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340章

皇宋锦绣-第340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有一些,比较规则的,比较重复的蜀锦,还是可以用机器制造的,到时候,手工的费用降低到了几乎没有,印染和其他的费用,也不会增加多少,那时候,这玩意才有可能普及。

    普及之后,丝绸的价格,一定会以后较大规模的降低,到时候,丝绸才算是普及到了千家万户。

    这对于定海军来说,是未来,丝绸业的发展,要从源头开始,用更加出色,质量更好的蚕种,替代原有的,这其中,有对蚕丝等质量上面的要求,也有对机制处理的要求。

    机器缫丝和织锦,需要蚕丝的硬度稍稍强一点,否则的话,就很容易断,而对于一个绫罗绸缎,最大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断丝,一旦有了一个断丝,可能整张丝绸,就无法再用了。

    韩琦没有想到,居然最终是这个原因,原来是他想差了,还以为辽兴宗会不会弄来什么阴谋,却没有想到是这个,知道了辽兴宗的意图,那就好办了,不就是些丝绸么,还可以用代替铁料和武器,为什么不呢?

    或许,这样做,也比较困难,西安这边绝大部分丝绸,都给调集一空了,特别是最顶级的丝绸,正是在韩琦的力排众议之下,这才促成了这么多的丝绸成行。

    现在,这个目的达成了,反倒是考虑丝绸来源的问题的,这个也必须安排下去。

    当然了,困难虽然困难,去而是一件大好事,有什么比目的达成更好的,之前的灵州合议,已经是占便宜了,现在用丝绸替代各种的军事资源,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无论如何,他都会促成这件事情,这对于北宋来说,是巨大的好事。

 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

    独自坐在房中,韩琦一阵阵的感慨,他不是感慨,自己的小动作成功,而是感慨,辽国真的衰落了。全本小说网,HTTPS://。m;

    整个朝堂之中,就没有一个的明白的人,谁都知道,兵器比绸缎重要,可是为了绸缎居然放弃兵器,辽国真的是腐朽了。

    难怪澶渊之盟之后,几乎没有攻击过北宋,韩琦还以为,这是北宋的外交胜利,或许,这个存在,但是辽国失去了进取心,高层逐步腐朽,这也是原因。

    难怪如果没有北宋的介入,这一战,将会彻底拉下辽国的遮羞布,面对着疯狂的,举国全动西夏,自大自傲的辽国几乎九成九会败给西夏。

    在赵信提出来,让北宋干预到辽夏之争的时候,韩琦还不以为然,这两个同样身为北宋的敌国,拼成两败俱伤,那不是更好,无论是谁胜谁负,对于北宋而言,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可是简单的推演结果,让所有人都哗然,胜利者居然不是强大的辽国,而是弱一点的西夏的,甚至是大胜。

    西夏大胜,或许不会给辽国巨大的伤害,但是大量的兵器的获取,会让西夏的战斗力,在现有的基础上面,更上一层楼,这种情况之下的,西夏强大了之后,在受到了辽国攻击的伤害,势必会转嫁到北宋身上的。

    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不能够以两败俱伤,或者是其他的而来考虑,那是最佳的结果,却对于第三国而言,是噩梦,坐收愚公之力的,反而遭遇磨难,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说说。

    现在辽国是胜利者,他们在吞下了西夏之后,几乎必然的,就会吃饱了,吃饱了之后,就不会来攻击北宋,特别是北宋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的前提下,既然不能占到便宜,三国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两国,改变就在所南边。

    可惜对于辽国来说,这个改变,不是向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变化,而是转向了享受。

    没错,这就是盛世的后遗症了,在强盛到了极点之后,那么享受,就是唯一的选择。

    中原王朝尚且如此,更别说游牧部落,不同的是,辽国还没有到天下无敌的时候,衰败就可以开始了。

    这一次,提高蜀锦,盐,还有其他奢饰品的价格,是一个试探,提升的比例也不多,原来,应该在总量之中,占据2成,这一次,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而且是阶梯的交易,如果辽国真的要有什么异议的话,可以在后面减少,保持总量不变。

    可惜这样准备没有实现,辽国不但没有拒绝,反而有些官员提出,适当加大比例。

    有了赵信的保证,这一次交易结束之后,整个北宋就有钱,给整个禁军进行换装,

    这种情况之下,兵甲的强大程度一定会比以前更上一层楼的,可是,能够少给辽国供给一点,就少供给一点,怎么说,这也是增加辽国的实力。

    一场简单的交易,300万贯交易,差不多,也就是300万头牲口,其中牛马本来应该是较低的水准,可是辽国因为蜀锦的出现,增加了这个数量,这倒是意外的惊喜的,

    韩琦之前的准备,一下子,等于是全部做了无用功了,可是这没什么,还有什么比加大奢饰品的数量,减少的兵器来的更好。

    一匹顶级的蜀锦,最多就是几斤那么重,却可以相当于3000贯,也就是说,超过200套的步人甲,这对于后勤的压力,运输的费用减少,这是何等的好处,赚到的钱更多。

    或许,对于北宋而言,顶级蜀锦,可能数量依然稀少,可是这些,不是最顶级的,要知道,西安只是北宋大城市之中的一个,甚至还是不太重要的一个,调集西安的奢饰品,就可以达到100万贯价值,那么调动更多的呢?

    为避免夜长梦多,韩琦立刻下令,从周边开始调动,主要就是四京,通过了枢密院的渠道,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驿站和快马加急的渠道。

    蜀锦应该前往四川,看起来西北,特别是关中,距离四川更近,可是从渠道上面,就不是特别近的,西安蜀锦,已经被韩琦调动一空了,剩下的,真的不多了,再从四川调用,那需要路程很久,时间上也不赶趟。

    看起来更加近的道路,四川也肯定可以调动大量的蜀锦,可是要从四川运到西北来,可能一两个月,都未必能够运的上来。

    对于韩琦来说,现在的情况是,必须要快速的动手,在辽国还没有意识到之前,先把事情确定下来,以前是这样,现在调整了比例之后,就更应该是这样。

    万一,有些有心人提醒,辽兴宗回过神来,那是什么的结果,废弃了这个交易,对于北宋而言,那等于说一个巨大的蛋糕,没有了。

    一个北宋,哪怕把全部的顶级蜀锦,都拿出去,甚至连皇宫的赏赐都没有的状态之下的,都可以,这有什么影响,毕竟,牲口这些大幅度增加国力的,跟蜀锦这样,只能够锦上添花的,彰显大宋的繁盛的,这不可同日而语。

    换成其他的物资,还需要考虑运输的问题时间的问题的,可是蜀锦,真的要是极限的话,一个负责传递消息的骑兵,都可以背起两匹来,有一个千人的马队,就能够送过来两三千匹。

    在往常,两三千匹没什么,可是在一匹3000贯的前提下, 2000匹就是600万,如果用600万,替代之前许下的武器钢铁之类,有什么做不到的。

    时间上,快马的马队,不说跟八百里加急相比,就算是400里,打个折扣,那也可以用5天的时间,从汴梁过来,正好合乎了韩琦的想法,用蜀锦替代兵器。

    800里加急,似乎从韩琦坐镇了西北之后,对于八百里加急的使用,就比之前多的多,是盖上了韩琦枢密副使的大印和四道总管的大印,以军令的形式开启的。

    或许,这个军令,对于一定级别的官员来说,约束力不够,可是别忘了,现在韩琦还负担着的灵州和议,这可是关乎北宋的一件大事,下令的对象,也不是东府,西府,或者大名府这样大衙门,只是一些负责采买,仓储的部门,这些的部门扛得住的韩琦的军令。

    顿时,鸡飞狗跳了起来,当一个个的800里加急,进入到了四京,繁华城市,所有跟这个相关的,都行动了起来。

 第三百六十三章 丝绸事件

    韩琦军令之下,所有800里加急影响到的城市,都按照这个命令行动起来,底下人快速的行动起来,当然的,就影响到了上层。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实际上,看起来韩琦在西北,可以掌控一切,可是无数的眼睛都看着他,因为他所处的位置,还有时机太过关键了。

    这个时间段,无论是东府,还是西府,他们的目标核心,都是放在灵州这边,这里的任何动向,都会引发他们的注意。

    虽然,辽国只是示威,可是兵马已经深入到灵州,甚至在二十堡那里,短暂的交锋,没有伤亡,可是却有摩擦的。

    按照韩琦还有其他渠道的一些调查的,当时辽兴宗,已经全军都出动了,10万辽国骑兵,加上附属的投降西夏军,差不多就20万。

    如果,一个不慎,就是蔓延到辽宋两国的庞大战争,甚至连河北也无法幸免。

    韩琦最终,较为完善的解决了之后,并不代表着一劳永逸,万一,有任何的变化,战争就会爆发。

    800里加急,还是一下子派出了这么多,到底发生了什么的,会不会是战争爆发了。

    刚开始,不知道韩琦的枢密副使令,到底是为什么,还有人过来关注一下,可是看完之后,居然是蜀锦,这让他们啼笑皆非,有些中层官员,甚至在揣测,是不是韩琦,韩相爷的,想要因公肥私了。

    命令是收集的绫罗绸缎,还是以高档蜀锦为主体的,越珍贵越好,这明显就是乱命啊。

    蜀锦有什么用,除了价格昂贵一点,对于政治军事,都没有任何的作用,难怪有些人会想,韩琦会不会是有了私心,想要趁着这个灵州和议的关键时刻,做自己私人的事情。

    可是真正的高层眼里,他们不会这么看,韩琦是什么人,或许,他有别的方面的问题,个人操守上面,一直都是很好的。

    韩琦才30多岁,就已经到了枢密副使,又不是跟有些官员那样,没有了发展的能力,只能够在这个基础上面,为自己,为家族谋福利。

    他还年轻,受到了范仲淹的牵连,必须要到地方上去磨勘,可是稍稍有些见识的,都会知道,这是仁宗对他们的保护,否则的话,让他们在风口浪尖上面,哪怕前途无量,当大浪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让他们被冲垮。

    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立下了灵州和议的大功,别的不说,当灵州纳入到北宋疆域,同时在灵州缴获的比花费的高,这一点上面,就是韩琦的无法抹杀的功劳。

    可是在这个关键适合,为什么会这样,难不成是自黑?

    自黑,在朝臣之中,这是经常会遇到的事情,但是多是一些武将,当武将立下了难以想象的功劳的时候,他想的不是裂土封疆,称王称公,他想到的是大祸临头。

    功高震主的事情,从古到今,不乏多见,连一些千古名臣,也都因为功高震主的关系而自污,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会脑袋挪位了。

    可是韩琦不存在这个问题,他是文臣,不是武将,不可能控制一大批的军队,同时,只要仁宗把他从西北调走,换任何一个路,也就可以了,这就是文臣跟武将的不同,他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自污。

    很奇怪,可是高层们并不着急的,因为这不是战争的消息,只不过是一些蜀锦,哪怕韩琦真的是为了自污,他都做了这一步了,他们还怎么阻拦。

    一方面,让底下的人,尽可能的按照韩琦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物资调动,另外一方面,等待着韩琦的解释,相对而言,他们更加关注的,还是后者,到底韩琦为什么宣布了这个很奇怪的命令。

    终于,在闲暇之余,韩琦才想到要解释,可是整个西北,近乎所有的八百里加急,都已经派出去了,没办法,只好降低一个级别,用了400里加急。

    因为出动的时间较晚,再加上400里加急,比起800里加急,慢了差不多一倍,足足晚了3天,这才400里加急送过来的的讯息之中,这其中详细的,说出了韩琦的目的。

    原来,在灵州和议,第一批的交易已经完成,辽国作价300万贯以上的牲口,已经完成了交易,在这笔交易之中,韩琦做了一个简单的试探,用更高端的蜀锦,替代原来普通丝绸,得到了大大的好评,辽国主动提出,可以加大这些的份额,甚至因此挤占铁料,也在所不惜。

    所有知道这件事情的高官,先是兴奋无比,已经在灵州收获的超过百万头的牲口,这已经是确定的,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验证,一部分在陇西这边简单安置,另外的有一部分,在而通过官道,慢慢的向北宋而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