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257章

皇宋锦绣-第257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助着大型冲压机,板甲可以一次性的成型,数十吨以上的力量,足以释放钢材之中,绝大部分的应力,让表面的力量趋于稳定,而足够厚度和强度板甲,也足以抵挡绝大部分的伤害,特别是重武器锤击和震伤,更强的材料,也会让整个板甲更加轻便。

    板甲在中国几乎很少出现,唐朝的明光铠,更多的是在护心镜上面,有板甲的特性,整体还是不同部分组成的,只要有组合,整体的强度就不大,连接处或者薄弱处,就可以被攻击到。

    之所以如此,不是中国古代的冶炼工艺不过关,实际上在清朝之前,中国的冶炼技术是冠绝整个世界的,宋朝时期,更是比欧洲高出了500年,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制作板甲的可能性。

    只不过,没有那个必要,英格兰长弓这个可怕的武器,从来都没有出现在中国,这造成了弓箭的攻击力不足,火枪虽然是一个前途无限的武器,在初期,火绳枪,甚至是燧发枪的时期,整体的威力不大,别说是板甲和扎甲,就算是纸甲都能够抵抗。

    矛跟盾这是相互促进,又相互伤害的两者,只有更强的矛,才能够催生出更强的盾的诞生。

    长弓的出现,在最初是无解的,为了对抗英格兰长弓,大陆上面的国家只能够从原料入手,减少原料进入英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也捆绑了一些销售,用进口和出口的一些产品,必须搭载紫衫木,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的机制。

    很难做到全面的控制,为了寻找对付长弓的武器的,板甲就应运而生了,在15,16世纪之中,板甲被称为盾强于矛的典范,一个护卫全身躯干的板甲,加上一个头盔,足以抵挡绝大部分的英格兰长弓,这是真正的全面甲,防护力可怕的惊人。

    赵信当然想要普及冲压设备,冲压设备不说防护力的问题,单纯的说效率,就足以完爆扎甲。

    步人甲的成本,铁料只是一个方面,关键就在于工费,一片片的铁甲片,要按照不同的规格,一点点的形成铠甲,这需要一个熟练工,并且大量经验之下才可以生产。

    对于生产力比较地下的北宋来说,可能有是几万人,在生产步人甲,可是对于见惯了工业化的赵信而言,生产成本太高了。

    只要做出冲压设备,冶炼可以直接打造出板甲的铁片或者钢片,然后送到冲压设备之下,一次性的成型,速度快,还节约,这就是冲压设备好处。

    后世的不少大规模的武器,比如说枪械,如果标准件或者冲压件不多,就很容易造成成本上升。

    ak为什么被称之为穷人的神器,就是如此,几乎整体都是冲压做成,除了少数部件,剩下的成本极低,这对于穷国来说,也可以大规模的装备。

    冲压什么的,甚至是介入到武器和装备的生产,这是有些久远的事情,就算是生产,也不能放在大名府啊,这不是赵信完全控制的地方,再说也不安全啊。

    全力以赴的生产,4天的时间,产能,比之前想象的翻了一些,达到了450万斤每天左右,一共生产了1800万斤,不但完成了枢密院1500万斤的订单,还完成了大名府追加的300万斤。

    当得到消息的时候,曹刿吃了一惊,赵信虽然说过,4天能够完成,可是他心中多多少少是没底,大型船队一惊准备好了,一共是40艘船,都是800料的大船,按照每一艘最多可以容纳50万斤,也就是250吨的数字,30艘就够了。

    安排人员装船,在经济的航速下,400里的距离,最多8天时间,就能够抵达,曹刿已经可以预见到,当枢密院贾朝昌看到这些铁料到达时候的场景。

    贾朝昌私下的事情,在枢密院,并不是一个秘密,曾经,他也想要大名府订单,可惜被曹刿给拒绝了。

    一方面,大名府也是一个完善的军事基地,也拥有铁匠作坊和铸造司,另外一方面,他也看不惯他的这个做派。

    北宋实权地方官员,特别是加了宰抚和参知政事衔的,他们的自主权非常的大,就算是贾朝昌,他心中生气也无可奈何,现在,最快速度完成这个订单,避免枢密院以长时间不交付的名义,另外订购。

    出身于枢密院的曹刿,很清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的,曹刿加上大名府的任期,在枢密院超过了35年,其中也包括了15年的枢密副使,对于一切当然是门清的。

    在铁匠作坊专门修建和扩建的码头上面,曹刿看到了先期抵达的船舶,这是在回去之后,就开始布置了。

    全人力的装载,800料需要人力非常庞大,按照一个人一次可以运送100斤物品来说,50万斤,需要5000人次,换算到1500万斤,需要15万的人次。

    一个人,一天可以几趟,10趟,20趟,仅仅是装船的劳力的,就准备了超过1000个。

    这些劳力,不是别的,是从附近雇佣而来的,大名府靠近京杭大运河,航运发达,跟航运有关的劳力,也是众多的,一般而言,就一个劳力来说,一天下来,可能就100…150文左右,可是铁匠作坊给的多啊,一趟100斤左右,10文。

    看起来,跟寻常的码头差不多,可是在这里,人力只是必要的辅助,从仓库到的船上,有专门的通道和葫芦吊,人力所起的作用,就是把东西搬上通道,并且在船上等待,当葫芦吊上船之后,把东西送入到船舱之中,摆放整齐。

    这就节约了大量的体力,最多只有开头和结束,甚至两组人合伙,不用来回的走,就是几步到十几步路的样子。

    这虽然不是赵信理解的,最为方便和现代化的港口,却比北宋的河港和海港,完全用人力的不知道好了多少。

    大部分的劳力,都可以每天搬运差不多50趟,也就是一天5000斤的东西,装一条船的话,可能一百个劳力一天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一个劳力可以赚到500文一天。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每天都干的话,可能是15贯一个月,如此高薪,顿时吸引了大量的劳力,最少有3000以上,虽然码头这边留下了1000,剩下的也认识到了铁匠作坊的好处,在周边寻找工作。

    铁匠作坊本身,已经不缺人了,3万劳动力的铁匠作坊,支撑着每天400万斤以上的产量,可是一些搬运和民生方面,还是有一些零工的。

    在赵信的主导之下,铁匠作坊这边的人工相对昂贵,这个相对,是指北宋京杭大运河其他的地方来说,哪怕是零工,一天都能够最少混上100文以上工钱,这对于劳力来说,是莫名的吸引力。

    虽然说,在港口他们也可以赚到100文以上一天,可不是每天,有时候,干一天,要闲上好几天。

    劳动力最怕闲,他们一般存不到钱,有时候明明一天100文,按道理说月薪是3贯,可是一般1。5贯左右的月薪,就可以雇佣一个人,为什么,就是怕不长久,长期还是稳定一点。

    铁匠作坊就是这么一个稳定的地方,最初是被劳力的工资吸引过来的,来了之后,就发现了机会,港口开始热闹了起来,有了一个真正繁忙港口的样子了。

 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运

    800料的大船,也不可能经常就留在大名府,说调动就调动的,最初没有10艘,第一天只是抵达了5艘,第二天是10艘,后续的到第三天和第四天,才陆陆续续的抵达。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不管是来了多少船,可是在劳动力的面前,迅速的填满了这些船,生产里跟上来,4天的时间,几乎没有料是放在仓库之中,都被装上了船。

    换做更加的经济的,应该是装满了多少,就走多少,这样不占据港口,也不产生浪费。

    为了照顾曹刿和大名府的时间,这些船没有陆续的出发,会会同一起,一块出发。

    好在港口足够的大,因为铁匠作坊的逐步扩张,一些订单也开始出现,特别是产量惊人了之后,王松也在赵信的建议之下,开始大规模的扩建了港口的,现在港口足以停下100艘以上800料大船,同时还能够容纳接近400艘各种不同吨位的小船。

    之前看起来是空荡荡的有些浪费的,可是在这一次大船云集之下,反倒显得非常和谐的。

    在完成了生产的第二天晚上,通过1000多名劳力,还有500名临时劳力的努力,用了10个时辰的时间,完成了最后装载,1500万斤的铁料。

    这其中还有5%左右的余量的,防备丢失,或者是度量衡不均等的误差。

    实际上,应该不用这样,大名府的度量衡,跟枢密院和汴梁的,应该是一样的,可是多了这么点,也可以。

    这对于一般的铁匠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支出,差不多是75万斤,对于铁匠作坊来说,这完全没有什么,

    只要完成了这么一笔交易,加上后续不断的交易,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都不是什么问题

    曹刿做为负责人,他早就派出了人员,在装船之后,进行了简单的检查,完善了整个抽查的过程,结果当然是非常不错的。

    以铁匠作坊的实力,只是做铁的话,完全不用这样,一些独特的处理方法,还有添加催化剂等方法,还是让铁的质量有所上升,达不到钢材那种程度,却比一般的铁要强悍很多,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

    40艘800料大船,缓缓起航,此时,正好是风力和水流相互配合的时候,再加上提前的规划,预计顺利的话,日夜兼程,将会在6天内,抵达汴梁的。

    庞大的船队,连绵超过了数里,很是辉煌,而为了迎接曹刿的检阅,也是张灯结彩,一场规模不小的仪式之后,这才起航。

    赵信也勉为其难的参与了,无论是枢密副使,还是河北安抚使这两个职务,都值得他尊重。

    目送船队慢慢的远离,不可避免的就说起了大名府的订单,之前结余的300多万斤,还有今天生产出来的,差不多就完成了大半了,询问一下曹刿,要怎么把东西弄过去。

    大名府距离的铁匠作坊只有不足的30里的道路,官道的性能也不错,就用陆路了,

    不过,运费上面,还没有节约多少,因为很简单,陆路的消费本身就高,还非常不方便。

    就算是在后世,铁料的运输,也是一个难题,在超载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的时代,一个平平的,只是装了一个底半挂车,动辄就是百吨。

    钢铁比重巨大,一立方米7。8吨,百吨,也不过十四五个立方而已,以半挂差庞大的体积来说,真的一个底就差不多了的。

    这个时代的马车,一辆也就是拉个三五百斤,要运走1200万斤,这需要很多。

    好在距离不远,一天能够来回四五趟,调用的人力不多,只不过要逢着刮风下雨,就有些困难了,往往会很耽误功夫。

    看着这样的情况赵信就忍不住想要修建一条水泥路的,可是想想之后,还是算了吧。

    水泥,在相当程度上面,还是一个战略性的物资,未来,当韩琦抵达西北之后,大规模的在关键的地方兴建水泥棱堡的时候,水泥的大名,一定会广泛的宣扬开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水泥必然会成为西夏和辽国研究的重点,一条水泥路出现在的大名府的附近,有些不行。

    赵信还是提出,由大名府跟铁匠作坊,共同出资,兴建一个平整的青石路,以青石为主体,用石灰和简单的水泥砂浆为结合物,保证他的效果和平整度,这样下来,成本会上升到非常可怕的程度,短短的30里,可能就超过80万贯。

    这其中,铁匠作坊会负担的70万贯,大名府象征性的拿出10万贯,不过铁匠作坊会保留收取过路费的权利。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实际上白白的修建道路,这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这有些引人注目了,收取费用也是常有的事情,这又不是在官道的基础上面改装,而是重新修筑。

    一部分是使用钢铁,一部分使用青石,还有专门的粉碎机和切割机的,比起以前的成本,要降低一些,依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的。

    好在由铁匠作坊出面,是用真金白银来给付工钱,而不是传统的大型工程那样,征伐劳力,这样的速度会更快一点,还会有不错收益,那些普通的百姓们,可以挣到一点钱的。

    这在曹刿看来是小事,而曹刿这一次来,也正式的跟赵信提起,把铁匠作坊,还有因为铁料等的购买,节约下来的人力,提供给铁匠作坊。

    赵信吃了一惊,然后是异常的欣喜,这可是瞌睡了就送来了枕头,就目前来说,铁匠作坊的人力,已经基本上要饱和了,可是并不是容纳不下的。

    未来定海军的建设,对于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