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1216章

大明1617-第1216章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老人倒也不忌讳这种话题,棺材都是张瀚亲自孝敬,叫人从宽甸弄的上等的好木头,请最好的木匠打出来的,两个老人都很高兴,吉地也选好了,现在时局不太平,但两人都愿葬在李庄附近,那是和记还有张瀚发迹的地方,两个老人对那里也是最为熟悉,他们都认为那是龙兴之地,将来可能是陪都之类,离家乡也不远,算不得远葬他乡,所以都很愿意葬在李庄,替张瀚守着李庄的家业。

    看起来,张瀚还有和记被迫离开李庄,对青壮男子来说不算什么,对老年人来说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伤害,成了心里的一个结。

    这也难怪,毕竟当初那么大的产业,那么繁荣的地方,说没有了就没有了。现在李庄的产业和人员都迁离的差不多了,两个老人都因去一趟,颇为感伤,打那次之后,他们就决定在李庄下葬,活着被逼走,死了葬下来还怕个鸟?

    “今晚我亲自下厨。”张瀚微微一笑,却是放下了鱼杆。

    两个老人也看到了河对岸划过来的小船,船上是两个打鱼人模样的汉子,也象是在白洋河畔放鸭子的。

    由于和记的带动,放鸭人也不光是和记自己,几百里的河岸两边现在放鸭人增加了十倍也不止,这些放鸭人养大的鸭子和产下的鸭蛋主要也是卖给和记,和记对肉类和蛋类的需求与日俱增,就算一时用不到的也是先买下来,腌制起来备用也是好的。

    对食物,张瀚向来是多多益善,这种风格也影响了和记军司的官吏们,对储备粮食,还有肉食,禽蛋,做的过了也会得到夸奖,所以和记财务支出上,这一类的支出也最容易得到报销。

    这样也缓解了军司收购大同一带肉食的紧张气氛,在几年前,由于军队需要大量肉食,和记的采购人员几乎转遍了大同一带每个村落,将每只鸡每头猪都高价买走,这导致地方肉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甚至拿钱也不一定买到肉,地方上当时意见很大,现在由于掌握草原,多方面补充肉类,大同等地的紧张情形早就得到了缓解,甚至由于放鸭人的增加,还有和记的肉类供给,大同的肉食价格比数年前要便宜许多。

    两个老人对视一眼,张学曾道:“文澜看来有正经事了,我们先回去罢。”

    “嗯。”周逢吉站起来,提起鱼篓道:“文澜不必急,鱼我们拿回去炮制,彬儿和桢儿喜欢吃烤鱼,我来弄给他们吃。”

    张瀚微笑着答应,新平堡里虽然有地方给两个老人家住,不过他们自己的亲人都在草原居住,所以这两个长辈就索性住在新平堡张家的府邸里,年龄大的人很容易把感情寄托在小孩儿身上。

    “别把他们宠坏了。”张瀚摇头一笑,对张学曾道:“二叔公,你得闲讲点蒲州张氏的故往给孩子们听听,叫他们听一下,商人家族想发达起来可有多么不容易。”

    两个小孩还都没到开蒙的年龄,不管是士绅家族还是普通人家,一般是六岁开蒙,不过士绅家族会循序渐进的给孩子一些提前的教育,比如家史也是教育的一部份。

    张瀚感觉自己两个娃还算聪明,但也算不得神童,象大明史上的那些神童,有九岁中秀才,十二岁中举人,十七岁中进士的,这才是妖孽,后人提起秀才就是穷酸秀才之类的贬义,其实考中秀才也并不容易,皓首穷经,一世只是老童生的人,太多了。

    张瀚的儿子们当然不需要再考什么秀才了,张瀚对他们的教育方针是全方面的打造能继承自己事业的人,军事,政治,历史,地理,算学,这些东西都要逐渐教导儿子们,但现在还不急,有张学曾这个有学问的家族前辈,闲来讲古,给孩子们提前做功课,这倒是不打紧,并且相当有益。

    “那好,彬儿和桢儿都聪明,我带他们吃罢了晚饭,讲半个时辰的古。”

    张学曾兴趣很高,他身体已经不太好,也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事,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把张续宗给管教好,还好张瀚创下这么大的事业,也是蒲州张氏的光彩,另外张续文得到张瀚的器重,自己也相当的争气,这令得张学曾老怀大慰。

    现在又有教导未来君主的资格,张学曾高兴的眉毛都飞舞起来。

    “哼,你也不要太高兴。”周逢吉不服气了,说道:“将来桢儿和彬儿学算学,我来给他们启蒙。”

    张瀚笑道:“老掌柜是整个新平堡有名的算学高手,这两小子能得到老掌柜的教导,算他们有福了。”

    周逢吉确实是算术高手,当时的大掌柜谁能不通算学?东家可能算学入门就行,当掌柜的是从小伙计到大伙计到掌柜,最终当上大掌柜,没点算学底子,谁能服气?

    周逢喜笑道:“若不是老了,还真想和田季堂比比谁才是和记第一的算帐高手,现在,老了,不中用了。”

    张瀚笑着送两个老人离开,说话的当口,小船已经飞快的划了过来。

    河边的芦苇从里站出来十几条汉子,均是将手按在腰间或放在胸口,就算明知道过来的是和记军情司的人,护卫人员也不会有丝毫的放松。

    现在连大明皇帝都想要张瀚的人头,明里暗里的刺杀肯定不会少,这一年下来军情司破获了很多起针对张瀚的阴谋,其实多半是小孩子式的胡闹,一些妄人的奇思妙想而已。这年头,为了富贵很多人都可以不择手段,他们倒霉的就是碰上了和记,只要有想法就够了,基本上敢有想法的人肯定会失去创造想法的脑袋,这就很公平了。

    没有了脑袋,自然也就没有了想法。

    “止步,搜身。”

    两个军情人员从小船上跳下来,护卫人员则上前搜身和盘问口令,确定无误之后才将他们放到张瀚身前。

    “见过大人。”

    两个军情人员行礼,张瀚也抱拳一还礼,对两个军情人员道:“有紧急情报吧?”

    正常来说军情人员不会冒失的跑到张瀚这里来,而是会通过他们的情报渠道层层上报,不过这两人可能在送情报的途中遇到张瀚在河边,加上情报紧急,所以直接跑过来汇报了。

    “是的,大人。”两个情报员脸上都是紧张之色,一个人喉头涌动了几下,嘴巴都有些发干,半响过后才道:“大明动手了。”

    “确定吗?”

    “确定!”

    另一个情报员用十分坚定和愤怒的语气道:“洪承畴出大同,黄得功去杀胡堡,沿边诸堡戒备,张家口驻军和宣府标营急赴边墙戒备,各处营伍均是出动,阳和城关门城门,任何人不得出入,同时派骑兵截断了道路,还有人驱离河面上的捕鱼人和养鸭人。各级情报员都是冒险把情报送过来,我们接到之后立刻往新平堡这边赶过来……”

 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毁矿

    “果真动起来了啊。”张瀚慨叹道:“今上真的是急脾气,他一登基我就知道快了,不过还是没有想到这么快,他真的一点儿耐性也没有。最少得做几件事,比如召我入京或是先关停和记商行,逼我们主动出手,然后再来针对我,这样脸面上也好看一些啊。”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张瀚说的是什么意思。

    不过这不妨碍众人对当今皇帝的愤怒,有人愤然道:“我和记实力强劲不假,可是我们一直恭顺守法,大人被迫至新平堡退隐,商行也被限制,草原驻军根本无意南下,天启皇上也接受这般情形了,当今皇帝算个鸟,十六七的毛娃子,坐了龙椅就来欺负人?咱和记不受这鸟气,既然皇帝不是东西,那就反了,请张大人坐这龙廷!”

    “对,干脆便反了吧。”

    “这怨气老子憋太久了,都要炸了。”

    “大明也确实溜檐儿了,看看天启皇帝才多大就驾崩了,辽东有东虏,内有天灾,现在又有几十股流贼起来闹事,看吧,咱们和记一起,大明天子还能坐的住?”

    众人确实都是憋了一肚皮的气,张瀚被困新平堡,平时还有公事可忙,闲了陪妻妾和儿子,还得出来演戏钓鱼,说是清闲,也是相对的清闲,其实还是挺有事做。这些护卫跟着张瀚走南闯北,四处征伐,已经习惯了到处奔波的生活,困守新平堡,他们是最憋气的一群,今天逮着机会,可算是好好的在嘴巴上发泄了一通。

    张瀚做了一个手式,止住了众人的牢骚。

    张瀚的心情极为平静,历史走到了这个节点,往后去就几乎和他记忆中的完全不同了。天启按正常的历史轨迹早早崩逝,这对和记还有朝廷之间的平衡是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天启不死,张瀚自己都会感觉尴尬,还不知道得在新平堡呆多久才能获得一个离开的契机,天启皇帝手段很老练,一直不肯给张瀚真正的机会。

    上次蓟镇破关其实就是一个勉强的契机,张瀚可以宣称朝廷待和记不公,悍然离开,但那样有些勉强,还是不够充份。

    现在好了,朝廷撕破脸皮,派出万人大军,两个巡抚一个兵备道加两个总兵,这么多高官重将带上过万大军,目标就是杀掉张瀚和他身边的部下和亲人,这事是瞒不住的,当洪承畴率部出大同往新平堡时,这件事就会传遍天下。

    估计此时京师已经由内阁明诏颁旨,同时开始搜捕北方各处的和记人员了,张瀚知道撤离计划在几天前就开始,李国宾等人遭遇了一次围捕,王发祥带人救了李国宾,将其送往开封去了,京师的人开始潜伏和撤离,加上新平堡的大风波,整个事情的事非曲直会传遍天下,舆论人心除了少数人之外都会站在和记一边。

    张瀚要的就是这个!

    他的时间不多,一定要有大义名份,要师出有名,刘邦得天下很容易,因为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项羽更失人望,刘邦抓住了最要紧的东西,几年就得了天下。

    而张瀚要做的事太多,夺天下这件事,实力的积累相当重要,名份就象是一条河流,能一跃而过,事半功倍,不能跃过,强行为之,事倍功半。

    尽管眼前无有任何心腹可以述说,但张瀚还是神情急剧变幻,他很兴奋,也很想挥臂高呼。崇祯这个二货,眼下的行动就等于是把最危险的敌人放出来了,蛟龙得脱浅水,从此就可以化龙高飞!

    张瀚沉吟片刻,转头说道:“吴齐来了没有?”

    吴齐当然已经到了,和蒋义站在一起,杨秋也跟着一起赶了过来。已经有侍从司的护卫将这些人请了过来。

    “颁布山令号令吧。”张瀚目光炯炯的道:“灵丘到李庄,封闭矿厂,炸毁高炉,还有,管庄潜伏的人一定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众人皆是点头,蒋义和吴齐眼神中神采飞扬,他们在新平堡也是耽搁的太久了。

    杨秋则问道:“大人,是山字号令?”

    “嗯,我知道你们想狠打一场再走,明军给我们这个机会,也是要叫大伙出一口闷气。”张瀚冷笑一声,说道:“叫大明天子和底下的大臣们瞧瞧,咱们和记也不是软柿子,想来针对我们,真是发的好清秋大梦。”

    杨秋等人不语,但众人相当兴奋。

    和记的总撤离计划是两个预案,一个山字令,集结可用之力,粉碎一切当面之敌,堂而皇之的撤离入草原。

    一个是水字令,尽量化整为零,如潺潺细流,流出大明境内,进入草原。

    现在张瀚决定用山字令,这令得杨秋和吴齐蒋义等人都相当的兴奋。

    “抓紧时间行动吧。”张瀚垂下眼帘,语气平淡的道:“我们也隐忍太久了。”

    “是,大人。”众人一起抱拳,然后迅即离开,明军已经在路上,时间确实很紧张了。

    ……

    “炸药都埋好了,你们他娘的昨夜都爬了妇人的肚皮,一个个手软脚软,误了事,老子砍你们脑袋你们都不够赔的,听到了没?”四十多岁的老蔡中气还是很足,穿着短袄站在半山腰,眼前是二三十座巍峨高耸的高炉,老蔡眼里不可避免的有着心疼之色,但还是高声叫骂着,令所有人加紧动作,不可有丝毫耽搁。

    三十来岁,留着小胡子的蔡九建筑物一脸的无奈,神色也很是阴郁。

    现在这叔侄俩的气质已经和当年完全不同了,当年的老蔡是一个落魄无用的喇唬,蔡九则是一个普通的青年,只是略懂铁矿上的事务,这两人一直被张瀚用在铁矿上,这么多年下来,气质神情都是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长期的主持一方,处理事务,人就会在这样的境遇中不断的成长。做决断多了,自然就有一股威严气质,而经历的多了,自然也会思考的多,除非是天生的不可救药的蠢材,不然的话总会成长起来,并且越来越聪明。

    在和记,不存在逆淘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