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870章

大唐马王爷-第870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又极为自豪地道,“那自然是了,东边凤头城牧场只是养了群羊,哪天羊一见多,便将盖苏文吓的够呛了!”

    此时,李淳风已完全沉浸在探究命相、渊缘的乐趣之中了。开始时,他在言语中还能加以注意、尽量拣一些中听的话来说,但慢慢的便沉溺其中,将他看到的都讲出来:

    “但以小臣细看,陛下此造喜水不喜火,水可沥斧、使之更加锋利,水也可生木、使之更加茂盛,令陛下之运好上加好。而火则不然……烈火熔金、焚木,正是一切错厄、危机之源头。”

    皇后一听,急忙问道,“太史令你快说说看,陛下这副命造里,到底有多少水呢,要如何多发水?”

    李淳风摇摇头道,“天干无水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天干见水则破坏了格局的纯粹,只能以后天来补救。”

    皇后道,“如何补救?”

    李淳风道,“居须临水、座须背北,妻要九重,此生无悔!”

    从皇后至众妃,这些人眼巴巴地看着太史令,好像一时未能全部理解。

    李淳风解释道,皇帝起居之处一定要接近池水、湖水。座位要面南背北,因为北方正是水旺。而妻妾属水,陛下妻妾一定要够多才行。

    太史令说,“有的帝王没有金徽皇帝这样的纯阳命造,偏偏仍要后宫三千,岂能不损寿?而金徽陛下则正好相反,妻妾越多他越结实。”

    听了最后一点,有人嘀咕道,“李大人你不是故意气我们的吧?那他就更有理了!再要沾花惹草我们也不能深管了!”

    李淳风笑道,“娘娘们不必担心,岂不闻过三为众、至九为极?陛下后、妃之位岂不正好满足了九重?再多一个名堂,反倒破了这个‘九’,必损去一个才能稳当!”

    众人暗道,“可不是嘛!本来皇后、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婉妃、容妃、殷妃、蓝妃正好是九人,只因多了个小德妃金善德破了‘九’,金善德生个孩子便离世了,看来太史令随口一说,正经极有道理!”

    随后一想,有人又是一阵后怕,不禁脱口说道,“呀!金善德倒是走了,又来一个,这不又成十个了!差点将谢金莲给折损了!”

    皇后问,“太史令,只有九人的话陛下哪会知足,真就不能多出一个?”

    李淳风道,“娘娘,多出来多少个人都成,只是名份最好就设九位为宜,再多一个位份也不成了!”

    皇后道,“怪不得……不瞒太史令说,前些日子,谢贵妃在大福殿,便差一些有性命之忧!”

    李淳风道,“可是夜开丹凤门的那晚么?”

    皇后惊讶地点点头,问他因何猜得这样准,李淳风说,他日常除了观测天象、星辰,最近正在琢磨着给风定一定等级。太史局在大明宫西南角竖有一根高大的木杆,上有风标。那日他再去时,却发现风杆已于前一晚被人砍倒了。

    “这又有什么玄妙?”淑妃问。因为木杆正是她亲手砍的。

    “淑妃娘娘你有所不知,西南方为坤位,而坤卦正是类象妇人,坤属土,风标木柱竖于西南城头,无形中便克制了坤位之土,但此杆恰巧被砍倒,因而贵妃那晚才有惊无险。”

    “明明知道风杆克制西南方,为何还要竖在那里?”

    “娘娘,非是太史局故意,而是先皇在位时,皇后之位长期空置,可以不必考虑呀。如此一来,娘娘你想,大明宫宫墙四角均有观天台,春夏季节东南风强劲,秋冬季节西北风强些,风杆置于哪一角才更合适?”

    女子们就去想,嗯……将风杆置于西北角或东南角,那么总有两季、风杆没有观天台掩护,要直面劲风。

    而置于东北角的话,则无论哪一季,风杆都没有高台掩护,真的只有置于西南角合适。再说这样高大之物,总不能舍弃角落、偏偏竖在城道上吧?

    这就更玄乎了,李淳风一个小小的太史令这通胡咧咧,将所有女人说得心服口服,不由她们不信。

    贵妃寻死那晚,樊莺不砍风杆,便不能抄近路赶去见皇帝——也许就真把事情耽误了!

    让李淳风这么一说,仿佛淑妃夜砍风杆之举、恰巧触动了冥冥之中的某个神秘机关,将大明宫惨淡的结局一下子扭转过来。

    事后,谢贵妃得知了当时全部的经过,如果不是樊莺临去太极宫前、特意叮嘱一句“不要动她”,兴许她早被人手忙脚乱地卸下来了!

    真正令谢金莲感动莫名的,是樊莺冒着强劲的夜风,从高逾三丈的独木杆上踏过去。没有深厚的姐妹情谊,谁肯这么做?

    谢金莲由衷地感激道,“樊莺,姐姐这就要为你立个纯金的长生牌位!”

    皇后意犹未尽,问道,“李太史令,那你为本宫细讲一讲,什么才算陛下格局里所忌的火呢?”

    李淳风说,“陛下命造纯而不燥,甲是阳木、乙是阴木,申是阳金、酉是阴金,因而外方之火对陛下的妨碍并不大,就怕陛下内心里的火气啊!”

    柳玉如后怕道,“可不是嘛!徐太妃过世这件事惹出陛下多大的火气,连金莲都狠挨了……”

    她不能再往下说了,当着李太史令,皇后要照顾贵妃颜面,但就是从徐惠这件事过后,皇帝极为少见地在城头晕倒了一次,看来是真不能惹他生气了!

    “还有么?”皇后再问。

    但李淳风忽然谨言起来,摇摇头说没有了。

    “李太史令要知无不言,”皇后说。

    李淳风不得不又挤出一句来,“娘娘,比如这个‘乙酉’,如果写的连一些,是个什么字?”

    “酒!”

    众人在手心里比划了一下,不约而同地说道,“陛下因为喝酒,倒是给我们惹了多少事!可不能让他再多喝了!”

 第1288章 就想金莲

    柳玉如暗道,“看李淳风忽然这般吞吞吐吐起来,像是有什么话不便在这里说的,但恰恰不说的才是关键。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她灵机一动,问李淳风道,“太史令,本宫这里还有个命局,年、月、日全与陛下相同,只有时辰错后了一刻,已在戌时了,烦你解释一下。”

    李淳风马上排出命局,乃是甲申,甲申,乙酉,丙戌。

    婉妃已经猜到皇后所提这个八字是谁的了,这是皇帝那个双胞胎的兄弟,于是问道,“太史令,这个人如何?”

    李淳风说,这副八字看起来品物流行,亦是不俗,甲乙丙、申酉戌一气呵成,但天干三奇不全,只露乙丙,只能算个富贵公子哥的命运。

    婉清又问,“不知他眼下如何?”

    李淳风说,“丙为天火,在此造中注定焚林毁金,一下子破坏了本来不俗的格局,因而这个人必然顽劣不堪,难成气候,弄不好还是个夭折之命。”

    他说,如果将八字中的‘丙’换成‘丁’,便构成了烛火延喘之式,也便没有了戌土灰烬,此时或许可以在世。

    他暗示这个人已经不在世了。

    崔嫣、李婉清与此人曾经有过一段渊缘,对他极为了解,但李淳风不识此人,依然说他顽劣不堪,不由她们不信。

    皇后拿定了主意,对樊莺使个眼色道,“今日——就到这里吧,莺妹你替本宫送李太史令。”

    樊莺送李淳风出殿,在无人处问道,“嗯……我姐姐的意思要问一问太史令,后边哪日里你没有公务缠身,到时我们再请太史令叙话。”

    李淳风临出来时,并未听皇后吩咐樊莺什么话,此时也暗暗称道两人的默契,于是两下里定好了日子,在大明宫里分手。

    ……

    紫宸殿内。

    穿着常服套裙的贵妃“谢金莲”,此时正手捧着一卷书读得入迷,让金徽皇帝乍见之下,恍如进入了另一处世界。

    皇帝明明知道,真正的谢金莲此时正在后边陪着皇后等人,但看到这个女子时,仍然将她视作了贵妃,只是这位“贵妃”忽然变得好学起来。

    紫宸殿内有固定的宫人和内侍,正在大殿内外侍立,皇帝不便提她真正的名字,便笑嘻嘻地问道,“金莲你在看何书?”

    谢贵妃抬头,脸上微露羞怯之意,“陛下你有何事?”

    但金徽皇帝猛然从对方脸上,想到了前不久在大福殿所见场景,眼前不由自主浮现出贵妃极度痛苦扭曲的面目,舌头也伸出老长。

    皇帝心头大惧,在谢贵妃面前皱眉皱目,抬起两只手,狠狠在脸上搓了两把,幻象才消失了。

    他伸食指勾住谢贵妃下颌,说道,“张嘴。”

    贵妃不知何事,小心地看了看殿内侍立的宫人,但还是将嘴张开了。

    皇帝又道,“让朕看看你的舌头。”

    贵妃的脸一下子红了,但还是伸出了舌头,根本吐不了那么长。皇帝道,“呃……你脾胃不调,舌苔泛白,不好好休息却还用功。”

    贵妃道,“陛下你不知吧,臣妾四岁能诵《五经》,平生只爱书,当初被选入宫,臣妾并不图别的,只是想,哇!宫中什么好书都应有尽有,我总算落入福窝中了!”

    皇帝叹了口气,心说这个女子难怪提笔如神,原来肚子里全是书了!只是人有一长必有一短,她于人事曲折上看得还是有些肤浅。

    他挥退了殿内宫人,与贵妃坐在一起,牵住她的手道,“但从今往后,你只能与谢金莲共顶一个贵妃之名,可愿意?”

    谢金莲故意道,“臣妾便是谢金莲,陛下又提的是哪个?”

    皇帝甚为欣慰,冲殿外道,“来人!分头去门下弘文馆、秘书省著作局、中书省集贤殿书院、东宫崇文馆,将藏书目录都给朕拿到紫宸殿来,以备朕的贵妃过目。今后她要看哪一部册,无论藏书于何处,务必立时拿予贵妃览阅,贵妃阅后不喜,则原处送回,贵妃喜,则永久留于紫宸殿!”

    别看皇帝这道旨意只是涉及到书籍,但他刚刚提到的这几处书院,分属不同部省,而且各处书院均有从不轻易外借的孤本,本本价值连城。

    这对于一向嗜书如命的谢贵妃来说,皇帝寥寥数语,无异于将整个世界都搬给了她,“谢金莲”不由自主起身跪下,手抚着皇帝双膝、哽噎着说道,

    “陛下天大的恩德,金莲万死难以报答了,从此只能为陛下当牛作马,甘愿为陛下所驱使!”

    皇帝拉起她来道,“不就几本破书么?能入得了朕法眼的不过几本而已,贵妃何致于此。只要你喜欢,朕何惜再建一座紫宸殿书馆,为你汇集全天下之书!”

    谢金莲不住点头,此时她的心已完完全全属于紫宸殿了!

    她由衷地对皇帝道,“与陛下比较起来,先皇就太不解人情,臣妾为他推荐了武媚娘,他也未想到送臣妾一本书。”

    她这话倒是再一次令金徽皇帝深感惊奇,不觉问她道,“还有这事?”

    谢贵妃说,那年,武氏曾以一篇汉代东方朔所著的非有先生论相赠,求她在先皇后面前举荐,她就对皇后提了武氏。

    后来,武氏果然被先皇后召见,又被先皇赐名媚娘。

    皇帝不觉道,“你真是简单的可以!与武氏同在后宫,居然还举荐她。”

    “怎么呢?”

    贵妃不解地道,“难道臣妾不划算了?臣妾一直以为是我占了武媚娘的便宜——她见了先皇又能如何?先皇一开始倒是说她懂事机巧,但她为先皇驯过一次马之后,便再不闻先皇提她一次,而臣妾却坐拥好书一部。”

    皇帝哈哈大笑,说道,“有理,原来朕坐拥贵妃,便等同于坐拥了天下好书!最大的便宜是在朕这里!”

    谢金莲不好意思,问道,“陛下,几处书院的书目如何还不送来?”

    皇帝不禁再一次勾住她下颌,“张嘴,让朕看一看你是不是不用吃饭、只吃书便能活命。”

    谢贵妃怔怔地将嘴张开,听皇帝柔声柔气地再一次命令道,“让朕看看你的舌头,”她便将红润的舌尖舔出唇外,但立刻被皇帝凑过来含住了。

    金徽皇帝含糊不清地说道,“朕要请婆子来验一验你的正身,你最好没有骗朕……不然紫宸殿书院便是你的冷宫!”

    贵妃道,“不惧陛下发落。”

    ……

    在贞观二十三年、亦即金徽元年所剩的最后日子里,大唐政令频颁,一道一道诏令发往天下各州府。

    所有的主意均是皇帝在朝堂上与众臣议过之后,再从紫宸殿最终出台,一件件诏令措辞严谨,毫无漏洞,在底下引发数不清的慨叹:大明宫文武双工,贞观之盛世毫无疑问要承续下去了!

    朝臣们彼此和睦,见面时连一向必须板起来的、标准的“朝会脸”也一下子都不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