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322章

大明1617-第322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茅元仪脸上露出笑容来,他和孙元化都是以知名著名的士子,两人也都没有中进士,不过孙元化好歹是举人,茅元仪只是秀才,孙元化却从未在他面前摆过架子,在兵学上也是对他多有提点,两人的私交很是不坏。

    “至之是不是要试一试这一科?”

    “止生兄见笑了。”孔敏行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苦笑道:“其实我已经于举业上并无什么想法,只是想做一些实事。在大同,我实在是已经做出一番事业来,然而老师认为我是以农学见长,如果要做更大的事,还是要中进士……”

    孙元化笑道:“恩师其实说的一半对一半不对,要说至之以农学见长,做地方官确实可以有所展布,然而现在那张瀚那里已经颇有一番局面,要是我反正是不走的。”

    孔敏行摊手道:“你怎不敢当着老师的面说?”

    孙元化哼了一声,说道:“你当我没说过,我刚和老师提起来要去李庄摆弄火器,老师就是大怒,连尔觉他们也不敢提了。”

    对学生们去李庄那里实习磨练一下,徐光启还是赞同的,不过要是放弃大好前途,真的扎根在李庄,那徐光启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孙承宗这时笑道:“你们这些师兄弟可不要气坏了徐前辈,确实,初阳兄不要再走了,学生已经在朝廷举荐老兄,估计是到兵部先任司务,老兄务必不要嫌这是佐杂职位,只需一二年后,在边境做些实事出来,以老兄的兵学之才,立功是等闲事,然后转主事,郎中,都是可以想见的事情,这是一条青云直上之路。”

    以孙承宗帝师和新任阁老的身份能这样坦诚说话,已经是十分不易的事。而对孙元化前途的保证,更是几乎板上钉钉,只要孙承宗规划了这样的路线,那么就定然能够实现!

    很多事,对普通人来说想也不敢想,对大人物来说,只是一种路线的规划。

    甚至说,孙元化只要不犯严重的错误,数年之内就可以以举人身份位至六部的郎中,放到地方就可以任兵备道,甚至是巡抚!

    很多文官以进士身份,一生也达不到的高度,在孙承宗这里就是很明确的路线图。

    孙元化也微微动容,但同时他心中也有些迷茫,按后世标准他是典型的理科男,智商很高,情商很低,政治手腕就更谈不上,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和抱负,只是一心想做好自己乐意做的事,按孙承宗替他的打算,当然是要把兵学的所长拿出来报效朝廷,不然以孙承宗的学识和城府,还有如今的地位,怎么可能说出刚刚的那番话出来?

    对孙元化来说,如今也算是赶鸭子上架,他就算想拒绝,自己也是想不出来理由的……

    当下孙元化站起身来,肃容长揖道:“多谢阁部大人。”

    “初阳客气了。”孙承宗抚须笑道:“你我世交,何需如此多礼。”

    孙承宗又转向孔敏行,笑着道:“至之这里,我却是帮不上忙的,不要说此科并未点我为考官,就算我为考官,国家的抡才大典,亦不容有丝毫徇私……”

    孔敏行正色道:“晚生岂敢想这等事?既然进场,当然要凭真本事。”

    “甚好……”孙承宗道:“学生就等着至之的好消息了。”

    孙元化这时转向茅元仪,问道:“止生今日有些奇怪,一进屋来就没有什么话说。”

    这么一说,各人才发觉茅元仪果有些不对,孙承宗皱眉道:“可是有什么事?”

    茅元仪勉强一笑,将书信递给了孙承宗,说道:“大同巡按说张瀚形迹可疑,我在想,受他那一注银子,是不是有些草率……”

    孙承宗接过书信,草草一看,脸上有些怒气,转瞬又是平静下来,他将书信递给孙元化和孔敏行分看。

    “哼,果然来了。”孔敏行放下信,一脸正色的道:“我想阁部不必相信这样的话,王巡按为什么有这样的信,阁部应该心知肚明。”

    “王某人也真是……”孙元化道:“简直是荒谬!”

    孙承宗面色平静的道:“两位都是一样看法?这张瀚有没有可能有不轨之心?”

    “断然没有。”孔敏行道:“他在各地的商会都是与人合作,各理事都是当地的士绅,绅粮大户,商会也确实有组建团练,然而都是因为匪患而不得不自保,加上北虏进逼,还有当日巡检司的弓手,确实是有一些武力,然而从未听说过这些缙绅大户合起伙来要谋反的事情!”

    孙元化也道:“张瀚是当年凤磐公的嫡脉,出身蒲州,身边也有宗族中人,李慎明,原本总兵的幕僚,举人身份,孙敬亭,亦有功名,而且东山会孙家名声甚好。我在李庄那里虽然日短,张瀚的名声却是极佳,为人仁厚,抚恤流民,救助贫困,为人所称道。更重要的是他行事温和,听人议论时绝少有依势欺人之事,这样的人意图不轨,晚生从来没有听闻。”

    ==============

    今天先提前放一章,中午和晚上都有酒,晚上不一定赶的回来,先发一章再说。

 第四百四十六章 拖累

    茅元仪在此前只是对张瀚有些好感,另外感觉和裕升的财力可用,看到王心一的信时,第一反应是不高兴,接着就是害怕连累自己。

    孔敏行和孙元化虽然都曾经在李庄呆过,孔敏行和张瀚的交情还十分深厚,但这两人并不怕,据茅元仪的了解,孔敏行在李庄多日也没有领过张瀚一文钱的俸禄薪饷,只有临至京师时接受过仪金,这是人之常情,就算张瀚真的谋反也不会连累他们,倒是自己,刻印书籍一下子拿那么多,到时候被人翻出旧帐,那可真是天大的麻烦。

    听了孔敏行和孙元化的话之后,茅元仪也是如释重负,说道:“王公未免太过可恶,无事生事,搅闹一番。”

    孙承宗道:“张瀚饶有家资,又为人和善仁德,这事看来是真的,他请在塞外修筑军台备边,看来也是自己出资?”

    “是的。”孔敏行道:“此事晚生知道。上年素囊和布囊入侵,两万余北虏直入新平堡等各堡,并且南下直抵天成卫的李庄,那是张文澜的核心所在,诸多匠作工场皆在这里,行销北地的铁器,马车等等,都是在此,此事过后,文澜决心北上防虏,他说朝廷忧心于东事,西北晋北必然是以防代攻,是以若再有北虏南下时被动,不如主动北上。”

    茅元仪点头道:“也亏是凤磐公的后人,才会有如此见识,若是寻常商人,怎会如此?”

    孙承宗看着孔敏行,沉声道:“张瀚应是有北上走私生意,因此与北虏的台吉结怨,此时为保生意,不得不北上筑堡,控扼商道,是不是?”

    孔敏行坦然道:“晚生是看到有车队不停北上,然则此事晚生绝无参与其中,所以阁部大人就算问,晚生也是只能答不知情。”

    “不知道,最好!”

    孙承宗此时松了口气,坦率的道:“要针对张瀚的是汪文言,杨、左二公肯定也是支持汪文言,王某人在大同,不过是仰汪文言的意旨行事。”

    “阁部大人怎知此事?”

    “唉……”孙承宗有些心烦意乱的道:“这事刘老前辈和姚宗文都与我提过,也隐约提起张、汪二人反目的原因,左右是一些龌龊事情,小人之流,真是不可理喻。汪文言,诚小人耳,然而诸公信他,亦是无可奈何……”

    这也是东林党内部的矛盾,一个党太大了也就是山头林立,矛盾百生。

    好在东林党现在一家独大,又是叶向高掌舵,大体的方向还算正确,只是内有魏忠贤,客氏,外有杨涟和左光斗加汪文言,都不是省心的主,而汪文言随手布上一子,也是要在山西那边惹出事端,这令得孙承宗十分的不开心。

    茅元仪这时突然道:“我听某公公说过,内廷之中,张瀚似乎也有援引,上次曾将马车模子送与皇上。”

    孙承宗道:“这事我也知道,皇上还曾经当面同我说过这事,说是工匠虽然是小事,然而以道路情形制成这般的大车,可多运货物,对各处互通有无,商人可有利于国,工匠也能有利于国。”

    “阁部大人当时怎回的?”

    “我说工匠亦有用,军兵亦有用,商人自然也有其用,不过要紧的还是以君子治之而牧之,用其才,不使其乱。”

    “皇上怎说?”

    “皇上曰:善。”

    孙承宗说完后,抿着嘴想了一回,终道:“这事我会表明态度,并不赞同在大同兴风作浪,除非有实绩证据,不然的话,无益多生事非。”

    茅元仪有些担心的道:“就怕汪某那里?”

    孙承宗有些傲然的道:“我想我还不必去担心他!”

    ……

    “听到水声没有?”

    张续文整个耳朵贴在地上,试图找寻水声的痕迹,但这一次还是徒劳无功,根本毫无动静。

    佩特林嘴唇干裂的快说不出话来,这时还是咧嘴一笑,因为干的太厉害,这一笑便是将唇给笑裂,上下唇都迸出血珠来。

    “不要急……”佩特林道:“最多再过两天,肯定能抵达河口……”

    张续文的唇也干裂的厉害,身上也没有太多力气,他只是狠狠瞪了佩特林一眼。

    “狗日的老毛子……”何斌半躺在地上,身后是一截枯死的断木,他身子弱,已经半死不活,好在郑芝龙三兄弟身体壮的如牛一般,他们将吃食和饮水尽可能的提供给何斌,好歹算是把他一路拖了过来。

    甘辉和莫宗通等人都很壮健,从小也吃过苦,并不需要人照顾,不过也都瘦了好几圈,整个人都瘦脱了形。

    和他们这一群汉人相比,那十来个俄罗斯人真的如狗熊一般的强壮,一路上披荆斩棘的前行,这些老毛子成天还是笑哈哈的,一点儿看不出来疲惫与衰弱,只有他们从新平堡带出来的烧酒喝光了之后,这帮家伙的脾气才变得暴燥起来。

    前日起开始断水,这两天只有饮露水和从一些野果中汲取水份,连续倒下两个俄罗斯人,睡下去就起不来,这时人们才知道,这帮家伙看着跟狗熊一样,其实只是神经特别的粗大和坚韧,他们倒也是要死的。

    俄罗斯人对同伴的死去几乎漠不关心,也不在乎,在他们眼里生命是无所谓的事,只是草草挖了两个坑,树了两个十字架,做了简单的祷告,活着的人就当没事一样,又是继续前行上路。

    这一切当然都是怪佩特林。

    虽然他们从托木斯克的路线更远,不过沿途的水源地,补给点都已经踩熟了,就算是有长达一个月以上路程的无人区,也是走过好多次,怎么补给都是清楚的很,除非路途患病,不然是没有性命之忧的。

    结果佩特林为了搞清楚伊尔库茨克到托木斯克之间的几条河流的情形,也要测算一下陆路距离和走向,带着这一群人从瀚海南斜而向西走,走的是一条完全漠生的路线。

    从伊尔库茨克到托木斯克的距离等于整个外蒙,路线比大同到沈阳相差不多,又全部是没有开发过的蛮荒地带……在这里根本没有人迹,极北的蒙古人都不在这里活动,西伯利亚汗国的鞑靼人,哥萨克人都不在这里,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白桦林和黑森林,林地一眼看不到边,野兽多的成群结队,黑熊到处都是,还有老虎和狼群,就算他们一直沿着草滩和河谷地形走,也是走的格外艰难困苦。

    这一路走过来都是沿河走,这一次就可能是两条河谷间的空隙地方,据佩特林说,再往前走走就是小叶塞尼河,结果走了三天,还是没有看到一点儿河的踪影,各人的储水已经全用光,四处看去到处是树林,他们走的地方是几片大森林的边缘,有一些灌木和草地,还有一些圆石,也有河流冲涮过的痕迹,这里在涨水季应该是有河,然而现在却已经干涸了。

    何斌喘着气道:“这他娘的无边无际的森林,到处不见人迹,比在大海里也差不多,老子再也走不动了……”

    郑芝龙也全身无力,想劝何斌几句,但自己嘴干的沾在一起,也真没有办法说话。

    莫宗通忍不住对佩特林道:“佩特林,你们自己说说,这么远的路,我们就算把货物送到瀚海边上,你们怎么运到托木斯克?”

    “等会回答你……”佩特林大步走到何斌跟前,两眼蓝眼死死盯着何斌,他向何斌道:“何,你是不是真的走不动,没办法走了?”

    何斌骂道:“狗日的佩特林,老子们上你当了……现在往前不知怎样,还不如退后。”

    “往回走?”佩特林一脸诧异,他身边的马多夫等人都狂笑起来。

    “我们俄罗斯人不知道什么叫往回走!”佩特林从怀里掏出一柄短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