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607章

大唐马王爷-第607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在最后边的厅中坐下,有丫环端上茶来,给每位夫人放下,吕氏就问,“不……不知,我的住处在哪里?”

    柳玉如笑着说,“正在内宅里打扫,但此时去了呛得荒,先等用过午饭再过去不迟。”

    这位柳夫人就比三夫人和蔼的多,看着不让人打哆嗦,从她脸上看不出什么敌意,那么高峻回来时,一定把什么都对她们讲了。

    吕氏看一眼正脸不瞧自己的樊莺和崔嫣、丽容,心中哼道,“你们如此待搭不理,又能怎么样?姑奶奶不是也与你们平起平坐?”

    再看看黔州刺史夫人崔颖,原来自己与她离着几重,几乎做梦都不可能想到自己能与她拉上什么关系。但眼下呢?除了辈份比她低了,哪点比她差了!

    此时看这些有身份的女子们,吕氏认为,其实她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凭着姿色。但有时女人全凭着姿色是靠不住的,总有老的一天。

    比如,吕氏就看那位乐乐呵呵、看起来心无城府的二夫人谢金莲、机灵秀气的七夫人丽容,知道她们一定有过人之处,以后自己恰恰要小心她们。

    下人们正出出进进,已经将丰盛的午饭置办上来。

    这将是她以新身份坐在这里,样样享受人侍候的第一顿饭。

    吕氏拿定主意,举指上不让人小瞧了,不懂的先看,看会了再动筷子。

    等东西都摆上来了,外边却有人进来禀报说,“崔夫人、柳夫人,通直散骑常侍褚大人和宗正少卿樊大人到了。”

    吕氏心道,果然是高门大户,往来的都是高官大宦!就是不知这二人长个什么模样,是不是自己也要出迎。

    一直不怎么出声的樊莺欢呼一声就要出去,但柳玉如对她说,“妹妹稍安勿躁,让我与母亲先去看看。”

    崔氏知道,柳玉如这是担心褚大人和樊大人一进来,看到吕氏后万一问起来不好回答。

    她们起身出去,到中厅迎住了两位来访的大人。后厅的午饭尚未开始,众人只好停下来等。

    吕氏猜测,过一会儿,大概这位褚大人和樊大人一定会被请进席来,他们总会问到自己是谁。

    那么柳玉如或是谁总要郑重地向他们引荐见自己,然后自己兵部尚书夫人的身份就算板上钉钉了。

    她按捺住狂跳的心耐心等着,果然,只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柳玉如便满面春风地进来,站在后厅的门口对大家道,“都出来见过两位叔叔。”

    人们都起身去中厅,吕氏按着先前的预定,低眉顺首地走在最后,到了中厅也排在最后边。

    谢金莲先上前与两位大人见礼,听褚大人夸奖道,“金莲越来越有掌家人的风范了!”

    崔夫人笑着道,“褚大人果然有好眼力,反正我看柳丫头是越发力不从心了,谁让高峻一个劲儿地往上升职,是谁都想着住到他后宅来。幸好有金莲算盘打的精,不然他府上连住的地方都快没了。”

    然后是樊莺上去见礼,樊大人倒是和蔼,只是笑眯眯地看着她,话很少,又是褚大人道,“玉如你莫多虑,有你莺妹子在这里,估计没谁敢。”

    吕氏明明听出崔氏的话是冲着自己来的,心说你总算表示出一丝不满了,可那又怎么样?难道不还是你们将我迎进来的。

    人们一个个上前,再一个个退到另一边,然后将吕氏闪了出来。

    樊大人示意吕氏道,“这位眼生得很。”

    崔夫人接过话来,对两位大人引见道,“难怪你们眼生,的确是第一次见到。这位是……”

    吕氏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听崔夫人清清嗓子道,“这是审行在黔州去年新收的侧室,”

    褚遂良恍然大悟,长长地“哦”了一声,脸上竟然现出难以置信的神色。崔夫人对吕氏招手道,“妹妹,你还不来见过两位大人。”

    吕氏迟疑不前,心中一团乱麻相仿,怎一转眼,自己又成了高审行的侧室了,不是……不是计划着兵部尚书夫人么?

    崔氏转而面朝褚大人,“这个妹子心重,最近坐卧不安,不知她乍听到我家老爷复职黔州的消息,会不会连饭都吃不下了。”

    她吩咐道,“高白,你马上准备车,把吕夫人送去子午峪,与老爷和另两位夫人汇合,我想老爷一定急坏了。”

    子午峪,高审行已经接到了陛下令他复职的诏书。只等六弟高慎行赶过来接替,他便可赴黔州上任了。

    世事如棋局局新,花明柳暗又一村。

    昨天高审行还坐卧不宁,今天摇身一变又成了黔州刺史。

    这就比褚遂良更牛气了,褚大人在余杭挥汗如雨、出钱出力,还须一年才复的职,而自己钓鱼才只钓了一个月!

    仿佛官升了,连胆气也足了,高审行此时再看丫环跳崖之事,根本就不算什么!不过就是失足而已。如果已经事发,皇帝能让自己复职?

    而以后,即便那些办案的低层官员侦察到自己身上,难道他们就不掂量掂量一位位高权重的刺史是什么来路?儿子是兵部尚书,大哥是驸马!

    他马上先想到了吕氏,妈的,让她在高峻府上睡一宿,这事还怎么收拾!

    有心派个人前去,但身边一个人也没有,正在团团乱转之间,高白带着车,把兵部尚书府一顿饭都没管的吕氏,又给送回来了。

    高审行忧喜交加,喜其未乱,忧其不散,问她道,“怎么回来了呢?”

 第1026章 不依不饶

    吕氏讪讪地低声道,“难道老爷以为我是个多么随便的人?我只是代老爷去看一看兵部尚书府内里的布置,回黔州后好做个参详,将来黔州刺史府我立意是要大改的,一定要有个新面貌。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第二天,老六高慎行与夫人才到,高审行已经归心似剑,不知他离开的时间里,刘堪用把黔州搞成了什么乱样子。

    高审行认为,因为父亲的离世,高府的地位和影响经过短暂的削弱后,由于自己梦幻一般的复起,反而略有加强了。

    高府目前的老一辈中有两位刺史、一位亲王府长史,小一辈中有一位兵部尚书、一位都护府长史,放眼长安这也没谁能比了。

    与六弟简单交待了一下,高审行带起大小三位夫人起程。他知道,崔颖未至,那么黔州她也一定再不肯回去了。

    这让高审行有些心痛,从内心来讲,一个崔颖在他的心幕中的份量,胜过了眼前这三个。但他承认自己以往对她的伤害太多了,太多了。

    崔颖这次把吕氏再推回来,而且当着褚大人和樊大人的面,直言吕氏是高审行的侧室,并非是替他着想。

    她是不想这个祸水,再给高峻和柳玉如的府上添乱。

    而崔颖从最初得知自己与菊儿有染后的痛不欲生,到黔州后对这类事上的冷陌、再到此时主动将一个吕氏推过来,说明她越来越不在意自己了。

    她绝不会与吕氏住到一个屋檐之下。

    以崔颖高傲的心气,虽然她不便直接表示出对青若英的抵触,但青若英给她带来的身份逆转,同样让她不大舒服。

    还有刘青萍,虽然刘青萍有着年轻的优势,但崔颖和她这个一同开过荒的、本属晚辈的女子站在一起,心理上也丝毫不会有半分的平静。

    行在去往黔州的归途之上,高审行因为想起崔颖,有不止一次的心痛,有时坐在了马上就黯然落泪。

    他再一次体会到,失去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此时在他的心中,有个以往被他忽略的事情慢慢清晰起来:虽然他折腾了这么久,但崔颖,却仍然是与他刺史的身份最搭调的。

    吕氏自从一出来便不老实,先是嘀咕自己的车子不如大夫人和三夫人的漂亮,连车夫也不成熟,有好几次都颠到她肚子疼了。

    高审行不胜其烦,将刘青萍的车夫换给了她。然后她又不止一次地埋怨路途的辛苦,埋怨没有更多的人侍候她的旅途。

    仿佛她再次的回来,属于做出了很大牺牲、主动舍弃了兵部尚书府、以及长安城繁华热闹的生活环境,要谁感恩戴德似的。

    高审行懒得理她,与先前那个认识截然相反的是,从吕氏的身上高审行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有时梦寐以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而最后终于到手后才知道是个烂货。

    这些烦恼伴随了高审行一路,幸好有复出的喜悦一直在安慰他。

    大权重握,才知它的可贵,高审行人也仿佛年轻了十岁,这次的复出如同做梦,他再不能随随便便乱迈步子了。

    ……

    大唐贞观年间牧业兴旺发达,首先与马匹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是分不开的。

    立国之初,在隋末征战离乱之后,马政早就残败不堪,全国总共只有牝牡三千来匹,现在看也就是西州一座中牧的马匹数量。

    这倒与西汉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驷,将相或乘牛车”的景象很相似。

    大汉天子的车驾居然都找不出一般模样的四匹马来,当朝的宰相只好坐牛车。

    即便时间到了高峻主政牧业的今天,牧业已很发达了,但如何镇服边患、稳定国中形势,军队和馆驿交通仍然需要大量的马匹,来充当战骑和运载工具。马牧业的发展仍然是当务之急。

    以皇帝的雄才大略,对夷狄的政策上也不得不采取所谓制衡之术,并非是他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和占有欲望,只是鞭长莫及罢了。

    武德初年,突厥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至吐谷浑、高昌,诸国控弦百余万,而且皆不臣唐。

    而从武德四年开始,突厥不断骚扰大唐边境,最严重是在武德九年时候,大唐立国已经九年了,但突厥颉利可汗就敢率精骑十余万进寇,为此京师数度戒严。

    若非大唐占据了高昌,西部边境的被动局面不会有这样大的改观。这便是高峻以大唐总牧监巡视辽东牧场的切实感受。

    苏殷以前曾对他提过,三国时吴主孙权一直是由海路到辽东采购战马,这才能够与魏国相抗衡。后来辽东牧场尽归高丽,吴国失了良马来源,才不攻自破了。

    进而他再想到了蜀汉空有五虎上将,最鼎盛时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兵有兵、要将有将,仍然只能图个自保、而不能有大的建树,都是没好马啊。

    益州之马,小如大狗,登山驮物尚可,但怎能与坐拥北方数大优良牧场的魏国相抗?

    蜀汉丞相数次伐魏,每一次不直取长安却必出祁山,谁想的到,他其实也是奔着优良的牧场去的!

    此次牧政划入兵部,兵部尚书兼领总牧监,高峻认为这个决策再正确不过了,几乎就是夺取高昌后的补充。

    大唐要保持对邻国的长盛不衰,并且不断取得胜利,扬国威于境外,就一定要有一支称雄于世的强大骑兵。

    而发达的牧马业,则能提供源源不绝的、大量优良的战马,为军队提供持久的战力。

    在营州,高峻与江夏王李道宗遇面。

    王爷坐镇营州,负责为大军筹划粮草军需,这些日子已经明显见瘦了。

    得知高峻已晋身为兵部尚书,江夏王十分高兴,对高峻道,“我真是服了皇兄,在用人上总是出人意料,但却入情入理。你入主兵部和马政,再合适不过!”

    他对高峻举例,这次在营州再一次感受到了马匹的不可或缺。大量的军需要从营州运送上去,一匹马的运力就相当于七个壮役。

    两人在营中对酌,王爷说,只是李士勣的心情恐怕不大好,“我不相信你在军事上就比他差,而且在灵活与出奇不意方面,你更具优势,但不得不说,资历和大军团作战方面,至少经验上,别人认为你是稍有劣势的。”

    王爷说,此次出征,李世勣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着三军兵马,但这个大总管只是个临时的差事,保不住李大人心里会有些芥蒂。

    王爷要高峻早作预料,早有安排,免得到时匆忙。

    高峻知道王爷的好意,自江南及剑南一行之后,两人说话已不隔心了。

    高峻笑着说,“又不是我钻营着来欺了李大人的位子,皇命不可违,我相信李大人这样层次的人一定会体谅我。”

    而他上任之始,并未对辽东军事上的任何事指手划脚,便是尊重和相信李大人的意思。

    再说,兵部还有全国牧政一大摊子事,只这方面就够他忙一阵子了。

    王爷问,“兵部即将新增马部衙门,不知在马部郎中与员外郎的人选上可有什么预先的想法?”

    高峻道,“王爷,这个我就不作打算了,谁来均可,我不挑拣。而且兵部原班人马我一个不打算动,李大人主政兵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