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69章

皇宋锦绣-第69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0年未攻占下来的钓鱼城,最终被攻占,南宋也就失去了最后的一个保障。

    中国善于守城,北宋就更是如此,河北的众多雄城,陇西的很多城池,是抵御西夏和辽国铁骑的重要保证。

    守城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说,守城的各种器械,比如说,守城金汁,滚木甚至是落石,可是在所有的守城战例之中,弓箭手永远是第一位。

    弓箭手守城有着天然的优势,本身攻强守弱的弓箭手,在野外没有保护的时候展开,很容易受到偷袭,特别是轻骑兵在侧翼的偷袭,这是弓箭手天然的劣势,可是在城墙之上,除了对方的远程武器之外,其他兵种都不必考虑,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弓箭手的攻击力。

    一个粮食充足,不因为粮食而军心涣散的城市,最终被攻下来,这跟弓箭手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弓箭手是一个守城之中最有利的兵种,它可以持续不断的进行消耗,而且转移速度很快,不会被对手集中攻击而打掉,除非对手的攻击武器,射程远比弓箭手强的多,这样才能够无视弓箭手,强行的攻城。

    普通短弓,射程最多就是180步左右,这是精锐的箭手才拥有的实力,大部分只是百步,甚至是六七十步的样子,这样个射程之中,很多的武器都可以超过它的射程,就算如此,弓箭对于近距离攻城的部队,也非常有威胁。

    孙吉创纪录的击杀数字,就是在守城的时候创造,也只能够是守城,在野战之中,对方肯定不会让弓箭手,顺顺利利的射击,最多几轮射击之后,就要进入到混战之中,哪怕孙吉的近战能力依然出色,一个步兵能够杀死多少,不可能上百那么可怕。

    短弓手就是守城的重要组成,对于长弓手来说,更是如此,任何一个最基础的长弓手,都可以达到220步以上的射程,这是一个极为可怕的距离,更关键的是,赵信知道,抛物线是一条的曲线,高处,10米,20米,甚至是30米高处,射出的箭,射程是会大大的增加的,并不只是高度,是高度几倍的数据。

    这一点,在弓箭上面作用不小,更大的作用,实际上是在火炮上面,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重型远程火力的布置,大部分,都是在高地之上,居高临下,威力倍增。

    赵信也说不清楚,这个提升该比例是多少的,可是有一点,实际上,封建军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应用到了这一点。在以弓箭手为主的部队,多是会居高临下,修建高大的城墙,对城市进行保护,修建更加高大的箭塔,对于攻城部队进行压制,保证足够的射程,这都是对高度的应用。

    以守城为例,增加的30米的高度,用直射的前提下,射程提升的只是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和另外一条直角边差别,这个角度越小的,提升的就越多,可是抛物线不一样,他的角度,更加的飘逸,特别是最远处,效果非常的突出。

    弓手守城的效果,是远远高于野战,长弓手改变了一些弓箭手的弱势,可是弓箭手的特有弱点,依然无法解决,在野战之中,会被各种各样的偷袭,特别是轻骑兵,这种可以忽略防御,把速度发挥到最佳的骑兵,对于长弓手来说,是巨大的威胁。

    他们可以躲在侧翼,在长弓手还没有展开,没有做好准备开始射击的时候,长弓手的防护能力,甚至还不如的,后勤方面的士兵,

    在守城之中,就不一样了,能够威胁到城内守城者,就只有弓箭了,西军的抛射是一种攻城重要的武器,面对着和守城的军队,快速的本性到进出,一次抛射之后,完成攻击,就迅速的撤走,这才是正确的方法,也是让敌人威风丧胆的。

    这种方法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借助着骑兵的冲击力,加上抛射,可以把射程提升到最大,一般的弓箭手,射程不可能这么的远,精锐射手也很少,不可能有效的覆盖,成为了消耗对手的利器。

    可是如果碰上长弓,他们就惨了,长弓本身就比短弓射程远的多,射程最远的弓的,直射相当于3石左右,抛射更是射程超过了六七石的样子,骑弓只有少部分猛将才能够使用5石以上的弓,就算是5石的弓,跟长弓在城墙上对决,也绝对不是对手,而使用长弓的,更是多不胜数,当密集的箭雨面前,骑射只是一个靶子。

    来到了苗家庄,守护好苗家庄,让它不被攻破,才是赵信应该做到的,苗家庄本身的防御体系,也节约了赵信很多时间。

    苗家庄是很大的庄子,是附近的核心庄子,赵信看着宽广的村庄的,或许这里还有这样那么样的毛病,可是高达3米,完善的寨墙,给予苗家庄很好的防护,有了120精锐的长弓手,就足够了。

    真的人手不足的话,最多在训练个两三百人,他们各自不一定达标,可是5尺的,甚至是4尺五的长弓,也有相当的威胁,到时候的,全民持弓的前提下,三五倍的力量,也未必能够攻克这里。

    苗家庄算的上是北方比较常见的村寨,3米多长的土胚墙,一定程度上面,甚至不比县城小多少,周长起码是2。4公里左右,每一面都超过了600米,可以抵挡住小股游骑,除非是的军队,可是就算是派遣三五百的士兵过来,根本的影响不了苗家庄,长弓可以在固定的防守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果,除非是大军。

    普通的军队还不行,还需要携带强大的攻城器的大军,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够有效的对付拥有足够防御力量攻克苗家庄,但是这个攻克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最少是苗家庄持弓人员的一倍以上。

    大军,大军,想到这个问题,赵信突然愣住了,因为他突然间,想到了他一直都担心的问题,赵允让到底会以什么样的方法,对他进行攻击,后世那个古墓之中的赵昕,到底是怎么死。

    正是这个大军,让赵信似乎想到了一个他似乎忽略到的信息,来到保州之后,无形之中,有一股力量,一直都在推动着他,不停的前进前进,在刚刚立足的时候,就开始了长弓的制造,并且说服孙吉等人帮助训练长弓手。

    按照正常来说,保州是属于仁宗的地盘,又有固定的庄子和孙吉等人的防护,小股的刺客,不超过50个人,根本没用,大股敌人,又会惊动保州军守军,按道理是安全的了,可是心中依然没底依然有紧迫感。

    此时此刻,才想明白,作为历史学博士,还是宋朝方向的,他甚至把仁宗朝的大部分的东西,都给回忆了一遍,他偏偏忘记了一件事情,现在是1043年的11月,明年是1044年,在1044年保州发生了一件大事。保州兵变。

 第一百一十二章 谜团真相

    保州兵变发生于1044年,按照历史上面记载的原因,是云翼军都监韦贵跟保州通判石试举,在酒店因为赌酒起了冲突,韦贵就煽动士兵造反,由此产生。//全本小说网,HTTPS://。)//

    云翼军都监只是一个正八品武职,通判则为从六品的文职,按照北宋的文武官职,这个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八品小官,还是武职,算的上已经入流,却不是什么大官,就算在保州也是同样,从六品,已经是中级官员了,放在保州,也只是在知州之下,可以说相当的显赫。

    这样两个人居然会赌酒,还是文官和武官之间的赌酒,这本身就很矛盾,之后的一系列的发展,同样是迷雾重重,充满了太多的疑点。

    赵信作为博士研究生的时候,曾经探讨过保州兵变这个谜团,当时研究历史,就感觉到这个兵变很奇葩,保州是什么地方,赵宋宗室聚集的,还是边州,兵变在这里,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的效果,很容易被扑灭的。

    赵昕为什么来到保州,从知州到州府官员,绝大部分都是仁宗亲信,这一点从进入保州境内,云翼军亲自迎接就可以看出来,这在一些古板的官员看来,算是是违反规定了。

    正因为如此,赵信才会到保州,丹木也是因为如此,冒险在运河上攻击,如果换成寻常的地方,以丹木当时的力量,完全可以扮作盗匪强攻。

    保州是安全的,这是赵信来到之后的第一个感觉,这么一个靠近边境军州,还是仁宗控制比较严密的地方,为什么会反叛,还是那种毫无意义,送死的反叛,这个也是当时他研究的重点。

    只不过,保州兵变的记载很多,不少的史书都清晰记载,可是在细节一点的东西,就完全没有,似乎彻底的消失了。

    赵信用了一段时间来研究,没有什么头绪,就不再关注了,这也是他到了保州都没有想起来的原因。

    现在,身处在真实的历史时空之中,赵信终于明白了,这个很奇怪,没头没脑的兵变到底是为了什么。

    还能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他,连丹木这样的百人敌,在西军之中首屈一指的神射手,都能够从陇西派遣到这里,如果掌握一军军头,鼓动造反怎么不可能。

    做到云翼军的都监,控制了部分云翼军,在军方应该是前途无量的,很容易做到一定级别的高官,做这样不智的决定,甚至身死的背后,肯定有更加强力人物的压迫和许诺,这一点,还真的是有可能。

    谜团在这里,豁然开朗了,这个鼓动保州兵变的当事人,这个从常理来推断,不可能兵变的军头,他从来的目的,都不是造反成功,他知道,在保州这样军镇密集的地方造反,很快就会被大军剿灭的,可是任何的大军进发都需要时间,他不过是准备打一个时间差,在掌握力量的时候,干掉赵信而已。

    历史研究的很多谜团,久远的历史的,掩盖了很多的痕迹,后世的考古工作者,只能够从故纸堆和一些墓志铭等东西之中,进行推断,可是这些故纸堆和墓志铭,甚至是一些衣物之中,也未必一定是正确的。

    文人们的一些加工,比如说,对自己的一些弱点进行掩饰,或者是对不输于自己的事情进行加工,张冠李戴的比比皆是,一些历史的破损比较严重的,这就存在巨大的误导,这种误导直接会影响到对于历史的判断,甚至会向反的方面。

    解决历史谜团,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也是赵信曾经研究的重点,他之所以忘记保州兵变,是因为这个兵变留下来的史料太少太少了,整个相当的突兀和无厘头。

    兵变这件事情是一件不小的事情,在不少的历史文献之中,都有记载,可是更加重要的,更加细节的,就没有了,似乎一切的东西都不翼而飞了。

    赵信只是稍稍感兴趣,可很快就放开了,保州兵变持续时间不长,没有造成大规模的破坏和影响,不是一个对仁宗的的影响并不算很大的一个事情,在整个北宋的年间,不是一个重点,这个谜团只是北宋漫长几百年时间之中,众多谜团之中的一个,不是重点的研究方向。

    现在,赵信真正的处于历史时空之中,才明白,问题很简单,背后的黑手,策动了这一次攻击,对他出手这件事情,这是一个巨大的污点,必须刻意的淡化,这也是后世找不到任何史料的原因。

    封建王朝,皇帝力量是最为强势的,哪怕是北宋的皇帝,如果想要清除某一件事情,这是随便可以做到,本身历史的一些东西,想要流传下来,也比较的困难,再加上有认为的清洗

    仁宗也是无奈,送赵信出宫,这一点,也是一个比较韦贵的,在加上,之后,为了整个赵宋皇室的顺利延续下去,他必须要寻找一个的合适的继承人,那么赵曙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仁宗是一个很冷静的,这也跟他执政多年,一直都没有太多的问题,包括是北宋,包括是辽国和西夏,虽然不可否认,北宋在三国之中,一直都是受到压制的。

    仁宗一朝,整个北宋的各方面发展都相当的快,人文,商业,甚至是科学技术和军事,如果说,在北宋,最辉煌,聚集人才最多的,不是王朝末期,力挽狂澜的那种,是出在王朝的中期的北宋盛年。

    赵信死了,仁宗或许会很伤心,也会寻找幕后黑手,在没有别的选择的前提下,仁宗一定会做一个最适合大宋的选择,哪怕他是杀死自己儿子的仇人,更别说幕后黑手如果做的干净,仁宗甚至不一定会知道。

    这就是一个上位者的无奈,皇帝也不是万能的,也会被蒙蔽,被欺骗,甚至是无可奈何,如果皇帝真的是万能的,赵信也就不用被送出皇宫了。

    赵信一瞬间,不但明白了保州兵变真相,也明白了那个古墓之中,真的就是皇子赵昕,他就是死在保州,甚至是在1044年,而不是1043年。

    看起来差了一年左右,可实际上,中间的弯弯绕绕不是一般的多,他穿越的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