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857章

大唐马王爷-第857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凭神武定千秋,

    通谷伊川水负舟。

    秦主轩辕同轨路,

    唐施政教外敌休。

    原城献宝图河曲,

    慕善永嘉锄作钩。

    王座钧台怀音远,

    笑谈之内移王屋。

    崔嫣一边念着,思晴一边在旁边低声记数,“武定、千秋、通谷、伊川、轩辕、同轨、政教、原城、宝图、慕善、永嘉、钧台……怀音,还有王屋!妹妹不但在诗中塞入了十三座军府的名字,还加入一个被裁撤掉的军府!”

    所有人听了不禁大吃一惊,皇帝其实也在心中数过了,一个不少,他往前边看了看,这行车马才走到了永昌坊,离着丹凤门尚有一坊之地。

    可这已是他能出到的最难题目了,叹道,“朕的这点儿文墨啊!”

    永坊公主在车中忽然轻轻叹了口气,“唉——谢金莲什么时候能赶上五姨妃呢!看来这辈子她是再也赶不上了。”

    皇帝听了,忽然在马上哈哈大笑。

    晋王赞道,“皇兄,五嫂这诗字工意远,绝非一般的应制之作,臣弟自问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些军府名称塞都塞不全,更别说什么意境了!”

    武媚娘有些惊呆,崔嫣的诗,竟然能手到擒来,又工整无比。

    只看其中“轩辕”对“政教”,一边是两个车字旁,类相军旅车阵,而另一边是两个反文,恰可比作施政行法了!

    此时听了晋王的赞叹,武媚娘暗到,这题目要是给我,恐怕我要露怯了!

    她想,金徽皇帝家中,似贤妃这样的才女总不会少于三四个,听说皇后、婉妃、殷妃的文采均不弱于贤妃。

    金徽皇帝一向以武力震慑周边蕃国,他的字大大咧咧、松松垮垮,谁知后宫中却藏有这么多文、貌俱佳的奇女子,施政中又再加上个徐惠,真是奇了!

    樊伯山也道,“贤妃真是奇女子也!此诗一下子塞入了十四座军府之名已经很难,更难的是,它道出了打江山与坐江山的至理呀,”

    皇帝对诗文一向如牛视肉,知道那是好东西,但不是自己的料。他从崔嫣的诗里倒是听出了些含义,但听樊伯山如此推崇,便想问个详细,

    于是问道,“那是,朕早就知道这个题目根本难不住朕的贤妃,但樊大人你可说说看,都是什么至理?”

    樊伯山道,“此诗开联便道出了人间大道。打天下、定鼎千秋凭的是盖世武功,但要长治久安,便须领悟百川载舟的道理、效法太宗皇帝勤政爱民。秦朝凭借着武力能使普天下车辆同轨,但它未施仁政,比不上我大唐政教同宣,天下无敌!”

    皇帝道,“诗好,樊大人解的也妙!还有么?”

    樊伯山道,“此诗第三联,道出了我皇移军河曲一带、屯田强兵的长远构思,微臣仿佛再一次看到了,那些年轻军士们跟随陛下的指引,义无反顾奔赴河套,以吴钩作禾锄的豪情!”

    “对呀,朕就看那些军士,真是我大唐之宝!”皇帝道。

    谁都以为樊伯山已解完了,谁知他再道,“而贤妃在诗中第四联,引用了愚公移山的典故,更暗含着贤妃娘娘对陛下的无限倾幕啊……哈哈哈哈……”

    没想到,樊伯山身为一位长辈,居然也开起了玩笑,贤妃哭笑不得,心里说,“我从不知樊叔叔也会开这样的玩笑呢”。

    皇帝根本不反驳,也丝毫不掩饰喜爱地看了看崔嫣,寻思着说道,“嗯,以朕看来,贤妃文墨之才,乃是朕所识女子之中,最最最最出类拔萃者!”

    说到这里,丹凤门已经到了。

    远远地,他们看到城下有皇后仪仗,太乐署鼓吹,柳玉如与能够出宫的谢金莲、樊莺、丽容等人,都来大明宫外迎接圣驾了。

    赵国公长孙无忌、江夏王李道宗、中书令于志宁、御史大夫褚遂良、六部尚书、左千牛大将军长孙润等人也在丹凤门外接驾。

    远处是长乐坊的百姓,也都汇集到城下,丹凤门大街上人山人海。

    先是赵国公等人上前见驾,因为有皇后等人也在等着,这些人知道不能罗嗦,简言简语是个礼节,然后就要让位置了。

    皇帝一眼看到长孙润,赞许地对他道,“不错,崖州锄奸干净利落,极有朕所欣赏的风采,朕心甚慰!”

    他对在场的官员宣布道,“左千牛大将军是朕的另一把利剑,如何奖升待朕再想想……原泉州刺史赵嘉,不日将到同州主政,朕意:吏部主事樊桂植、考功部主事刘审信诛贼有功,可堪大任,二人分任同州、庆州司马,晋王给他们办个手续,速去上任吧。”

    吏部尚书刘德威就在迎驾的人中,此时听了儿子刘审信去崖州一趟回来,便从一个正七品上阶的考功部主事,一下子升到了正六品下阶的中州司马,这是一步三级的幅度!

    他高声道,“微臣代他谢过陛下!”

    从龙兴牧场回来,便听到儿子长了三阶,樊伯山亦是同样心情,想谢两句时,皇帝却匆匆道,

    “朕多日不在家中,有许多话要与皇后及众妃说道说道,卿等先退回,且等朕见过皇后,明日我们君臣在含元殿共商大计!”

    总算等着这些人退下去了,依着先外后内,皇后等人才迎上来。

    皇帝看柳玉如这些日子有些瘦了,脸色居然也不大好。但她头顶凤冠、身着皇后盛艳的宫中正装,依着礼节对皇帝施礼,真有母仪天下的楚楚之姿。皇帝连忙跳下马来,拉住皇后的手,热切地问候道,

    “朕几日不在宫中,皇后便憔粹至此,难道是想朕想的么?”

    哪知皇后未曾说话,一双眼目中便盈出晶莹的泪珠来,声音有些哽咽,皇帝大惊,听她说道,“陛下说得轻巧,哪里是几日?分明是二十七日零半天,臣妾哪一日不是左思右想,夜夜难眠!”

    皇帝刹那间也有些动情,对她道,“真是辛苦你了,与朕回宫再说。”

    樊莺上前时,皇帝又对她道,“看你也不高兴,下次朕再外出就不带崔嫣只带你一个,这总成了吧?”

    总算轮到永宁公主露面了,甜甜从车上跳下来忙着与皇后、淑妃见了礼,然后便直奔贵妃谢金莲,“谢金莲你想我吗?”

    谢金莲看到了女儿,居然也鼻子一酸,这丫头原来虽说一直住在永宁公主府,她在大明宫与女儿轻易不见一面,但总感觉娘两个离的不远。

    这回,公主一下子跑到高丽边境去,谢金莲说不担心是假的。

    然后是思晴和崔嫣分头与家中人问候。

    与这些女子们的多愁善感不同,金徽皇帝心中的一应大事都被他摆弄出个清晰的眉目来,此时皇帝心中极是畅意。

    朝中众臣心往一处使,虽褚遂良、许敬宗之流亦端正了不少,武有薛礼、长孙润、薛万彻等一干铁血之将,文有于志宁、樊伯山等中枢重臣。

    更有徐惠弥补他文墨中的不足,老的有赵国公、江夏王、鄂国公、卢国公出谋划策,少的刘审信、樊桂植等后起之秀。

    下一步,大唐的内政外交诸事,只须按步施行起来,大唐在金徽一朝达到兵强马壮,四海臣服的、新一级的鼎盛绝对不是梦。

    他左手拉住皇后,右手携住淑妃,朗声吩咐着,“快快,与朕回宫,我们叙道些家事!”

 第1275章 手之所触

    一边走,皇帝一边问,“皇后,朕不在家中这些日子,可有什么大事?”

    柳玉如想了想,应道,“啊,陛下有近一个月不在京中,陛下一定也很想皇子们了,不如我们今晚办一场团圆家宴,如何?”

    樊莺说,“除了苏姐姐不能到场,余人可都到齐了,丽蓝婉清也可出席,因为五皇子李睿、和六皇子李捷都过了满月。//全本小说网,HTTPS://。)//”

    皇帝有些惊讶,问道,“今天连永宁公主和舍鸡也到了,正是我们团聚的日子,何单单抛开苏殷?她有什么事?”

    皇后道,“苏姐姐指不定哪一时便要生产,陛下难道忘了?”

    皇帝恍然道,“瞧朕这记性!婆子可接到大明宫里来?”

    放生侯谢广的娘,也就是以前皇帝在西州时的家中做饭婆子,自婉妃和蓝妃待产,皇后派人将她接到长安来,婆子便一直住于永宁公主府。

    樊莺道,“已接过来了。”

    皇帝再要问问凝血珠备好没有,这件宝贝关键时刻可救产妇的性命。皇后却已开口吩咐宫人,“快些去将皇子们都叫过来见驾……要告知他们礼节。”

    不一会儿,李雄、李壮、李威、李武先跑过来,看来皇后吩咐宫人要告知的礼节尚起了些用处,四个孩子过来依次与父皇见礼时,个个虎头虎脑的,说话和行止也有板有眼。

    但是,宫人在路上对他们嘱咐的效果只维护了一会儿,刚刚一见皇帝面露笑意,有皇子便提到了他们与父皇之间心照不宣的游戏。

    二皇子李壮凑过来,神情间充满诱惑地小声道,“父皇要不要骑大马?”皇帝听了哈哈大笑,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光,起身便甩去外袍。

    崔嫣早就在盯着李壮,此时立刻制止儿子道,“你不如你皇兄懂事了!”她知道皇帝自去庆州,直到此时坐在这里,头脑刚得一时的清闲。

    但她发现,姐姐柳玉如正给她使眼色,不让她制止,崔嫣嘀咕道,“哦!我知道!儿子只要一成了铁血皇子,做娘的便半句话也不能说了!”

    内室里,传出父子几个开心的笑声,皇后听着,轻轻叹了口气。

    崔嫣感到异样,“姐姐,有什么事不开心?是不是母亲在永宁坊……”

    皇后摇头,不知从哪头说起,此时婉清和丽蓝已经过来,侍哺宫人在后边抱着李睿、李捷两位小皇子,皇后连忙去唤皇帝。

    ……

    新罗王宫。

    女相尹金春秋,向女王金真德告知了大唐晋王殿下在龙兴牧场的消息,她赶过来对金真德说,“这是个机会,女王该派个使者到龙兴牧场去,只是不知还赶不赶得上。”

    金真德原有个名字,叫金可潼,上一次她姐姐——金可也去长安时,被贞观皇帝赐名金善德,金可潼顺便也成了金真德。

    金善德因生王子李掖而过世后,金真德顺利接替了姐姐的王位,这次的新罗王位交接异常平稳,朝中尊贵们无话可说。

    金真德知道,这都是金徽皇帝坐在长安的原因,她的上位就比姐姐当初容易得多。反思姐姐这一生,有着殊多的不易,她决心替姐姐抚养李掖,因而从未考虑过嫁娶之事。

    女相尹的意思很明白,如果新罗派个人到龙兴牧场去提亲,那么新王不能嫁大唐皇帝、嫁个亲王也是不错,岂非就有了靠山?

    女相来得匆匆、话也直白,因为谁都知道,晋王殿下不知什么时候便回长安了,而这边接到龙兴牧场的消息,已经很晚了。

    “女王,即使使者在龙兴牧场见不到晋王也没关系——如果晋王已经起身回长安,那么牧场一定不会不往长安传信,这总能让大唐皇帝想到我们。”

    金真德对女相的建议有些无动于衷,她倒是知道,这个晋王正是大唐之前的太子,他虽然下了储君之位,但金徽皇帝对晋王依然重用。她对女相尹说,

    “丞相,不必了,我有世子李掖就不必再找什么靠山。”

    女相提示说,“此时我们从陆上去龙兴牧场,盖苏文是不会阻挠的……”

    金真德在往长安传递国书、通报姐姐故世和李掖降生的消息时,心中便有过个期待,但大唐皇帝除了册封金真德为新罗王、李掖为世子,并未提别的。

    女王认为,金徽皇帝在那样的情况下都没想到她的婚事,难道他不知李掖没有了娘、新女王既是世子的姨母、又事实上承担了抚孤的责任?

    那么女王认为此时借助于晋王,几乎更不会将大唐皇帝的心思引领到她的终身大事上来。

    再说她有李掖,新罗无忧,女王的矜持还得要讲。

    再说,金真德并不看好晋王。

    如果她终身不嫁,只以抚育世子为任,这将更能令金徽皇帝记她深刻。

    她一念忽至,对女相尹说道,“要去,我便抱了世子亲去龙兴牧场。”

    女相尹惊喜道,“这岂不更好!一则可以表达我大新罗国对大唐的恭敬之心,二来也可借机让高丽国看看我们的底气,他盖苏文的一亩三分地面,我新罗王也是可以自由往来的,三来……”

    金真德说,“但我只要去了,便不回来了,”

    女想一下子愣在那里,惊问,“女王,你是说……”

    金真德说,“正是,我忽然有了这个主意!相尹你替我准备,我要抱着世子去龙兴牧场然后去长安,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