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239章

皇宋锦绣-第239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往打造一个菜刀,最重要的就是成型的过程之中,现在本身就有的形状,只用把钢条融入其中就好了,烈火焚烧之下,熟练的铁匠门,最多一刻钟就差不多了,这代表着什么,一个上午的时间说不定,就是十把左右。

    实际上,效率就是这么的快,张小宝还不算熟练,一个上午2个多时辰的时间,完成了11把,而最多的一个,曾经在苗家庄待过的大匠,完成了21把,

    这样下来,一天下来,可能一个人最多,能够完成80把,甚至是更多。

    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真实出现的,在大规模锻造已经展现出了工业的实力的前提下,个人的效率是会显著的增加的,后世一个小小的加工厂,一年都可以生产60万套菜刀,那不是单独一个的,那是一套包括几个刀具,剪子,磨刀石在内最少五六个。

    菜刀是最简单的,也是销量最大的,然后就是剪刀,一些常见的刀具,这些跟菜刀是一脉相承,只是稍稍调整,就可以进行加工了。

    在菜刀有了一定数量之后,就开始了另外一个大类,农具类,主要是锄头和铁锹。

    这两个大类,实际上,在整个北宋,并不多见,菜刀之类的,大部分家庭都必须有,因为切菜,总不能用木头,或者别的材质吧,再加上菜刀不贵,小一点的,也就是两三斤,不超过300文,可是出头和铁锹就不一样了,因为是农具,经常在耕地的时候使用,稍稍差一点的,就容易磨损,必须要上好的,可是上好的,价格就贵了很多。

    铁作为根本,然后加入表面的钢,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甚至因为材质的关系,可以把出头和铁锹的,弄得相当的轻薄,最轻薄的,甚至一把出头尖头,一把铁锹头,就是两斤左右。

    至于效果,还真的是不错,锋利程度上面,效率上面,都比以前哟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耕地用的犁,本身他的木质结构就较多,现在加入了一些铁质的部件,在加上了锋利的刃,顿时,性能更上了一个台阶,在耕地之中使用的时候,磨损很小,可以长期使用。

    铁的硬度才4,钢却可以达到5。5以上,不要小看这么1。5点的提升的,带来的硬度上面的提升,非常的好,而且付出的成本也不高。

    关键还是在于钢铁本身的成本,铁的成本降低到了30文以内,钢降低的就更多了,原来最少在300文一斤的钢,一下子可以降低到了65文左右,比起铁还是贵了一杯,可是也就是原来的铁的成本,最关键的是,这样的添加的不多。

    拿一把很宽厚,同时也比较大的菜刀来说,一斤左右的重量,在锋刃的地方,使用了大概一两左右的钢,成本也就是44文,加上工钱,费用,其他的,也不会超过60文,可是原来一把的铁刀,价格可是在300文以上的。

    300文的菜刀,是怎么样的,那是最低级的铁匠打造出来的,只能够称之为铁刀而已,稍微一些名牌一点的,比如说实力更高的铁匠打造出来的,也差不多在800到1贯左右的,这样菜刀都可以卖的很好,现在100到150文左右的,质量上面,赶得上之前的名牌,当然销售的前景好了。

    菜刀,这是每一个家庭都需要使用的,之前价格较高,原因就在于重量,一般的使用的菜刀,最少也在3斤铁左右,因为太少的话,这个刀磨损的就有些太快了,使用一段时间,就必须要磨制的,可是有了钢刃,就可以做的较为的轻薄。

    在铁匠工坊,最大的菜刀他的重量大概是1。2斤左右的,最小的只有6两多,其中还要扣除木头柄子的一二两的重量,这种情况下,使用少了成本就低了。

    不是每一个人愿意使用沉重的菜刀,虽然说,切菜对于厨师而言,是一个基本功,可是长期积年累月的使用使用,轻一点,而且不是请一点半点他们使用取来,就比较的方便了,也相当的轻薄,适合大部分人的使用。

    菜刀,厨房之中的各种刀具的,农具,还有一些生活的用品,一些铁锹铲子之类额,还有其他一些东西,这就是冶炼厂现在的主力了,可以说,只要是日常生活之中,经常用到,都会生产。

    不过,对于作坊来说,不可能每天都生产,因为熔炼和建模,这个需要时间,一次性完成两三万个模,然后够一段时间的使用,接下来再建模。

    在赵信在的时候,要把每一个步骤都走一遍,最少说,短时间,在对于冶炼没有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会开启一些新产品的。

    这些调整都是细微之间的调整,从建模,到成型,再到专门的生产线,一步步的生产,看起来有些不起眼的一个个的步骤,居然到了最后,让效率大增。

    原来一个铁匠小组,一天最多就是50把菜刀,还是不停的,从早晨到晚上,不眠不休的额进行,可是用了一部分的工具,甚至连建模,都是有专门的机器,这样极大的加大了效率,一般一个7人的小组,一天可以完成的500把左右的菜刀,平均每一个人都超过了70把,也不是太累,一些体力的,或者是耗费较大的活,都是由辅助设备帮助,极大的增加了效率的。

    单纯到每一把菜刀上面,实际上的工钱,是在减少,一般的铁匠,打造一把菜刀,起码也要60文到80文的工钱,可是在这里只有15文左右,看起来,单纯一把刀,他们的收入是减少了,大幅度的减少,可是架不住多啊,这样算下来,一个人一天,就差不多是1050文。

    每天的纯收入超过一贯,这还是平均收入,大匠们肯定要多拿一点,他们是整个小组的灵魂,没有他们,小组就撑不起来,然后是帮工,最后是一些扫尾的或者体力。

    可是最终算下来,大匠大概在每天1。8贯左右,帮工是1贯,其他的人300文,看起来差距是很大,大匠几乎是普通帮工的6倍,可是对于普通帮工来说,一个月9贯的收入,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他们那里能够在北宋找到,更好的,待遇更高的活去。

    这只是一个开始,只是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以降低劳动成本,提升生产力,让这些铁匠高兴的是,对于生产的调整还在继续,各种各样的调整,各种各样方位的调整的,虽然有些讨厌,有些烦,有时候刚刚熟悉了一个生产步骤,很快的,又调整了这个生产步骤,让人有些无法适从。

    不过这样的调整,除了最开始的时候,有人有些微词之外,后来,就没有人的反对的,因为每一次调整,看起来简单的步骤调整,让最后的生产效率,有了巨大无比的提升,整体的幅度不大,可是都在进步,在刚刚抵达,最初的时候,每一个人平均每天就是70把,现在,都提升到了85把了。

    每多一把菜刀,就代表着15文的利益,这笔钱可真的不少了,多了2成,代表着他们的收入又提升了。

    赵信一直以来,对于底层的工匠待遇都不错,王松似乎提过,对于工匠们的待遇太好了,应该降低一点,让一把菜刀的工钱降低到5文,甚至是3文就可以了。

    以现在平均每天85把左右的速度,就算是降低到3文,工匠们平均240文,大匠多一点,差不多可以拿到400多到500文,跟他们之前相比,也是有足够的利益,平均一个月也超过12贯,这几乎是一个官员的收入。

    可是赵信并不在意,这又不是的机械化大生产,更多的是依托着手工,他们已经通过成本和控制,把造价降低下来了,一把8两左右的菜刀,成本大概是35文,加上15文的工钱,最终也才50文,翻上3倍,就是150文,运河上面便利的水运,一路上的运输和销售成本根本不高,一个200料的沙船,就可以运输几万,甚至是十几万把铁器,没有必要压榨。

    更高的待遇,不代表着他损失,只不过在合理的区间之中,给与他们利益,这在后世非常正常。

    而给予的利益,也不是就给他们了,没人是葛朗台,死守着钱不花,现在在大名府还不起眼,未来到定海军,那是一个岛屿,一个被他重新规划的城市,那里面的商业和其他活动,才是全部有他来控制,到时候,这些发下去的钱,会形成一个市场,一个庞大的,拥有者购买力的市场,如何把市场之中的钱推动和流通起来,才是重点。

    相对于把心思花在工人们的这些微薄的工资上面,赵信更愿意看到整个工厂的向好,在初步的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规则和生产的方法了之后,赵信又提出了一个奖励。

    每一个对生产环节,后勤环节,提出有利的意见的,都可以得到奖励,从500文到500贯不等,看效果和提升情况来奖励。

 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跃获奖

    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工坊之中,匠人们是应该改进的,这是他的本分,再加上铁匠工坊又不是拿着月俸,是拿绩效工资,也就是说,他们的劳动成果越多,最终拿到的钱就越多,这样不是画蛇添足么。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很多人都不懂,包括王松在内,赵信也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他却没有在意,有奖发明,这在后世,是常有的事情,任何一项对工厂,对于生产流程,有巨大贡献的,都可以获得奖励,放在这个时代也是恰如其分。

    有绩效工资,可以保证工人们的劳动状态,能够全力以赴的,就一定会全力以赴,可是并不代表他们会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这个时代,还有一些秘传和秘方,这些或许无法直接拿过来用,却可以触类旁通。

    刚开始,没有人相信,没听说过,拿出来解决方法,还能够给钱的,甚至有些小道消息传闻,会不会,这就是骗他们的祖传秘方的。

    在这个铁匠工坊,他们长了见识,从来不知道,冶铁还能够这样,可是传统,再加上一些森严的规定,让一些人在犹豫。

    赵信并不在意,只要心动就可以了,心动是一切的开始,总有吃螃蟹的是。

    事实上,还真的有,500文到500贯,500文暂且不说,大匠们的绩效工资,已经接近2贯,不用费那个心思,可是对于一些帮工们,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第一个吃螃蟹的,不是大匠,也不是帮工,而是一个普通劳力,相对于大匠他们,他对于这个钱更加的看重,他在自己劳动的过程之中发现,有一个步骤是重复的,拿过去,又要拿过来,而且这个步骤只是让匠人们看一看,而不是在铁匠台上面操作,他感觉,能不能让帮工们过来一下,这也可以节约一两个步骤。

    他只是感觉,甚至没有提出来一个解决的方案,可是这里是哪里啊,这里是铁匠工坊,不但有赵信这样,熟知冶炼,并且还有后世眼光的人,还有那些资深的匠人。

    一些老师傅,他们算不知道统筹或者科学的道理,却有丰富的经验,赵信设定的评估组,就是由他来牵头,最终联合这些人兴建的。

    一个普通劳力,拿出来的方案,刚开始,没有太多人在意,只是感觉走走过场,可是一看之下,果然如此,这个步骤可以节约两个步骤,让冶炼的速度提升一点点。

    看起来一点点不多,可是集中到整个产出上面,可就多了,节约了时间,特别是劳力们,最关键的是,这是一个思路。

    铁匠工坊成立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冶炼,也就是从铁匠的角度来看,从来都没有从劳力上面看。

    在众人的一般认知之中,都会觉得,铁匠才是工坊的主导,可是劳力何尝不是,他们也是重要的一环。

    从节约,节省时间,关联上面,居然发现了最少200多个步骤,当将这些步骤优化了一边之后,劳力们的劳动强度下降了35%,劳动效率上升了20%,连带到整个生产效率上面,提升了7%。

    7%这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可是也足以让人侧目,按照7个人一个小组,平均每天完成600件各种工具,如果当生产效率提升7%,那不是代表着,一个小组每天可以多打造40多件的。

    每一件都是钱,单纯一个小组,每一天就可以增加600多文的数字,哪怕是平均的分配的,每一个小组都能够获取的快百文的奖金,算到整个工坊3万多人,每天增加可想而知。

    不过在评定等级的时候,有些犹豫了,这个最初的提升,超越了第一等500文,可是跟第二等1贯有些距离,毕竟他提出的只是一个方向。

    当方案报到赵信哪里,赵信一看,忍不住笑了,这个方向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的,这个帮工能够做出这个推算,哪怕是基于自身,也足够出色了。

    而且提升7%的效率,对于总量达到现在程度的铁匠工坊来说,也相当的可观,本身生产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