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244章

大唐马王爷-第244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正该中午,因为正如释珍所说,天井里洒着阳光。

 第376章 初次过堂

    释珍说完便告辞,说一会儿有人会来送饭。(全本小说网,https://。)又问樊莺是走是留。樊莺问,“我损坏了牢门,不该在这里关着吗?”

    释珍笑着说,“哪里像他们说的那样严重,此事可大可小,又是他们怠慢在先,我让人修好也就是了。”柳玉如二人听了,知道这又是释都头从中说过话的,心中不由得更加感激。因为这一句“可大可小”,大了可说成劫牢,小了可说成意外,这便是天壤之别了。

    释珍对樊莺说,“你要陪在这里也是可以的,只是出出进进的就不大方便,尤其是晚上,这里只有一个狱卒值夜,离着又远,麻烦他不大紧,就怕小夫人你觉着麻烦。”

    他的话说得委婉,但理是这么个理。樊莺说,不大紧,我就陪我姐姐住在这里。

    释珍走后,有狱卒在外头拿铁链锁了牢门。柳玉如说,“妹妹你该在外边的,有些事情能尽早知道。”

    但是樊莺却无事一般,低声对柳玉如道“这里岂能关得住我!”柳玉如一听,便“你可不许再破坏牢门了!”。

    樊莺连说不会,柳玉如不知道除了此法,她还能如何出去。不大一会儿,有狱卒端了两份饭菜过来了。这人说话十分的客气,全没有那些人颐指气使的架势,把饭菜放下了出去,再把牢门锁好。

    柳玉如说,“这肯定是释珍都头交待过的。”

    吃过饭,姐两个到外边的小天井里,小天井真是不大,南北长七步,东西宽只三步,此时阳光已经移出去了,小天井里面有些阴暗。

    在天井的北边是厕所,南边是个小屋,门锁着,释珍说里面是洗澡间,按着《狱官令》,“夏置浆饮,月一沐之”每名囚犯每个月都能洗一次澡,患疾给医药,重病者去械,允许其家人一人入侍。

    樊莺指着天井东、西两侧足足有两丈高的墙说,“它们离着只有三步远,我能从这里出去,”说着,便演示给柳玉如看。

    只见她紧跑了两步,右脚踏在东侧墙上三尺高的地方,借着冲力身形一起,脚下用力,身子往西侧墙面上飘去。左脚在西墙上一蹬,连续几次,身影呈“之”字形一晃到了两丈高的地方,然后并不出去,依着原法再落回了柳玉如的身边,一点动静都没有。

    柳玉如知道樊莺有功夫,但是这样的功夫却是第一次得见,天井的墙面直上直下,又是女监,谁都不会想到她在这里出入如履平地。

    柳玉如欣喜地说,“妹妹,这样子我就放心了,他们拦不住你。”樊莺在姐姐面前露了这手,脸上的神色如常,对柳玉如说,“牢里的饭真不好吃,等晚上我偷偷出去,带些好吃的回来开开小灶。”

    二人正说着,听到牢门上的铁链子响,狱卒打开了牢门进来说道,“都头叫来请柳夫人,说太爷升堂了。”

    在县衙的大堂之上,端坐着县令,正是柳玉如在路上所见之人。两边皂役各执了棍棒站得笔直,堂威喊过之后,县令道,“下面站的可是柳夫人?看坐。”

    待有人搬过凳子,柳玉如谢了坐下,县令又道,“另一位本官却不大清楚,不知如何称呼。”樊莺是跟了柳玉如到大堂上来的,柳玉如待答道,“回大人,她是我家高大人的三夫人、我妹妹樊莺。”

    县令点头,开门见山地道,“有关丹凤镇老妪命案一事,经本官现场勘验,业已查明与二位夫人无干。今天请两位夫人过来,就是要履行一下必要的手续,然后二位便可离开,其间本衙如有怠慢之处,还请两位夫人海涵,并向高大人代为表达本县的歉意。”

    柳玉如想不到事情这样快便有了眉目,不禁对县里的办事效率也有些惊奇,她问道,“不瞒大人,那个老婆婆知道的一些事情,正是我们姐妹想知道的,不知大人可否相告,凶手是谁?”

    县令道,“哦?那么她可曾对你们讲过些什么呢?”

    柳玉如道,“大人,那位老婆婆的记性十分不好,什么都记个半截儿,有时还想不起来、有时前言不搭后语,我们姐妹听得十分的糊涂。正要细细询问不想她却遇害了,因而小女子有些想知道凶手是谁,不知大人能否相告?”

    县太爷道,“没有什么不可说,要不也是要具文上报的,不妨先让两位夫人知道。”

    “那么,凶手是谁呢?为何要杀老婆婆?”

    “没有凶手。”县令平静地说道。

    “为何?那么老婆婆是因何而死呢?”

    县令道,“夜晚大风,鱼飞屋摇,老妪开门,风入动篮,坠而砸脑,实属意外。”

    柳玉如听了,呆呆地愣了一会,听到县令接着说,“柳夫人,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天灾人祸谁都想不到的。老妪离世有些离奇,她并无亲人在世,本县业已安排下去,她的后事就由县里一力操办,柳夫人不必挂怀就是了。”

    这就没有事了!

    柳玉如在人提示下,在几份归档的文案具名画押后,与樊莺二人往外走,县令吩咐着退堂。却见柳玉如已经走到门口,又转身过来,对县令施了个礼,说道,“大人,小女子认为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

    县令的脸色微微变了一变,再回身坐下,“不知柳夫人还有什么话讲?”

    “回大人,那夜是刮起过大风不假,但是到天快亮时风便停了。那么风动入篮之说就不妥当了。”

    县令道,“若是她半夜有风之时就开门,要到院中收拾落鱼呢?”

    “回大人,我在初见到老婆婆倒地的尸身时,曾留意到她脑后淌出的血迹,明明是有人拉住了她的脚往屋内拖拽过的,是不是凶手不欲人知道,将她由门槛上拉到了屋里来?”

    “这个……”县令有些犹豫不决,就问站立在一边上的都头释珍,“都头,你可有留意过吗?”

    释珍躬身回道,“回太爷,卑职也未留意到这些,兴许是柳夫人看错了,仵作是第一个到那里的,太爷不妨问他一问。”

    县令吩咐,“叫仵作上来问话。”

    不大一会儿,柳玉如上次见过的那名仵作走上堂来,县令问道,“你在勘验老妪尸身之时,可曾留意她是否被人拖拽过呢?”

    仵作回道,“太爷,小的真未看到有拖拽过的痕迹。”

    县令笑着对柳玉如道,“柳夫人,本县向来对命案是极为重视,手下人也久于此道,应该不会有错,也许是柳夫人你看错了……”

 第377章 重回监房

    柳玉如道,“大人你说得没错,也许是小女子看错了。(全本小说网,https://。)”

    县令笑着说道,“柳夫人你倒是个细心之人,不知高总牧监在家里可有什么事情能够瞒得了夫人!既然如此,退堂吧!”县令说罢起身又要走。

    柳玉如说,“可是大人,老婆婆是起身开门时被什么东西砸到的,若是真被吊在屋梁上的篮子落下来砸到,小女子还有一事不明白。”

    县令不为人知地微皱了一下眉头,复坐下,问道,“柳夫人尽管讲来,夫人这样刨根问底,倒是对我们有着警示之意了!”

    “大人,并非是小女子多事,只是我们对这事有些好奇,并无怀疑大人之意。老婆婆倒地之处,头是在门槛之处,脚还在后边,按着常识,她在倒地之前,手是够不到门栓的。那么门是怎么打开的?”

    “那一定是门栓得不紧,正好她起来时被大风吹开了也说不定的。”

    “那么……”

    县令抬手制止道,“柳夫人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是不是你想问:老妪头在门槛处,而屋中梁上挂篮子的地方却是在她脚的后上方,篮子怎么会砸到她的头上?”

    柳玉如点头。

    “本官以为,夜间一定是风过于的大,以致连装了不少东西的篮子都被吹得剧烈摆动起来了。本官在勘察时已经发现,屋梁常年烟熏火燎早已腐朽,只凭一支铁钉系根细绳、挂住如此重物,平时倒还无妨,但却禁不得这样的晃动,篮子摆动起来砸到老妪的脑袋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小女子去时还留意到,院中的那些白鱼,被野猫吃到后,那些猫都死去了,我怀疑那些鱼是有毒的。而我和妹妹去的时候,知道那些白鱼是刚刚有人送与老婆婆的,是谁送与她的?我们看老婆婆这样大的年纪,连柴捆都是自己去背,平日里一定没有什么人关心她的生活,这鱼送得就有些蹊跷了。”

    “哦?难道真的有这种事?这就是下官的疏忽了!”县令扭头问仵作,“你有没有发现?”

    仵作回道,“太爷,小的去时倒是发现有两只死猫在院中,但是却没往命案上想。”

    “真是胡闹!”县令不满地训斥道,“如此重要的环节,怎么能不加留意呢?释都头,我命你速速带人,把这事查个清楚!鱼是谁送的!要查清楚他是什么居心!另外还有一事要一并查一查:若是真如柳夫人所怀疑的,那么报案之人的嫌疑也不能排除,也要一并查访清楚,看看他与什么人有牵连,两件事都要给本县一个完满的答复。”

    释珍连忙答应。但是在退堂前,县令有些歉意地对柳玉如说道,“多谢柳夫人提醒,不然这样人命关天的大事,就要存着疑点结案了……不过如此一来,还要委屈柳夫人再在监房里呆上几日。”

    柳玉如说道,“大人不必这样想,怎么说老婆婆都是我们姐妹找她问事后才出现的意外,于情于理我们都想她的事情查得明明白白,不然我们的心里会一直不安。我们姐妹为此多住两天监房也没什么。”

    县令点头,于是退堂。

    回到监房里后,樊莺道,“姐姐,没有想到你对此事看得如此细致,倒比那些衙役、仵作还要细心了!只是我们又要为此再稽留两日。”

    柳玉如道,“事情绝不会有那样简单,老婆婆是因我们问事而被害,我们这样走了,自已是没有事了,但是老婆婆的冤屈便沉到海底了。本来这里面没有我们什么事,但是这样起身一走,便是我们为着自己,致人命于不顾了!这样暗室亏心的事,不说出来恐怕以后会夜夜难眠。”

    樊莺连连点头,“姐姐说的是,我想高大人知道了,也会这样想、这样做的,我们且耐心地等到着吧!”

    “姐姐还怀疑那些衙门里的人是故意隐瞒着案情,你想,仵作在回答县令的问话时是这样说的,‘太爷,小的真未看到有过拖拽的痕迹’,他这样回答就有些不正常了。”

    “有哪里不妥当?”

    柳玉如说,“且不说我当时看得清楚,但是他们一口咬定没有看到,估计现在是真看不到了。但是看到过就是看到过,没看到就是没有看到,而他这个‘真’字就是多余的了,只能说明他在说话时知道自己是在撒谎,才说真未发现,这都是说谎人的反应,是他不自觉罢了,但是禁不住推敲。”

    樊莺寻思一阵,再点点头,“他一个下边办差的,当然不必这样隐瞒什么,那么是上头的人教他这么做的?为什么?”

    “暂时我不好怀疑到什么人,不过这让我更相信老婆婆不是被篮子砸死的,人命关天,我们不替她想,还有谁会替她想?我们就是在这里多呆些日子也是应该的,凡事务求心安。”

    “姐姐,都说相由心生,怪不得你生得这样好看,原来是心好。”

    柳玉如笑道,“这么说妹妹你心更好了!这倒有些关系,不过也不尽然,不是也有心如蛇蝎的美人吗?”

    晚饭依旧按时送来,比午饭时更加了一道肉菜,还有汤,姐妹俩吃过了之后,也没有什么事情,便挤在那张床上说话。

    樊莺说,“只可惜了……如果给些时间,说不定老婆婆就能说出那个神秘人的姓名了。”

    “她虽然没有机会亲口告诉我们,但是已经给了我们暗示,她一定是猛然想起了这个人,又怕忙乱中忘记了,便在嘴里不住的叨咕,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她才遇害的。姐姐断定,害她的那个人一定就一直在暗中监视,听老婆婆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这才怕她再与我们见面时说出来,而杀人灭口。”

    “可是我知道,崔夫人是最怕我们调查此事的,难道是她?”

    柳玉如说,“有这个可能的,如果她此时仍在长安,派个人过来,那不是方便得很吗?”

    “这可怎么办呢?有崔嫣姐姐在中间,我们可不要害了她的母亲!”

    柳玉如说,“我也不想会是她,只是急切之间再也想不出还有谁。要是真是崔夫人所为,那么她的心也坏到家了,我们只是凭心做事,到时真的牵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