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奉先 >

第91章

我是奉先-第91章

小说: 我是奉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腾的这条路线是他最熟悉的,汉阳郡的许多官吏、豪族也大多是马腾的旧识,马腾相信自己很容易就可以搞定汉阳郡。

    张辽虽然是远征军的主将,不过还是很尊重马腾的,他让法正跟随马腾这一路行军,工兵团和特战旅则跟随张辽前进,武都山多,需要工兵团的地方很多。

    远征军准备了一个月,才出发离开长安,吕布,贾诩等人还亲自前往送行,吕布还授予了张辽一面凉州远征军的军旗,以示重视。

    吕布叮嘱张辽,马腾,法正,侯成四人一定要小心谨慎,万不可轻敌大意,凉州民情复杂,民族关系对立严重,不能因为韩遂兵败而轻视与他。

    吕布还表示长安会给马腾准备好,后续接手的官员,收复的郡县,将会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补充和健全当地的政府机构。

    吕布还叮嘱他们要搞好与当地豪族以及少数民族的关系,遇到问题不能一味地使用暴力的手段镇压。

    还是应该让他们见识到汉人的先进的农耕技术和生活方式,见识到汉人的富足和繁华,使得他们发自内心的心悦诚服。

    送走了张辽,马腾的远征军,贾诩跟吕布说有黑山军张燕的使者求见,已经等候多日了。

    吕布当然知道黑山军的使者所为何事?还不是因为张燕与幽州的公孙瓒结盟,屡次与冀州的袁绍做对,袁绍携手曹操,狠狠地教训了张燕一次,打跑了不少黑山军的山寨。

    所以袁绍与张燕也算是深仇大恨,最近一次,袁绍本来是想南下,抢夺青州和兖州的粮食的。

    曹操的势力一天比一天壮大,他原本与袁绍的盟友关系早已名存实亡了。

    结果袁绍前脚才离开邺城,后脚他的部下就发动了叛乱,占领了邺城,并且引来了黑山军。

    消息传到袁绍军中,因为下属们的家小都在邺城,所以人心惶惶,唯恐黑山军对他们的家小动手。

    只有袁绍还能保持镇定,风度不改,还算有枭雄之姿。

    对袁绍来说幸运的是,黑山军中出了一个叛徒,此人叫陶升,他早想投靠袁绍,他命人将袁绍和其他袁绍部下的家眷们都保护起来,并且偷偷地送往斥丘。

    袁绍闻听,立即进兵斥丘,他重重封赏了陶升。

    接下来就是袁绍的兴兵进剿,大肆报复,攻打了鹿肠山,然后一路向北,击灭了刘石、左校、郭大贤等多支黑山军或者黄巾残部。

    所过之处,寸草不留,动辄就屠村屠寨,斩首数万。

    这一次黑山军使者前来长安就是为了袁绍之事而来,吕布并不因为张燕曾经设陷阱埋伏自己,还险些得手而记恨与他。

    他倒是很欣赏张燕的有勇有谋,在诸侯的夹缝中能生存至今,太行山无数的山贼,草寇,黄巾义军都封张燕为大首领,看来真的是有过人之处。

    所以对张燕派来使者,他认为这是好事,持欢迎态度,吕布在大将军府亲自接见了这位黑山军的使者,杨奉。

    杨奉原先是白波黄巾军的重要首领,不过后来白波黄巾军先后受到了吕布和曹操等人的打压,最终四分五裂,他进山投了张燕,倒是成为张燕的左膀右臂。

    所以这一次决定黑山军前途命运的大事,张燕还是委托杨奉来办,别人实在是拿不出手,也不放心。

 第169章 张燕归降

    杨奉给吕布施礼之后,先取出了张燕写予吕布的亲笔书信,交给吕布。全本小说网https://。

    吕布一阅,张燕在信中言辞恳切,先是请求吕布恕罪,宽恕他当年在真定一战的埋伏之罪。

    他将自己的位置摆的很低,表示愿意接受吕布的任何条件,只求吕布能够接纳黑山军的投诚,并且保证张燕以及黑山军上下人等的人身安全,别无他求。

    黑山军愿意做为长安朝廷的先锋爪牙,对付袁绍以及所有与吕布做对的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吕布放下书信,问杨奉,“敢问你们黑山军现在还有多少兵马,人口几何啊?”

    杨奉站直身体,朗声答道:“回禀大将军,我们黑山军仍有可战之兵数十万,人口百万众!”

    吕布一摆手,“你们如果真心归降,就和我说实话,你们张燕大头领的信中,自己的姿态可是低得很呐!”

    杨奉脸一红,回应道:“说习惯了,一时没改过来,还请大将军见谅!黑山军现在的可战之兵还有约十五万,分散在几座大山之中,家眷人口约六、七十万吧,其中有不少是在山中躲避战乱的穷苦百姓!”

    吕布点点头,“回去告诉你们的大当家,张燕这个人我挺欣赏的,如果他真心归降,就让他将所有的兵士都带出山,前往我军控制的城池接受招安。“

    ”所有的家眷和百姓可以就近送往并州或者冀州三郡,喜欢屯田,游牧还是种地,任选。张燕和所有的黑山军头目先去并州报道,我会让人安排他们去沙陵军校学习。”

    “毕业之后,我会酌情安排职位,他张燕只要成绩好,给他一个中央陆军的师长也不是不可以,至于你们黑山军的十五万人,先进云中的新兵训练营,优胜劣汰,中央陆军不要混饭吃的。”

    “至于袁绍,就不用担心了,我不相信,你们归顺朝廷以后,袁绍还敢进入我的地盘攻打你们,转告张燕,让他放心,袁绍也蹦跶不了几天了!”

    杨奉带着吕布的条件日夜兼程赶回西山,张燕被袁绍攻打的甚是危急,听说吕布同意他们的归顺,并且要整编黑山军,还允许他们这些黑山军头领去念什么军校。

    张燕可不是什么消息闭塞之人,早就听说了吕布的并州军中有一所军官学校,专门培养中下级军官,并州军的那些新装备,打法的新花样都是军校中教出来的。

    吕布既然同意他张燕去念军校,就说明没把他们当外人,是真心接纳他们。

    人家吕布是何等人物,何等气魄,怎会将当年的事情放在心上?

    张燕立刻给黑山军所属的各寨人马传信,愿意跟随他张燕归顺朝廷的,立刻集结人马,带上家眷和百姓转移到长安朝廷管辖的地区,向官府投降,朝廷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不愿意归顺的,就自谋出路吧!张燕第一批带领黑山军主力下拉井陉山,向常山的满宠投降。

    满宠早已接到吕布的命令,热情接待了张燕众人,并且想法安置黑山军的家眷百姓,派人护送黑山军的官兵前往云中老营,当然是解除武装以后的。

    对于不甘心交出武器的黑山军官兵,张燕是又爱又恨,他开玩笑的说:“你们训练好了,就可以加入中央陆军,到时候发的装备不比你们这些破铜烂铁好百倍?你们是不是钻山沟钻的脑袋都傻了?”

    袁绍本来还想扩大战果的,没想到张燕倒是果断的很,直接就投降了吕布,所有人马都撤入了吕布的地盘之中。

    袁绍还真没那个胆子追过去挑事,特别是冀州三郡就驻扎了中央陆军的第一师,这可是吕布起家的老部队呢!

    司隶校尉的河内,河南还驻扎了中央陆军的骑兵一师,同样是吕布麾下的主力部队,徐荣和张郃都是当世名将,他们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关东诸侯呢!

    不过,关东诸侯之中势力发展最快的还不是袁绍,其实是曹操,他在荀彧的帮助之下,又得到了一批重要的谋士,如程昱,毛玠和荀攸等人,武将更是人才济济,个个可堪大任。

    兖州又是四战之地,北方的袁绍暂时还不是曹操能够挑战的,西面是吕布占领的河内,河南。

    东面是青州军的地盘,曹操不止一次的与青州军打过交道,虎面军师的大名如雷贯耳,而且听说这青州军与吕布的关系不明不白的。

    青州军都是仿照吕布的并州军进行训练和装备的,听说吕布还派人去帮助他们训练军队,打造装备。

    当初收编了青徐黄巾之后,实力膨胀的曹操倒是向东攻打过泰山郡,因为泰山郡本就是兖州所属。

    结果青州军毫不客气地派出了十万大军,以陈到为主将,臧霸和周仓为副将,堂堂正正地与曹操一战,青州军的战力超出了曹操的预期,结果自然是大败而回。

    不但没占到泰山郡的一寸土地,反而是自己的鲁国被青州军占去大半,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万幸,当时青州军的注意力不在曹操身上,而是忙着攻占青州之内其他尚未被青州军控制的郡国。

    唐周可是朝廷任命的青州刺史,收复青州的郡县是名正言顺。

    公孙瓒和袁绍的势力都被挤出了青州,特别是袁绍好不容易打跑了平原的刘备,结果,胜利果实还没捂热,就被青州军抢了过去。

    袁绍的大将颜良先是中了虎面军师的调虎离山之计,最后还中了青州军的埋伏,损兵折将,仅以身免。

    刘备被袁绍从平原打跑之后,南下徐州投奔了陶谦。

    刘备手中原有千多人,后来又招揽了一些乌桓游骑,南下的途中还收容了大批的饥民,并且从中募得数千兵。

    陶谦与刘备有旧,黄巾犯徐州之时,刘备也曾率军来援,陶谦念旧,便让刘备驻于小沛,还推荐他为豫州刺史,并且给他增派了四千兵马。

    后来长安的圣旨下来,真的任命刘备为豫州刺史。

    当然,陶谦让刘备屯于小沛也不完全是一番好心。

    小沛虽属豫州,却远离豫州的中心,而是斜插在兖州和徐州之间。

    兖州的曹操是陶谦的最大威胁,所以小沛实际上就是抗击曹操的最前线,所以刘备在小沛就是给陶谦提供缓冲的作用,特别是刘关张三兄弟都能征善战。

    而且豫州虽大,人口也不少,虽说是经受了黄巾之乱的浩劫,却仍然算得上人口大州。

    感谢所有支持本书,订阅的读者朋友,感谢云中飘的月票,感谢锦富技术,雨露均沾,寂寞,假烟,蓝天白云,云中飘,妙思你的推荐票,现在投票的朋友还不是特别多,名字我还打得过来,所以就在这里打出来表示感谢,也许有一天感谢不过来了,就是谢谢大家,谢谢所有支持本书的朋友了!

 第170章 曹操报仇

    豫州早已四分五裂,曹操,刘表,袁术,陶谦四家瓜分了豫州,而且还都委任了自己的豫州刺史。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当然,除了刘备是长安朝廷正是册封的以外,其他人都是自己表奏的。

    表奏这个方式,是当时关东诸侯比较流行的一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无视中央朝廷的权威,自己来任命地方官员,一般都是比自己级别低或者同级的官员。

    通俗点说,就是挑一个黄道吉日,在面对长安朝廷,皇帝所在的方向,摆上香案,写上表章,念叨几句,然后就算给皇帝上过表章了,然后就可以上任了。

    陶谦只控制了靠近徐州的沛国一郡之地,所以刘备做为豫州刺史,也只能待在沛国这一亩三分地,以他的实力只能自保,其他郡国却不是他能够惦记的。

    一九一年十二月发生的一件大事,虽然与历史上的时间不同,不过还是发生在了历史上的相同地点。

    自觉在兖州已经站稳脚跟的曹操,收到了早已回乡归隐的父亲曹嵩的书信。

    书信中说他听说黄巾之乱已经平定,世道也相对稳定了不少,曹操在兖州也站住了脚,他就不想再呆在琅邪的乡下了,向回到曹操的身边养老,人岁数大了就会更加想念儿女。

    他在琅邪多年,青州军对他一直很关照,不仅秋毫无犯,甚至还派兵保护与他。

    曹操也是一孝子,接到父亲的书信,马上就派手下大臣应劭前往琅邪迎接。

    曹嵩历任朝廷高官多年,很是置办了不少家产,据说辎重车辆足有百余辆之多。

    青州军听说曹操派人来接曹嵩,廖化亲自领军将曹家之人礼送出了琅邪国境。

    当车队路经薛县之时,却遭到了大队骑兵的袭击,不但抢劫了财物,还杀死了曹嵩和他的小儿子曹德。

    当然有人说是本来陶谦出于好意,派部下护送曹氏父子,结果部下见财起意,图财害命。

    也有人说根本就是陶谦与曹操素有仇怨,直接派人去截杀的。

    反正无论哪种说法,事实都是陶谦的人在陶谦的地头杀死了曹操的父亲与兄弟。

    曹操本就是一个孝子,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而且这也给了他进兵徐州的最好借口。

    所以,他立刻尽起兖州之兵,讨伐陶谦。

    曹操大军兵多将广,乐进,李典,曹仁兵分三路,都是先锋,一路之上所向披靡。

    从任城沿泗水一路向南,很快就攻克了广戚,戚县,薛县等地,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