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564章

皇宋锦绣-第564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怕能够得到平均8节左右的航速,昼夜不停的情况下,一天可以达到180节以上的,这就是300多公里。

    一天300多公里的速度,这个非常可观了,哪怕打个对折,休息一半的时间,也可以达到150公里。

    把航海的航程,固定在6000海里之内,8节的航速就需要750个小时,375个时辰,日夜不停,也就是30天的时间,加上停顿和休息,可能就是60天,跟现在,动辄两三个月,甚至更多的航运比起来,不知道快了多少的。

    6000海里,在海上,已经非常漫长了,那几乎穿行在了整个亚洲,要知道,从上海到纽约,如果穿行苏伊士运河,从地中海和大西洋经过的话,也不过是10200海里,那是穿越到了地球的另外一边了。

    就拿东亚为例,目前的定海军,到日本直线距离不过是900多公里,到了日本腹地,比如说后世的大阪,这个时代被称之为难波京的地方,也不过是1500公里而已。

    以一半的航速来航行,一天150公里,10天就可以抵达日本,来回20天,加上中间耽误的时间,一个月也差不多可以来回了。

    从定海军到朝鲜,那就更近了,东亚的这些国家,一年可以往返12次。

    或许,大规模的集中运输,会降低的商品的利润,可是工业化的社会,要求的并不是单独产品的利润,而是市场,是可以倾销的市场,当然了,还有活的原料的过程,日本和朝鲜,已经有了这个可能。

    无论是日本的银和黄金,还是朝鲜的铁矿和粮食,这些东西,都是定海军需要的原材料,跟别说这两个地方,深受中国的影响,在千年的联系之中,他们学会了大量先进的技术,比如说,种植业,都比世界上其他地方更加的先进。

    东亚,从中国的影响力扩张开去之后,就是整个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这些地方,现在还在低效率的生产,赵信要的,就是把民众的能动性调动起来。

    对于北宋,对于汉人,赵信当然做不到无限的压榨,就算是赚取利润,也是有一定的保留的,这实际上,是增加了成本。

    定海军目前的技术非常的先进,可以获得高昂的利润,给北宋一点好处,增加收入,这是可以的,可是对外的话,就不必这么做。

    掠夺,无论是用武力,还是用经济,都是一个最快的发展自己的方法,这中间特别是日本。

    如果其他的贵金属,因为在北宋,没有使用贵金属的传统,或许无法顺利的进入到货币体系,可是金银是例外,中国使用金银的历史,甚至可以赘述到几千年前,因为金银相对比较少的关系,最多是在上层流通,可是普通的百姓,对他还是认可。

    小型冲压机完成,只要雕琢好,就可以形成金银铜铁为主体的四级货币,除了定海币之外,其他的货币,他们或许无法获得巨大的收益,却可以稳定住货币体系,甚至逐步的把定海币给抽出来。

    不锈钢做货币,这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选择,过了这个阶段,稳定了之后,肯定要抽出来。

    不锈钢是一种非常出色的钢材,只要钢铁厂可以量产的时候,肯定要改变货币,让不锈钢在更加重要的地方使用。

    单纯风帆战舰,都可以让东亚之间的距离缩小,以往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够来往一趟,现在最多只要1个月,甚至是更快,更别说,到平均时速十二节到14节的飞剪船出来,他们的速度,就可以更上一个档次,多了50%的速度,效率提升的,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这种情况之下,来回装卸几天和半个月时间,就显得相对比较漫长了,影响到效率。

    赵信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不过他还是约见了那些工厂的负责人,告诉他们,运河周围,是已经计划好的,必须要建设造船厂,造船厂建成之后,大量的生产各种的船舶,他们也可以受益。

    工厂需要的原料和商品,都需要船舶才能够运输出去,定海军已经出现了的运输的危机,当时的定海军,用租借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可是租借的船只,大部分都是海商的,有一个巨大的问题的,那就是,一旦季风合适的时候,他们几乎肯定会杨帆南下的,回归自己的家乡,定海军给出的运费,根本无法让他们留下来。

    这些工厂负责人,也知道,赵信讲的非常有道理,可是他们还是认为,把全部运河,都交给造船厂,有些浪费,或许未来会造很大的船,现在没有这个必要。

    未来,填满整个定海军的船舶,可能是好多年之后,预期这么的浪费,还不如开启新码头的,比如说,按照工厂等聚集的区域,开启一些专属码头,从北宋运送过来的原材料,可以不必通过港口区进行停靠的,而是直接的运送到位,运河又足够的惩戒能力,能够承接这些原材料的运来,同样的,产品也可以分散的进行装卸。

    这样,最大的好处是的,无论是原材料,还是产品,在到达定海军,或者离开定海军的时候,只用一次。

    这些负责人,当然没有奢望,每一个工厂都有一个专属的码头,他们期待的,只是在定海军开挖的运河上面,开出几个码头,用于满足大部分人的需要,这样,他们可以节约一个火车运输的环节,甚至可以增加一部分的运力,毕竟,火车的运输,是有极限的。

 第六百一十五章 运河规划

    专属型港口,这也是后世,大型企业的发展方向,比如说,在21世纪,大型钢铁集团,已经从矿山附近,转向了交通发达地区,最鲜明的,就是港口已经不单单是运输和转运的集散地,甚至开始成为了工业化的基础,借助着港口方便的运输条件,以钢铁,石化,还有其他的产业,大规模的发展。(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澳洲开始取代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矿产,成为了铁矿石最大的出口方,大型钢铁集团建立在港口,有天然的优势,对于一些在港口布局的钢铁集团,他们当然是有专属码头的。

    同样,类似的企业,比如说,汽车厂,造船厂,等等,一些外向型,对于原材料需求,和销售,都非常高涨的企业,他们不会使用港口的公共码头,是使用专属码头,物资和产品,都通过这个专属码头来运作,这样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21世纪的来说,专属码头可以极大的增加效率,可是这样的在北宋行么?重要的是,未来,这个运河,几乎会集中整个定海军造船业,贸然的做出这样的调整,这对于整个定海军来说,是否有必要,会影响未来么?

    好容易,通过不停的投入,在赵信全程的关怀之下的,定海军的完成了帆船的体系升级,在定海军建设了庞大的帆船船厂,现在最少上百个大小的船坞,都在挖掘的过程之中,这个时候,提出这个专属港口,肯定是有影响的。

    不过,连钢铁厂和水泥厂,都介入进来,而且他们也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要专属码头,比如说,钢铁厂和水泥厂,还有其他的,可以共用一个,只要合理的划分就可以了。

    这也不是不合理的要求,造船厂对于物资的要求,没有钢铁厂和水泥厂这么大,对于河道的占用,也没有那么高,在这样的前提下,一定程度的增加一些码头,还是可以的,不过这需要调整。

    赵信做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可是具体建设几个港口,则需要协商,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

    连赵信都亲自出面了,也同意放一个口子了,这些人也就没有再闹下去的理由了,能够做到企业负责人的位置,特别是钢铁厂和水泥厂的,他们都是人精,看到机会的话,肯定会把握,可是把握了之后,就不会在纠缠了,得到好处就撤了。

    当钢铁厂和水泥厂撤走,其他的一些小厂,就没办法支撑了,他们没有人挡在前面,也都纷纷的撤退,一场因为运河而引发的风潮,就这么的平息了,头疼的事情,落到了赵信身上,他最起码要给出几个港口。

    具体港口有几个,这要通过实地考察,赵信想到,这段时间,因为化工和热武器的关系,他还真的就没有到运河上面去,索性就安排了对运河的考察。

    运河其实没有什么难度,定海军拥有完整的施工队伍和充沛的人力,只要按照施工的计划就可以了。

    马车通过宽阔的公路,赵信从一开始,就是以相当高规格,马路最少都是8辆马车可以相对的通行的,这样的宽度,让马车的速度可以提高的很快。

    运河实际上,就环绕在定海军的核心区,在进入到工厂区之后,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这是在划定了之后,赵信第一次看运河,现在的运河当然是没有水的,因为在入海口的地方,被堵住了。

    整个工程已经基本上进入到了尾声,挖掘的深度,宽度,都已经到位了。

    对于这个时代,甚至是对于现在的定海军来说,这个运河非常超前,甚至可以进入一战标准的战列舰,在风帆战舰时期,他可以容纳4艘风帆战舰并肩行驶。

    难怪那些企业的负责人会坐不住了,这么一个庞大的运河,精心的设计,可以成为一条黄金水道,哪怕在入海口附近,它不是一个合适的深水良港,可是深入到内部,数千吨,甚至更大的船,可以直接进入到河道内部,这比天然的深水良港,更加的出色。

    因为天然良港数量有限,整个世界,能够称之为天然良港的,也就那么多,因为靠近海洋,就算是到了后世,要进行施工都有些难度,几乎不太可能凭空的造出来一个深水良港,只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面进行改造。

    运河,就代表着凭空的挖掘出来一个适合进入的港口,甚至这样的港口,因为深入到岛屿的内部,是天然的避风港,除非是极端恶劣的台风天气,剩下的,就算是风稍稍大一点,也没有问题。

    台风,都是在赤道之内,甚至是维度线在20度之内,在北方的中国,在定海军的这个位置,是不会有台风出现的,最多就是一些大风的天气。

    这个运河,已经能够解决港口的大部分的问题了的,只要稍稍拓展,这就可以兴建十几个,甚至是更多的港口,可以增加整个港口的容积率。

    这么一个风水宝地,却被用于造船,这不得不是一个非常激进的想法,一些大型厂矿的负责人,比如说钢铁厂,水泥厂,他们深受运输压力的困扰,如果在沿河两岸,设立港口的,这么宽广的河道和深度,别说是现在的船只,就算是21世纪,现代化数万吨的巨轮的,也足以容纳和承受。

    这对于厂子的效率的提升有多大,任何人都可以算一下。

    本身,北宋的海贸,主要是以泉州,杭州为中心,在广州也有,但是不是主要。

    这些天然的港口,主要就是承接来自整个东亚的海商,这个时代,北宋有大量的沿海巡防营,却没有把区域的海上运输当成重点,庞大的海洋和航线,就白白的浪费。

    赵信选择了定海军作为落脚点,那么发展海洋运输就成为了最基本的东西,经过了购买,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航线。

    前往北方核心地带的,必须通过海州进行周转,因为北方的河流较为的小,大一点的海船,根本无法进入,就算是800到1000料的这种,也因为黄河入海口被控制在辽国手中无法进行,除非能够在洪泽湖开凿一条跟海洋相连的运河,就如同定海河一样,这样才能够把定海军,跟北宋运河连接起来。

    赵信从最开始,就对海州和洪泽湖这边,加大了投入,建设了相对比较便捷的交通,运河没办法开凿,铁路现在也不合适,但是定海军投入了一定的资金,直接给海州和淮南东路投入200万贯,专门用于修缮从海州到洪泽湖这边的官道。

    官道是政府的事情,虽然在官员们看来,兴建这个官道没有太大的用处,可是有人出钱,甚至的不用他们管,只用把原来官道给指出来,让定海军进行修缮就可以了。

    定海军不但扩大的官道,并且建立了完善的附属设备,这对于定海军在初期的运输,非常的有帮助,在没有水路能够通达到北宋的运河系统的前提下,借助着这一条官道,两年的时间,超过百万吨,甚至是更多的物资,通过这里,送到洪泽湖的,然后分销到北宋各地。

    北方因为一条运河的限制,没办法直接进入到北宋繁忙的运河水系,可是南方却可以。

    南方因为长江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黄金水道,海商们在熟悉了中国的一些情况之后,以前都是停靠在广州和杭州,现在,甚至可以直接抵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