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123章

皇宋锦绣-第123章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张卡牌,赵信选择了第11张,纯粹是随便乱选的,卡牌掀开,色彩是白色,这一点,他早就有心理准备,常规卡牌的抽取,不会如同特殊抽取那样,可以叠加,直接让色彩上升一个等级,有更大的几率抽到高级卡牌,少了10倍的几率,还是固定的数量,白色永远是最多的。

    赵信并不在意,未来主要的常驻卡牌,还是特殊抽奖,10天叠加一次,还能够用钱来叠加十次,最少抽出的,都是绿色的,通过5张卡牌,特别是古代化学这样,稀有紫色卡牌的抽取,赵信真正认识到了卡牌跟卡牌之间的巨大差距。

    白色卡牌,说白了,就是一个最基础,最普通,到了绿色卡牌稍稍好一点,蓝色卡牌,才是卡牌之中,神奇的代名词,至于紫色卡牌,不能够称之为神奇了,每一张都有扭转一个领域,开创一个领域的作用,至于金色卡牌,普通抽取的万分之一,叠加10倍的千分之一,赵信不知道,他能不能幸运的抽取到这样的卡牌,可是有一点,他深深明白,那恐怕就真的是游戏之中的神器了,可以扭转一切,作为底牌的大杀器。

    感慨一下,白色,可能没什么用,赵信仔细的看着卡牌,卡牌上面图案是船,这多多少少让赵信有些失望了的。

    他现在在保州,有河运,却不是重点的,再说了他也不可能随着出去,卡牌系统的制约性非常强,只有在他麾下的,才享受到卡牌的加成,这个麾下,要么是执行某种任务,在他的旁边,要么就是泛指,总之不能离他太远。

    不过,船的卡牌,也是一个重点,无论是在北宋,还是在后世,船都是最廉价的一种运输方式,大宗货物用船运的话,效率会提升不少,消耗也会减少不少。

    这也是北宋依托着京杭大运河,开拓出了一个核心,在运河旁边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也是繁花似锦的,离开了运河,也只有一些州府中心城市,才有相对的发展,有的甚至不如运河旁边的小小县城。

    最终,这个2级常驻卡牌,在赵信的面前,露出了它的全貌,2级卡牌神速,是船用的特种卡牌,可以覆盖500艘船只,麾下所有船只速度提升10%,遇到风浪的几率降低30%,船只拥有15%左右的恢复度。

    赵信微微有些吃惊,他以为白色卡牌都是弓手加一的那种,提升全方位能力10%,这个算是很简明的用途,可是神速这样的船用2级卡牌,却加了三方面的功能,还是很有用的的功能,提升的幅度不低,由此也可以看出2级卡牌的强大,不但原始比例增加了,还有多种的能力。

    对于船舶来说,速度提升,是最好的方面,船速代表着流通的速度,也代表着直接的效益,一个船队可以用9天的时间,完成航行,另外一个船队却要用10天,综合评定,各种成本和消耗都会大大的降低。

    不过赵信更加看重的还是后面,10%的速度提升,并不多,最多是些微提升了河船的用途,可是遇到风浪的几率降低30%,这个作用可不小。

    内河运输虽然有风浪,可是风浪较小,特别是在内河船舶都达到了400料这个程度的时候,这个减少风浪,主要是对远洋来说的,在近海,在河流上面,遇到风浪的几率几乎等于零,越是深入远洋,风浪越高,这也是远洋航运利润高的根本原因,因为蕴藏着危险。

    至于第三个,赵信看不懂,稍稍看了一下详细的解释,也就是船只在总体受损不超过15%的时候,拥有一定的自愈能力,这种自愈能力是比较缓慢的,一旦达到了15%,可能要5天才能够彻底恢复,也就是说,每天会达到3%左右,同时,他会影响到维修,有维修的时候,维修的效率也会相应的增加。

    三个技能,除了的第一个,可以使用与河流和运河之上,其他的都是海上的技能的,综合能力上面,相当的出色,可是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前提下条件,要赵信在周围才能够有用这一点,有些鸡肋了。

    同时可控制的船只有500艘,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

    赵信敏锐的把握到了这个卡牌系统的漏洞,它只是说明了船只的数量,而没有说明船只的吨位,要知道,海船之间的差别,可是非常巨大的。

    船不同于的步兵,特别是海船,宋朝已经可以制作2000料以上的船只了的,着换算成后世的吨位就是650吨,500艘,几乎是30万吨的估摸,在后世,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远洋船队的吨位,还不是最大的,可是在这个时代,相当的可怕。

    吨位永远是决定海上运输的主要物品关键性要素,当吨位上升之后的,就不一定局限于的高价值,或者是高收益的商品了,完全可以进行大宗商品的买卖额,比如说中国紧缺的铜,再比如说粮食。

    这些在以前,几乎不会有海上航运运输的东西,原因就是,一艘船,可能就三五十吨,多了也不超过100吨的载货量,运送粮食和大宗物品,根本没有太多利润,只有质量高,重量轻的物品,才是运输的主力。

    这些物品不适合大宗航运,因为市场承接能力就那么大的,一旦航运规模大幅度的扩大,这些几乎有多少都可以卖多少的产品,才是远洋运输的主流的。

    在丰收的年经,江南的米价,大概是开封的五分之一左右,大规模购买还要便宜不少,可是再往南,在东南亚,中南半岛,哪里几乎是粮食的天堂,丰富的物产让这里,完全没有所谓的饥荒什么的,几乎随便撒一片种子,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获。

    仅仅这一点来说,就让这里的粮价相当的便宜,对于一两艘货船,甚至是更小的货船的情况下,购买大批虽然也是几倍的收益,却不是他们的主流,这也是在轮船诞生之前,很少有海商销售粮食的,粮食却是稳定的大宗物品,特别是对于缺粮的宋朝而言,在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之下,这些粮食基本上不愁销售,价格足够便宜的话,甚至连朝廷都会购买一部分。

    而这还是2000料的船,在炼钢技术有了巨大提升的前提下,用钢龙骨取代的木龙骨,构筑船,这将会是造船业翻天覆地的改变。

    以往,造船业最大的制约是龙骨,哪怕有了拼接龙骨的技术,没有巨大的,适合造船的船材,任何船厂都必须要停工,可是使用钢铁龙骨,只要钢产量出来,有足够的材料,就可以无休无止的建造,船的生产速度会大幅度的提升。

    钢龙骨的强度和韧性,会让整个船性能大幅度提升,吨位也会显著提升,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制作出比现在高出3倍, 2000吨左右海船,就如同郑和大型船只那样,500艘就是100万吨,400多万石的粮食,一年两次就是亿万石,这对于稳定整个中国,将会起到可怕程度,这是一个无上限生意,有多少就可以卖多少。

 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贸易

    在公元之后的2000年时间之中,其中绝大部分的时间,中国的发展是远超过世界各地的,长期占据了整个世界80%以上的产值,就算到了已经落后的清朝时期,在整个科技已经落后的前提下,依然是整个世界gdp第一的存在,各种中国的产品,行销于世界。//全本小说网,HTTPS://。)//

    从唐朝开始有大量海商前来之后,整个汉唐到宋朝,再到明清,中国的商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商,当然了,在欧洲开启前往远东的新航线之前,主要是中亚,印度和东南亚的海商。

    海商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之中,是一个相当神奇的存在,一直都是一个充满了财富行当,基本上,说起海商,就会想到,腰缠万贯,想到一掷千金。

    海商的暴利,也推动了无数人,投身于海商的领域之中,海商多是跟珠宝,黄金,贵重物品联系在一起,几个月不见之下,再回来,就是无数的珍珠玛瑙,黄金宝物。

    在航运业不怎么发达,大部分海商只有一条船的时候,如果是船只比较小的时候,用于通商的海货,都是昂贵的东西,因为昂贵的东西,可以翻的上价格,而且是十倍百倍。

    昂贵的东西,才能够创造出最高的利润,一倍以上的收益,并不足以支持海商,从万里之遥,前来中国,最少也是几十倍的利润,利润比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总价值。

    一船普通的原料,哪怕超过50倍的价格,原来一船的成本不过是10贯,50倍也不过是500贯,绝对数值的不高,根本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利益,可是高价值的东西,原来价格是1万贯,翻一倍都可以赚一万贯,这可比之前的高利润更高。

    中国从汉唐时期,就开始流行的产品,丝绸,茶叶,瓷器,这些可以创造十倍,百倍利润的东西,单个的东西的重量很少,而总体的价值也相当的高,这才是海运的主流。

    这些东西,不可能大宗的销售,物以稀为贵,中国的丝绸,瓷器,为什么能够在欧洲卖出高昂的价格,因为它的艺术价值真的非常的高,欧洲人无法仿制和重现,可是另外一方面,物以稀为贵。

    物以稀为贵这句话,真的就是至理名言,东西少了,供求关系又高,这才是促成这个东西价格高昂的根本原因。

    在欧洲没有打通前往远东的航道的时候,中国物品,那是绝对珍品,没一件都价格高昂。

    中国的物品只能够走两条路,一个是海上的丝绸之路,通过中国,通行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进入到印度洋,最终抵达阿拉伯国家,然后通过阿拉伯的陆上通道,逐步的运往欧洲。

    这个海上丝绸之路,代表着中国对外交流通道之一,也是中国影响力向着中亚甚至欧洲辐射的开始,21世纪,不断的有沉船在这一条航道上面,被打捞起来,实际上,在宋朝的时候,已经有意识进行了一些外销产品的尝试。

    比如说,带着耶稣和圣经的瓷器,再比如说,明显西洋风格丝绸,这些在中国,是绝对不应该出现,也不会出现,显然是外销的订单。

    真正大规模流行的,是在航海时代,特别是欧洲发现了前往印度的道路之后,在宋朝时期,欧洲还处于比较愚昧的中世纪的时代,混乱制约了商业的流通,欧洲比较差的航运,也让大宗物品无法流通,大部分运往中亚阿拉伯地区的商品,或者被当地消化掉了,或者就此消散。

    海上运输,算是一个最大宗,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条路线,可是实际上,中国在陆上,还有一条更加恢弘的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可是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明,早在公元前202年之前,甚至更早期的商周时期,甚至是远古,中国的商品,已经流入了草原,甚至进入到了欧洲。

    亚欧是一个整片的大陆,在这一条大陆上面,中间是茫茫的草原,草原的流动性,还有马帮的出现,让商品开始了简单的流通,或许没办法跟西汉的丝绸之路那样,短时间的把中国的商品,主要是丝绸,运送到欧洲,可是日积月累,年代更迭之下,慢慢,也有了交流。

    毕竟,哪怕有丝绸之路,欧洲或者是中亚,对于丝绸没有需求,怎么可能有买卖,也正是最初的几百,几千年,慢慢培育了这个市场,这才促进了商品的大规模流动。

    不论是海上,还是路上,任何一条路,都是数万里之遥,茫茫的旅程,让大量的货物,或者丢失,或者损坏,中国传统的这些商品丝绸,瓷器,还是茶叶,都不是容易保存的,很容易因为各种的意外而损毁的。

    数量稀少是一个方面的,经过层层的损失,运送到了欧洲的,万中无一,这也是中国货物的昂贵的根本。

    事实上,当东西方航线开通的,运输量和安全性扩大的前提下,中国货物的价格,是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最明显的就是丝绸,从一个只能够在贵族,王室之中流传的最巅峰的奢侈品,可以换取同等重量十倍的黄金的价格,迅速的流失到了普通的奢侈品,甚至最小的丝袜,普通人能够买得起。

    在这样的大规模的供给的前提下的,总量是在不断的上升,在明清时期,甚至是近代1840年之前,中国产品的盈利能力可怕的惊人,甚至连已经开始工业化的英国,都承受不了,不得不把鸦片作为筹码,否则,就无法打破中国的顺差。

    丝绸,茶叶,瓷器,这些东西大量供给的话,这些东西的价格就会大幅度的降低的,甚至如果当时中国跟上世界的格局,对这些东西进行工业化改变之后,必然会因为供过于求,而产生滞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