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285章

皇宋锦绣-第285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增加。

    固定的环境,跟对流的环境,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高,却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增加了反应的速度,特别是先进催化剂的作用,整个炼钢高炉里面的温度,迅速的平衡,并且上升。

    牛大力对于高炉是有一个预判的,可是真正在现实之中,高炉的效果,还是让他吃了一惊,材料使用暂时看不到,可是效率上是提升了。

    原来他估计,要炼制一炉钢,起码要3个时辰以上,现在,还不足1个半时辰,已经接近尾声了,这倒是一个大好事,接下来的成与不成,就要看这一炉钢的效果了,马上就是火候完成,放出钢水的时间了,他对于结果,充满了期待。

 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炉

    当沸腾的钢水,通过特别的渠道,喷薄而出,流入到了各种的模具之中的时候,现场一片欢呼。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早已经准备好的大量模具,差不多相当于8万斤,可是几乎全部都充满了,5立方的高炉,加上外面,也不过是四五十立方,也就是三四米左右方圆的一个圆胖的大家伙,却有如此奇效。

    当温度散去,检测效果的时候,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钢的质量很差,甚至,成品率只有50%左右。

    这样的比例,在过去的铁匠作坊,甚至传统来说,已经是非常高了,可是对于铁匠作坊来说,这是不允许。

    在大名铁匠作坊之中,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以上,而且品质控制的相当的好。

    可是这一切,在这个高炉之中,是不行的,差不多30%,直接就是废铁,除非是重新回炉,装入到炼钢炉之中重新炼制,才能够使用,20%左右,是生铁。

    剩下的50%是钢,可是钢的品质也分歧很大,其中甚至还有10%左右的,是硬度在5。8以上的超硬钢。

    听起来是不错,可是这些钢聚集在一起,有些质量高,有些质量低,连带的,让最终的成品,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的,不能够直接使用。

    实际上,只要是差不多的铁匠,看到这些钢,就已经知道,这一次的尝试,绝对是失败了,这些钢必须要经过处理,区分出来,才可以使用。

    在大名铁匠作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规则,返工挑选,哪怕能够得到超硬钢,也不适合,这会浪费大量的劳力。

    不过,没有的太在意的,是牛大力为首的那些研究员们。

    在实验室之中,已经做过一部分的尝试,可是那只是一些类比和小规模的尝试,真正放大到工业生产当然不会这么容易,他们已经把所有的环节都考虑到了,再加上经验,很快就得到了,为什么会这样。

    热不太均匀,加上材料配比方面,一部分催化剂,没办法起到作用。

    这就是研究和实验的作用,为什么之前,精铁的产量那么低,就是因为,哪怕是铁匠大匠,他们都不明白,精铁的机制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得到了赵信的教授,钢就是含碳量在2。11%以下铁的一种特殊的合金方法。

    有些时候,还有一些合金和淬火方面的变化,这些简单的东西,给牛大力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天赋,冶铁的经验,还有来自21世纪的先进经验,这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牛大力这么一个怪胎,他不但熟悉冶炼,20多年的时间,让他对于铁的了解,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加上科学的知识,他很快就从实验材料上面,得到原因。

    有时候,找到原因,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些冶炼高炉,在一定程度上面,已经相当的成熟了,加上催化剂,吹风对流系统,这些加在一起,就造就了高炉的神奇,大的毛病没有,只是一些小问题。

    接下来,没有再开炉,在2天的时间之中,牛大力带领着大量的人员,进行了最少的100次的各种实验,再一次进行了冶炼。

    这一次,赵信就没有参加,他很清楚,从铁匠台到铁匠高炉,看起来,只是一个放大和是缩小,可是其中的技术难度一点都不小,他从后世的知识,还有卡牌系统,可以减少这个过程,但是不经过大量的实验,肯定不行。

    第二次同样也失败了,可是良品率提升到了70%,同时质量上面也稳定了,就算不挑选,也会有60%左右,可以直接使用。

    这样的效率,加上成品率,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算是废品,也可以投入到高炉之中继续冶炼,不会怎么浪费,可是牛大力还不满意,继续的研究。

    天赋出众的牛大力,在冶铁方面,天赋极强,他把后世的知识给融会贯通,再加上每一次,赵信都会过来检测一下,把比较完整的检测报告交给他。

    数据,恐怕是最重要的东西,规律,就从这些数据上面总结出来的,就算是后世,也不可能对每一次的实验材料,进行完善,完整的检测,卡牌系统却可以轻易的做到这一切。

    在众多作弊器的帮助下,类似的实验,进行了最少150次,最开始可能是两三天开启一次,其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整,短短12天时间,6次实验,就让良品率达到了85%,品质也相当的一致。

    后来,必须用细微和大量的实验,找出规律,就快了很多,有时候,会连续每天开炉10次以上,其中只有非常细微的调整。

    同时,在这些时间之中,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高炉,也依次完成,大小差不多,从5立方一直到7立方左右,越来越大,冶炼也越来越好。

    终于,通过了长达1个月,数百次的尝试,仅仅是这些尝试之中,浪费的材料和焦炭,就高达2万贯,更别说这些月俸都超过500贯的大匠,工费和材料费用,总数超过了4万贯,可是最终的结果是喜人。

    一套完善的配方做出来了,这个配方适合于15立方以内的炼钢高炉,良品率达到了95%左右,品质也基本上达到了5。7,超越了铁匠作坊大规模生产的品质。

    虽然,牛大力依然在为良品率提升而努力,可是赵信已经认可了这个配方,15个立方,这个非常的合适,正好处于相当的级别,92。5的良品率,也让品质得到了保证。

    赵信拍板,一次性建设20座15立方的高炉,按照一次3个时辰冶炼过程,一天24小时不停的话,可以完成4炉,15立方,基本上出钢在110吨左右,这样20座一天的产出,就是8800吨。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依靠着三四万人,数千个铁匠台,才保证了180万吨的年产量,20座高炉,就成功的超越了,大概是一倍左右。

    人力上面,也是远少于铁匠台,一个15立方的铁匠高炉,会用到400人左右的,其中,绝大多数是劳力,负责装料,负责沙模,还有最终清理成品的,真正控制冶铁的火候的,只是三四个大匠而已,这就极大的降低了扩张的难度。

    就算如此,20座高炉,也不过是8000人,人数上,少了四分之三,可是产量却攀升一倍,代表着人均的钢产量提升了8倍。

    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产量,这很自然的,就会降低成本,不过,就连牛大力,都没有想到,成本会降低这么多。

    在这个成本核算,被送到了牛大力这里的时候,早就预料掉,可是最终的数字,还是让牛大力吓了一大跳,4文每斤。

    本身,大名铁匠作坊的钢的成本,已经很低了,差不多15文左右,可是通过高炉,集约化的使用能源,再加上合理的添加剂和配合,钢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可是一下子降低到四分之一的程度,这也太可怕了。

    仅仅是依靠这些,以目前拿到的订单,最少是10亿斤的铁,一斤减少11文,就又是千万贯的盈利。

    盈利方面,赵信并不关心,他更加关心的是产量,什么棱堡,什么冷兵器,这些在民用的庞大需求之下,根本不算什么。

    一条京杭大运河,就彻底的改变了北宋的格局,让北宋的商业发展非常的繁盛的,赵信未来,是准备在定海军开启工业生产的,大量生产出来的东西,必须要以便利的环境,销售到北宋的各地,运河不可能遍布到每一个地方。

    同时,赵信也想增加北宋的军事底蕴,一个京杭大运河,直接让北方可以获得整个北宋的强力支持,这也是辽国没办法对北宋下手的根本原因,可是西北薄弱的环境,让北宋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交通,方便的交通,不但可以旺盛商业往来,同时也可以加强北宋的战争潜力,跟游牧民族的个体强大不同的是,北宋依靠的应该是制造,当后勤水平更强的前提下,才能够把强大的国力,应用到战争之上。

    那么修路就是必须的,赵信当然不可能在北宋建造起高速公路,水泥标号不可能达到,钢铁也差点,可是二级,甚至是三级公路,甚至是最普通的那种水泥路,都可以让北宋交通脱胎换骨,更别说是铁路,当蒸汽机完成的前提下,那是最佳的选择。

    这中间,对于钢铁的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最差的铁路,每米重量,最少也在15公斤以上,一公里铁路的消耗,超过30吨,普通等级的水泥路,每公里的钢铁消耗也差不多是六七十吨,这个需要看宽度和厚度。

    听起来虽然不多,可是北宋如果建设干线铁路和公路的话,最少也是10万公里的规模的,这可能需求就是几百万吨。

    这个15立方的炼钢炉,在牛大力的眼里,可能有很多的差别,良品率也没有达到极致,可是从工业生产和成本上,已经差不多了,未来可能的提升是微小,投入却会大幅度的上升,不值得继续下去了。

    不过现在,还没有给牛大力找寻新的研究方向,继续研究是没问题,说不定,牛大力可以给予一些惊喜。

 第三百零一章 钢铁和底蕴

    在炼钢高炉的帮助下,一下子把钢铁的成本压缩到了极致,这让赵信非常满意,本以为,极限大概是七八文左右,这基本上就是价格相比的后世钢铁的价格,可谁知道,居然会这么低。(全本小说网,https://。)

    赵信绝的,一方面,是这个时代的人工成本,相对而言不高,另外一方面,恐怕就是这个催化剂的作用了。

    这个看起来简单,却在历史之中失传的催化剂,居然有这么大的功效,在简陋的,只是最初钢铁高炉的前提下,就能够达到4文的水准,未来,伴随着技术的提升,比如说,一次性1000吨,甚至2000吨的大型平炉,再比如说,使用氧气吹顶,甚至是转炉的工艺,那不是意味着的价格会更低。

    赵信对于钢铁了解不多,可是牛大力却非常了解,在他简单的介绍之下,赵信才发现,没有那么简单。

    高炉对比铁匠台,有巨大的提升,成本也可以降低到很低的程度,可是铁匠台,还是必不可少。

    原因很简单,高炉产出大,一次性100吨左右,很自然,不能精细到某一个环节,最多,是做出,各种类型的钢板,钢锭,还要赵信所说的螺纹钢和管材。

    除此之外,再如同铁匠台那样,一下子加工那些精细的东西,或者是半成品,有些困难了。

    可是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的,未来,就是以简单的钢筋,钢锭,螺纹钢,管材一样的存在,这些都是大宗的用途,至于小型日用品的加工,可以选择合适的钢锭,然后进行加工,铁匠台可以省去很多工序,比如说,原料铁和钢的来源。

    这样一来,可能在工序上面要繁琐一点,可是相对于价格,是可以接受的,成本下将了四分之三,代表着利润增加的。

    在牛大力看来,赵信应该稳定价格,甚至因为钢材质量的提升,稍稍的提升一点价格,却没想到,赵信已经准备降价了。

    今年的价格,伴随着合同已经签订,准备保持原样,一旦进入到明年,续签合同的时候,各种钢铁的价格,还会下降一半,也就是说,从现在的均值35文左右,降低到17文,这已经逼近之前的成本价格。

    并不是说,赵信非常大方,看着钱不去赚,实际上,以目前北宋的情况,这些钱随便可以赚到。

    可是,他的目标,不是成为一个富豪,实际上,凭借着铁匠作坊,肥皂,还有碱面,他已经可以成为首富了,每年3000万贯的净收入,这真的是富可敌国,还是北宋这样经济繁盛,收入巨大的国家。

    换成明朝那样的小家子气,财政收入最景气的时候,也不过是几百万两而已,跟北宋差别巨大。

    他更希望就是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而铁和钢,就是基础之一。

    气候和地域上面,加上生活习惯上面,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来说,在身体素质上面,有巨大的差别。

    北宋想要培养一个骑兵,无论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