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电影世界穿梭门 >

第606章

电影世界穿梭门-第606章

小说: 电影世界穿梭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此处,王旭不动声色,下笔如神。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王旭妙笔生花,正气歌一气呵成,下笔如有神。

    受到他的影响,本就沸腾的文气,更是如火如荼,变得妙不可言。

    抬眼看去,天空上一朵晚霞,居然组成了疑似屈原的身影。

    这道身影,高立云端,虽然看不清表情,却是人的形象无疑。

    一时间,仿佛屈原都从历史中走出,站在天问之上,笑看着王旭吟唱正气歌。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王旭越写越快,文气越来越浓,化为一柄浩然长剑,从历史长河中浮现。

    此剑有双刃,一刃名仁,一刃为义。

    此剑有剑脊,脊上文人墨客无数,或叹,或咏,或放荡不羁,或洒脱莫名,或心系黎明,或怀春咏古,不可名状。

    此剑有剑柄,剑柄刻画年轮,一个春秋是一年,一个秦汉是一代,万载春秋尽皆于此。

    此剑有落款,款名:“浩然长存!”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浩然。。。。。诛邪!!”

    诗罢,王旭引动浩然正气,笔尖风轻云淡的对着白莲圣女一点。

    受到牵引,浩然之剑无威势,无神光,无异象,无杀机,缓慢而坚定的飞向白莲圣女。

    白莲圣女的白莲领域,挡得住佛道法器,挡得住神通术法,却挡不住王旭的浩然之剑。

    剑尖所至,白莲一触即碎,一窥即融,千般神异,万般变化都做了无用之功。

    王旭面上带笑,众人脸上带喜,结果如何,仿佛已可预料。

    危机下,白莲圣女轻轻转身,白色面具下看不见表情,唯有那双露在外的眼睛,凄凉中夹杂着无奈,还有一丝丝眷恋。

    “咦。。。”

    对上那道目光,王旭只觉非常熟悉,好似眼前的白莲圣女,是自己一个相识许久的熟人。

    错不了,这个藏在面具下的白莲圣女,一定是自己认识的,她究竟是谁?

    铮!!

    紧急时刻,王旭将浩然之剑的力道收敛三分,这才刺破层层白莲,将白莲圣女钉在空中。

    天空上,圣血飘洒,白莲圣女从天坠落,坠落在了小河中。

    “杀了她,快点杀了她!”

    吴山大呼小叫,指着白莲圣女坠落的地方。

    王旭却没有动手,反而持剑而立,目光中满是凝重。

    “别让她跑了。。。”

    佛道两家的修士追上去,围在白莲圣女坠落的水域狂轰乱炸,掀起海浪无数。

    终究,却什么也没有发现,除了海水上的一抹猩红,证明了白莲圣女的伤势以外,别说尸体了,连影子都没有看到。

    “王院主,你最后的那一击,好似收敛了杀意?”

    没有去追击的马君儒,带着另外两位大儒,飞身而上行军船。

    至于王院主的称呼,王旭乃紫阳书院院主,这个称呼并无不妥。

    毕竟,王旭的修为只是进士,按照级别来说比大儒低一等。

    可在场的三位大儒,谁也不敢将他当做普通进士看待,以院主尊称,才能体现出王旭的身份不同。

    “有吗?”

    听到马君儒的话,王旭将浩然长剑向上一抛,浩然之气归于天地之间,冷声道:“我怎么不知道。”

    “马兄,或许是我们看错了吧。”

    方琼与肖远望两位大儒,赶紧上来打圆场,一点都没把王旭当后辈看。

    马君儒见此,楞了一下,苦笑道:“或许是我看错了。”

    “自是如此,我与白莲教非亲非故,怎么可能手下留情,只叹那白莲圣女法力高强,连诸位前辈都难以招架,我这个后学末士又如何能独领风骚。”

    王旭衣袍一甩,看了眼无功而返的佛道两家高人,轻声道:“此行诛杀木棉经主,魔罗经主,彩慧经主,又打伤了白莲圣女,本就是一场大胜,想来白莲教在扬州之地,是翻不起风浪来了。既然如此,我便回紫阳书院潜心著学,各位暂且别过吧。”

    “院主慢走。。。”

    众人纷纷相送,王旭也不多说,只是对吴山补充道:“别忘了那副画,尽早送到我府上。”

    说完这话,王旭也不等吴山回答,脚踩狼毫笔傲然而去。

    看着他的背影,三位大儒好生羡慕,低语道:“真是年轻有为!”

    神霄三老闻声,颇为认同,开口道:“这位新科状元,没想到这么厉害,单对单,我们这些人恐怕无人是他的对手,难怪连毒龙老祖都被他镇压了。”

    五台山三位圣僧不说话,只是看着王旭离开的方向,一时间念珠转动的更快了。

    唯有吴山颇为泄气,没想到千方百计,最终还是没能将白莲圣女留下,可惜可惜。

    同一时间。。。

    “白莲圣女到底是谁,浩然之剑下,最后看我的目光中带着诀别,凄凉,眷恋,分明是男女间才有的目光。而且,这目光让我如此熟悉,我一定在哪见过,为什么我想不起来了?”

    九天之上,王旭坐在变大的狼毫笔上,越想越是困惑。

    莫非,自己中了白莲圣女的诱惑之术,这才动了恻隐之心,最后收敛了三分力道?

    不可能,他的本体是武者,而且是极限武者,如果他本体出手,在场的人一拥而上也要被他全部格杀。

    一道分身降临儒界,分身修儒,本体带来的境界却没变,白莲圣女何德何能可以诱惑住他。

    王旭越想越觉得怪异,最后所幸不去想它,想来不管白莲圣女是谁,日后也有再见之日。

    到时候,一切就水落石出了。

    至于被放走的白莲圣女,天威不足惧,祖宗不足法,小小的白莲圣女,放错了又能如何,谁还敢向他要个解释不成。

 第976章 白莲起义

    回到紫阳书院,王旭又开始了闭关不出。//全本小说网,HTTPS://。)//

    这次战斗,一连放出将进酒,正气歌,两首诗成镇国的名篇,让他的文气又猛地增加了一大截。

    单以文气来说,他已达到进士,增无可增。

    再想进步,只有将理学与心学融合,合成新的王氏学说,并在士林中将学说发扬光大,形成自己的学派与传承,进而成为大儒之后才能增加。

    所以,王旭现在是一点都不急,因为学派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为,光有经典还不够,还要与人辩证,证明自己学说的优势与正确性,这是水滴石穿的细活。

    另一边,折损了大量高手的白莲教,在扬州的势力开始收缩。

    八月底,扬州境内的一批白莲教徒仓促起义,星星之火尚未燎原,便因为缺少核心战力,被扬州知州铁血镇压。

    九月初,就在众人以为扬州事败,白莲教会再次潜伏时,同为江南三州的荆州、交州,同一时间爆发白莲起义。

    与扬州的情况不同,荆州与交州之地,白莲教的核心战力并未折损。

    甚至,荆州与交州的白莲教高层,还吸取了扬州白莲教高层密会,导致被擒贼先擒王的教训,化整为零,由虚盖实,出来露面的都是小角色,真正的大鱼全部隐居幕后操盘。

    上有法王暗中指挥,中有经主调动信徒,下有行走道人上下串联。

    荆州与交州的白莲教起义,短短两天便覆盖全州,先以符水治瘟疫拉拢百姓为主,后以宣传大吴天子失道,应该以佛代国,建立无上乐土为核心。

    两州之地,很多被洪水冲毁田地,又饱受瘟疫之苦的普通百姓,纷纷加入了建立地上佛国的幻想中。

    散修,邪修,魔修,一些见到利益的非正统修士,更实在暗中推波助澜。

    只是短短几天,荆州与交州之上,便涌现出了无数头戴白巾,高喊无生父母,真空家乡的各路元帅。

    这些元帅,少则兵马数千,以一乡一镇为主,多则兵马十万,虎啸山林,屠村灭宅。

    一个两个或许不起眼,可一县之地,能冒出十几位元帅,数百位将军来,合在一起的力量就恐怖了。

    而且,白莲教起义,明显经过精心准备。

    哪个乡绅存粮,哪个地主多财,全都在白莲教的算计中,攻则必取,取则必胜,一时间村镇上的乡绅遭了秧,整日都有拖家带口,往县城与重镇上搬迁的士绅。

    反过来,白莲教对普通百姓却一视同仁,抢来的粮食分给大家,抢来的金银六公四民,极大的提高了白莲信众的积极性。

    一来二去,两州的民意与人族气运,居然有舍弃大吴王朝,转而对白莲教青睐有加的意思。

    很快,在白莲教精兵与叛徒的里应外合下,许多县城纷纷沦陷,唯有城高墙厚,拥有重兵把守的府郡之地,还掌握在朝廷的控制下。

    朝廷对此勃然大怒,抽调中原三州的郡兵,会合佛道儒三家的高手,浩浩荡荡杀向江南平乱。

    只从威势看,白莲教起义,有点像清末时期的太平天国,从立意上来说比汉末的黄巾起义更加浩大。

    汉末黄巾起义,虽然也是以信众为主,可那些信众并没有得到实际好处。

    白莲教则不同,占领一地之后,不但将钱粮分予大众,还会挑选合适的人封为知县。

    一县之地,人口破千万,凝聚出的香火,是修士看得见的好处。

    有香火为诱饵,很多散修与邪修,纷纷改换门庭加入白莲教,不管这些人是真心还是假意,起码在明面上共尊白莲教主为领袖,声势之大连朝廷都没有想到。

    依眼下的形式来看,要是让白莲教打退朝廷的几次围剿,在荆州与交州站稳脚跟,未必不能跟清末的太平天国一样,隔江据守,跟大吴王朝掰掰腕子。

    当然了,这里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坐镇两界山的人族主力不能南下。

    不然,以白莲教的杂兵水平,对上能征善战的北地边军,不亚于拿鸡蛋去碰石头。

    九月底,白莲教席卷两州,攻势如火,有跨越长江向北而去的意思。

    同时,朝廷派来的领兵大将,前任兵部尚书于洛口中伏,三战两负,退守长江大营。

    这三战,朝廷折损兵马五十万,白莲教折损兵马三十万,看似是一场大败。

    事实上,有识之士却不惊反喜,因为朝廷败的起,朝廷用的是郡兵,一抓一大把,根本不是主力部队。

    相反,白莲教折损的三十万人中,大多数是带头冲锋的精英信徒。

    这些人,早在十年之前,北方大旱时便被白莲教收拢,时至今日才化为劲旅,可以看成低配版的道兵。

    杂兵死多少朝廷都不在乎,眼下是灾荒年限,有的是人想要当兵吃饷。

    精锐之师就没那么容易了,白莲教仓促起义之后,再也没有时间来训练精兵,握在各个经主手上的精锐兵马用一点少一点。

    同样,初期占过便宜之后,眼见大吴王朝要一心围剿,一些浑水摸鱼的散修开始退出。

    十月中旬的时候,加入白莲教浑水摸鱼的下九流修士,起码已经走了十之六七,只剩下一些与三教有仇,不愿退走的修士还在积极抵抗。

    只是这一切,暂时跟王旭没什么关系了。

    王旭沉迷著书不可自拔,一本本儒家经典被他抄来,打上自己的名字之后,快马加鞭送往天下。

    今天交州官兵杀了多少白莲教妖人,明天荆州信众攻下了几座城池,统统都不在王旭的考虑内。

    说到底,白莲教的起义还是仓促了,少了主心骨一样的扬州,白莲教只能以两州之地,对抗朝廷统治下的七州。

    开头虽然打出了威风,打的朝廷措手不及,可一但战事陷入僵持,败亡的只能是底蕴更浅的白莲教。

    王旭不知道,为什么白莲教主,不愿意再等等,可这并不妨碍他将白莲教看低。

    哪怕白莲教有清末太平天国的开局,大吴王朝终究不是晚晴,大吴天子也不是弄权干政的慈溪,越拖下去胜利的可能性越小。

    反而跟二战时期,德国突袭法国一样,短时间内挥师北上,直捣黄龙,才有白莲教的几分活路。

    如今两军胶着,白莲教转攻为守,开始巩固江南之地,却是不用再做这个梦了。

    “短短两个月,白莲教看似势如破竹,联合散修、邪道、魔道三家的修士,将儒道释三家都赶出了荆、交二州,声势滔天。实际上,白莲教已是樯橹之末,尤其是那些不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