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奉先 >

第130章

我是奉先-第130章

小说: 我是奉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月,沙陵军校正式迁至长安,定址在蓝田,背靠蓝田山,正式命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专门负责培养中央陆军的下级军官。

    而在它毗邻的山林苑,则是正式成立的中央陆军大学。

    晋升中高级军官之前,必须到中央陆军大学进修。

    中级军官进修班,招生范围为准备晋升营长的连级军官。

    高级军官进修班,招生范围为准备晋升旅长的团级军官。

    蓝田军校的军事学科也有所调整,有些特别高深和专业的科目被调整到陆军大学授课。

    蓝田军校增加了实战和基础技能的实操科目的比例,毕业考试荣誉制度保留,全优的金质奖章获得者也就是十八科全优者,保送陆军大学进修。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政治分校,专门负责培养书记官,除了基础的军事科目做为必修课以外,主要就是学习思想课、理论课、政治课。

    大鸿胪陈纪的儿子陈群,时任御史中丞,他向吕布提交了一篇长文。

    其中重点论述了当时的政治构架、官僚选拔制度的一些弊端,提出了改革中央权力机构,更新吏治和官员选拔的一些大胆建议。

    此文就是后世著名的陈群所写的九品中正制的雏形,吕布对此文大加赞赏,并且召集了三公九卿和朝中大臣一起讨论了此篇长文。

    赞同者有,反对的人也不少,因为如果按照陈群的建议,三公九卿的权力和官职都有极大变化,甚至干脆取消了,有的则变成了低级的官职。

    吕布暗中观察了一下,反对者都是现在的既得利益者,都是现任的三公九卿和他们的属官之中权力被削弱,官职被降低或者取消之人。

    其实现在的东汉官制已经有了后世的三省六部制的雏形,而那个九品官人法也叫九品中正制事实上只是两汉以来的察举制度的延伸和继承。

    对旧有的门阀士族的影响不大,只是扩大和增加了寒门子弟上进的渠道而已,使得更多的人才能够得到国家的任用,不使遗漏。

    最后还是吕布拍板决定,九品中正制暂不实行,因为天下尚未一统,政令无法有效地下达到每个州郡。

    不过三省六部制可以在适当的变革后实行,吕布只设了两个省。

    一为中书门下省,主要负责共议国政,与尚书省同掌机要,侍从皇帝左右,审查诏令,并且下辖御史台,对文武百官有监察之权。

    三公九卿理论上皆归中书门下省所属,三公即为中书门下省的长官,称作中书令,属官有侍中、黄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等。

    吕布的本意就是三公九卿暂时保留,也不变动其中人员构成,但是以后不再任命新的三公九。

    等现任的三公九卿老去,再逐渐架空和收走他们的权力,最后只是做为一种荣誉职衔保留,将来再逐渐取消。

    另一省即为尚书省,前身即为东汉原有的尚书台。

    尚书省下设六部,即为后世众人皆知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其实东汉的尚书台原本就有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

    六部之下还各自设有若干个司,负责处理具体事务。

    六部其实就是分担了原本由九卿负责的各类事务,也就是从事实上架空了九卿。

 第244章 两省六部制

    六部只对尚书令负责,而尚书令直接对皇帝负责,当然,在现在这个阶段,尚书令只对大司马吕布负责。(全本小说网,https://。)

    吕布自己有开府之权,他府中僚属兼任了六部官职,而吕布的中央陆军总部就相当于兵部。

    直到将来兵部改为国防部,才将兵权从统治者一人之手收归国有。

    三公九卿还需要皇帝的任命,而这个尚书省六部,则完全是吕布一个人说的算的地方。

    贾诩自然责无旁贷地成为了首任尚书令,总管六部事务,所有六部的奏折、中央政令、政策的指定、审核与贯彻执行,都需要贾诩的审阅,再上报吕布。

    尚书令即为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他还有几个副手,则是尚书仆射。

    吏部尚书为华歆,他还兼尚书省仆射。

    吏部为六部之首,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爵位的封赏、世袭、承继、民间贤能之士的选拔、推荐都由吏部负责,地位尤其重要。

    户部尚书为沮授,同样兼任尚书省仆射。

    户部掌管全国土地、田产、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相关事务,当然也包括了农业生产,发展商业等等。

    礼部尚书为法衍,掌握国家相关的礼法、祭祀、外国、藩属的往来,全国的教育事业等等,吕布把医疗也划归礼部管理。

    兵部尚书为高顺,兼尚书省仆射。

    正常来说兵部是管理所有与军队有关的事务,因为有中央陆军总部的存在,兵部就主管军工生产,军需补给,采购,全国兵役的征召,阵亡,受伤将士的抚恤,退伍士兵的管理,军事教育等等。

    路政和船政也被划归兵部管理。有些工作和职能与中央陆军总部下属部门是重叠的,一般都是一个官员身兼两职。

    而中央陆军,屯田军,游牧军,地方守备旅,各大军校,训练基地的具体事务则还是中央陆军总部直接管理。

    刑部尚书由满宠担任,掌管全国的刑法制定,复核各地的案件,刑狱。

    吕布比较偏重于以法治国,在自己的力所能及范围内,做到司法公开、公平、公正。

    最后一个部门就是工部,工部尚书为马钧,不过这只是一个荣职,马钧每天事务繁忙,哪有空闲操心政务?

    所以工部的具体事务都是由工部侍郎贾逵负责,工部掌管了全国的园林城池、水利工程的营造,手工作坊的运作管理,路政和船政在战争时期归兵部,和平时期则应该归属工部。

    两省六部将原本九卿的职能,划分的更清楚,更合理,部下有司,他们会具体细分更清晰的职能范围。

    而且各部尚书都由适合、擅长的人物来担当,工作效率也得到了了极大的提高。

    张郃的骑兵一师第一个补充整编完毕,因为在虎牢关之战的时候,骑兵一师损失最小。

    吕布任命张郃为凉州刺史,带领骑兵一师到凉州赴任,并且做好接应法正的准备。

    现在的凉州只有张杨的第六师驻守,兵力有些捉襟见肘。

    张辽转任司隶校尉,原来的司隶校尉张济则接替高顺,担任了卫尉。

    张辽主要负责河东、河内、河南和弘农四郡的防务,第二师、第四师、骑兵七师都由他负责。

    徐晃仍然担任并州刺史,但是节度度辽、并州、幽州三地军务,除了原来的骑兵二师、骑兵五师、骑兵六师、匈奴仆从军。

    又新增了第七师和编制为两个旅的鲜卑仆从军,再加上游牧部队和屯田军,地方守备旅,可谓人强马壮。

    关中三辅和汉中地区则由中央陆军总部直辖,其中汉中地区由徐荣的一师和方悦的五师驻守,徐荣兼任汉中太守。

    关中三辅地区则集中了警卫一师、警卫二师、荣一师、三师、特战旅、工兵旅等部。

    大半年的时间,训练了不少新兵,补充到了各主力部队,最少从人数上补齐了虎牢关大战的损失,不过实际战力的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

    这段时间,关东诸侯彼此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是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旱灾、蝗灾也接踵而至,人民苦不堪言。

    本来是曹操与青州军、刘备三家抗衡的战局,可是随着冀州袁绍的加入,曹操终是大败,一己之力如何敌得过三家联手?

    肥城一战,青州军大败曹军骑兵,袁绍的大将颜良则领兵从侧翼攻占了聊城、东阿。

    曹军众将无人是关羽、张飞的对手,许褚虽勇也敌不过二人。

    曹军一退再退,一直退到昌邑、定陶、濮阳一线,才止住颓势。

    此次出战,不但未能收回三郡,反而又丢了半个东郡和东平国、任城国,半个兖州落入敌手。

    不过,三方联军在共同对敌之时还算团结,可是一旦占了上风,到了瓜分战果之时,便又互相猜忌,争执不下。

    袁绍出兵最晚,却要抢夺最多的地盘,青州和徐州自然不肯答应。

    双方险些拔刀相向,最后袁绍还是忌惮青州军和刘备的联手,做出了退让。

    也因此,三方短暂的联盟,便不复存在。

    更无人再去攻打曹操,曹操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曹操不敢北上和东进,便再次南下,从刘表和袁术的手中取得了颍川郡,汝南郡全部的县城。

    刘表是主动退让,袁术则是一败再败,最后整个豫州除了沛国大部还在刘备手中,其余各郡国尽入曹操之手。

    曹操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实力得到迅速恢复。

    中央军这里也在忙着组建新军,因为有大量的幽州军旧部加入中央军,其中有一些还是田畴训练出来的新军,有相当的基础。

    所以新成立的两个师,都是以幽州军旧部整编训练而来。

    新成立的中央陆军第八师的师长为田豫,中央陆军骑兵第八师的师长则是李傕,这两个师暂时在云中驻扎,继续强化训练,等待时机,去草原轮战。

    徐晃已经接到了吕布的最新指示,度辽地区将要对西部鲜卑的两大部落予以打击,从而削弱和分散他们的实力,减轻西域方向的压力。

    李傕调到骑兵八师之后,骑兵四师的师长则众望所归的由郝昭接任。

    只不过郝昭率领先锋部队还远在东且弥,部队由法正代管。

 第245章 大乔小乔

    墙倒众人推,袁术称帝之后,不光周边的诸侯都来欺负他,就连他自己的部下也是众叛亲离。全本小说网,HTTPS://。.COm;

    部将陈兰、雷薄就叛变与他,劫掠了一些粮草财物之后,逃上了涂山。

    袁术的境遇更是每况愈下,加上旱灾和蝗灾的波及,处处可见人吃人的惨剧。

    沛相舒邵劝袁术放粮救济灾民,袁术认为舒邵是在危言耸听,要将之斩首。

    舒邵说道:“我知道我说实话一定会死,可是我还是要这么做,我情愿以我一个人的性命,从灾难困苦之中救出更多的百姓。”

    袁术这才相信他所说的灾情严重,大受感动,“仲应,您只想自己留有天下美名,而不愿意与我共同分享吗?”

    可是,即使袁术有心赈灾,也是无力回天,自己走上穷途末路了。

    割据江东的孙策,彻底平定丹阳之后,继续推行仁政,善待百姓,安抚流民。

    又发布榜文,广招贤良,张昭、秦松等人纷纷来投。

    不几日,更有孙策的昔日好友,结拜兄弟周瑜不满袁术的乱政,来丹阳找寻孙策。

    昔日,孙策初入江东之时,周瑜曾与他助力不少,出兵出粮,功劳甚大,后来因故分离,却从未相忘!

    特别是周瑜来投孙策,还带来了一位鼎鼎有名的英雄豪杰,鲁肃,孙策也久闻鲁肃之名,对两个人都委以重任。

    他亲授周瑜为建威中郎将,直属兵士两千人,还赐给了乐队,修建住所,赏赐之厚远远优于众人。

    孙策在晓谕全军的公告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

    “在丹阳时,尽心竭力,助我成就大事,论功酬德,这些赏赐还远不能汇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

    周瑜和孙策同龄,两人都是一样的年轻俊杰!

    因为周瑜在江左的百姓之中口碑甚好,又历任几个县的县令,造福一方。

    孙策也任命他为春谷县令,扼守丹阳与庐江的边境。

    周瑜出仕孙策的消息,很快就被情报部在江东的情报人员送回了长安。

    因为周瑜、鲁肃、陆逊、吕蒙这些人的名字都是情报部扬州分部关注的重点人员名单之中的。

    吕布看完情报,不禁感叹,“周瑜,周公瑾,到底还是出仕于孙策的麾下,连鲁肃也是一起,看来江东孙氏还是要割据江东了。”

    “已经难以限制他的成长了,不过周瑜已经拜入他的帐下,想必孙策的寿命也不长了吧?孙策可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英年早逝!”

    想到周瑜和孙策的经历,吕布突然想到了他们两个后来可都娶了桥公之女,一对著名姐妹花,大乔、小乔。

    这一对绝世美女,可是连曹操、曹植父子都惦记不已的,甚至写诗赞颂。

    想来必定是美貌无比,可是嫁给了孙策和周瑜,可并不幸福。

    孙策二十多岁就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