠视金银,和早期的部落一样,他们只懂得实物贸易。

    王鄣原本打算算了,但看着那伙鞑子饱受风霜侵袭的脸庞,不觉心中一软。

    他走到路边,雇了一辆货运大车,然后带着人到城中唯一的商行所在,用银子买了一整车粮食,和记现阶段没有大规模买卖粮食,开辟运粮路线的打算,但不代表城中缺粮,事实上城中毫无缺粮的可能,和记在沿途有好几个军堡,同时也是储粮点,加起来的粮食已经储了六十万石,这是相当恐怖的数字,但对和记来说只能说是九牛一毛。

    具体的储粮数字谁都不知道,就知道这些年来是每年以百万石以上的规模在储粮,吃的人多,但收的更多。

    很多人估计军司储粮在三百万石以上,但这两年还得加上在漠南开的三百万亩地,豆子,高粱,糜子,还有大量的番薯。

    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了,只知道杂粮畅开供应,小麦只要按市价给付银两也是供应,当然有限制,不是想买多少就有多少。

    王鄣买了五十多石,近七千斤粮,等他带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回来时,所有的鱼皮鞑子都瞪大了眼。

    “这车不能走远,不过可以帮你们运到城外的住宿点,我知道你们有一些马匹,把粮食放在马匹上带回去吧。在这里不要急着走,多学多看一些。”王鄣微笑着道:“你们总要融进来,不要固执已见,不会有总坏人想骗你们。真的感觉受骗了,这里有市场管理官员,是我们和记的人,和他们说,会替你们主持公道。好了,现在你们看看能换几颗珠子给我,要挑好的,我是拿回去送给老娘和媳妇的,要是挑的不好,下次可就没有我这么好的买主了。”

    一群鱼皮鞑子面面相觑,他们当然想换粮食,但绝没有想到从河里摸出来的珠子能换这么多粮食!

    所有人都是没有犹豫,几十号人都直筒筒的跪了下来。

    这种礼仪在这些小部族里也是最高的礼节,象征着他们没有保留的尊敬和感激。

    王鄣道:“不要这样,赶紧起来。”

    谁料更多的人跪了下来,不少部民都是捧着自己手中最大最好的珍珠,直接往王鄣手里塞过去。

    “不要这么多,太多了。”王鄣满头大汗,他没想到自己一时的心软惹出不小的乱子来,同时双方都低估了自己货物在对方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