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585章

大明1617-第585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和太监也不再去帐局兑换铜钱,蓟镇和宣大都接到通知,需要对边境严加防范,以防不法商人出口走私货物,赚取利润。

    由此可见,朝廷对和裕升的利润来源大体上都是明白的,只是天启是要脸面和讲规矩的帝王,他的限制只能是这样了,而且皇帝也未必清楚,地方军镇的文官武将们究竟贪腐堕落到何种地步。

    “好吧,我听叔父的。”小胖子一脸委屈,不过还是赶紧答应了下来。

    张瀚原本想把侍女都先送走的,眼前这小胖在后世还是个高一学生,不过想想这些鞑子从小就吃奶酪喝羊乳,吃的全部是牛羊肉,身体壮的跟什么似的,恐怕也早就习惯这些事了,思索一番之后还是作罢了。

    要被派出去的猎骑兵有三个连,五百三十人,三个连指挥和一个营指挥。

    由于骑兵不是方阵建制,已经在几个骑兵团里有了营级架构,一个营三个连,是张瀚熟悉的三三制。

    虽然冷兵器和热、兵、器夹杂使用的天启年间三三制不一定适合,但张瀚也就只有这两把涮子,而且五百多人的营级编制和戚继光的司级编制人数差不多,应该还是合理的。

    “立正!”

    张瀚接近猎骑兵连的时候,三个连的士兵一起昂首挺胸,手中的火铳也是平举起来,刺刀闪闪发光。

    所有的猎骑兵都是穿着色彩鲜艳的大红军服,铜扣熠熠生辉,闪闪发光,红色的军袍,黑色军裤和皮靴,头顶是红色的大帽。

    孔敏行夸赞过这些猎骑兵,奔驰时如一朵朵火烧云,色彩绚丽,姿态狂野剽悍,一看就知道是罕有的精锐。

    后来孔敏行知道了猎骑兵的主要功用,他脸上的表情立刻变得十分丰富。

    简单的说,猎骑兵就是到北方草原烧杀抢掠的,他们虽然有任务,但也不妨碍这些家伙做别的事。

    每个猎骑兵都是军中最桀骜不驯的家伙,他们在各部都是屈从于严苛的军纪,但本性难移,时间犯错,很多人做战意志坚定,但因为性格残暴或是过于散漫,很难在军中得到升迁,很多猎骑兵如果不是这样那样的原因,估计早就是正儿八经的军官了。

    除了军中的骑兵挑选进来外,还有半个连队是银锭等投降的台吉提供的部下。

    还有麻承恩等人送来的精锐夜不收。

    这些人组成了猎骑兵营,也是张瀚的商团军中最新的兵种。在合练了一段时间,彼此融合或是被迫融合之后,即将出发北向。

    “你们要牢记一点。”张瀚在三个连的横方阵前走了一圈,他对这些骑兵正色道:“一群痞子无赖可以欺负一群没训练过的农民,但一群训练过的听从军纪的农民,他们成了合格的军人,可以随意击败毫无纪律的喇虎无赖。现在商团军中,随便拉一小队兵,摆成鸳鸯战阵到大同府城,城中来一百个喇虎,哪一边能赢?挑你们出来,要你们做一些对普通军人影响不好的差事,但不代表就是放任。猎骑兵一样有军法官,不听军令的一样会被严惩,要记得你们做的事还是在军事指挥的范围之内,你们做的事还是我的命令,你们刀上染的血也是我刀上的血,你们手中的人命也由我来背负,可能我要你们做的事不一定符合仁恕之道,但我不会后悔,你们只管听命令行事,现在我下令你们出击,替我扫荡北方,打痛土谢图汗部,威慑车臣汗部和扎萨克图汗部。你们可能一直要穿插到瀚海,替我迎回从俄罗斯回来的部下,我忠勇的士兵们,你们能做到吗?”

    营指挥抽出直而锋锐的佩刀,用尽全身力气吼道:“能!”

    “能!”五百多人也是一起吼叫起来。

    猎骑兵中有一部份是从榆林赶到不久,他们在云内堡接受了李来宾主持的军事训练,原本有一百来人,训练二十多天后就只剩下一个中队,其实张瀚估计再训下去,按和裕升枪骑兵团的标准,合格的最多只能剩下十几二十人,不过猎骑兵可以在战斗中成长,此前的军训只是叫他们迅速接受商团军的军纪约束……正如张瀚所说的那样,喇虎无赖和恶棍们可以随便欺压良善,因为良善百姓多半不愿惹事,并不是懦弱,只是人很难下定决心放弃安稳的生活轨迹,反抗的变数太多,代价太大,所以一般人都会选择隐忍。

    但这些人一旦加入军队,接受训练的程度比那些市井无赖要强的多,因为他们能忍……无赖们自由惯了,散漫惯了,也自行其事惯了,他们更奸滑狡诈,更想钻军纪的漏洞,在训练时很难出力,做战时很难一根筋的听令行事而无视自身的安危。

    所以几十年前戚继光早就有明言在先,军伍中一定不能用市井中人,这些人花十倍的力气训练也难以收到训练良善农民的效果,当然最好的还是有组织又有韧性还有力气的矿工。

    “还好你们赶到了,昨晚还怕你们今早赶不到。”张瀚站在榆林中队面前,脸上的笑容十分温和可亲。

    这种笑其实很职业了,既亲切温和,又有上位者凛然难犯的气息,包括张瀚现在说话时的语气口吻,也是有力简短,有上位者自信和自行其事,不容商量的感觉。

    这些东西有的是刻意练出来的,也有确实是长期为上位者发号施令自然形成的气质。

 第八百一十五章 周期

    中队指挥是个三十左右的汉子,身形精瘦,个子很高,两眼溜溜直转,透出一股精明外露的气息,他行了个军礼,对张瀚道:“回大人,我们接到调令就兼程赶路,路上遇到两股狼群,打狼耽搁了时间。”

    “嗯。”张瀚道:“近来连续大战,草原上也乱套了,狼群很多,军司会组织人手继续打狼。”

    “是。”中队指挥知道规矩,也知道这时该怎么答话。

    张瀚看向一个面色焦黄的汉子,也是很瘦,但个子很高,骨架也大,下巴上的胡须又黑又亮,一直垂到胸口。

    “听说你是从榆林军中跑过来的?名叫黄虎?”张瀚笑道:“战兵连指挥李明威亲自替你担保军司才同意收你,因你只是普通步卒,非夜不收也不是家丁,亲兵。”

    被问话的便是张献忠,当日他偷偷前到和裕升军中投效,按理是不会被接纳的,免得引发与延绥镇不必要的矛盾。后来还是拿获张献忠的战兵连指挥替他作保,并且与延绥镇做了勾通,张献忠才被留了下来。

    “职下原是副将陈洪范部下,这人没本事,职下想,宁给好汉子牵马,不给赖汉子当祖宗,所以连夜投军。”张献忠有些紧张,商团军的一切都和边镇完全不同,一切以实绩和功劳说话,平时管束很严,军纪没有明军的动辄斩刑,但一旦犯纪就坚决执行,不打折扣,没得商量。军营中气氛很好,军官和士兵的关系要比明军密切许多,彼此间十分融洽,张献忠也不知道是怎回事,在商团军中呆了一个来月后,已经感觉和这个团体关系十分亲近,有一种融入集体之内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美妙,张献忠已经不想失去眼前这一切。

    说来也真是奇怪,陈洪范的亲兵他不想当,却宁愿在这个不是大明正经军镇的商团军里当一个普通的骑兵。

    “嗯,很好。听说你胆色很壮,好好干吧。”张瀚没有询问太多,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现在商团军里很多连级和大队指挥他也不一定认得了。

    “可以出发了。”张瀚走到营指挥跟前,说道:“世雄,我对你有厚望。”

    “是,大人!”张世雄脸上难掩激动,他道:“请大人放心,属下一定会抵达瀚海。”

    “一切以锻炼军队为主,骚扰和破坏在其次。另外任务最要紧的是接应返回的使团,就算不能见面,也要策应。”

    “是。”张世雄答应下来。

    “出发吧。”

    猎骑兵们终于出发了。

    第一队骑兵牵走自己的战马,在宽阔的汗王宫前的广场前上马,然后一个中队成一个小型纵队,接着连队纵队,然后是全营骑兵全部上马,军装如火一般燃烧着,一路向北方的城门方向烧过去。

    ……

    前方半里处的骑士竖起了手掌。

    “好了,全队停步,下来休息。”

    哥萨克大尉葛利高里传下命令,所有人都带住了马匹。

    这是一片森林和草原地貌交杂的地方,北方就是瀚海区域,骑队就是从瀚海过来,他们从托木斯克出发,翻越萨彦岭,然后顺着叶塞尼河一路抵达下游,然后抵达俄罗斯人的新定居点,也就是后来的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的明珠,几百年后中国人去俄罗斯短程旅行的必去之地,在那里可以领略俄罗斯人的工业成就,当然对中国人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看看瀚海,也就是贝加尔湖,曾经苏武牧羊的地方。

    在抵达伊尔库茨克之后,骑队继续南下,开始不停的有蒙古人骚扰,每天都有可能与敌手交战,好在骑队不停的穿插闪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大队的北虏合围过。

    也有可能北虏投鼠忌器,蒙古人和俄罗斯的关系远比对大明要密切的多,特别是俄罗斯人和卫拉特蒙古人已经交往了几十年,在兼并了西伯利亚汗国之后,俄罗斯人与蒙古人的关系更密切了。

    其实双方的文化里有着共同的基因,俄罗斯人已经被正经的欧洲人称为是欧洲的鞑靼人,其实也没冤枉他们。

    骑队有三百多人,其中和裕升方面百余人,俄罗斯人二百余人,其中有一百多担任护卫的哥萨克人。

    除了护卫的哥萨克外,佩特林不辞劳苦的第三次出使,将再次与张瀚会面。

    当然这一次就是谈具体的合作事由了,佩特林穿针引线,多次辛苦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奔走在中俄之间,无非就是想把俄罗斯与大明这边的贸易做起来,双方的贸易公平来说还是很互补的,哪怕几百年后,俄罗斯人的毛皮等特产在当时的清朝和民国时期仍然是价比黄金的硬通货,广袤的西伯利亚有充足的各种各样的原生特产,很多货物在大明那边肯定会大受欢迎。

    而中国这边的丝绸,茶叶,瓷器,这三样在全世界范围都是响当当的硬通货,佩特林对和裕升的铁器,各种杂货,罐头食品,还有大量的军工产品都很有兴趣。

    说来有趣,几十年后俄罗斯人与清朝大打出手,扶持卫拉特人时给蒙古人提供了大量的火器,那些火枪和大炮成为卫拉特人挑战女真人的底气,结果俄罗斯人现在却是发觉自己的火器不仅比不上西欧的那些强国,连远东的明国人也是比不过。

    哥萨克,商队,这是俄罗斯人开拓西伯利亚的标配,好在还有杰日涅夫等人,这个团队的性质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除了杰日涅夫本人之外,还有四十多个俄罗斯人跟着一起南下,他们有造船专家,有专门学习过设计船体的专家,也有技巧很高明的造船工匠……这一次由于郑芝龙等经验丰富的航海专家随行,和裕升算是真正的不虚此行,整个俄罗斯人海洋事业的精华,也是他们放在西伯利亚打算探寻北方海域的顶尖人才,这一次算是被张瀚给一锅端了!

    这一锅,直接把俄罗斯人顺着叶塞尼河北上探索北冰洋的成就给端没了,也给和裕升端来了这个时代除了荷兰西班牙英国等诸多海国强国之外的最好的一群造船和远洋专家。

    骑队出发的时候刚下过最后一场雪,人们还穿着厚厚的毛皮衣服出发,等翻过了萨彦岭顺着叶塞尼河南下时已经是夏天,等他们绕过瀚海抵达库伦城与伊尔库茨克的这个中间地带,并且来回的兜圈子,躲避着蒙古人的搜索骑队时,这时才发觉,晚间的风又开始变得寒冷起来了。

    “这一走,穿越了冬,春,夏,三个季节。”莫宗通和一群人盘腿面对面的坐着,看着有点儿枯黄的草尖,不觉苦笑起来。

    在场的人和莫宗通都有差不多的感觉……这一来一去耗时太久了。

    郑芝虎忍不住道:“操,这一来一去怕不要半年,俄罗斯人和我们做个吊的贸易,一年交易两次,能赚多少?”

    俄罗斯人现在当然没有能力在远东修路,很多地方只要林子一密,或是有小河山丘挡住了路就直接绕道,就算所谓有路的地方无非就是地图上有人走过,根本就是草地或是灌木的地形,这叫和裕升这些从人烟密集的地方过来的人感觉十分不适。

    有时候不要看几百人走在一起,其实地广人稀,叫人有在海上航船的感觉,这种地方,策马走一天未必能见到一个人……不对,是策马走十天也未必能见到人的踪迹,更不要说道路,村落,还有桥梁等一切与文明有关的东西。

    到处是密林,草地,灌木,山丘,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