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849章

大唐马王爷-第849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在永宁坊的生活都大不相同。

    随着返回长安的行程越来越近,崔嫣和思晴嘴上不明说,心里总有点意犹未尽的意思,听说又要去潼关,崔嫣先表示了兴奋。

    皇帝对她道,“我们在潼关也不能滞留过久,长孙润八成已经到了长安,朕急等着问他前边的详情,我们在潼关多说了只过一夜。”

    一夜便一夜,回到长安皇帝又该忙了,即便皇帝回大明宫早一点,也不一定轮到这两人陪着,说心里话见一面都难。

    自刺史褚遂良因祸得福、升任了御史大夫之后,同州便一直未派刺史,皇帝出行、李治去了龙兴牧场,吏部无人主持大事,这件事就拖延下来了。

    同州长史得知了皇帝的新行程,建议皇帝多带些护卫力量,他建议皇帝调长安百骑军过来。

    长史的意思很明白,潼关是军事重镇,关城内外民风彪悍,皇帝只带两百亲、勋、翊卫前往,不消说还有德妃和贤妃随行,不能不考虑这些人的安危。

    百骑军是贞观十二年新增的军号,玄武门之变以后,太宗皇帝于北门防御之心甚明,在原有的左右屯营基础上,另外挑骁健、善骑射者成立了百骑军。

    这支百人的皇帝劲骑卫队,不是一般人想入便入的,必须“身长六尺阔壮,试弓马四次以上,能翘关举锁,负米五斛行三十步者”才能入选,骑射耐力十分讲究。

    这是一支精干的、专为保护皇帝帝游猎的近身侍,卫顾名思义只有百骑,身着虎纹衣,跨豹纹猎装,座骑亦是从西州牧场专门精选提供的、有着大月氏血统的优良马匹,战力和待遇可以说是军界中最拔尖的。

    相比来说,皇帝此次带来的亲、勋禁卫就差了一些,这些人的战力也很强焊,但更重严整庄肃的气象,以体现皇帝的天子仪仗威严。

    但同州长史的紧张无疑令皇帝不爽,怎么?朕只是去一趟朕的潼关,连你这个长史也紧张到这步田地,难道朕的胆子是靠护丛来壮的?

    于是,皇帝和德妃、贤妃只在同州城住了一夜,第二天马头一转,不回长安,由二百人的亲勋禁卫们陪着,便到潼关来了。

    潼关守将是一位从五品下阶的归德郎将,接到御驾亲至的消息,慌忙点齐手下出关迎接。

    这是一个四十几岁的壮硕胡将,名叫博陆林,出自铁勒部。

    贤妃崔嫣一见此人耸鼻深目,面相阴鸷,不知怎么的,心里便暗暗地抖了一下,低声对皇帝道,“胡人我也未少见过,怎么此人面相如此不善!”

    “爱妃不要乱猜,难道你想找些玄藏大法师那样的人为朕领兵么?”

    不过,崔嫣见此人下马到圣驾前拜见时,言行一板一眼倒还恭谨,再看皇帝英武之气逼人,那个气势绝非一员郎将能比的,心也就放下了。

    博陆林请示皇帝此次出行的安排,皇帝道,“朕随便走走,将军可在城中操办一场演武,让朕看一看我大唐军旅风采。”

    当天,皇帝在潼关城内观看演武。

    郎将博陆林精选了三百人,在演武场为皇帝操演了步列、格斗、骑射,军容整齐、吼声震天,皇帝十分高兴,夸奖道,“不错!”

    一边看,一边有宴饮,此时博陆林在下席作陪,听到皇帝赞扬时便举杯道,“陛下虎威远达葱岭,卑将这点微末道行实在不值一提!”

    思晴看到,皇帝在听到这句话时,微皱了一下眉头。

    她最了解除皇帝了,博陆林无心的随口之语,将他自己同皇帝比在一起,皇帝已经不悦了,但他并未过度表现。

    哪知随后,博陆林又说到了前些日子出关东去的晋王一行,“陛下,卑将总算见到了薛礼大将军的风采了,想不到,我大唐神将,居然都姓薛。”

    皇帝明知故问,“将军,你所说另一位姓薛的将军,是哪一个?”

    博陆林道,“另一个便是右武卫大将军。”

    他说的正是驸马薛万彻,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的妻子是丹阳公主,贞观皇帝的妹妹。

    贞观皇帝有一次说到李靖年迈时,曾对众人说过,“当今名将,唯李士勣

    、道宗、万彻三人而已。李士勣、道宗不能大胜,亦不会大败,而万彻非大胜,即大败。”

    此时,听了博陆林的话,金徽皇帝点头,“这一个薛将军果然也不同于一般人,破窦建德,战刘黑闼,北击突厥,从击高丽,件件可圈可点,朕哪里会不知他呢!”

    得到了皇帝认同,博陆林很高兴,又道,“那么卑将所言便不差了。”

    皇帝笑道,“将军还有一点说的不妥,军中取将凭的是战绩可不是姓氏,难道薛延陀不姓薛?”说罢哈哈大笑。

    博陆林有些哑口,因为这个薛延陀并非一个人,但却是明明白白败在薛万彻手下,但皇帝这么说,博陆林不好反驳,脸上显得有些尴尬。

    贞观十五年十一月,薛延陀听说贞观皇帝即将东封泰山,以为大唐边境空虚,便筹集兵马二十万渡过大漠南下,被六万唐军击破了。那次就是以李士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薛万彻是副总管。

    崔嫣也看得出,皇帝就是不悦对方指意明朗的话,才成心这么说。

    博陆林当着众人,将薛礼同薛万彻并提,其中将两人进行比照的意思谁都听得出来——薛礼如日中天,而薛万彻自金徽皇帝上来,一直默默无闻。

    这并非是皇帝厚此薄彼,一来薛万彻早就功成名就,是从三品右武卫将,二来也没什么大的战事、须要皇帝动用这位老资格的姑父。

    反观薛礼,出身于微末,最近又显得过于引人注目,一下子成了正三品的兵部尚书,反而比薛万彻还高出了一阶。

    潼关,说白了也就是皇帝家的东大门,那么博陆林此语,便是借机为他的老上司——薛万彻鸣不平了。

    博陆林喝了酒,当着手下众多的从属,便起身道,“卑将愿亲自下场,为陛下演武助兴。”

    皇帝道,“将军刚刚饮了酒,依朕看……”

    但博陆林已经起身下场了。有手下牵过他的黑白相间的大花马,抬过来一柄沉重的长杆马槊,博陆林飞身上去,丝毫没有因为饮了酒,而在动作上有一点点的凝滞。

    只见他策马如飞,将马槊舞得呜呜挂风,顺便还将摆于校场边上的、一只最大号的石锁一槊击碎,石屑四下飞迸。

    皇帝坐在上边,也不由自主地暗赞一声,此人与黑达有的一比。

    博陆林舞过了上来,皇帝鼓掌道,“将军神勇,虽不姓薛,但朕同样喜爱之至!”崔嫣坐在皇帝身边,悄悄提醒道,“想想乞丐!”

    她是在提示皇帝,让他想想不久前针对乞丐的话语得失,这次没必要与一位潼关郎将计较,皇帝当时也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这次,博陆林却没有听出皇帝话中有不好的意思,只当是纯粹的夸奖,因而坐下后面有得意之色,再道,

    “陛下,有卑将镇守在潼关,陛下在长安自管高枕无忧,右武卫大将军对卑将亦是十分放心的。”

    皇帝哼道,“将军差矣,潼关不置将,朕也放心得很!”

    博陆林一愣,也意识到自己方才的话有些托大了,也不看看是跟谁说话。

    只听皇帝再道,“秦置函谷关以拒六国,函谷之重不言而喻,但它仍不能拒阻秦末义军攻入咸阳,秦王失道,不能依赖关隘之险。而时至今日,由潼关往东直至大海,再无一人不是朕的子民,朕惧者何来?”

    博陆林连声称是,面色极是尴尬,想再说些什么回转一下,但又没什么合适的话,此时皇帝已起身离席,与二妃前往下榻的行苑去了。

    博陆林送走圣驾,默而不语,有手下道,“将军,陛下不悦,想是因你并提了两位薛将军了。”

    博陆林道,“本将说的不对么?那薛礼又有何德何能,如何这么快便做到了兵部尚书!本将也不服他,莫说右武卫大将军了!”

    此时有手下来报,“将军,陛下回到行苑后,又只带了十几名亲卫,与德妃、贤妃两位娘娘登潼关北城去了,将大部的亲卫只留在了行苑之中。”

    博陆林道。“陛下果然放松得很,但圣驾在我的潼关,如何只带这么点儿人登城,万一出了事,右武卫大将军怪罪下来,本将如何答对?”

    他吩咐,马上差派自己的亲兵两百人到城下戒严,以防不测。

    手下提醒道,“将军,不妥,圣驾身边只能有禁卫,你无诏在陛下身边动兵,这是逾制啊!”

    这人说的一点不错,不问皇帝之意、随便往皇帝身边安排军士,别说两百个人,二十个也不行,二十人难道不能刺驾?

    哪知博陆林借着酒气,对手下一瞪眼道,“怕什么,难道陛下不知本将是右武卫大将军的人么?”

 第1267章 愿听差调

    站在潼关北城头眺望,黄河南下而东折,又有自西逶迤而来的渭河在关外汇入。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十月的傍晚,山中的太阳本该落的早,但此时关西开阔的渭河河面上,仍然夕阳落金,好不壮观。

    潼关恰好矗立在河、山夹峙的狭窄地带,南依秦岭,北有渭、河,西有华山屏障,东接深谷绝崖,将黄河至秦岭之间的羊肠小道完全阻断。

    北城墙便是黄河堤坝,坝顶上边建了垛口,在城头俯视黄河,城墙下便是河流纵切下去的壁立崖岸,险要至极,如果有谁想从关外河边的滩涂上绕关而过,还是不要想了。

    城墙下有皇帝禁卫高声喝令,“站住,陛下无令,是谁让你们来的!”

    皇帝和德、贤二妃正在城头眺望,听到卫士喝喊,不约而同的回身往下看,城下有二百唐军正飞快奔至,在城下站住了哨位。

    城上只有皇帝带来的十几名亲卫,他们没接到有唐军调动的消息,立刻扼守住上城的马道入口,刀剑也出鞘了。

    底下领队的唐军回道,“是博陆林将军派我们来的,说护卫陛下安危。”

    亲卫还要盘问,但被皇帝制止,皇帝朗声道,“城下诸军可以上城来,与朕同赏渭河落日。”

    亲卫道,“陛下……”

    皇帝道,“让开,朕到潼关来,便是与朕的守关军校们同乐。”

    城头的禁卫听了,这才让开马道,底下唐军问道,“陛下,博陆林将军只叫我们到此处,没说令我们上城,这……行吗?”

    皇帝道,“博陆林将军是不是也得听朕的?朕让你们上来,便痛快上来,再拖延,恐怕就看不到落日了!”

    思晴与皇帝道,“峻,我们这里人过于的少了!”

    皇帝道,“满城皆是朕的兵,何来的少?”正说话间,唐军已欢呼一声飞奔上城,齐刷刷参拜金徽皇帝。

    皇帝对于博陆林不经请示、便自主安排军校前来,内心里是有些不爽,但他不能让禁卫们再盘问下去,不然怎么收场?

    这些军士都很直爽、豪气,说话很少拐弯抹角,“陛下,我是第一次离陛下如此之近!回去要与我爹说起呢。”

    皇帝听了哈哈一笑,“都来见过朕的德妃和贤妃,回去后如果你爹不信的话,德妃和贤妃可以为你们作证。”

    军士们又来参拜,本来紧张的人也不紧张了,“陛下,听说你在龟兹城剿灭苏伐三万人,敌军一个未剩,是这样吗?”

    皇帝道,“呃……这个么,朕不知道。”

    有军士奇怪,“陛下怎么会不知?”

    皇帝道,“朕一直在龟兹城外,城中一步也未进,当然不知道了!不过,朕曾传令让苏伐从城中滚出来见朕,他没出来。”

    众军士轰声而笑,气氛一下子隔洽起来,唐军中有人问,“他如何不出来呢?难道逃走了?”

    不等皇帝回答,有人提示同伴道,“这还不清楚,陛下只是不想落个屠城之名,因而才这样说的。”

    皇帝夸奖道,“你很聪明,但你给朕说说看,博陆林未经朕的允许便派你们前来,他的胆子因何这么大?”

    有人说,“想是他喝多了!他若不喝多,我们怎么有机会见到陛下呢?”

    ……

    潼关将军府,博陆林即便酒有些多,此时也该吓醒了,意识到自己无诏往皇帝身边动兵,几乎便是犯了死罪。

    但再传令撤回已经晚了,弄不好更有了在皇帝面前示威的意思,他在府中坐卧不安,再派个机灵些的去北城,“看看陛下动未动怒。”

    不一会儿,去的人便跑回来,“将军,陛下在城上大发雷霆。”

    博陆林大惊失色,“这可真是不好了,陛下可是因为本将派兵之事?”

    军士道,“不是,陛下本来好好的,但他忽然看到有个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