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106章

大唐马王爷-第106章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峻看看目的达成,甩开身后追兵,趁乱砍开一处木栅从草场中跳了出来,想直奔先前看到的那处大院。但是迎面遇到了两三百名焉耆反兵,一下子将他围了起来,“放火贼在这里,莫让他跑了!”高峻无法,只得挥舞起乌龙宝刀在人群里左冲右突、先顾自己性命要紧。

    郭待诏在墙头看到有一部分围兵撤走,不一会又看到西边喊杀阵阵,下来说与父亲知道。郭孝恪道,“城外安静城内却乱了起来,我还真是没有想到。”正说着,只听墙上的卫士喊道,“郭大人,有人冲过来了!”

    是高峻冲开一条血路,冲着墙头上高喊道,“郭都督在不在里面!”喊过一句,身后丛丛的刀剑再次冲着高大人刺了过来,高峻忙又回身招架。

    墙头上人丛里现身一个浑身是血的人冲他回道,“高峻,我是郭待诏,我父亲正在这里!”高峻大喜,一边与纠缠上来的人周旋,一边问道,“你们有没有事?若无事,我就去南门,开城放援军进来!”

    郭待诏道,“等我下去助你!”

    院内人听郭待诏说,立时群情大振,郭都督向众人喊道,“我们大军到了,一起冲出去,一部随待诏去南门接应;一部随我趁乱冲杀,让他们首尾难顾!”四百来人大开府门,兵分两路一声喊杀冲了出来。

    高峻见到郭待诏,对他喊道,“只须把兵给我一些,你再去护卫郭叔叔!”待诏一想也是,以高峻本事他并不会有什么挂碍,心里却是一直担心父亲的。于是把百十名卫士交与高峻,自己径去与父亲会合。

    郭孝恪深谙用兵之道,此刻敌方才现混乱,时机须要抓住,不能让对方缓过神来。且自己这里援兵已到,正局势出现大逆转之时,他绝不会随了高峻去南门,而是要带人往敌人最混乱的地方冲击。他们人虽然不多,但是仍然能够兵分两路,让对方不能兼顾。

    但是郭孝恪恪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一直盼望的西州大军也只有三、四百人。他的心中也有些纳闷,怎么是高峻先出现在城里。不过此时没有时间让他多想,于是就按着城外拥有万马千军来布置城内的打法。

    郭都督已判明了敌方最乱的地方,带着手下三百人一阵风地冲到粮草场,这些人边冲边喊道,“西州大军已到,扔了兵器的既往不咎!”这些唐军被人堵了在王府里堵着打了一天一夜,此时得知援军到了,士气再次高涨起来,所到之处掀起一股不小的波澜。

    所谓兵败如山倒,落昭手下人是不少,但死心跟了落昭冒险的却是少数。大火一起已就心头慌乱,再见唐军居然打开了王府冲了出来,心知局势发生了逆转,再听唐军喊着西州大军到了,立时丧失了斗志,纷纷四散逃命。

    郭孝恪的手里也提了一把刀,只来得及砍倒两三人,郭待诏就到了,郭孝恪问道,“来了多少人马?”郭待诏道,“没来得及问高峻,怎么还少得了三五千。”

    郭都督闻听大喜,吩咐手下道,“二十人一队,分头进剿残敌,莫让落昭跑了!”众人答应一声,三百人立刻分作十几个小队,旋风般地往四下里去了。

    不一会,郭都督就见一名唐将率领两百骑兵冲到,那人正是段正海,他直奔着西州大都督的旗仗处冲杀过来,见旗下只有三五个人,段正海认出郭都督,在马上喊道,“郭都督!”他也是纳闷:眼下两军乱战,这位西州大都督怎么敢身边只带三两个人在这里,居然还敢高打了都督的旗子。

    “报郭大人,末将是安昌城骑兵旅帅段正海率部下来援,请大人示下!”

    “太好了,段将军,我命你率领本部兵马,即刻于城中寻找顽抗之敌,务必剿灭干净!”段正海听了没有立刻就走,而是跳下马,来到郭都督的身边低声道,“都督,我带来的只有这些人马,不需我来保护都督的安危了?”

    郭孝恪一愣,段正海道,“都督,人都在这里了……还有柳中牧高大人带的七、八十名护牧队。”听了此言,差点没把郭孝恪惊得坐在地下!

    落昭要是知道城外只有那么几个人,他也不会忙乱。但是一眨眼城中局势就已经控制不住,再听唐军喊声,知道大势已不在自己这边了。他趁了城中乱糟糟的,换了便服、带了十几名亲信护卫偷偷由西门跑出,直奔龟兹方向去了。

    高峻带了人冲到南门下的时候,城头的军士已经跑了个干净,在城下空地上,已有几百降兵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兵器丢在一边。

    他们都是焉耆本地人,说他们受了落昭的蛊惑也不尽然,前一阶段城内被落昭控制,这些吃粮当兵的家小都在城中,谁又敢站出来唱反调?

    此时他们一看唐军杀进城里来,有些人立刻脱了军衣、丢了兵器,串着小胡同跑回自己家去了。站在这里的还都是些跑的慢的。

    高峻首先看到了冯征,“你们来得好快呀!”

    冯征说,“若是我们这些人,恐怕还要费些周折,高大人你看,那边是谁?”

    高大人抬眼往城门下看去,见大开的城门处有几名护牧队员,已把一架水车推到城门下,爬到水车上正翘着脚的要把插在城门上的一杆方天画戟拔下来。只是那杆戟插得太深位置又偏高,整支戟尖深没入城门厚实的木板之中,戟杆横过来,只差三、两尺就能顶到另外一扇城门。

    他一见之下便立刻想到了一人,但是他左右前后地看了好几眼也没有看到要找的人,就问冯征,“薛大哥也到了?”

    原来,在焉耆城南门十里外的树林里,段正海、冯征等人正在焦急等待,伸长了脖子往北方城头看,觉得时间从没有这样漫长过。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众人看到有一位骑了白马的白袍人,随了独自返回的炭火一同过来,冯征一眼认出是薛礼。

    大家见了面,简短几句把事情讲明,薛礼道,“我已取了水,赶了牛车回来。谁知在半路上见到炭火,正好助你们一臂之力。”他听冯征把高峻安排的计策讲了一遍,点头道,“也只有这样才是上策。”说着,薛礼的水车才慢慢地由那个车把式赶着到来。

    一切都按着高大人的预料进行,城中火起后,不一会南门大开,从里面出来三辆水车直奔淡河边驰来。众人按高大人之计,一板一眼地施行起来倒还顺利,只是在水车过了吊桥之后就露出了马脚,城头上有人喊,“怎么不是原来那些人!南边有人冲过来了,快关城门!”

    此时扮做取水军士的冯征等六人直接将满载的水车赶到大开的城门下,但那匹拉车的马受了惊,拉了水车再往里跑。冯征一狠心,追上去挥刀砍断了马腿,但城外的吊桥已经再度高高地扯了起来。

    而开城的军士听了城上喊声,一边抽刀挡住冯征等人一边急忙关门。冯征等人由水车下抽出事先藏好的七连发硬弩,纷纷射杀城上赶来支援的敌军,而城门却在缓缓地闭合。

    若不是有薛礼在,以冯征这几个人陷在城内肯定是凶多吉少了。薛礼马也快,一见水车过了吊桥就催马冲过了淡河,段正海率了骑兵紧紧跟在后边。

    薛礼一马当先,在远处一箭射断吊索,见城门正在缓缓关闭,又奋力将大戟掷出。

 第120章 高镇守使

    薛礼这杆方天画戟惯足了力道不知道有多沉,一下插到左边城门上,将这扇大门连同关门的人一起推跌在地,城门重又大开,戟杆将右边那扇大门也一扫而开,薛礼飞马过桥,顾不得拔戟,只抽出佩刀就冲进了城里。(全本小说网,https://。)

    高峻看到自己的手下竟然有十多人严密地看住那些已经投降之人,挥手道,“看他们做什么?人很够用么?只要脱了军衣的立刻放走,只是不许出城!”那些人如遇大赦,三下五除二自扒了军衣,只穿了内衣内裤,分头四散了往各家里去了。

    高大人现在只担心人手不够用,至于那些降兵他想了,放他们在城里,什么时候不能找来审问?再说在这种形势下,就是让他们再穿起军衣拿起刀枪与唐军做对,估计也没人干了。

    城中形势很快就被唐军控制,各处零星抵抗的叛军已经没了首领,像是深秋的落叶一样被一举荡平。郭都督见到了高峻,见他浑身上下沾满了血迹,犹在那里与一位白袍人聊得热乎,禁不住走过去,一把抱住高峻道,“贤侄,这次又亏了你了!”

    高峻忙着引见,说,“郭叔叔,这位便是我对你说起过的薛礼。”薛礼过来相见,让爱将出名的郭孝恪一见便暗自喜欢上了。

    有人将那杆大戟拔下扛了送来,但是戟杆已经在城门上扫弯了。薛礼道,“我须将它直一直才行。”高峻问,怎么直?

    “就这么两手把了,在膝盖上一扳就行,不过这样的话恐怕这杆铁戟就废了。”薛礼说着,请郭都督叫人去烧了开水,将戟杆一端在一棵大树上捆绑牢靠,着人提了热水壶,将滚烫的开水均匀地浇在戟杆的弯曲处,而他扳住另一头,一点点地将戟杆校正。

    就算是这样,郭都督也是对薛礼的神力十分惊讶,又听高峻把以往薛礼的表现从头说了一遍,郭都督心里就更有了将他收在帐下的想法。

    焉耆城重又掌握在西州的手中。

    清点人员后,郭都督再次大为宽慰,除了自己的卫士中有一个人重伤不治之外,只有八十人身上挂彩。而牺牲的这位卫士是他在墙头提了热水去浇挖墙的敌军时,身子探得过于突出中了敌军流矢。而高峻和段正海所带人员无一伤亡。

    郭待诏和段正海带人到城内各处维持秩序,张帖安民告示。而高峻和薛礼则陪了郭孝恪回到焉耆镇衙。

    大家听了郭都督在城内的经过,都不禁有些后怕。但又对郭都督的临机安排心悦诚服。如果不是他们占住了焉耆王府,高峻这些人赶到的时候,也许就见不到郭都督站在他们面前了。

    郭孝恪听了高峻的禀报,对别驾王达看得更为真切,上一次他按兵不动是失误,而这次他就是故意而为了。郭都督一拍桌子,“这样满腹私货的人,怎么配坐在别驾的高座上!也许他只记得不让我姓郭的回西州,但却忘记了焉耆、忘记了许多!”

    在说到对叛军的处置方案时,郭孝恪听说高峻已把降军放归城里,忙问其故。高大人道,“我听说这些人一见我们进城,扔兵器、脱军衣比什么都快,眼见的他们并非落昭的死党,只是受了蛊惑或是胁迫罢了,若是都一一处置了,只于我们没有好处。”

    郭都督点头,他并没有接到抓获落昭的报告,想是已经跑了。但是,对于焉耆旧王他却不能放过,派人将他一家老小囚禁在王府里,待报请了长安之后再做发落。

    到了现在,郭都督喜欢有什么事都问一问高峻,“接下来,西州要派出多少大军来镇守焉耆城为好?”

    高大人道,“郭叔叔,这样的军机大事我怎么好胡说,要是我夫人在,倒可问问她。”

    郭孝恪道,“也无外人,但说不妨事。”

    “若是依我,除了焉耆城内原来的西州官员,我一个兵都不派。不但如此,我还会精减原来焉耆衙内的人员,只留几个便好。”

    高大人道,“落昭能在我们放松之时轻易地起事,只是说明焉耆初定、人心不稳,这里的居民没有能见识到我大唐的军威。上一次郭叔叔取焉耆时是用计,也许焉耆人包括他们的王都认为我们是凭了侥幸,所以心中不大服气。”

    郭孝恪道,“说得真是在理,不过这一次我估计他们不服都不行了,我郭孝恪带兵这么多年,也从没有见过只凭了三百杂牌军就能取下一座城池,而无一阵亡的……那你说……在这里我要留下几名官员才好?”

    高大人道,“又不为摆阔,若是我,只留一位主管和三、两位衙役也就够了。一来向城内人彰显我们西州的自信之心,二来就算再有事的时候要跑也跑的没有牵挂。”众人一听哄堂大笑。

    郭都督说,让你小子一说我还真动了心……但是这位留下来的主管,可要好好地选上一选,胆子小的恐怕不敢只身在这里。郭都督说着把目光盯在了高峻的身上。

    高峻发觉了连连地摆手,“郭叔叔,你可不要打我的主意,我只是个养马的小官,再说我都好些天没有回家了,这一次也只算是帮闲工,你不要抓我的差!”

    郭都督道,“你越推辞我越坚定了这个主意。这差事让待诏来做我都不放心,他要是能让我放心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事了。你不留下做这个应急的镇守使,那也只有我留下。”

    高峻无法只能应允。他总不能把一州的大都督单独一人留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