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250章

大唐马王爷-第250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道宗说,“陛下,难啃的骨头在这里,我们都走了这里怎么办?”

    皇帝说,“朕亲自监视高惠真,我是只围不攻,你们放心。”二人都知道皇帝所说形势就是这样,唐军只能在这边采取守势。只有破了高丽的援军,安市才会动摇。

    但是只把皇帝留在这里挡住高惠真又不放心,于是,江夏王就把薛礼留在皇帝身边。他虽然没有兵器,但是他的箭却深让高惠真深为忌惮。

    在分兵的时候,开始皇帝就说自己只留五万挡住高惠真,给李靖、李道宗带去五万,再加上奚部和契丹部五万人马,十万人对盖苏文十五万援军,在人数上也不占优。道宗不干,但拗不过皇帝,便带兵去了。

    安市城头见唐军调动,再次跃跃欲试,哪知薛礼单人独骑飞马城下,一箭射死闹得最凶的那个,再一箭射落了插在城头的高丽大旗,城上立刻龟缩息声。

    皇帝在远处见了鼓掌,吩咐,“再拨两万去助道宗!”

    乌骨城这边,城主听说援军快到了,自知前些日子乌骨城一点力都没出,生怕盖苏文翻脸不认人,此时便有了出击的打算。他见城外唐军只有李勣的三千人,便大着胆子开城讨战。

    李勣挥舞起大刀上前,双方打个难解难分。李勣只有三千人在这里盯住乌骨城,他是绝不能让敌军前进一步的,因而使出毕生的本事,三十回合之后渐渐现出优势来。

    他猛然看到,乌骨城城的三千马队后脑上方飞去一片箭雨,正射落在敌群之中,乌骨城军一阵混乱。敌将不知是哪里来的人马,一个分神,被李勣一刀砍下马,三千唐军见了,呐喊一声掩杀过来。

    敌军溃往城里,却见城门大开,乌骨城头已经换了“大唐天山牧”的大旗,城门吊桥边只有一员白袍小将,持了一杆亮晃晃的大戟挡住回城的溃军。

    乌骨乱军连冲了两次都冲不过去,有不少冲在前边的让那人挑落到吊桥之下,便不再做尝试,往野外里溃逃。

    李勣猛见这个白袍人,以为就是薛礼,但马却是红的,人也年轻一些。再看城头的旗帜,他有些不敢相信。

    他也听说天山牧正在西域,怎么到了这里?但战场形势迫切,他岂能不抓住战机?挥军四下掩杀,乌骨城守军都在城外就歼。

    这时李靖、李道宗的援军刚到。李道宗见了,对李勣大加赞赏。李勣指着乌骨城头的天山牧旗帜对江夏王说,“多亏此旗!”江夏王见了城上大旗也是大惊失色,忙问是谁带了来的。这时高峻已经过来相见。

    江夏王见了他,跳下马迎上去,唐军进城替防,城上天山牧三百护牧队也纷纷过来与王爷相见。李道宗伸出双手拉住高峻道,“贤侄,你不是在乙毗咄陆部吗?如何飞到了乌骨城上来?”

    李靖见这些天山牧的牧民出现在眼前也是大为惊异,看他们人人刀箭分明、皮甲整齐、人欢马叫虎虎有威,更是不知他们从西州那样远的地方来,又经过了方才的一场战事,怎么还是一点惫态都没有。

    高峻见到王爷,说道,“阿史那欲谷有国书送皇帝陛下,我是来送信的。”

    “送国书?他的使者怎么不来?”

    “回王爷,我不许他来。”

    “这么说你又占便宜了……快快去报与皇帝陛下,就说天山牧总牧监高峻带人马从西州来援,已助我们夺了乌骨城!全歼了乌骨城守军。”

    “王爷且慢,我已经不是天山牧总牧监了,草民一个,哪能为此烦扰皇帝陛下?另外,我除了送信,还是来给义兄薛大哥送戟的。”说罢,将手中大戟托给江夏王。

    江夏王初闻高峻说他不再是总牧监,有些摸不着门道,想着以后慢慢再问。便伸出一只手把戟接过。

    但他想不到这杆戟如此之沉,差点没有脱手,这才双手托了细看。见这杆大戟与薛礼那杆大小、粗细不相上下,但是通身银亮。

    戟杆上一片片的云纹不知是怎么打上去的,戟尖和侧面的月镰泛着一层寒光。他想起薛礼的话,试着在手上颠了几颠,果然戟杆微微颤动,想来韧劲十足。

    高峻便问王爷,“可曾见我义兄薛礼?”

    王爷道,“他已接连在阵前立功,升做了将军。正是该乘胜而进的时候,他的大戟却断在阵前。你送的这家伙可真是时候,难道你们兄弟心有灵犀吗?正好与我去迎击高丽援军,他们也该到了!”

    王爷说着,命那个因失了铁炉而被免的旅帅,“你带两百人去给薛将军送戟,好将功赎罪!”那人满心欢喜,扛着大戟去了。

    高峻说,“我们是从鸭渌江边来……”

    李道宗与李靖同时问,“怎么从那里来的?可曾见高丽的援军?”

    高峻说,“我们以为大军该是在鸭渌江方向,两日前深夜里由建安城边经过,一直到了江边。但是没有见到唐军,却见到了大约十五万只多不少的高丽人马。”

    王爷问,“他们到了什么方位?距我多远了?!”

    高峻说,“他们已经退回去了。”

    见两位唐军中的帅级人物大眼瞪小眼地看着自己,高峻又道。“我们到达时,高丽大军已经过了江往这边开拔了……”

    “接下来如何?”王爷屏住气息问道。

 第388章 辽河涨水

    “小侄见他们只留了一千人守着浮桥,待他们大军走后,趁夜攻其不备,全歼了守桥的敌军,毁了浮桥。全本小说网;HTTPS://。m;高丽大军见桥毁了,就不敢再进,两天内伐木建桥原路退回去了。我们暗中监视,见他们过江后再把浮桥拆了,料他们不会来援,这才回来寻找大军。”

    李靖和李道宗见他说得气定神闲,想不出他这些牧民怎么就全歼了一千高丽人马。他们长途而来,不远万里,竟然还能有如此的战绩。

    他们居然还能回来捎带占了乌骨城,而且三百人仍然足数,似乎并无损伤。两人至此才相信了,前些日子阿史那欲谷所说,天山牧全歼了他一千七百人,大概没有添加什么水分。

    “那你们是怎么毁的江上浮桥?”

    高峻一伸手抽出了乌刀,“好办,我一人足可。”他说,只须骑了炭火,先到桥的那边砍断浮桥与陆上的连接,此时浮桥便已歪入江流。但炭火马快,再于起伏的残桥上驰回,这边一砍,整座浮桥就冲到下游去了。

    江夏王听了连连赞叹,连忙拉了高峻的手道,“贤侄你快些与我去见陛下送信,你因何不再是总牧监了,也好与陛下道来。据我们所知,陛下对你杀到葱岭那边去,并未说过一句责怪的话呀。”

    高峻道,“王爷,我个人荣辱放在一边。我不做总牧监自有人做,但是我们过来时有个情况,陛下不能不知。”

    李靖与李道宗一齐问,“什么大事?”

    高峻说,“辽河涨水了。”

    这可真算大事!本来,唐军伐高丽,就是选在辽河枯水期。人马都是趟过来的。如果辽河涨水过大,那么大军的给养便断了,退路受大水威胁,对军心影响也不会小。

    高峻说,来时发现辽河上游天空一片墨黑,乌云翻滚,料是下着大雨。再看河岸边的旧水痕都不见了,到处都是新水浸透的河岸。

    李靖说,“是了,攻辽东城那一天的大风是从海上刮来的,想来是在北边成了暴雨,我们要速速报与陛下知道,早做打算。”

    李道宗说,“皇帝的诏书里明言,河水可不架桥便不架桥,大军经过时根本就未架桥……连座浮桥都没有建,辽河上游支叉河流众多,看来涨水之势一时退不了!”

    高峻说,“无妨,我们已经在辽河上架了一座浮桥。”

    他的轻松语气更让江夏王和李靖奇怪了,从时间上算起来,天山牧这些人在路上的时间并不充裕,难道还有时间架一座浮桥?李道宗问,辽河虽然不比鸭渌江,但要架一座浮桥也非易事,单所需的木材就不是一天两天能伐得的……

    高峻晃晃乌刀说,“多亏了它。”

    “不知桥建得可还坚固?”李靖问。

    “大人,桥倒无事,但是没有一人把守,不知现在如何了。不过若问桥的坚固与否,大人却不必多虑。我此次来辽东两件事已办完,这就回去,天山牧三百人先守辽河上的浮桥,等大军守桥的兵马到了,再让他们回去。”

    “他们回去……那么贤侄你是要留在军中了?这可太好了!”李道宗说道。

    高峻道,“我也不留在军中,我两位夫人在我去乙毗咄陆部之后,便自作主张去了丹凤镇,说要查什么乌蹄赤免的事情。但一直到我从乙毗咄陆部那里回来,也未见她们,我放心不下,一定要去找她们的。”

    “可是贤侄,你不远几千里而来,总该见见皇帝陛下的。”李道宗极力挽留。

    高峻道,“陛下无诏,我不好上前。再说我只是一介草民,又违背了陛下的诏令,在辽河上架了桥,就更不敢去讨骂了。”

    王爷道,“咳!看你说的什么话!你这次架桥,可不在诏书所言范围之间。你毁敌桥、建我桥,依我看不给功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高峻道,“王爷,高峻不敢邀功,只是我这些手下,三百人在西边杀敌四千九,又到东边来斩敌一千有余,正该是有些功劳。本来我想着回来后就提这件事,现在看只有求王爷在陛下面前美言了。”

    江夏王满口答应,又见高峻拉过许多多、苏托儿说道,“他们是天山白杨牧正副两位团官,此次出力非小。”

    又叫过黑达,对王爷道,“他从颉利部到乙毗咄陆部,现在归于天山牧了,本来我要让他做个八品的护牧官,现在也无能为力!”李道宗又记在心里。

    李靖忙说,“那么你正该去见见陛下,因为他在月前就曾对我们说过,‘我大唐一位牧官,就敢支身去大漠平乱,带几百人收复焉耆’,想来并无怪你的意思……”

    李道宗也说,“是啊,陛下何时说过免你的官职?难道是太子?呸呸!太子不可能这样做!那会是谁?贤侄你速速随我去见陛下!”说着上前牵手。

    高峻道,“有两位大人和我义兄在军中,料想战事上不会有什么阻挡了,可我的这些护牧队们,身上的衣裳已经有些单薄了,还是让他们快些回去的好。我带他们暂去守浮桥,陛下派了人来,他们就回天山牧。”

    说罢,掏出来阿史那欲谷的国书交与李道宗,随后对着两人拱拱手辞行。李道宗知道他铁了心要回塞南,便写了过关的信令,盖了江夏王的印信交与他。

    高峻冲手下道,“去辽河守桥!”这些人并没有一人说话,前头举了大旗,立刻飞驰而去,很快不见了足迹,只留下江夏王和李靖,把手抬在半空。

    李靖说,“他说得对,此刻那座浮桥,真是不能有半些闪失!”于是,二人回安市向皇帝报告。二人走到半道,前边一马飞驰而来,一个传旨骑兵对二人道,“王爷,陛下叫天山牧总牧监到前边相见!”

    李道宗连忙指着身后说道,“你快往后边去追,也许在辽河边能传上旨意。”传旨兵飞马走了。

    江夏王与李靖二人到了军前,那里正在山呼海啸一般。原来是薛礼得了大戟,正与高惠真交手,三十几个回合后,一戟将高惠真挑死。

    随高惠真出来的三千人返身想回城,却发现城门被上头关闭了,吊桥也高高扯起来,这是怕唐军随着乱军涌入。这些人乱成一锅粥,在安市城下顿时被全部歼灭,唐军大获全胜。

    高峻领着护牧队到了辽河边,见北方的天空依然一片墨色,有隐约的雷声滚过,看来大雨未见得停。

    河中汹涌的水势再涨高了三尺有余,但浮桥安然无事。他们过了桥,在桥头驻扎守住,高峻对黑达、许多多和苏托儿道,“几位,就此别过。等有人接防,你们就回西州去听赏吧。”

 第389章 依依惜别

    近两个月的枪林箭雨中闯过来,高峻带着这些人战无不胜,从西杀到东,各人之间早就有了生死的感情。全本小说网;HTTPS://。m;此刻,他们见高峻只身要走,而他再也不是总牧监了,众人心头涌过一阵不舍之情。

    黑达往东来的一路上一直在担心。因为高大人的罢职,自己的事情多半会泡了汤,虽然前路又变得未知,但黑达却死了心要随着高峻,一路上言听计从,冲杀在前面。

    他听到高大人在江夏王面前单独提到了自己,知道他并非言而无信的人,暗感跟对了人。见高峻要走,便说,“我随你去。”

    高峻道,“不可,我已无官职,也许接了柳玉如、樊莺两人,要去什么地方散散心的,你去不合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