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444章

大明1617-第444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这一宗贸易当然还是俄罗斯人更为心动,他们能翻越乌拉尔山把远东的货物送到其欧洲部分与丹麦人英国人荷兰人贸易,当然也不会在意南下与张瀚代表的大明贸易。

    对这个国家的来说,无非是拿出把人当“灰色牲口”的精神来做这件事就好了。

    时久失联,军司的人恐怕有不少人都把北上的使团给忘了,就连张瀚自己,紧张之余,也只能偶然想起北上诸人,心中也是暗感焦急。

    无论如何,时间也过得太久了!

    使团还是去年中秋过后出发,现在已经是新的一年正月都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使团没有回来还算正常,毕竟单程抵达就得两个多月,算上谈判的居停的时间,半年不回来再正常不过。

    张瀚还不知道俄罗斯人带着使团绕道而行,从瀚海那边绕了一大圈,多花了近月时间。

    使团不曾回程,时间上来算很正常,不过连一点儿消息没有回馈过来,这就有些诡异了。

    俄罗斯人和漠北三部的交往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影响渐深,甚至对漠北蒙古人来说,这些俄罗斯人比大明人要亲近的多,也更可信的多。

    俄罗斯人被蒙古人统治过,蛮风留存很重,在欧洲被讽为白种蒙古人,虽然是一种鄙夷和蔑视,但其民族性被蒙古沾染过,有相当强的游牧民族特性,这倒也是事实。

    到明末这时,俄罗斯人已经脱离蒙古统治很久,然而双方的交流往来比大明和蒙古的往来要方便和密切许多,不仅是漠北三部和俄罗斯人早就建立了联络,俄罗斯人真正下功夫拉拢和交好的就是卫拉特蒙古,最终在康熙年间,卫拉特蒙古在俄罗斯人的帮助下向满清挑战,康熙费了老大力气,联合其余的蒙古各部也只是将其击败,彻底解决还得到乾隆年间。

    张瀚并不介怀俄罗斯人此时在蒙古各部下的功夫,现在俄国人的实力有限,十几年前他们还被波兰人打败,连首都也被波兰人占了,贵族们推立新君,成立了罗曼诺夫王朝,然后才把波兰人赶走,接着又和瑞典人缔结合约,让出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城市,真真是元气大伤,若不是其亚洲部份不停的向欧洲部份输血,俄罗斯恐怕已经四分五裂,或是被瑞典和波兰给瓜分掉了。

    其国力弱小,虽然进取心十足,并能直入亚洲抵达远东,主要原因也是西伯利亚汗国等蒙古人建立的汗国实力衰弱之至,蒙古人算是扩张快和衰弱也快的典型,当年的诺大家业早就四分五裂,又没有能学习优秀民族的长处,在丢失自己野蛮武力之后对俄罗斯人的入侵毫无抵抗能力,这才使俄罗斯人抵达现有的地方,但他们要吃下这些地盘,稳定和巩固下来还要相当长的时间,真正能掌握蒙古,并且继续往黑龙江流域挺进还要一百多年之后,而有胃口吃下外蒙和外东北地方,还得二百多年之后,现在的他们实力未必比大明强,只是其欧洲部份一直在吸取西欧各国的科技和文教上发展的成果,使他们的文明层次在不断的提高,最终成为列强之一,但就算在列强之中仍然算是最弱的一环,只是相比满清来说,已经先进太多太多。

    因为俄罗斯人与蒙古人的关系,委实亲密,两边就算不是穿一条裤子的盟友关系,彼此也算是交情不浅,张瀚感觉不安之处就在于此,就算一时半会达不成和议,哪怕谈判没有进展,最少莫宗通等人也该派人过来报下安。

    除了张续文之外,往俄罗斯去的还有莫宗通,还有郑芝龙三兄弟,何斌,甘辉等人,张瀚虽然是以实际情形和才干,德性,还有忠心来用人,不过北上的这使团都是一时精英,多半是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其才干心志不用多说,当然是一等一的豪杰之士,若是全沦陷在了北方,那可真是叫人心痛之至。

    叫郑家兄弟和何斌等人北上,可是打算叫他们与俄罗斯方面的造船航海人才一起返回……想到这里,张瀚便是更加心痛了!

    ……

    时交二月,天气一天比一天和暖起来。

    京城里街道上的异味又开始出现,脏污的阴沟,如山的垃圾堆,还有粪堆都是开始从冰冻状态融化,毕竟外护城河边上的垂柳已经开始抽芽,春天的迹象十分明显了。

    这个时候穷人既好过也不好过,所谓青黄不接,就是这个时候,农民困苦,城中的居民也好不到哪去,物价比平日要贵上许多,而因为穷人碍于生计,不管是卖菜的,做小买卖的,卖力气的,甚至卖艺的,花的力气比平时要多不少,赚的钱可是要少很多。

    正阳门东西大街,可以说是京师里最繁华,也最为混乱的地方。

    两侧街道招牌幌子林立,哪怕是官店“宝和店”也是在这条举国闻名的大街上,来京师的人,不逛逛前门大街,那可真算是白来了一趟!

    这个时候,后世的故宫等宫殿园林可不是普通百姓能去的地方,绝无观光的可能,外来的人,会去京里有名的几个佛寺或道观烧香,也会逛逛琉璃场等有名的集市,至于前门大街这样的地方,那更是非来不可的。

    刘吉在店面前张罗着,叫人把幌子挂好,不要歪了或是斜了。

    一群和裕升店里的人在帮手,街面上也有不少商人和伙计们笼着袖口仰着脖子在瞧热闹……和裕升在京城这分店开的极大,刘吉等人却没有什么架子,对街面上的人很和气,特别是和裕升攀上了魏公公这条线之后,在京里其实是可以横着走了,刘吉和王发祥,李国宾等人都能到魏府去拜见魏大倌……多少侍郎和外省的巡抚也未必有这种体面尊荣,有这层关系,京师不要说普通的官员,就算是勋贵世家,武官或是太监,锦衣卫,东厂,都甭想惹和裕升和他背后的那尊大佛。

    至于和裕升背地里向魏忠贤孝敬多少好处,那是京里人不必打听,也不敢随意打听的事情。

    这家店有这般深厚的背景,刘吉等人却从来没有什么架子,对人仍然是和和气气,也从未仗势欺人,京师的水。很。深,和裕升的这般作派,不仅在商家和民间名声甚好,在勋贵和官员阶层里,评价也并不低。

    =…============

    家里断网了,这一章是在网咖发出来的,心里可真是别扭啊,佩服在外头码字的大婶们。

 第六百一十七章 宝钱

    不管怎样,“和记钱庄”这四个烫金大字的幌子算是挂了上去。

    几个小伙计放起鞭炮来,吸引了更多的人来看。

    前门大家最不缺的就是商人,跑过来瞧热闹的东主和掌柜们很是不少。

    人们继续刚刚的话题,谈论着和记钱庄的真正含义,终于有个和刘吉相熟的东主忍耐不住,排众而出,对刘吉拱手道:“刘掌柜,贵行不是有帐局么,和你们骡马行在一起,就是摆桌子在东厢房那里的是不是?这钱庄和帐局是不是一回事儿?”

    刘吉还揖道:“不是,钱庄就是钱庄,帐局日后倒是真的在钱庄办事,可以存银,贷款,转兑,托运,这些旧日的业务咱都办,不过钱庄就是可以拿银子来兑铜钱,拿着咱发的钱庄庄票,到只要有和裕升分号的地方就可以取出银子或铜钱来,方便的多了。”

    “还真是方便的多了。”那个东主若有所思的道:“以前你们帐局只有收大宗的银子,不兑换铜钱,也不给人往外取铜钱,很多小买卖没得做,现在你们换钱是小钱庄的买卖,兑钱存取还放款,这是大钱庄的买卖,好家伙,你们是大小通吃啊。”

    刘吉含笑道:“所谓大钱庄放款子不过是几家勋贵或是官绅们联手,利钱放的极高,坑人的玩意。咱们和裕升放款子,不熟不放,靠不住不放,利钱也是有限的很,主要给朋友们转个手救个急,谈不上什么利。”

    和裕升开帐局想的就是吸款,放款这事,主要就是要多这么一个业务,博取一些人的好感,每个月批的额度总算才一两万,不过这笔款子对很多中小商人来说完全可以救急,有时候放二百两银子出去,可能就能救一个老实商人的性命回来。

    利钱收的不高,放款以诚实稳重的商人为主,这一年多来,和裕升帐局的放贷业务,利润不算高,但是给帐局和张瀚本人的形象都加了不少分。

    在京师的帐局是放款最多的地方,因为京师的商人和商行的数量实在太多,货和款子的流动性都比大同那边大的多,在宣大这样的军镇地方,商人一般世代经商,都有些底蕴,预先要用钱也会早有打算,京师这里流动性就大的多了,人生都有种种意外,更加不必提经商,只要基数大了,来贷款的商人当然也多了。

    刘吉话一说开来,人们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一个商人问道:“不知道有没有钱样子可以看?”

    刘吉道:“有,请大伙进店一起看吧。”

    众人一起进钱庄店门。

    一进门,给人的感觉就非常好,屋里很宽敞,用很矮的柜台隔开内外。普通的钱庄是用栅栏把内外隔开,方便里头的人算帐和保管好物品,有一些钱庄还兼当铺,隔间里放着人家当的东西和钱物,柜台一般都很高,兑换的人一进门就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有求于人。

    和裕升的钱庄也有桌椅账簿等物,不过因为不收当不需要放置物品的空间,只有隔壁两间屋子是上了锁的,里头应该是放着钱物等贵重物品。

    钱样子就摆在最外头的长柜台上,几十枚铜钱散发着黄色的温润光泽。

    “和记宝钱?”最先说话的那个东主抢先一步,拿起铜钱观看。

    正面是刻着和记两字,背面就是宝钱两字,并无其余特殊花样,铜钱当然也不需要花边,没有人会无聊到磨铜钱的碎屑。

    “好,好,这钱铸的不错。不知道怎么比兑?”

    “重量和嘉靖金背钱相差不多,花巧当然不及朝廷的金背钱,但也相差不多。相比大多数铜钱,重量和成色已经强过太多太多。”

    “我要先兑一百两……只要比兑不太高。”

    “我铺子里缺铜钱啊,希望和裕升能少赚点儿……”

    大明的钱制是异常混乱的,不仅有朝廷铸钱,也放开给民间铸币,朝廷和民间铸钱不知道有多少,当然最大的来源还是朝廷铸币。

    每朝新立都会铸新钱,以母钱为范,新朝会铸一批很象样子的铜钱拿出来发钱,比如现在民间流行最多的嘉靖金背钱和万历金背钱,今上天启皇帝已经即位三年,然而天启钱却是铸的不好,在民间的声誉远不能和嘉靖钱和万历钱相比。

    因为北京户部和南京户部的铜钱都很差,民间使用度不高,朝廷除了要赚钱息外,铸钱原本就不多,民间流传的铜钱千奇百怪,也就不足为怪了。

    和裕升的钱,在京师比较流行的几十种铜钱中算是上品了,颜色正,一看就知道并没有掺用太多的杂质。量也足,和最好的金背钱相差不多。

    “承蒙各位东主掌柜一直来的照顾,”刘吉笑容可掬的道:“嘉靖钱和万历钱,都是一两兑八百文,各位也知道,民间的劣钱就不好说了,有一比一千二的,千五的,甚至最劣的小钱,用手指用力一夹就裂断的,一比两千也未必有人要。咱们的钱,论质不在嘉靖金背钱之下,但毕竟也是民间私铸,不能和朝廷的通宝相比,就算是一比九百吧,这个价,一两银兑出来的铜钱,各位都有三五十文的赚头。”

    各东主都是点头……和裕升确实是很不错的合作伙伴,自己赚钱也不忘给别人喝汤,这个比兑价,和裕升买铜铸币,一两本钱可赚百余文,最多百五十文,让出来的就是其三分之一的利润了。

    当即有人拍板道:“在下的天宝行要兑一千两铜钱。”

    “李东主这么急做什么?在下先下五十两银子的定,也兑一千两。”

    “我本小利薄,两位大东主何妨让一下?人家和裕升都让了不少利,我只兑五百两即差不多够用一阵子了。”

    各商行其实都是拿出了不少的流通资金出来,毕竟商行如和裕升这样巨无霸的也没几家,京城真正本钱足够大的是崇文门外的官店,那里的店不是勋贵开的,就是太监或世袭的武臣开设。

    崇文门官店不仅买卖大,还会私设税卡,或是有强买强卖的事,外省来京的商人在崇文门破产乃至破家的事不乏记录,除了这些大型官店外,京师的大买卖还是被勋贵和太监们垄断,就算前门大街这些本钱在几千两或万两左右的商铺,也有不少暗中有勋贵或太监的身影,至于文武官员背景的就更多了。

    在京师才明白,在大明做买卖,很少有不涉及到官场的,特别是京师这种地方。

    眼前这些商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