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767章

皇宋锦绣-第767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之前的算法,一个人一年的管理费,大概在80…120贯左右,这样的4万人,一年可以提供的400到500万贯的收益,哪怕是财大气粗的开封府,也都必须要重视,这还是第一批,未来,开封府会逐步提供几批,总计达到15…20万的出外务工人员,让每年的管理费的规模,上升到1500万到2000万的程度。

    这是之前的计划,要达到1500万到2000万这个数字的话,不能一次性达成,第一次4万人,已经抽调了汴梁的很多的零散的人员,包括哪些地痞无赖和无业的人员都给送过来了,这才凑够了这多,这就是开封府人多,才有可能达成。

    之后15到20万的人员,需要慢慢的抽调,不但需要在汴梁抽调,这是最主要,在整个京畿的乡村,同样也要抽调,这个抽调需要时间,以北宋现在的动员能力,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甚至更久。

    原来,无外乎是损失了一年的费用,可以慢慢来,钱已经到位了,可是固有的效率没办法提升的,只能够慢慢来。

    可是现在看来,少了一年的时间,可不是少掉1年,而是原来的四倍,如果算上继续升级,5级,6级的时间,那就亏的更多了的,时不我待的,必须要尽快。

    管理费这个问题上面,目前的状态之下,半数一级的前提下,管理费的数据提升了25%,对于开封府而言,等于是凭空多了百万,哪怕这笔钱,要到明年才会开始体现,可是如果在这段过程之中,在有一系列的提升呢?

    伴随着定海军开启的学习热潮,几乎每一个的工人,都投身到训练之中,就算是他们不愿意去练习,北宋的这些官员们,也会逼着他们来练习,原因无他的,多一个晋升1级,就多了100贯,到了2级,就是300贯,3级几乎要450贯,有什么比这个来钱更快的方法。

    要知道,定海军的一系列的升级体系,对于工人们而言,那么绝大部分的训练都是免费的,这时候,伴随着管理局的成立,那些北宋官员们,一下子从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变成了服务者,每天调查各种培训信息,甚至会精确到,座那一路的车,去比较近,甚至某些时候,还会动用管理局的公车,拉着工人们去培训,就为了节约那么半个小时的时间。

    在提供了这样的服务之外,最重要的事情,无一例外,那就是给北宋的各级官府求援,要求他们尽快的把工人们都给筹措好,要知道,这些都是钱啊,以前来说,多一个工人,多100贯,总数是有限的,可是现在,多一个工人,就不是100了,而是伴随着时间推移200,300,甚至是400。

    作为官员,他们可以询问定海军的职级体系,在知道3级不是最高级的时候,更是紧迫了,按照定海军的描述,一般而言,只要不是特别的愚钝,或者是大死都不相干的,一般都能够通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达到六级工的程度。

    六级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操作的熟手的,意味着较高的工资,哪怕是北宋派遣工人,只要达到六级工的程度,也最少可以拿到700贯左右的工资水平。

    从40贯到700贯,几乎是17倍以上的提升,当然了,管理费不可能提升这么多,可是定海军给了一个明确的数字,6级工的话,几乎可以提取管理费900贯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全部都培养成为6级工,他们的管理费数额会提升9倍,从百贯到接近千贯,就这么的简单,所有人都感觉到时不我待。

    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培养一个6级工出来,就可以获得900贯,或许这个时间会是两年三年,可是这可比种果树都要赚钱,什么样的果树,一颗能够收获900贯,还不怕多的,最少看眼前定海军的需求,10万8万不算少,一两百万不算多,这些如果都变成6级工,会有多少的收获。

    哪怕这些六级工,需要时间来完成,能够提前一点就是提前一点,最起码,同样的人,进入到六级工的时间也会提前很多。

    连平常培训的半个小时都要抢,这样可能平均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当然要写信加急的催促了,而送信的,正是贯通北宋和定海军的铁路线。

    铁路从出现了之后,虽然是先在定海军诞生的,可是真正的大规模的商业化运作,还是在北宋,从一条东南铁路开始,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就在北宋大地上面开了花。

    交通缩短了相对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最关键的是,让京畿所谓直辖的范围扩大了。

    封建社会的发展,强干弱枝的政策逐步的深入,为什么从两宋开始,才兴建起规模庞大,百万级别,甚至更高人口的首都,原因无他,就是为了让中央直辖的人口足够的多。

    京畿永远是最为繁华的地方,因此造就了一个可怕的庞大城市,也为王朝带来的隐患,因为人口的密度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周围的农田,加上土地,无法供给这么多的人口的消耗的话,无数的产品,生活必需品,都需要从外面运进来。

    可是火车的出现,一下子让经济直辖的范围,提升了10倍,相对的时间一样的前提下,代表着整体控制的区域更大了,这样中央的力量更强,甚至是各个州府道,也大规模的兴建,相互之间的距离也更近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理念,在北宋是人尽皆知,同时,北宋和定海军,合约的签订的第一时间,首先强调的就是道路,这些合约确定了一些具体的项目,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完善交通和驿站体系。

    目前,以马拉火车为主铁路,已经完成了通车,只要在山海关进行一次检验和登记,就可以完善的通行在漫长的铁道线上,不用进行转乘和换车。

    这个得益于马车半小时,或者一小时的更换,就算是稍稍进入到北宋一点点,最多30公里,就要更换马匹,顺带的,把御者也给更换了就可以了,这样来的更加的方便。

    5000里的距离,被压缩到三四五天,确实非常方便,可是这不是尽头,更大的工程还在后面,从条约签订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开工修建的山海关到汴梁的蒸汽机车铁路,也在进行着,这样是定海军跟北宋签订合约的一个关键点。

    到时候这一条完全由蒸汽火车执行的铁路线,将会让这个距离变得更加的近一点的,平均120公里的时速开行的特快列车,全程的运行时间,可能只有26小时,也就是一天多一点的时间,直接把这个距离从天堑,变成了通途。

    韩琦是为了引进这么一条蒸汽机车,在亲身体会到了蒸汽机车的强大之后,他很有些想要引进这么一个发达的交通工具,铁路已经在北宋发挥作用,如果把这个蒸汽机车运用到北宋上面,在不大规模的兴建,只是进行一系列的改装的前提下,等于是把铁路的威力提升了5到8倍。

    可惜这个蒸汽机车,连定海军都没有完全吃透,技术指标是弄明白了,可是橡胶没办法大规模的量产,连带着蒸汽机是一个瓶颈,没有规模化的生产能力,每月生产的蒸汽机的数量的,在逐步的增加,却是按照比例,比如说,到现在,比起最初的一个月4台,增加到了27台,也算是增长了7倍,可是跟规模化工业幅度放大比起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别说是27辆了,就算是270量,2700辆,都不足以满足定海军的需要。

    一条铁路线,要保证满员的运转,最少需要上千列火车吧,定海军多少条铁路线,保守估计,5000列火车吧,这样就是1万台蒸汽机。

    不说中间需要更换,就所满足了1万台,还有众多的工厂,蒸汽机实际上最大的用途是在工厂上面,广泛的取代人力畜力,让规模化的力量和稳定的力量带动着机器高速的运转,提升工作效率。

    以定海军现在的产业规模,单纯工业上面需求的蒸汽机数量,最少也在10万台以上,哪怕是每月产量2700台,可能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满足定海军的需求,更别说现在才27台。

    现在,连定海军,也只是满足了沈阳到葫芦岛这一条关键向外通道,其他的,比如连接绥化,连接北宋的,就算是有,都很少,连定海军本身都不够,更别说向外出口了。

    别的不说,如果北宋全面的改装了的蒸汽火车铁路,需求的蒸汽机的数量,可能是五万,甚至是十万台,那可就大大超出了定海军的生产能力。

    不向北宋出口蒸汽机车,自身需求还没有满足,只是一个方面的,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定海军没有向北宋输出的根本原因,这个方面说起来有些气人,那就是,真的把蒸汽火车交给了北宋,甚至派遣了足够的人员,对北宋进行培训,进行训练,北宋也用不好蒸汽火车,到时候事故频繁的话,说不定铁路都会被废掉了。

 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折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正如此,蒸汽火车,解决了动力的问题,两台蒸汽机的力量,可能相当于上百,甚至是好几百匹马,从目前蒸汽机的动能上面就可以看出来,目前完成了300马力蒸汽机,两个就是600马力,跟后世的大型蒸汽机,内燃机甚至是电动机比起来,只是刚刚起步,可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非常先进了。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600匹马,不是说弄不到,可是一节列车,要怎么拉,要想把600匹马,向同样的一个方面使劲,需要的协同能力,那不是一个简单骑手就能够做到的,这里也可以看出机械化的可怕。

    总动力在600马力的蒸汽机车,比起曾经的马拉火车,不但速度快了一倍的,动力也增加了很多的,可以拉起十几节车厢,而不是普通的马拉火车那样的3节。

    这就让铁路的效率提升了很多,也让铁路真正的成为了陆地交通的王者的,跟公路运输给分割开来。

    事情有利有弊,火车的效果很好,可是速度是一个关键,更高的速度,会让事故率大大的增加,在定海军,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管理,进行减少,甚至是规避,可是在北宋,要如何的规避。

    使用上面,蒸汽火车跟马拉火车不同,马拉火车,因为速度较慢的关系,管理起来也比较的容易,只要留好距离,就算是有些意外,也可以控制下来。

    可是火车,120公里的速度,那不是普通的人能够控制的了的,必须要保证尽可能低的降低事故的概率,那就要从最初的布局上面来做,这一点,恰恰是北宋最差的。

    北宋知道什么速度,什么运行图,甚至合理空间,这些都缺乏的,甚至连驾驶员都缺乏。

    原来的马拉火车,如果是三个车厢的话,会有6个御者,后面两个,中间一个,前面有三个,如果是一节车厢的话,2个御者也就够了。

    这些御者可以从马夫之中挑选,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逐步的熟悉了之后,就可以上岗了。

    可是蒸汽火车,绝对不行,它的操作是有一定的技术性的,因为技术不成熟的关系,蒸汽火车的故障率也相对比较高,在这种时候,对于驾驶员的要求,就要提升到了较高的程度,不但需要专业化的训练,同时,也需要一些基本技能。

    也就是定海军这样的基础,才能够推动的这个驾驶员的数字快速的增长的,对于北宋,就算是能够通过定海军这边,帮助培养驾驶员,可是一旦火车过去,他们自己管理的话,也会出现很多的麻烦,原因很简单,一个现代化交通,让一个封建的社会来管理,这需要时间。

    这个时间,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甚至说,就连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掌握的马拉火车的这个的,在北宋的运行效率,跟定海军的运行效率,就完全不同,定海军可以合理的测算安全的距离,借助这望远镜,一些简单的设施,可以进行相互的联系。

    同时,把整个运行图运行到最好,既保证了安全,两个火车之间相对的距离足够的安全,又保证了效率的,铁路就只有这么一个,用怎么样的运输效率,在铁路上面安排火车,这是一门大学门,哪怕是后世中国,每年铁路运行图的调整,也需要很多的学问和时间。

    在火车上面,每一个轻微的干扰,都会影响到全局的,有时候,一起小小的事故,会影响的整个国家的铁路运行图的布置,甚至会因此作出调整。

    目前北宋的铁路,哪怕大规模的铁路,比起定海军,要早好几年,可是整个运行效果,在北宋看来,已经相当的高效了,可是在定海军看来,还是有些散漫,不说,定海军开辟出来的蒸汽火车的项目,就算是原来马拉火车的效率,定海军也比北宋能够多出一倍以上,

    如果算上蒸汽火车的话,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