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穿越那些年的人和事儿 >

第526章

穿越那些年的人和事儿-第526章

小说: 穿越那些年的人和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场跟随了他几年的老部下都能参加的大战都无法参加。

    这样的人,摆明了是失去了刘彻的信任,那所谓的名将威信,还能剩多少?

    卫青当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为了不让自己跟霍去病争夺河西大战的指挥权,刘彻竟是干脆将他从河西之战的名单中划去!

    因为已霍去病现在的战功和身为威信而已,整个大汉只有自己能稳稳的压过他,如果自己也参与了河西之战,那势必会造成两将争权的局面。

    这是必然的,霍去病是个什么人自然是不用说,天不怕地不怕,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假如是卫青和霍去病率兵两路进入河西,那就只会有一种情况出现。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霍去病行军打仗,只会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如果他觉得卫青给他下达的军令不够好,不够完美,他定然是不会理会,至于所谓的军令如山呵,霍去病可是一个连刘彻都敢顶撞的人啊。

    而卫青你让他听霍去病的命令,你让他这个一品大将听从二品骠骑的命令?这才叫羞辱呢。

    别说霍去病是卫青的亲外甥,就算是他的亲儿子,卫青也不可能做出这种能让他羞愤自杀之事。

    所以,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试想一下,如果收服河西的时候,真的出现了这种两路兵马,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局面,那也不一定会输,因为这一次收复河西,也跟霍去病的个人秀差不多,最后决战的时候,公孙敖因为迷路根本就没到达指定地点,最后还是霍去病已一军之力,消灭了河西匈奴主力。

    不得不说,这个少年郎,打起匈奴真不是一般的勇猛。

    可刘彻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不会知道这些,所以他必须把卫青和霍去病分开。

    可能又有人要问了,既然不让卫青和霍去病在一起,那为什么不让他跟李广和张骞一起去阻击左贤王的援军吗?

    道理很简单,还是卫青的身份。

    堂堂的大汉大将军,居然要担任这种阻击的任务传出去,他卫青还有何颜面见人啊。

    不用说,明眼人都看得出,李广和张骞的存在完全是为了配合霍去病收服河西。

    不论是李广,还是张骞,亦或者是公孙敖,他们所有人都是围绕着霍去病来展开此次河西大战,若是在这些人的名字中在加上一个卫青,让他卫青去配合霍去病作战呵呵,那卫青还真不如不参加河西之战,留在长安呢。

    以上就是为什么卫青没有参加河西之战的原因,说句老实话,刘彻已经够给他面子了,也够为他着想了,不然刘彻要是让卫青去做那些阻击匈奴援兵的任务,那卫青岂不是会更颜面扫地,留在长安,不参与大战,已然是最好的结果了。

    反抗?拒绝?

    这是绝不可能的。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假如刘彻真的安排卫青去阻击匈奴援兵,他的内心虽然会很悲愤,但也绝不会拒绝,绝不会违背刘彻的圣旨。

    想明白了一切,卫青的心情更加沉重伤感了起来,他慢慢转过头,看向了正在和公孙敖淡笑的霍去病,望着自己的外甥,卫青的心中竟无端的生出了一股恨。

    是啊,恨,他又怎么可能不恨,因为霍去病,卫青这个大将军现在竟然都要沦落到留守长安,坐冷板凳,即便他再怎么喜爱霍去病,可在权利和荣耀面前,他依旧对霍去病感到了仇恨和嫉妒。

    但好在,卫青是一个理智的人,仇恨和嫉妒在他的心中只短短存在了片刻,便消散而去。

    他怎么可以恨去病,怎么可以去嫉妒自己的亲外甥呢?

    唉,虽说自己还未老,但去病终究是比自己年轻了那么多,有朝一日自己死后,他定然就是自己的接班人,这个时候多多培养他,多多让他崭露头角,也没什么错,只是

    这次如果成功收服河西的话,那下一次如果在和匈奴进行大战,自己可能真的就要沦为霍去病的陪衬品了吧。

    他这个外甥,实在是太过耀眼了。

    卫青猜的很对,事实上,几年之后的漠北之战,卫青就已然彻底沦为了霍去病的陪衬品,在漠北之战中,卫青被下达的军令是进攻较弱的左贤王部,而霍去病则是对阵匈奴的精锐,伊稚歇单于。

    大汉第一将,这个称号早在河西之战结束便从卫青的头顶摘掉,安放在了霍去病的身上。

    不管卫青愿不愿意承认,不管霍去病想不想要,事实早已如此。

    在这一刻,卫青的心中涌现出了无尽的悲凉,他竟是生出了告老还乡的想法!

    但终究只是想法,他还没有傻到只是因为一场大战的缘故,就主动放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汉武帝下令大军出征后,卫青并没有跟随刘彻和文武百官一同去为霍去病的大军送行,而是一个人黯然的回到了家中,整个人的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颓废之气。

    为霍去病送行?

    饶了他吧。

    这一日受到的打击已经够多了。

    当看到卫青是最后一个,踉踉跄跄离开大殿的人时,龙椅之上的刘彻,突然露出了一丝怪异的笑容。

    看来,朕已经卫青和去病之间生出了间隙啊。

    没错,刘彻刚刚是故意激发了一下卫青和霍去病之间的矛盾。

    他这么做,当然是有他的原因。

    如果刘彻想最大程度的保留卫青的面子,那他刚刚完全没必要在安抚完了卫青后,立刻告诉公孙敖,大军进入河西,一切都已霍去病的军令为主。

    这不是摆明了告诉所有人,霍去病才是此次大战的最高统帅吗?还是在刚刚安抚完卫青的情况下。

    呵呵,刘彻下手挺狠啊,他的那番话可谓是深深的刺痛了卫青的心,也因刘彻前后两句话连接在一起太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所以在刘彻的话语落下后,大殿中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卫青和霍去病的身上。

    那在俩人身上不断来回扫去的目光,似乎是在做着某种比较。

    比较俩者间的分量。

    而刘彻的话也几乎是在变相的告诉大殿内的众将。

    卫青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只属于冠军侯的辉煌。

    龙椅之上的刘彻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面露不忍之色。

    唉卫青,你也不要怨朕,你也不要怨朕不给你面子,实在是朕没办法,去病跟你不同,他现在还很干净,不像你,已经彻底陷入了卫氏那个大泥潭中。

    朕很欣赏去病也很喜欢他,所以朕要把他推到你们卫氏的对立面。

    因为朕要的是一个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名将,而不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外戚。ip0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零五章出征

    看着在庭院中一下一下扫着落叶的钱明光,脊背拘偻,发丝雪白,披着一身素色汉服,自儿子战死沙场后便郁郁寡欢的李鸿彬,站在卧房的门前,默默看着扫地的钱明光。

    因为喉咙传来的痒意,让他不由咳嗽了起来,待将喉中的那一口带着丝丝鲜血的老痰咳出后,李鸿彬深吸了一口气你,凝望钱明光,眸光低沉道。

    “明光,别干了,下午你不是就要出征了吗,赶紧回军中准备准备吧。”

    钱明光闻言,握着扫帚的手顿了一下,随即仰起头,笑道:“伯父,我不累,外面风大,您的身体也不好,您先回去休息吧,等把这里打扫完我就走。”

    李鸿彬眨了眨浑浊不堪的老眼,幽幽一叹,什么也没有说,步履蹒跚走回了自己的卧室,任凭钱明光继续给自己打扫庭院。

    以前的他虽然已经快六十了,但身子骨还很坚朗,可现在,咳嗽之声不绝于耳,甚至因为喝药太多,整个人的身上还有一股难闻的中药味。

    李田死后,这位老人一日间哭白了黑白相间的发丝,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看起来不像六十,更像一个七十多岁已然油尽灯枯的老人。

    李田走了,他也没有多少活下去的意义了。

    李鸿彬回了卧房,钱明光依旧在庭院里扫着落叶,在此之前他还去厨房帮忙做饭,即便李鸿彬的家中不缺少仆人。

    对于李鸿彬而言,现在的他还无法接受钱明光,原因很简单,自己是当朝九卿之首,大汉帝国的首脑人物,这不由不让李鸿彬怀疑,钱明光接近自己的真实意图。

    他非常怀疑,钱明光是看中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才这么殷勤的来伺候的自己。

    可当李鸿彬得知,钱明光不仅是来他的家中照顾自己,他还经常去东城的一家馒头铺,照顾俩个同样是自己的儿子战死于河西的老人家后,李鸿彬仍旧怀疑钱明光有不轨之心。

    身为当朝九卿之首的李太常,李鸿彬从不是一个单纯的存在,他直到现在也很怀疑,钱明光是在演戏给他看,为了靠近自己,所以装出了这么一副样子来,毕竟他以前从没见过钱明光,李田也从没和他说起过这么一个人。

    这让李鸿彬怎能不怀疑啊。

    当钱明光扫完了李鸿彬家中的院落后,他没去告诉李鸿彬自己要走了,而是直接就离开了李府,赶往孙铭父母的家中,其实这段日子里,钱明光或多或少也是感觉到了李鸿彬对他的怀疑。

    但他不在意,他相信迟早有一天,李鸿彬会放下对自己的一切成见,毕竟他本来就没有任何其他的意图啊。

    钱明光将扫帚安安稳稳放在了院落假山的一旁,自己转过身看了看空荡荡还挂着白绫的府邸后,钱明光不做停留,转身离去,他还要去孙大哥家看看呢。

    在钱明光左脚迈出李府大门的那一刻,李鸿彬拘偻着的身形忽然出现在了自己的卧房前。

    一手握在卧房的门边,李鸿彬仰头竭力眺望离去的钱明光,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苦涩。

    若你真的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该多好,若你日后真能不求回报的来多看看我该多好。

    若你真的是田儿该多好。

    李鸿彬不相信钱明光,怀疑他的意图,可孙铭的老父母却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他们只知道正在家里给他们洗衣做饭的年轻人,是他们儿子生前最好的兄弟,对他们也特别好。

    这就足够了。

    简朴的家中,孙铭的母亲拿着一个包袱郑重的交到了为他们干完家中一切粗活后,要赶回军营的钱明光手中。

    将包袱牢牢地系在了钱明光的身上,孙铭的母亲好似在跟自己的儿子一样嘱咐着钱明光道。

    “明光,这里有十几个大娘刚刚蒸好的馒头,你带着路上吃,还有,包袱里大娘还给你做了一双新鞋,你记得换。”

    孙铭的母亲说着话便拿出一个热腾腾的馒头,放到了钱明光的嘴边,“明光,来,你先趁热吃一个馒头,省的路上饿,等进入战场后,你可能就吃不上几口热乎饭吧,快多吃点,不够大娘再给你拿。”

    钱明光急忙接下了馒头,一边咬着,一边含糊不清的憨笑道:“大娘我知道了,真是麻烦您了。”

    孙铭的老父坐在家中的椅子上,注视着钱明光,声音有些虚弱和颤抖的说道:“明光,别说这些见外的话,这段日子要不是你,我们俩个老头子和老太婆,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

    咬着馒头的钱明光不由停下了嘴,整个人怔在了原地,如果他没猜错的话,刚才孙铭的父亲应该是在告诉他,如果不是自己出现在了孙铭父母的面前,那他们很有可能因为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而选择自杀。

    这不是不可能,更不是什么所谓的天方夜谭,跟李鸿彬一样,孙铭是这俩个老人家唯一的儿子,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他们唯一活下去的希望。

    现在孙铭死了,他们唯一的儿子死了,两位离鬼门关已经没有太远距离的老人家,还有任何活下去的理由吗?

    没有。

    可好在,钱明光来了,他尽心竭力的侍候着孙铭的父母,终于让两位老人家抛去了轻生的念头,原因就是他自己现在说的。

    “大爷大娘,你们不用担心,孙大哥虽然走了,但还有我钱明光在,你们以后就把我当成是孙大哥,我以后也会把你们当成是我的亲生父母来侍候,”说到这里,钱明光有些不安的望向了面前早已是老泪纵横的两位老人家道。

    “大爷,大娘,你们说行吗?”

    孙铭的老母说不出任何话,只能抿着嘴,哭着点了点头。

    孙铭的老父颤抖的伸出手擦干了自己眼角的泪花,哽咽的吸着气道:“明光,这些话你不用再说了,我们都懂,我们也庆幸铭儿生前能有你这样一位好兄弟,行了,我也就不多废话了,”孙铭的老父在自己妻子的搀扶下从椅子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