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228章

大唐马王爷-第228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若不是非要查那匹马的事情,我何苦把王府的长史也牵连进来?”她认为自己削弱高峻的路子没有毛病,高峻哪怕变回个白丁又怎么样,女儿在家里的地位也许会更高,那时柳玉如和樊莺又算什么?这么一想,不论是女儿还是自己,崔氏都心安了。

    晚饭之后,亲王府长史李弥为表示对高府的重视,打发一个人来给崔夫人传递口信:他已经连夜派出王府旅帅李凯四人去了西州。

    本来事情办完,崔氏是打算立刻返回西州的。这几天她总有些心神不宁,不知道有什么事是在她掌握之外,心中一点都不踏实。接到这个口信后,她决定再等一等李弥的人会带回来什么样的消息。

    高峻被免的事情别人虽然不知,但是高岷却只是对王允达说了,还让他不必到处乱讲,这让王允达有些感激莫名。为官这么多年,这还是第一次有上司如此地看重于他。士为知已者死,他怎么能不尽心竭力?

    谢氏兄弟刚刚在西州府最繁华的街面上谋了一处店面,虽然不大,但这也是他们能够做到了最大限度了。又要去大漠中贩牛肉、又要安排销路、整治店面,这挣钱的事情是最累人的。家中的两个女人是桑林中那些女工的管事,根本顾不上他们。

    关键的是他们的银子有些吃紧,这天中午便要在高峪的饭店宴请王允达副牧监,看能不能从他手中筹借些银子周转。

    王允达本来是不想去的,和两个二道贩子有什么好勾扯的。再一想这回不去就显得有些突兀,王副牧监就赏脸到场。席间,高峻免去天山牧总牧监的消息像是个小虫子,在王允达的心里不住地蠕动。

    原本高岷的告诫还起些作用,但是听谢广、谢大说起要借银子的事情,这根小虫子再也藏不得了,王副牧监就把它放了出来。王大人的言外之意很清楚:高峻什么都不是了,别再拿来他来吓我。

    王允达喝了两杯,略略吃了两箸菜便告辞,扔下谢家两兄弟守着一大桌子菜发愣。谢大说,“哥,我看是真的,怎么会这样?我们怎么办?”

    谢广道,“妹夫虽然脾气孬,但人不孬我算是看明白了。妹妹、你我、我们老谢家这样大的场面,哪一处不是多亏了妹夫。这事权当真的听,不管如何我们要站在他这边,这些浮财就是都打了水漂又怎么样?……这消息总该先让妹妹知道。”

    今天高审行回来时,饭桌上只有别驾李大人坐在那里。而楼上那些儿媳妇们一个都有没有下来,二楼的宁静之中像是酝酿着一股什么不祥的气氛。

    吃过晚饭高审行在屋里呆了一阵子,便冲着屋外叫,“菊儿,你把笔墨拿进来,我要写些东西。”丫环很快取了笔墨进来,悄悄地插好了房门,不让门栓发出一点声响。

    婆婆子收拾好了碗筷,便看到从二楼上先快步走下个崔嫣,谢金连、李婉清、丽容在几步后也跟着,崔嫣的脸色十分不好,径直走到高审行的房门前。

    此时正该是酉时二刻,离着睡觉还有些时候。但是崔嫣一推门,却是从里面栓死的。今天婆子不知崔嫣是怎么了,平日里说句大话都会脸红的人竟然“咚咚咚”地捶起了高审行的房门。

    门很快从里面打开,高审行正襟危坐于桌边,一手按纸、一手提笔出神。而丫环站在桌子的另一边研墨,砚台边的桌面上洒了不少的清水。

    这些日子丫环看出高审行有些退悔之意,但她不能这么轻易放手的,能否接着在高府这棵大树下乘凉,靠谁都是不行的,要靠她自己。

    丫环进来关门时,高长史只是仰于床上,枕着两手发呆,也不理会她的挑逗。听到敲门时,高长史也只是跳起来坐桌边,丫环手中抓起了墨块,因而看起来并不那么窘迫。

 第347章 崔嫣耍疯

    崔嫣站在门口,也不称呼高审行,直接就问,“我家高大人被罢了官是不是?”

    高审行转过脸来,脸上十分的从容镇定,“嗯……此事我也刚刚听说,是长安的意思。全本小说网,HTTPS://。.COm;”他隔着门看到另三位儿媳也都不远不近地站在那里,没有一个人有上来劝劝的意思。

    崔嫣抬高了声音,近乎于喊,“高大人落魄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上前,他在西州刚刚好些了,你们都追过来做什么!自打你们一来,家里哪有一天安定的日子!”

    高审行惊诧于崔嫣的表现,忘了说些什么。崔嫣夹着哭腔冲高审行喊,“你说是长安的意思……不天天关着房门写黑信件,长安那么远知道什么意思!我家高大人不是你儿子呀?他在外面闯荡,你们两口子在我家里算计他,当我看不出来……”

    别驾被吵得披衣出来欲要相劝,他从崔嫣的哭喊里才猛然听到了高峻罢官的消息,一时愣在门口。

    这个消息给别驾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怪不得今天人们都反常。高审行叫笔墨的时候别驾已经听到了,可是这么半天了,他手中的狼毫还是干的,纸上一个字没有。

    而丫环的砚台里墨都没有起浆,显然水也是匆匆倒进去的。崔嫣这个女子往日里比女儿婉清还要腼腆柔顺几分,另几位的脸上也丝毫看不出对崔嫣行为的惊讶。

    别驾很快从高审行的故做镇定中看出点什么,正常情况下,一个儿媳这样说话他是不干的。丫环也反常,她在旁边道,“小姐,老爷天天的操劳,你不好这样吼……”

    众人都想不到崔嫣不知哪里来的力气,挥起手来在丫环的脸上很响地打了一巴掌叫道,“这里没有你说话的地方,你滚出去!”

    丫环手捂着脸,看了看面无表情的高审行,低着头从谢金莲这些人的身边挤过去。

    别驾冲着女儿婉清使了个眼色,婉清会意,与丽容上前拉了崔嫣上楼,别驾这才迈步进去,问高审行,“她们说的都是真的?怎么她们在家里都知道了,我这个别驾什么都不知道?”

    高审行赤颜嗫嚅,说李大人,他罢官倒是小事,只怕性命能不能保得住都说不好呢!西边乙毗咄陆部的国书都交到了长安,说天山牧出去那几百人都被打掉了,只跑了一男一女两个人……

    别驾不信,不说他对高峻这人的了解,单是从女儿婉清的角度他都绝不相信这是真的,“李老弟,你会这样想?我却是不信。以前总是说什么霸王举鼎,我没看到过。但那次在牧场里,一个大活人让他一只手挑飞到房顶上去可是我们亲眼所见,你哪里知道那是不是对方的小心思?”

    他说,不管怎样,家里这些小辈们都有看着我们,别的事情我们做不到,但是给她们一些信心总可以吧。

    高审行不置一词,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他原来认为高家在西州这些人,似乎谁都要比高峻让人放心。但猛然间少了这小子,只剩下了他与高岷两个,竟然显得有些踩不到实地似的轻飘,这让他有些心慌。

    而因为高峻的罢职,郭孝恪和别驾两个人似乎也与他们叔侄有了些说不明白的疏离感。这是为什么?别驾在所难免,可郭都督呢?

    眼下只是自己、别驾、高岷和崔嫣她们知道高峻罢职的事情,牧场里和新、旧两村都没有散布这个消息,家里就乱了套。若是知道这个消息的人再扩大到天山牧会是个什么样子,他不敢想下去。

    有一阵子他和别驾两个人对坐不语,听到从二楼上传下来一阵琵琶声,细听乃是《十面埋伏》,他们从琵音之中似乎感觉到,琵琶之上所有的弦都被崔嫣倾尽全力地拨荡开来,振颤着竟相鸣响,如疾雨、如马蹄、如漫天的箭支。

    有一阵子,二人担心崔嫣如此的不管不顾,会将其中的某根弦拨断,那将是十分不吉利的。直到一曲弹毕,再换上舒缓悠长的《阳关三叠》,两个人的心才放下来。但那一下一下绵长的回味,竟把二人的思绪拉近拉远,从雄关漫道上飘过。

    别驾的眼眶有些湿润,他认为这两首曲子的先后次序都有着神秘的暗示。他看了看高审行,起身回屋去了。

    二楼上,谢金莲对另三人说,这算什么?糊涂皇帝不让咱家高大人做官,高大人就能天天在家里陪我们,有什么不好。也许高大人很快回来,再没有那些公事烦着了,谁稀罕那个破官。

    丽容也说,我们说好了,等高大人回来,就让他带我们去江南玩儿。要不是高大人在这里,谁会到牧场村这样的破地方,到处是马粪味道。

    李婉清安慰崔嫣说,妹妹你不要生他们的气了,什么样官不官的不大紧,只求高大人他们平安回来就成。

    崔嫣听到姐妹们这样说,心里就好受些。她刚才不管不顾地发作完全是不由自主。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高大人的丢官与他们有关,但她知道高府中人在这件事情上不往下推高峻一把就是好的了。

    她对她们说道,“对,我们就这样定下,到时候一家人凑齐了,柳姐姐和樊莺也回来了,我们就去江南玩儿,就让他们在这里随便耍。”于是众人忽然想起了柳玉如和樊莺二人,不知道她们此时在干什么。

    柳玉如与樊莺二人骑马出了鄯州一直往东走,这里崇山峻岭,山道崎岖。虽有官道但二人一天也只能走上七八十里的路程。好在二人做伴,一路上有说有笑,为着安全日出而行、日落时便找驿馆歇息,一路上倒也平安。

    两人一路之上说东说西,都尽量不提高大人的战事,后来说分别说至两个人的身世。柳玉如便知道了樊莺的老家是在余杭郡,在家是个独女。但父母在她八九岁上先后离世,还好一位越州进京的客商收留了她,并帮她安葬了父母。

    但是在快到长安的时候,客商忽染重病,在终南山下的客馆中羁留数月,花光了所有的盘缠、货款依旧不治。最后小樊莺只有卖身一个办法,才能安葬这个好心之人。

    柳玉如听暗道,都说苏杭出美女,果然如此,过几年等她再发变一些,真就没人可比了!随即又对樊莺的曲折身世不胜唏嘘,“怎么好心人的命却是这样曲折,真是人各有命。不过他解了妹妹的急难,就有妹妹这样一个小女孩子料理他的后事,也算是善恶有报。”

    樊莺说,“那时已经有人愿意出银子安葬好心人,但是师父恰从那里经过,就拦下来由他安葬了那人,又把我带走了。条件是我要随他学艺,细说起来,我是从九岁上拜师的,师兄却是十四岁,他该叫我师姐才对。”

    柳玉如问,“高大人拜师晚于你,怎么却成了师兄?”

 第348章 西州女侠

    樊莺说,他去之前,师父一直说我是练武的材料,他去之后就把我这块材料比下去了。(全本小说网,https://。)后来每次比试我都胜他不过,年纪又小过他,于是就屈居下来了。她自嘲地说,也不算师父偏心,都是自己不争气。

    说罢了自己,樊莺又问柳玉如的身世。自从崔氏一进牧场村揭露了柳玉如的身份,樊莺就有了些疑问。因为当时师兄到终南山拜师之时,她就知道他是来自长安的侯府。柳姐姐也来自侯府,那么这两个侯府是怎么回事?

    而高峻实际姓侯她是知道的,他家中的变故樊莺也知道一些。她只是理解为长安遍地王侯,柳姐姐的那座侯府非这座侯府。但是高大人对柳玉如如此大紧的态度,又让樊莺不大认可自己的判断。

    心直口快的樊莺就把心里的疑问问了出来,柳玉如道,“妹妹,以后什么事情你都会知道的……”樊莺听了,再看看柳玉如的表情语气,疑问就更大了,如果他们是来自两座侯府又有什么不好说的?

    她从柳姐姐的话里就隐隐地猜到了什么,说道,“总之师父、师兄便是我在这世上的亲人,要是那样的话姐姐你就更是我的亲人了,来自哪里谁会计较。”

    柳玉如知道樊莺说的“那样”是指的什么。樊莺的态度让她一直以来隐约的担心就此放下了,与樊莺的心也帖得更近。她打算在合适的时候,把所有的事情对她讲一讲。

    这天,姐妹二人过了黄河来至兰州金城郡。兰州以皋兰山而名,有五泉、金城两座下县,人口也不多,街面上的小摊、店铺没有什么出奇,但却有卖麝香的,其质幽香阵阵,闻起来十分的特别。

    临行之前高畅生怕路上不够花,给她们带足了盘缠。此时见到如此稀奇的香料,她们便掏银子给家中七人各买了一份,都是装在香囊中的,然后到金城驿馆住宿。

    在驿馆里吃饭时,有位的客商见她们只有两个年轻的女子结伴,便好心地提醒,从兰州往东、到下一站秦州虽然直线只有三百里,但一路上沟沟壑壑,要绕不少的弯路。

    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