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338章

大唐马王爷-第338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峻说,“人呢?刺史府的那几十人我还有大用处。”

    樊莺此时也与崔嫣一同穿衣起来,崔嫣听了高峻的话说道,“那一百……”被樊莺一把捏住胳膊,不让她说出来。

    听高大人吩咐汪氏兄弟道,“你们速去,分头把雅州城中所有当值、不当值的衙役、力役、捕役、快役、门子、驿卒都召集起来分成四部。万一事急,派出其中三部支援雅州城三门,一部在城中巡逻。城门从现在紧闭,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能出入。

    汪衡道,“要是长史李弥大人让开门,怎么办?”

    “钦差是我,”高峻说。

    这两个人就听明白了,汪衡道,“高大人,严道县也在城中西部,要不要把他们也集中起来?”高峻道,“要的,从即刻起严道县尉负责西门,司马大人负责东门,北门就由汪县尉守住。”

    两人分头而去,樊莺问,“师兄,有这样严重么?”

    高峻无暇解释,忙着从角落里翻出一样东西来。崔嫣一看,却是两只不圆不扁的铜盘。看高峻脱掉了外袍,将铜盘挂到身前身后,再将袍子罩上,扎好了皮带,又不知翻了个什么东西揣到怀里,一会儿就弄好了。

    他一边收拾自己,一边对樊莺、崔嫣说,“一会儿李弥必来,那时我拉住他出去。你们两个就带了高白、雪莲、再加上铜山镇的孙伙长和黑衣人,再去雅州刺史府拉上汪夫人。”

    樊莺问,“做什么?”

    “雅州城三座城门,因为有月心山作了一方屏障。山上东数第二峰,半山腰有处隐蔽的山洞足以容纳你们这些人,又易守难攻,你们带齐了吃喝住进去。”

    雪莲道,“高大人,我是知道怎么走的!我带路。”

    崔嫣这么一阵子,看到高峻在身上背着这么两片玩艺儿,又如此安排,她脸色有些紧张,担心他的安危。高峻安慰她道,“只是求着稳妥,至少城中该不会有事。”

    这两位女子道,“那我们就不离开驿馆。”

    “你们不离开驿馆,岂不是让我放不开手脚……再说,我为什么先拉住李弥才让你们走?”

    樊莺道,“一提起他,你就更比我们危险。”

    “总不能等李道珏回来,他的汪夫人却有个什么闪失。”听了这话,樊莺就不再坚持,忙着把其他人都叫起来。黑衣人的伤势已经好得差不多,倒不影响行动。这些人刚刚起来收拾好,李弥就骑了匹马赶过来了。

    高峻等人迎出去,看见还有一男一女两个人步入了驿馆。此刻那名男子正在扭着头找驿卒,想要定两个房间。但驿卒们都让汪衡召集走了,哪里还有人?高峻一看他,是翟志宁,而那位女子正是李承乾的夫人。

    他们两个为何深夜至此,一看就是从黔州风餐露宿赶过来的,那么李承乾呢?高峻的脑海里翻了个个。

    但此时李弥已经下了马往里面走来,高峻低声对樊莺道,“一会儿带那二人一起去山洞。”樊莺认得他们,当时会意,迈步先迎住二人。

    李弥左挎弓、右手持剑,一进门便问,“高大人。出了什么事情?”

    高峻道,“荣经县里闹了骚乱。”

    李弥道,“那么雅州为何如临大敌呢?”话音未落,就有人从北门上下来,向高别驾回禀道,“高大人,名山县送信的人在城外,汪县尉问要不要放进来?”

    李弥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请示,直接放进来不就是了!”那人听了一动不动,看着高大人点了下头才匆匆跑去,因为汪司马有言在先,城门出入只听钦差一人的。

    名山县也暴发了骚乱。

 第552章 乱象纷纷

    感谢罗威那,24号加一更。/全本小说网/https://。/

    又有从名山县赶来的人,向高峻快马通报了名山县的情况,那里的情况大抵与荣经县类似。不同的是,与名山县的事情相呼应,东女国正在集结人马,似乎也要有所行动。

    高峻不知道这个东女国是怎么回事,连忙把汪衡从东门叫回来。雅州东门外便是去往黔州方向,那里的情况并不复杂、压力也小于雅州的另外两门。

    汪衡赶过来,听高大人问起,便回答说,这个东女国是西羌的一个小国,在沫河以西。西南与吐蕃接界,往东南行七十里就是雅州的名山县地面,此国有大小八十余城。

    这样看来,这个东女国与吐蕃方面一北一南,隔了沫河与雅州相望。高峻道,汪大人,你说得能不能再详细一些?

    汪衡道,“这个小国俗立女王,女王称为‘宾就’,居住在康延川。平时与雅州及大唐其他相临州府倒还相安无事。但这一次却不得不防啊,荣经、名山两处都不消停,不知与东女国在这个时候的异动是不是有什么关联。”

    高峻问,“战力如何呢?”

    “据称有民户四万、常备兵有一万人,日常散驻在山谷之间,有事则及时啸聚。东女国与名山县只隔一条沫河,也算是一道天堑。但他们备有牛皮船,渡之甚易,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却不大容易。”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名山县外围有平戎、依名、利云、溶川、罗护等大小军镇七座,兵力也该相当。隔沫河而守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李弥问,“要不要给那里的各军镇上送个信,让他们前出到沫河沿岸警戒,防止东女国的人马渡河?”

    高峻笑道,“此事我不做任何处置,李长史说调兵,你可有兵部的鱼符?”

    李弥一时噎住无语。这是李弥给高峻下的一个套儿。就算他贵为钦差,但是长安并未给他调兵的权力——他只是个“协理”输绢的钦差。无令调兵,那可是死罪。

    他以为,以高峻这样一位年轻官员,就算再有些道道,但是像眼下这样的乱象估计也是头一次遇到。要是他忙中出错,那么就不须自己费力除去他,也许兵部就代劳了。

    如果高峻只是点下头,那么李弥就可以打着钦差的名义把军队再挑动起来。反正事情都有钦差顶着。到时候上边过问下来,他只须说是钦差让做的。

    被高峻不动声色地回绝之后,有那么一刻李弥像是被人看破了心事,他冷眼观察着高峻,但是在高峻的脸上实在看不出什么来。

    想不到荣经县闹出了乱子来,高峻不去荣经救火,倒先忙着把离着荣经县挺远的雅州城严加戒备。他想出城往荣经县去看看形势,又不知道城门处会不会放行。

    他对高峻道,“高大人,那么在下应该做些什么呢?现在人手不够,有什么事情你只管吩咐便是。”

    高峻道,“李长史,你只须跟着我就行了。”

    正说着,西门上由卢山县赶来的信使又送到了一个消息:沫河下游对岸,出现了吐蕃人马集结,大约有两千人摆出了要渡河的姿态。

    高峻一到雅州,便在闲暇时四处转悠过,他知道在那个方向有金汤军的大池、鸡心、龙溪、赖泥四座军镇。又有灵关、鸡栋关两座关隘,兵力总高于两千人。不过吐蕃人异动,想来也与雅州的动荡有关了。

    他对来人道,“你速回去,告诉卢山县马县令和王问臣两大人,不可被域外之事干扰了视线,那些事情自有军方负责。我要他们二人集中力量,稳定县内局势,待我与李长史平息了荣经之乱,即会赶去助他。”

    对名山县来的人,他也是这样说。

    把两县来人打发走之后,高峻对汪衡和李弥道,“雅州看来不会有什么事,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去荣经县了!”他对汪衡道,“汪大人,雅州刺史府的护卫力量总共有多少?”

    汪衡道,“总共八十一人,李刺史去郎州带去二十人,我们这里还有六十一个。”

    高峻道,“留一个看家,剩下的六十人我们都带上一同赶去荣经县!不管多少处乱起来,我们总得一处一处的摆平……李长史,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弥道,“全听钦差大人吩咐。”

    于是刺史府紧急行动起来,六十人的小队披挂整齐,高峻一声令下,“去荣经县!”李弥、汪衡都随行,东门守卫一事暂且交给了严道县县令。这些人出了雅州,直奔荣经而去。

    高峻不知道的是,此时在涂州和彻州,端源县和文进县也有不明身份的两伙人冲击了县衙、大行打砸之事,事情的起因都指向了剑南道正在进行的裁撤冗役、裁撤公事银一事。

    两县引起的事端,也像是发酵一般的冒起泡来。其他州县像是快要窒息的鱼盆里放入了两条泥鳅,一时间也有些人心不稳。各县父母一面压息事态,一面快马向剑南道报急。

    潘若水都督有些六神无主,忙与剑南道各位属下商议。刘万年道,“潘大人,我们是不是暂时停止裁员之事?”

    潘大人为难地说,“本官知道事情的起因……只是,此事乃是钦差大人所定,我们不好中止啊。好在事情刚刚起来,我们总要有所行动,只是不知哪位大人敢于挺身而出,为剑南一道分忧……”

    钦差大人下达的十日之限,在各州裁人、裁减公事银的命令,损失与触动最大的就是各县的利益阶层。雅州,涂州和彻州,在剑南道一南一北,像是同时商量好了似的同时闹将起来。

    身为剑南道首官的潘大人心里有多烦可想而知,他说,“谁能止乱于初萌,本官就是让了这个都督与他,也是心甘!总比事件大到不可收拾了罢官丢职要强。”

    刘万年道,“大人差矣!为国分忧,岂是贪图一官半职,大人你且在益州坐镇,端源、文进之乱且放心交与在下处置便是。”

    潘若水感动地说道,“有劳刘大人了!!”

    刘万年知道,自己行动的时机不能再晚了。万一其他县也动起来,那就不是他能够控制得了的。而端源、文进两县令都是自己的人,事起初期,只要他一句话那里便能平静下来。源头不动,其他县也不大敢再动,他相信只要自己一去,就可以马到功成。

    但是再晚一些,局势连他也说不好。

 第553章 各怀心事

    威远折冲府,几名核心的将领正在议事。//全本小说网,HTTPS://。)//一位嫡系的将官问道,“都尉大人,安国镇笪副将派人来问,他们可不可以有所行动。”

    他正请示的那人稳坐在高位,面无表情,笪副将是他大哥的连襟,办事也太没个稳重。他沉声说道,“派个人告诉他,问问他急什么。我听说东女国和吐蕃都在纠集兵力,如果两方同时发难,雅州外围的那些个军镇戍点是抵挡不住的,到时还不得指望我们。”

    “大人,万一势成水火,那不是更危险!”

    “怕什么,剑南道已经许久不曾有大事了,我都担心你们这些人到时候连马都爬不上去了……我的第二道奏折已经专人飞马送去了长安,一旦长安令到,有你们大显身手的机会!”

    说罢,他摆摆手,再让几位将领退去,他的身边只剩下了一人。那人凑近了问,“将军,依卑职看,这下子可够那个年轻的钦差受的了!”

    将军说道,“这才哪到哪儿!我们坐镇后方,且看他忙去!我都猜不透他无兵无人,要如何收拾这样一副烂摊子!”

    而那个手下道,“剑南道这么多的兵,他却无权调动。前些日子卑职听说他回了西州,要是那时走就好了,现在想走也走不成,八成要一个跟头栽到这里。”

    将军自负地说,“何止于这些,我们的军力明面上不会动作,不代表暗地里不能……你可找些心腹之人,以另外一种面目到外边推波助澜,等长安令到,便是我们大显身手之时!”

    那人恭维道,“将军英明!”随后退下。

    屋中只剩下了将军一人,他舒舒服服地往后一靠,闭上了眼睛。剑南道四个折冲府,威远、归德、二江、兴化。除了自己主持的威远府和邛州的兴化府是下府,另两个与他同驻益州的归德府和二江府都是中府,这已经让他不爽了好长时间了。

    下折冲府的都尉,是正五品下阶。而中府折冲都尉是从四品下阶。同样的军务,主官就差着两阶,要到哪里说理!这件事情要运作得好,那么他要出人头地也不会有多难。

    他想过了,威远府和任何一处军镇、甚至一座小小戍点的军力,这个钦差一点都借用不上。没有长安的鱼符,谁敢动一动军镇就是谋反大罪。但那是指的明面,不表示自己这里不会在暗地里有些什么动作,这是两码事。

    他想,那个钦差想一万次都不会想到军镇方面对他的不利。他管不了军镇,但自己这里如何动、何时动,主动权都在自己的手上,那就不是他一个钦差敢过问的的了。剑南道输不输绢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