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399章

皇宋锦绣-第399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最合适的,就是700士兵,这样士兵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可以完美的发挥出棱堡的作用。

    伤亡过半之后,棱堡的防护力就会大大的下降,之前如果没有内部的设计,硬拼城墙的话,在最开始的1。2万人左右,棱堡这边可以保证几乎没有伤亡,可是之后的3000,就会伤亡过半,甚至超过6成,这种情况之下的,被攻占只是时间问题。

    主动退开,并不代表投降,棱堡的空间布置,让他有很多的战法,当进入到了城墙上面通道的时候,每走一步,都只能够一两个人走,还要受到三五个人的围攻,在下面没有足够的弓箭支持的前提下,可以说步步血泪。

    同样的,在下面,断绝了其他人攀爬的道路的时候,攻上来的精兵,就会成为孤家寡人,用一个少一个,不同于普通的城墙,一旦事不可为,还可以跳下城墙,对于身手很好的将军来说,甚至连受伤都不会,可是30米的高度,就算是特级演员,也别想没有任何装备的前提下,安然无恙的越下城墙。只要下来,非死即伤。

    一个军队,老兵数量,永远是稀少,一个高耸的,防御强大的棱堡,也只能够抓住他的人员较少,用换的方法,才可能攻占,可是当无损干掉一万以上的时候,进入内部,才是真正的考验。

    就算是狄青等人,战斗经验异常丰富的,都没有想到,在这么狭窄的,甚至可以称之为简陋的内部,却暗藏这么大的杀机,可以说层层设卡,步步是局,有时候,看起来的追击,甚至是杀入到了内部,却不知道到底是陷阱,还是别的。

    而在堡垒内部的,只要支援的人走上城墙,在加上在城墙上面活动,最少在半个小时之内,不太可能有人支援。

    孤立无援,还是处于绝对的地利劣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几乎不可能攻占棱堡,哪怕是付出更多的伤亡都不可能。

    只有简单的数据,可是狄青把这个数据,通过丰富的战斗经验,进行一番的代入,得到了一个可怕无比的结果。

    保守估计,在守军的粮食和武器充足的情况下,攻占下一个700人左右手为的棱堡,要最少付出3万以上的代价,甚至在付出了3万人的代价的前提下,都未必能够攻占的下来。

    这就非常可怕的,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的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一般来说,兵力差距在10倍以上,能够取得翻盘的,少之又少,可是棱堡却改变了这个格局,可怕的棱堡,哪怕是在30倍,甚至50倍的前提下,对于棱堡都没有任何的区别。

    越是深入的了解棱堡,越是感觉到棱堡的可怕,北宋在三国之中,算是防御上面做的最好的,北宋的防御,可以说是独步天下的。

    可是那种防御跟这个棱堡比起来,首先在防御思路上面,就有很大的问题。

    以往的城防,都是往大去修,那样,足够大的城市才能够容纳足够多的兵力,布置起足够强大的防御,

    可是这样的重镇,一旦被围困的话,那么麻烦可就大了去了,因为更大的城市,更强的驻军,更多的人口,带来粮食上面的巨大压力,可以用围城的方法,减少损失,但是对于为撑着来说,那是可怕的灾难,人吃人的事情,也就是在围城之中爆发的事情,人世间,一切最悲惨的东西的

    礼义廉耻,什么法理之类的东西,在这里,完全可以抛弃可。

    同时,可以容纳更多士兵的城市,攻击者,也可以随便的挑选攻击,攻击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如同西夏的兴庆府一战,在炸药炸开城墙之后,防卫打开了,哪怕是西夏还有几十万军民,却无法挽回失败的代价。

    是棱堡反其道而行之他,他选择了最小的周围。

    城墙的周长小,代表着,在同样的地方,能够摆放的兵力也就少,代表着从一个城墙到另外一个的支援速度很快的。

    攻城要的绕开弓箭的射程,从一处进攻另外一处,要走的路多,很多兵力很多的,就多个方面下手,让人无法支援,也就很快能够攻城。

    可是棱堡不一样,不但更快,还有内部的,快速通道,可以快速的支援。

    这样,再多的兵力,能够摆在棱堡面前的,就是少数,那么在合理的布置之下,棱堡数量少的兵力,居然成为了优势,这就是棱堡的可怕之处。

    再加上,棱堡背弃了以往,军民混合的方法。

    战争之中,所说的天地人和,主要是在守城的情况下,在无力进攻的前提下,军队经过了严格的训练,还可以撑得住,甚至可以减少支出,保证足够长的时间。

    可是民众怎么办,除非是一些极端的前提下,不然的话,在战争之中,很少进行食品管制。

    越是在围城,越是在粮食稀少的前提下,使用的粮食就越多,人就有一个潜意识,生怕没有东西吃,就多吃。

    吃得多,也可以储存脂肪,储存能量,可是浪费的就更多,反倒是粮食管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按照需求,进行消耗,不至于饿死,也不会产生浪费。

    同样的,为什么守城,至关重要的就是民心,民心高了,团结了,不容易产生变故,就算是在攻城的时候,也不会后院起火,同时,在士兵缺乏,城内的人也可以充当一些半军事化的项目,一些强壮的,甚至可以成为临时的士兵。

    除了边关的那些,鸟不拉屎的,连人都不会去的地方,这才是只有士兵,没有民众,其他的地方,只要是大城市,都有。

    没有攻城,一切都非常的方便,可是攻城一旦到来,这些民众也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甚至比军队更多。

    可是棱堡不这样,就是一个军事化,堡垒,甚至连大门,都是关闭,在战争的环境之下,棱堡的大门,有一系列开启规程,必须要保证,视野的范围之中,没有任何军队,才可以。

    至于城门的位置,先不说,有没有护城河,棱堡的城门,是一个5万斤的巨大断龙石,在目前的状态下,以北宋的科技水准的,几乎无法破坏的。

    看起来如此庞大断龙石,一定会非常笨重,实际上,单纯石头本身,是笨重的,可是加入到了棱堡之中的时候,就一点都不笨重的。

    同时,因为使用了滑轮组和省力设施,封锁大门的是一个5万斤的断龙石,只要有十来个人,借助着葫芦吊,就可以在120息之内,开辟这个城门。

    对于没有任何的民众,城内的人,全部都是士兵,完全是战争用途上面设计的棱堡,要有粮食,只要不出现大规模的伤亡,军心就不会丧失。

    真的打起仗来,恐怕头疼的是对方,一个看起来小的弹丸之地,却要投入巨大的伤亡,保守估计,先要死上几千人的,才有可能进入到攻击的区域。

    甚至进入到攻击区域,也不会战胜,以此往复,当一次次的尝试不果之后,就算是再怎么精锐的部队,也必须要停下来。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狄青把自己代入到了攻击者思路,以他的经验,怎么寻找,也找不到攻击棱堡的方法。

    也就是说,一方一个没死,一方就死了很多,

    这种压力,在战场上面,非常的可怕的一件事情,明知道送死的,又有几个能够上去。

    赤裸裸的例子,摆在面前,损失几千人,甚至上万人,连棱堡的皮毛都没有动摇,有几个能够的继续进攻的,那绝对是精兵之中的精品,就算是在辽宋,都是非常微小的。

    敢死队这种,要么是被洗脑了,要么干脆是犯了死罪,到战场上面,去争夺一线生机的,在长时间的攻城,出了最开始和最后,稍稍的烈度大一点,中间的,更多的是持续。

    可是如果围城的认为,这个士兵少,可以用围困的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围城有用,是因为越是重要的城市,城内的人口就非常的众多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数十万军民,所消耗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半年或许还可以支撑,本年之上,没有粮草,就会很城问题,说不定,就是一个崩坏的结果。

    可是对于这些棱堡来说,上方30米,最少是10层,下面3层,上下超过40米的巨大空间,这中间,能够储存多少东西,700人,按照一个人一年6石来算的话,700人,不过是4200石,换算下来,8艘600料大船都能够装得下。

    600料大船,在运河之上,算大的,跟棱堡比起来,真的算小的,20米够长吧,棱堡的周长400米,上下40米,可以说,只要有十分之一的空间储存粮食,这个粮食就足够棱堡吃上十年。

    同时,棱堡还会选择可以打深水井的地方,最少也要是30米深的深井,这样保证的不会被断水威胁,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拿你就围吧,相对而言,除了出入不方便一点,还真的不成问题。

    一般而言,整个北宋跟辽国,上万里的接壤的地方,最主要防御的,就是河北两道,也就是北宋紧紧的挨着的哪一个部分,500个棱堡,或许无法彻底的防护到位,却可以让边关士兵,很大程度的被置换出来,用于发起对辽国的攻击战。

 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关

    在这些团练们看来,棱堡只是一个防御性的武器,这是每天都要放哨,一个月要进行一次攻防演练,这些,在他们看来,没有多少奇怪的地方。全本小说网,HTTPS://。m;

    最多可能更加适合防守吧,在战争来临之际,他们可以更加自如的防御,给他们更大的安全感。

    团练们的想法,跟保州这边的想法,实际上差不多,团练多多少少,还熟悉这个棱堡的真正战斗力,这些保州官员,也是到了保州之后,才知道有这么的东西。

    虽然很奇怪,为什么这个棱堡可以在保州兵变之中,发挥出那么重要的作用,可是这个距离保州这么远,也不是在交通要道的地方,有这么的一个棱堡,着实是有些尴尬。

    这也是保州在知道了棱堡的位置之后,没有掌握在手中的原因,他们看过之后,并不怎么重视这么一个棱堡,把他放在了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上面,只要他不会被土匪或者是别的什么人占据,就好了。

    在狄青这样身经百战的将军们眼里,棱堡已经变成了一个国之重器,甚至狄青还在想,是不是把棱堡封闭起来,防止被辽国人探出虚实。

    不过很快,狄青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未来,一旦棱堡应用到了北宋边境的防御上面,边疆将会非常的稳定,原来保州,充其量,也算是边关军州,可是它距离真正的边境来说,还有几百里的距离。

    换成之前,一旦边境的重要支点,被突破了之后,骑兵快马之下,一天就可以抵达保州,可是现在,只要棱堡体系完成之后,哪怕是空荡荡的,任由对方的骑兵通过,对方也不敢通过,一旦后路被堵截,那么等待他的,就会是灭顶之灾。

    未来,只要棱堡体系布置下来,在50…80里的范围之中,布置下来3层到4层的棱堡的话,几乎不太可能被人突破,除非连续攻破了六到八个棱堡。

    那是几乎不可能,一个棱堡保守估计2。5万的损失,游牧民族,哪里有那么庞大的军队,可以消耗,甚至说,对于辽国来说,只要损失超过2万,他们就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才能够恢复过来。

    对于战争,没有多么深入的了解的,不会知道这个棱堡到底有多么的可怕,就算是第一个把棱堡应用到西北前线的韩琦,也只是看到了这个棱堡,对于他的西北局面的发展,而不是清晰的看到了棱堡的作用。

    在狄青的眼里,这完全是把防御发挥到了极点,这个发挥的程度,简直是可怕的要命,从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防守,几乎把人的比例做到了机智。

    这个防守,不是传统意义上面的防守是一种超越了这个时代的防守,把空间,人力,甚至是的时间上面,考虑到了极点。

    比如说,当战场焦灼的时候,或者是主动的后退,让的这些人登上的棱堡,然后,用下面的人员,阻断攀登的道路。

    在借助着云梯攀爬的过程之中,上下不着地,就不容易控制,只要稍稍的攻击,砍断,或者退开,就足以阻断地下进攻的脚步,30多米的高度,对于云梯这样的,带了更高的要求,一旦破坏或者是被推到,就不那么容易恢复的。

    这就是一个时间差,外面围攻的不对,在他们上面,主动的后退的前提下的,一定会源源不断的冲上来,在这样的前提下,用短暂的时间,可能是一刻钟,断掉下面的攻击的,然后进行一波攻击,这样,人员的优势,又会放在了棱堡一边。

    一方是养精蓄锐,充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