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542章

皇宋锦绣-第542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扎实的工作,让矛盾大规模的分散了,不过,北宋的文人,固执是天生的,很多历史上有名的宰辅,基本上也都是有这样的特性。

    偏执狂才能够成功,这是在后世,已经被认定的了,面对着困难,在众多的艰难之中,披荆斩棘,没有一点点的坚持,没有一点点的偏执的精神,恐怕,还真的过不去。

    可是如果是偏执狂,又选错了方向,那就真的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这些老夫子就是如此,之前,因为教改的关系,增加的数学,历史,白话文,还有劳动之类,已经触碰到了他们的底线,他们之所以没有爆发,是因为,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学科。

    现在,又增加了实验,在他们看来,实验就是有些类似于古代的丹术一样的东西,对于传统的老夫子而言,丹术就是不务正业,沉迷于炼丹,而最终灭亡的王朝还少么。

    连王朝都会灭亡,一个才刚刚接触到这个社会,刚刚学到知识孩子,这么的做法,绝对是不负责任的。

    一个老夫子站了出来,他是今年五十一岁的老举人张宏才,33岁中举的他,不算很出色,可是在中举之后,选择告别科举,一心投身教育,在大名府开设了宏兴书院,也算是大名府书院之中的佼佼者。

    定海候在大名府招募的时候,本来,张宏才不会来,可是他的两个孙子都上了丁海军的船了之后,他也是没有办法,跟着到来。

    不过,跟别人孤家寡人不同,他有一票的学生和子孙,最少200多的读书人,让他成为了丁海军早期,教育上面的标杆。

    他扩大的宏兴书院,再加上师生关系的众多书院,最少可以影响到7个以上的书院。这就是涉及到上万的学生,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赵信想过,会在其他的书院出问题,毕竟,宏兴书院作为的丁海军比较有影响力的书院,张宏才的性格,也得到了一系列的分析,对他当然是不敢直接放开,所有跟宏兴书院有瓜葛的那些书院,一律都不是改制的重点。

    可是架不住的张宏才跳出来,一下子,有超过100名老师,还有一些附庸的学生,加起来超过了500人。

    500人,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他们来到了定海候府,进行请愿,当然是声势浩大的,一下子,就吸引了整个丁海军的注意。

    负责的教育局的官员,还有秘书处跟这个对口的,当然是大惊失色,出现了这么大的事情,当然是他们没有预见到,没有处理好,急忙进行补救。

    可惜,在一个固执的张宏才面前,什么道理都说不通,一句话有违圣人教诲,就把所有的解释,都给堵回去了。

    负责人有些头大了,一个对丁海军有相当的贡献的倔老头,说又说不通,打又不能打,真的是让人头疼。

    要知道,这些人,还是教改比较简单的,只是假如了一些类似的物理化学实验,而没有直接的开辟这些学科,使用的实验,也是最简单的,只是增加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其他的改革才是大事,虽然那些夫子们,有些觉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触,也不是那么的抗拒,可是一旦张宏才的事情这么发酵下去,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

    在这个时候,赵信的命令下达了,谈不下去,就不用谈了,如果张宏才和宏兴书院,他们不认可这个教改,那么,就礼送出去,有几个算几个,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只要不认可,不愿意学习,都可以送出去。

    这个命令下达,教育局的官员们,腰杆子就直了,有了最高的命令,他们做的稍稍过分一点,也不会有问题,更重要的是,跟随着这个,有一批拨款下来。

    这一批拨款,走的是赵信的私人账户,在目前的定海候府,资金渠道分成了几种,一种是政府收入,从政府行政性,还有税收性的收入之中,集中起来,主要用于市政的开支,这个开支是一般性开支。

    另外一个,就是赵信投资,控股的那些企业,赵信可不会的改制下来,把自己的资本变成丁海军的,虽然在目前,是一回事。

    未来,或许丁海军发展了,这一笔资金会越来越庞大的时候,赵信会逐步让出去一些,主要去投资一些更高科技的东西,以保证不停的探索,还有科技的领先,在此之前,必要的抱有,还是必须的。

    这一笔钱很多,差不多就是1亿贯的样子,相当于北宋整个国民收入的三四倍的样子,主要的作用,是对宏兴书院进行赔偿。

    从宏兴书院的财产,有形的和无形的,都给计算在内,赵信也不会无缘无故的驱逐他们,在驱逐他们的时候,是会给他们补偿的,这个补偿,不单单是现在值得,还有他做出来的贡献。

    张宏才是一个老夫子,来到了定海军之后,也是兢兢业业的,在教育的领域之中,做的很多,甚至教授了不少的老师,这一点,不可否认他的功绩。

    这也是教育局的人员棘手的根本原因,现在有了赵信的命令,直接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下达。

    张宏才,还有他的学生,故旧,经过了一番的询问,是否一定要反对这个,如果继续反对的话,丁海军就会采用行政命令,对他们进行驱逐的处理。

    一些人退缩了,毕竟,丁海军是什么样的地方的,他们在慢慢的接触之中,才算是了解的,毫不客气的说,除非他们能够通过科举,考中一甲以上的进士,否则的话,还是丁海军的发展更好。

    张宏才不知道,在短暂的时间之中,他的弟子和朋友,就被分化了,刚开始超过了100名夫子,可是经过了的一番对话和警告,只剩下了30多个。

    100个,跟30多个,这是两个不同概念的数量级,这中间,几乎都是张宏才亲属和铁杆学生。

    到这里,教育局开始动手了的,首先强制性的交易宏兴书院,还有其他人所属的,丁海军的财富,并不是强行的掠夺,而是超过了整个实际造价3倍,甚至是5倍的购买。

    这是符合要求的,因为在保障了他们的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再加上从上而下的行政驱逐命令,最终,一番眼花缭乱的操作,张宏才和他学生,一共获得了30万贯的补偿,然后被礼送出境。

    一直到了海船之上,向着海州而去,张宏才还有些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倾注了无数的心血,甚至觉得可以一展抱负宏兴书院,就这么的成为了过去式,甚至连他的家人,他的学生,在丁海军的前程,也就此一扫而光了。

    30万贯,对于到了两年的他们来说,这真的不算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面还有些多,可是这么就完了。

    张宏才甚至感觉到,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对他的不满,他作为一家之主,连他都被驱逐了,其他人出于伦理,也是必须要跟上的,只有稍稍远一点的,或者朋友,可以脱身出来。

    张宏才和宏兴书院的事情,在丁海军的动静不小,不是每一个人都赞成这个教改的,越是读书多的,越觉得有问题,除非是真正接触到物理和化学这个领域的,才会认识到这个好处,可是这样的人太少了。

    丁海军一改之前的温和态度,直接采用了驱逐的方法,或许对于一些贪财的,这是一个不错的挣钱方法,可是稍稍有些头脑,就不会这么做,丁海军明显是一个发展很好,将来前景很好的势力,就这么贸然的放弃了,合适么,

    只是一个教改,又不是逼迫他们改变,如果不愿意在这个学校,可以去别的学校,甚至夜校,补习班。

    丁海军的强硬态度,加上有余地和补习班,最终,让这个教改,最终平稳的度过了,没有引起很多的风波。

 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机物

    张宏才和宏兴书院的离开,对于丁海军来说,是一件不大的事情,毕竟加上一些学生在内,也就是200人不到,这对于人口已经突破了180万的丁海军来说,根本就不能够称之为很庞大的人。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taiuu。com;

    可是对于整个教育的震动,是巨大的,张宏才对于丁海军教育的贡献是巨大,可以说,在整个教育领域之中,根本就找不出来,有一个人,能够跟他相提并论的,他的被礼送,证明了丁海军在教育上面,是不存在任何的妥协的,要么离开,要么听从。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如同张宏才那么的固执,就算是有些老学究固执,也要考虑考虑儿孙们,张宏才作为丁海军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他不但本人在教育领域很声望,他的几个儿孙发展也不错,其中的一个儿子,做到的商业局的副科长,还有两个孙子,他们也都是股级官员。

    这样职分,虽然没有北宋的那么高,连局长,都只是七品而已,可是在丁海军,除了赵信之外,最高的文官体系,也就是七品。

    也就是说,如果七品算是的丁海军,除了赵信之外的高层的话,科级,就相当于中层,股级,也算是一个官了。

    只要丁海军发展,未来,他们未必不能够做到很高的位置,现在,一切都完蛋了。

    赵信不可能留下他们的,从礼送张宏才开始,他的家族基本上,在丁海军的根基,已经不复存在了。

    哪怕他们的能力再怎么的出色,也不可能留下这样的隐患,更别说,他们还并不出色。

    在丁海军,之前无可替代的,就是牛大力,之后又加了12个材料方面的研究者的,这些攀升科技的基础,在赵信看来是不可替代的,其他的,包括周重孙吉这样的,也不是不可以替代的。

    杀鸡儆猴,永远是最简单的方法的,在张宏才被礼送之后,其他人或许会有些不满,却只会在私下之中说说。

    赵信当然不可能,如同传教那样,压制一切反对的声音,让整个丁海军只有一个声音,虽然目前是这么做的,但是表面上,依然要讲究平衡。

    在对方接受了,教育改革可以平稳的实行的时候,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教育改革,那是为了以后夯实根基,短时间,不太可能有作用,只要夫子这个阶段不提出反对,剩下的反对声音,就小了很多。

    毕竟,免费的教育,教导什么,很少有家长会过问的,再说了,赵信也不会彻底的堵死科举的这一条路,在丁海军,绝大部分义务教育,会选择这样的教材来教改,可是如果家长们强烈的要求,也可以进行传统的教育。

    不过传统的教育,就不是免费的了,而且丁海军也不会主动的开设,一些传统的老夫子,可以在这里开设办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一些家长们,也可以从兴趣爱好的角度,让孩子们来学习。

    教育,是昂贵的,就算是以丁海军规模化的办教育,集约化的造纸和印刷术,培养一个学生的成本,依然相当的高,如果换成北宋常见私塾,在个体作用的前提下,这个代价就更高了。

    可是再怎么的高,也有一个极限,丁海军的教改,并没有关闭私塾,任何人都可以来兴办,只会对兴办者进行一番的考核,不是为了禁绝,而是为了规避骗子的风险。

    私塾的存在,是为了考科举,如果连最基础的实力都没有,又怎么的教授,最起码,也应该是秀才的功名,至于开蒙,那不必了,可以在小学的前三个年级进行。

    就算是再怎么的固执的夫子,也不得不承认,在开蒙这一点上来说,丁海军的教育改革,已经走在了所有私塾的前面了。

    抛开天赋异禀的那些不论,从入学开始,到熟练掌握汉字,会读会写,断则两三年,多则七八年,有些愚笨的,可能十年下来,也掌握不了多少。

    可是在丁海军所谓的拼音之下,只用掌握二三十个不同的符,就可以对全部字进行解读,这对于智力还不太健全的孩子们来说,极大的减少了他们工作量。

    在慢慢的熟练和加深记忆之后,最多1年,就可以掌握300个以上的常用汉字的,2年,就可以读通大部分的书籍,3年,开蒙已经结束,基本上掌握了遣词造句的,在一定程度上面,比开蒙的,还要高出许多。

    从这里挑选优秀的,进入到私塾的,本身,各方面能力就非常的高,也节约了讲师大量的时间。

    因为要求高了,再加上少的关系,私塾的学费非常高昂,在北宋,一般的乡间私塾,每月大概就是1贯左右,加上伙食和书籍笔墨的花费的,可能每月也不会超过3贯。

    丁海军的私塾,一方面少,再加上要求更高,私塾的学费基本上在每月10贯左右,高一点的,甚至可以达到30贯。

    也是亏的张宏才走了,否则无论是张宏才的身份,还是教育的成果,把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